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lj (步步高), 信区: Reader
标 题: 《如果日本战胜了中国》(Z)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hu Feb 24 10:53:28 2000)
《如果日本战胜了中国》
赵无眠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中午十二时整,日本所有的交通中止,全体人民停下
手上的活计,静静地听一段广播讲话。那是一个断断续续、语气既坚定又无
奈、比实际年龄要苍老疲惫得多的声音,那是他们的天皇的声音。他宣布,
接受盟国提出的波茨坦宣言。将他这份用文言文发表的「休战」书直白地翻
译出来也就是,日本无条件投降。
复杂的感情:仇日还是憎美
整个日本一片震惊,随后是伤心屈辱、惶恐茫然。一个又一个有泪无声或声
嘶力竭捶胸顿足的武士,拔出佩刀插进自己的肚腹,颟顸地倒在污血之中。
在世界的另一边,尤其是中国,却鞭炮锣鼓一片欢腾。战争结束了,而且是
中国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晚清以来一百年民族失败的耻辱史终于画上了句号。
这个自参与八国联军打下北京,就一直在庞然大物的中国面前凶恶、狂妄、
刁蛮、残暴地跳来跳去闹腾个没完的小个子国家,乖乖认输了!纵观二十世
纪,如果说只有一件大事真正值得中国人骄傲和庆贺的话,那就是抗战的胜
利。中国人站起来了,虽然他后来又站起来了好几次;中国掼掉了扣在头上
的「东亚病夫」的帽子,虽然他注定还要在贫穷、动乱和饥饿中继续熬过漫
长的岁月;但毕竟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任人欺凌宰割,毕竟与美苏英法一道跻
身于「世界五强」。
也许不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人,能够体会得到中国人的心酸。民族的自尊
和自负,民族的自卑和自贱,多少年以来,而且还将不知多少年地左右著我
们的情绪、观念、自我定位、心态和生态。在别的国家眼里,中国人真是难
以理解。一方面,对战败国抱著「以德报怨」的宽宏大量,将大批侵略军优
先用军舰送返日本,只对极少数战犯提出起诉,放弃巨额战争赔款;另一方
面,又为对方老是以怨报德、忘恩负义而激忿,什么参拜靖国神社、拒不公
开认罪、篡改历史教科书、钓鱼台岛纠纷、极端右派分子的言论和表演、电
脑软件《提督的决断》的官司……每次都引起一番新仇旧恨。一方面,大量
回忆和描写抗日战争的出版物、影视作品,大屠杀纪念馆,慰安妇的控诉,
民间索赔,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惨痛的过去;另一方面,却多少表现得有些「馄
饨挑子一头热」地跟日本套近乎,发誓要和它「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国人
的感情是复杂的—对广岛和长崎的原爆居然惺惺相惜;听到美国大兵强奸日
本少女,心里头又像听到邻村的二妞被洋鬼子糟蹋了一样不好受;满心信任
和称赞日本商品的同时,打心眼儿里嘲笑蔑视它们的制造者:「小日本做的!」
学者余英时曾用一个词形容中国人对美国的民族感情,叫「羡憎交织」。其实,
这个词用来形容对日本人的态度更为确切。美国太遥远了。美国不管它有多
好和有多坏,总不至于让中国人牵肠挂肚或是金疮迸裂。而日本就可以很轻
易地做到,它就在你的隔壁,动不动就能让你既惊且惧,既慕又叹,既恨还
爱。你说不清他们到底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是亲戚还是宿敌,是谦卑还是
骄狂,是聪明还是蠢笨,是刻板还是滑头,是战争还是和平。
说起对美国的「羡憎交织」,其实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日本。日本打遍天下
几无敌手,最终败在美国人手上。二次大战后,占领军统帅麦克阿瑟主导了
对整个日本社会的结构性改造,使日本得以迅速修复战争创伤,成为「坐二
望一」的世界经济强国。美国是日本的最大的克星,又是最大的救星,是主
人、恩师又是竞争对手,不由得它不对之「羡憎交织」。「日本可以说不」,就
是这种情结的最好注解。
当电视里面出现,西方七大工业国领袖济济一堂,规划著世界的经济版图和
秩序时,一个头发梳得油光发亮、个头比其他人矮去一大截的日本首相也忝
列其中,我们总不免要多打量他几眼,—用所谓「羡憎交织」的目光。我们
不会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德国人、意大利人,更谈不上英国人、法国人、加拿
大人,当然也不会这样去看美国人。历史上美国对中国是有恩的,谈不上有
