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easoner (季人·篱下), 信区: Reader       
标  题: 穷人的声音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17 23:22:31 2000)

穷人的声音


                                                    孙郁

               孙郁,1957年生于大连市,先后就读于旅大师专,沈阳师院,
             文学硕士。现为北京日报社文艺周刊主编。著有《鲁迅与周作人》、
             《鲁迅与胡适》、《百年苦梦》等。

               “全球化”,现在已成了时髦的词语。第三世界的人穷久了,对
             这一摩登的概念,有着天然的好奇,好像在“全球化”到来的时候,
             贫困便会消失了。进入新世纪,富国的预言家们,曾将许多妙语,抛
             给穷国的人们,自然,“全球化”也成了人类的走向。“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百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说
             过这类的话。那时还有“大同”、“黄金世界”之说,概念的多样,
             和今天没什么区别。

               但我疑心,“全球化”是富人的构想,可怜的穷人,得到的将是
             另一类的东西。我的一位朋友,曾用“新的主奴关系”,来描述今天
             的世界格局,想起来,不是没有道理。这个世界,是被少数富人操纵
             的,穷人只能被动地走,那结果,还是奴隶。在强势文化包围下,弱
             国没有自己的声音。

               中国的文人是很会赶时髦的,谁领会了洋人的密码,谁便成了风
             潮人物。而一旦有了钱,就自认为已是中产阶级的一员,连文字也雍
             容富丽起来了。不愿承认落后,攀比富人,也许是向上的动力,但失
             掉的,常常是穷人的宝贵的东西。许多年前,还有着一批为底层人写
             作的人,毕竟也有了《三里湾》、《创业史》那样的书,但现在倘要
             有人,还在将一生精力,放到穷人那里,被人耻笑不说,还有一些落
             伍之嫌的。几千年的文学史,以穷人的苦乐为苦乐的作品,总没有写
             宫闱秘事者多,正说明了文人们的势利。

               我们曾有过左翼的文学,主张过下层生活的体验。茅盾、叶紫、
             柔石、萧红等,均写过感人的作品。但左翼文坛不久便成了文化官僚
             的名利场,一些成名的文人们,很快就穿上西装,跑到洋场的夜总会
             里去了。我在学生时代,有一回随人去一位作家的家里取稿,一进门
             厅,吓了一跳,简直像座贵公馆。作家在那时,是很贵族的头衔,享
             受着比一般人还高的待遇。近年来,一些曾显赫的耍笔杆的人,哭喊
             着清贫,是昔日荣华衰败的一种叹息吧?

               秘鲁有位诗人,名叫塞萨尔·巴列霍(1892—1938),
             他有句话说得好:“靠写作解决了生计的伟大作家是少见的,超群者
             的头上永远戴着荆棘冠……我命中注定要做一个高贵的穷人。”拉丁
             美洲,有许多为穷人而写作的人,索飒女士的那本《丰饶的苦难——
             拉丁美洲笔记》,写过那群可爱的作家。作者将诗人的成长,说成是
             贫穷养育的,给我以深深的刺激。走向底层,写尽苦痛,那才是真正
             的人本的东西。索飒引用《美洲纪要》的评论巴列霍的话:在今天这
             个到处买卖快乐的时代,一切过分的幸福都是不道德的;为此,我们
             感谢塞萨尔·巴列霍吟诵了痛苦我很感动于这一评语,以为写下了对
             人民作家的真正感怀。在这个世界上,一切漠视、冷嘲穷人的作家,
             都算不上真正的歌手。

               思富之心,人皆有之,并非什么罪过。但在缺少公正的世界上,
             奢谈贵族,依附于强势,难说是一种道德。天底下许多富人的出现,
             是以成千上万穷人的痛苦为代价的。是穷国养活了富国,同样,也是
             穷人养活了富人。这个一百余年前巴黎公社喊出的声音,直到今天,
             我以为仍是亲切的。

               只有经历过失业、流浪、受辱的人,大约才会懂得天底下的真实。
             其实一切华贵的庄园,摩登的大厦,都是以穷人的身躯支撑起来的。
             人很容易成为奴隶,但却难为自己的主人。在现代化的名字越来越显
             赫的今天,主奴的生成关系已像滚动雪球一般,越来越大。但为穷人
             呐喊的声音,倒是越来越小。中国的文人有时是看着别人的腰包写作,
             要么是大款的广告文学,要么乃权贵的门面装饰,天底下真的艺术,
             反而隐去了。

               有一次翻看杜甫诗集,读到那些感时伤世之作,不禁流下泪来。
             那些为穷人写下的诗篇,句句感人,篇篇动情,他那代人中,有如此
             的悲天悯人情怀的,不是很多。自愿地成为受难者的一员,为无权无
             势的人歌哭,那艺术的分量,就重了。“三吏”、“三别”,与华贵
             的宫庭艺术比,显得凄怆、简陋,但那里却流动着穷人的声音。一个
             来自底层社会的人,大约才读得出那魂魄的深。杜甫的伟大,我觉得
             就在这里。
--
                                                                  
                                   
        人似秋鸿来有信             
            事如春梦了无痕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40.18]
--
※ 修改:.fzx 于 Feb 26 12:52:47 修改本文.[FROM: gaea.hit.edu.cn]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