什么过不去的「仇」。美国从来没有侵占、分割过中国的领土,相反却在抗战
中给予中国最大的援助。中国军队在韩战和越战中与美军交过手,韩战可以
说是打了个平手,而越战却是美国输了。有人说,韩战中中国志愿军的被俘
人员数十万,而美军只有上万,中方死伤数字也大大超过美方,怎么好意思
称作「平手」呢?平手的意思,不是双方兵力消耗的相等,而是看战争的结
果。韩战的结果是回到战前的起点,参战四方以原有的「三八线」为停火分
界。连美国将军也承认,板门店谈判是美国第一次,在结束一场没有打赢的
战争的协议上签字。
难以独立打赢的一场战争
如果不是以结果,而以双方被俘、死伤的数字作为衡量战争胜负的依据,岂
不是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没有胜利,中国应该算是战败国,而日本
是战胜国?这显然是荒谬的。中国抗战中死伤的巨大数字,无法做具体统计,
一般认为当数以千万计,其中绝大多数是平民。直接死于战场的军人,达一
三二万四千多人。中国军队被俘或投降的数字也很大,仅被改编为伪军的就
有几十万人。经济损失更极为惊人,三千万人丧失家园,战前战后物价相差
一千八百倍(重庆二千六百一十三倍,昆明六千八百九十四倍)。为战争花费的
巨额款项,已经大大超过了中国人民的纳税能力。
谁都知道,中国是惨胜。中国只是理论上和道义上,赢了这场战争。日本是
向盟军投降,而中国仅为盟国阵营中的一员,耗时最久,代价最大,伤亡也
最惨重。如果没有盟国的参战,中国要赢得这场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
无妨这样讲,如果不是日本主动攻击同盟国而引发太平洋战争的话,中国连
这样的惨胜都会觉得奢侈。有人把中国的抗战,形容为一个羽量级对重量级
的拳击大战。这位羽量级拳手,被那个重量级的家伙连续打击了八年甚至更
久之后,极度痛楚、疲惫地倒在绳栏上,忽然裁判一声口哨,将他的一只胳
膊高高地举起,宣布是他「赢了」!情况就是这样。
日本投降后的第三天,在山西的八路军企图令驻沁县日军放下武器,遭到拒
绝,于是发生恶战。日军仅一个大队(营级建制)守城,而八路军出动一万馀人
攻打,以死亡一千多人的代价仍未能拿下该城。沁县日军击退了八路军,转
眼将地盘、武器交给了阎锡山的国军,八路军却又轻而易举地从国军手里夺
了过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晚年尝撰写回忆录,承认八路军是他在中
国作战时遇到的最有战斗力的一支军队。后来的国共内战也证明,由八路军
为主组成的人民解放军,能够势如破竹地击败数百万装备优良的国军。但即
便是这支军队,在日落西山的日军面前也如此不经打。
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六月间的湘西会战,是日本投降前在中国打的最后一次大
的战役。中方投入十九个师,日方投入三个师团、一个旅团和一个联队(团级
建制)。按史家的评说,这次战役以日方的失败告终,所谓「湘西大捷」。双方
的伤亡数字是,日方死一五○○人,伤五○○○人;而中方伤亡一三七一三
人,为日方的两倍。中方还特别提到,俘虏日军军官十七人,士兵二三○人,
为七七事变以来俘虏人数最多的一次。日军以「强弩之末」在中国作「垂死
的挣扎」,仍有这样战绩,八年抗战打的是怎样一种窝囊仗,可想而知。
曾有一个谜语:「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人名」。据说猜出来好几个谜
底。一为「屈原」,屈服于美国投掷的原子弹;二为「苏武」,苏联动武,向
日本宣战;三为「共工」,即共产党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战功。是不是还
有一个「蒋干」,蒋介石干得好?不知道。《昭和天皇回忆录》中,对于日本
最高决策层下决心接受波茨坦宣言之前那一段心理历程,做了较为细致的招
供。日本投降的主因,还是屈服于美国。更直接地说,还是怕原子弹。原子
弹的威力,使得以凶顽著称的数百万皇军丧失用武之地,抵抗失效,只能给
整个日本带来一片焦土,甚至种族灭绝。毛泽东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
不是物。事实上,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往往就是物。
中国军民坚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是日本最终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战败不
等于投降,投降则是承认战败。如果没有美国参战,或者说如果美国没有发
明和使用原子弹,日本绝不可能那样迅速和突然地接受波茨坦宣言,那样乖
乖地放下武器。不要说日本皇军一直有视投降、被俘为绝大耻辱的传统,即
连日本历史上也从未有过对外投降的记录。纵使日军在各战场失利,向本土
节节败退,其作战能力仍不可低估。美国估计,在日本本土作战,盟军可能
还要付出上百万人的牺牲才能取胜。从日本天皇的角度,原子弹的爆炸也给
了他决定终战的最有力的藉口。因为军部领袖们一时方寸大乱,提不出任何
对付该武器的良策,当然更无力再阻止天皇作出决断。
二战完全可能有另一种结局
晚年旅居美国的李宗仁,在检讨八年抗战中中日双方的优劣成败时这样认为:
「……日本既处心积虑要征服中国,就应乘欧洲多事之秋,一举把中国吞下。
日本平时国防军有二十个师团,稍一动员便可递增至四、五十个师团。如果
芦沟桥战事发动前夕,日本便动员全国,首批派遣三十个师团同时分途进犯。
用闪电战方式,主力由平汉、津浦两路南下,另以一路出西北,实行战略上
大迂回,占领兰州,一举切断中、苏的交通,并与沿陇海铁路西进的部队相
呼应,夹攻陕西,占领西安,得陇望蜀,威胁成都。同时利用海道运输的便
利,向长江、珠江两流域西进攻击,与其南下的主力军相呼应,使西南各省
军队不能调至长江流域作战,则占领淞沪、南京、武汉、长沙等战略要地,
即无异探囊取物。然后右路越秦岭占成都;中路上宜昌,穿三峡,入夔门,
占重庆,左路经广西,向都匀,入贵阳。一举而占领中国各重要城市,将我
方野战军主力摧毁,将零星游击队赶入山区,支解我们整体抵抗的局面,陷
全国于瘫痪状态,并非难事。到那时,我政府只有俯首听命。等到大势已去,
纵使我们的极端主战派也只好钳口结舌。则以蒋、汪为首的反战派和三日亡
国论者自将振振有词,率全国人民屈服于暴力之下了。然后,一俟德、意向
外侵略,欧战发展到顶点时,日本即可挟中国的人力物力向亚洲防卫力量薄
弱的地区,进行狂风掳掠性的战争,则南进北进,均可游刃有馀。如此,二
次大战结束的面貌,恐将完全两样了。」(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
忆录》)
李宗仁在抗战中担任第五战区司令官,指挥过台儿庄战役,为著名抗日将领,
战后被选为国民政府副总统,并在蒋介石下野后任代总统。他对于日本侵华
战略的分析,应是全面和老到的,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他说得再明了不过:
日本既然要侵略中国,就应倾全国之力,一举摧毁中国的抵抗力,而不是几
个师团几个师团地逐次增兵,一点一点地陷入泥淖。如果是那样的话,中国
只有屈服一条路可走。也就是说,日本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它自己身上,是
它缺乏深谋远虑的大政治家,及气魄雄伟的大战略家。否则,中国实难取胜。
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的失败,是战略的失败,亦即它并没有达到征服中国的目
的。但就战争本身而言,它实在是相当成功的。李宗仁以行家的眼光,称赞
昔日战场上他的对手:「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
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
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作
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同上书)所有与日军交过手的
盟国军队,对此也有极为深刻的印象。认为这是一支卓越、顽强乃至伟大的
军队。德国战败后,西方各国尚允许它重建武装部队。而日本,被占领军下
令解散皇军,永远不得再建军队。因为它太厉害了。
如果日本按照李宗仁的战略,或者不管以什么战略和方式征服了中国,将会
是怎样的一个局面?在日本投降半个多世纪以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似乎
有点「假设历史」的可笑。而事实上,在抗战之前和抗战之中,这种假设从
来就没有停止过。正是这一假设,成为中国军民奋起抵抗的动力。日本侵略
军所到之处,犯下的种种罪行,令人发指,更加深了中国人的仇恨和危机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抗战打赢了,
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打输了,我们就成了人家的奴隶,就成了亡国奴。不
做亡国奴,是任何国家和民族抵抗入侵者的最崇高、最正义和最强大的一面
旗帜。
正是时光的流失,正是在安然地度过了那场民族危亡的灾难之后,我们才有
可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重新思考和推演历史,—相当于围棋的「复盘」。
轴心国与盟国不是单凭正义来划分的
首先,我们看看被征服的国家,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这两个国家都是
二次大战的战败国,长期遭到异国军队的占领,成了亡国奴。国土被分割,
巨额的战争赔款,工业设施被摧毁、劫掠殆尽,重要城市大都化为废墟。但
它们都是战后经济成长最迅速的工业国家,而今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著举
足轻重的角色。尽管它们仍被排斥在联合国安理会常务理事之外,一直未能
进入「五强」,其实力足以排进前三名却是世所公认的。这两个国家自然资源
并不丰富,尤其日本,国土狭小,人口密集,几乎毫无资源可言。而日本的
钢铁年出口量,长期超过除美国外七个工业强国的总和。日本还是联合国的
第二经济支助国,通俗点说,就是联合国的二老板。而且钱还出得不含糊,
不像大老板美国那样总是拖欠大量款项,搞得不痛快。
日、德两国战后的杰出表现,说明和平发展比发动战争争取「生存空间」有
效得多。也说明承认战败、被征服、甚至被占领不一定是件坏事。
你可以说,幸亏这是盟国胜利了。如果是轴心国胜利了,情况不会有这么好。
盟国代表「民主阵营」,而轴心国代表「法西斯阵营」,一个是正义一个是非
正义,一个是侵略一个是反侵略,意义是不一样的。
固然如此,却又是相对的。苏联谈得上什么民主?它的专制独裁,较纳粹德
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按照一般估算,死于斯大林「大清洗」的人数,要远远
超过死于纳粹种族屠杀的犹太人。如果以种族决定人的存亡是人类不可饶恕
的罪行,那么以意识形态和经济状态决定人的生死又稍好在哪里呢?美国是
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大本营,在迫害「劣等民族」方面的记录,并不比德
国逊色。对外而言,苏联侵略、占领和吞并的国家还少吗?波兰亡国,是德
苏两个恶邻合夥炮制的「杰作」。外蒙独立,是苏联出于「战略目的」威逼利
诱中国政府就范的结果。盟军阵营中的英国和法国,都属于老牌的帝国主义
和殖民主义国家,在全世界以侵略他国为业,所占领的殖民地遍布「五洲四
海」,岂是战时德意日三国可比。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原因都是「发
展空间太小」,要与已将世界瓜分完毕的英法等国抢地盘。日本除了「生存空
间太小」要抢地盘,还有一个动听的口号:把亚洲人从白人殖民者的奴役下
「解放」出来。如果没有英法等西方国家侵略在先,何来「解放亚洲」之说?
二战结束后,原来的盟国之间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又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
冷战。由「正义的、反侵略的民主阵营」发动的战争,丝毫不见得要「温良」
多少。韩战、越战就是明证。小小一个越南,美军投掷的炸弹就超过整个二
战的总和。一九六八年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出兵捷克镇压「布拉格之春」,一下
开进六十万军队,五万九百辆坦克,八百架飞机,两千门大炮,而一九四○
年希特勒进攻法国,仅用了两千五百辆坦克。
二战将结束时,盟国阵营的英苏就划分欧洲势力范围谈判,东欧社会主义集
团就是主要战胜国私下交易的成果。苏联军队反击德军,攻克柏林,实施残
酷的报复,其中也包括杀俘和强奸。德军杀害苏联女烈士卓娅的那个团,整
个都被苏军杀掉了。柏林大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也被尽情地运往苏联,半
个世纪以后仍宣布永不归还。美军占领日本,烧、杀、抢的事件倒至为罕见,
唯强奸案多到不胜枚举,据说多时每天达上千起。这还是无条件投降带来的
优待。日本人似乎没有中国人那种「宁死不受辱」的羞耻心,或者说,没有
机会给他们表现这种羞耻心。为了保护广大的一般的妇女,日本政府竟组织
「慰安妇」,号召有「献身精神」、「爱国」的女人们去当军妓。战犯东条英机
这样宽解他的前部属、同事:他也有几个女儿,「她们肯定是被迫这么做的,
如果没有黑市和这种赚钱方式,谁能够在我们的国家生存下来呢?」德日两
国遭到的战争报复也许不值得同情,看看他们的战争罪行,我们还会认为这
种报应实在来的太晚也太轻了。我只是想说,幻想哪一方会出现所谓「仁义
之师」,是简单、幼稚和可笑的。像中国这样主动放弃战争赔款、礼送百万侵
华日军出境、放弃起诉和关押大批日本战犯,并不合乎现代国际环境的「潮
流」。
最大的运气:中国加入盟国
日本并非一开始就同德、意联合,直到一九四○年九月才正式结成三国轴心。
而日本高层对此也有不同意见,昭和天皇就屡次表示反对。美国成为盟国的
主要成员,也犹豫和观望了很久,它甚至一度与亲德的法国贝当政府建交。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珍珠港事件爆发,自身遭到重创和奇耻大辱,才下决心向
日本宣战。苏联也不是纳粹德国扩张的天敌,一九三九年它还签订了《苏德
互不侵犯条约》,合谋瓜分波兰。直到一九四一年六月遭到德军闪电式入侵,
才慌慌张张开始卫国战争。中国加入盟国阵营,也晚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
日,跟在美国的后面向德、意两国宣战。这之前,中国只有一个敌人,那就
是日本。如果还要算一个敌人,那就是苏联,它兵不血刃霸占了外蒙。蒋介
石曾设想「联德抗日」,国民政府十馀年间聘用大量德国军事顾问,多时至百
馀人,由德前国防部长萨克脱任顾问团团长。德国长期向中国提供军火,为
中国训练了数十个师,组建了第一个机械化部队。中国和意大利的关系也相
当不错,德意两国都帮助中国建立空军。意大利和德国还是西方国家中最早
将驻华使节升格为大使的两个国家,分别为一九三四年九月(墨索里尼政府)
和一九三五年五月(希特勒政府)。欧战爆发后,蒋介石遣使企图联合英、美、
法,遭到拒绝,一气之下竟又转向德国。一九四○年十一月,德国外长里宾
特洛甫约见中国大使陈介,希望中国能与日本议和,并加入轴心国。直至苏
德战争爆发,德国希望日本攻苏,承认了汪精卫的南京政府,重庆政府才宣
布与德断交。
二次大战是世界性战争,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反目,并不以政治理念、社会
体制、意识形态来划分,而是取决于国家民族的利益,有时甚至是眼前的利
益。英国与日本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意大利与苏联都是「社会主义」独裁
国家,它们却分属两个敌对的阵营。在盟国阵营中,英、法、苏俄与中国均
结有世仇。法国占据了中国的属地印度支那;英国占据了中国的属地缅甸,
占据了香港,一定程度地控制了西藏。英国在中国抗战吃紧的关头,将中国
接受西方援助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下令封闭三个月之久。法国有盟国阵营的
戴高乐政府和轴心国阵营的维希政府,反而是前者而非后者,不愿放弃在中
国的法租界和印度支那。中国与维希政府建有外交关系,一九四三年八月才
断交。沙俄前后侵占了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苏俄又控制并力图分离
外蒙。日本曾与美苏分别签订《美日谅解法案》、《日苏中立条约》,日美苏三
国都不惜以出卖和损害中国的领土完整换取各自的利益。如日苏联合声明:
「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
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一九四一年四月一三日于莫斯科)
日苏瓜分中国的计划,使中国陷于两难。联日抗俄,则失满洲;联俄抗日,
则失外蒙。汪氏的南京政府主张前者,重庆的国民政府主张后者。手心手背
都是肉,教人割哪一块是好?日蒋之间一直酝酿谋和,一旦成功,最冠冕堂
皇的理由乃是「抗俄」,兼而「反共」。也就是说,中国到底是加入轴心国,
还是加入盟国,一是押宝,二是契机。归根结蒂,中国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
美国身上,而美国加入盟国阵营,所以中国也就跟著加入盟国。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各国的利益所在。利益永远是在
道义之上的。当然相对而言,美国还算是比较「讲道义」的,它没有英、法、
俄那样沉重的历史包袱,战火也没有燃烧到它自己的国土上。对于中国的抗
战来说,珍珠港事件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消息传到重庆的当天,整个山城
一片欢腾,工厂、学校、机关、单位都上街抢购报纸,相互祝贺。而日本的
首都东京,此刻也陷入偷袭成功的狂喜之中,民众涌上街头,欢庆胜利。两
个敌对交战国的都城,在同一时刻为同一件战事欢欣鼓舞,弹冠相庆,这恐
怕要算是一大今古奇观。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210.39.3.50]
--
※ 修改:.fzx 于 Feb 26 12:53:00 修改本文.[FROM: gaea.hit.edu.cn]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3.6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