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 信 人: fifi (菲菲), 信 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07/82] 
发 信 站: 紫 丁 香
日  期: Sun Apr 13 12:05:51 1997
出  处: 202.118.229.42

发信人: lion (雄狮), 信区: lo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07/82]
发信站: 北国开心天地 (Thu Feb 20 09:53:19 1997)

===============================================================================
# Area :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讯] (Hua Chu bbs: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
# From : Che Ming, 6:650/0 (Mon, 03 Feb 97 23:18)
# To   : All
# Subj : <<中国可以说不>> [07/82]
===============================================================================
@BBS: Hua Chu bbs

@MSGID: 6:650/0.0 32f6e566
 >>> 信件 7/82

    据说:美国的情报机构是全世界最强大的。不下数百名外
国政界要人,包括总统、主席、部长会议总理、党的第一书纪、
元帅、政治局委员、部长,他们被政敌搞掉时,无一例外的被
指控为“中央情报局间谍”。毋庸置疑,美国在历史上成功地扶
植了一大批美国利益的代言人,以中美洲联合果品公司、巴格
达条约组织的包装资助亲美势力。但美国人从未在思想上征服过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旦美国人试图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时,这
些民族往往选择宁食野草为生,而绝不向美国价值低头的道路。
文明的欧洲,即使承蒙马歇尔计划雨露之时,它亦显示出哲学、
政治、经济上的强大自尊。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
革命,这一条规律,在二十世纪美国处于繁荣顶峰之时,显示
了它强大的生命力。美国在世界事务中从来不具备这样的思想
魅力,从门罗主义到以后历届总统的国情咨文里诞生的各式各
样的“主义”,都不能对世界大势哪怕产生些许的约束。指导人
类合作的最闪光最深入人心的思想,没有哪一条的发明权属于
美利坚合众国。即使是在战后对世界均衡影响较大的机能组织
--联合国,美国的表现亦像一个坏明星似的缺乏克制,因而
失掉了领导世界所应具备的道德力量。在美国国内,有难以数
计的各种思潮,美国劳工协会、美国革命妇女联盟等等。据说
七十年代末邓小平访时,有一群以张春桥为精神领袖的政治
活动分子在街道上示威。美国人外在的思想丰富以及活跃的精
神,会让人高估它的文明深度。然则这些思潮的价值从未进入
过世界性的精神宝库。全世界的妇女运动、劳工运动、文化革
命、青年论坛,从来是遵循着它自己的规律来进行的。
    美国的文化轰炸看起来越来越像干力气活,大布景、大劳
作,一、两个时髦人物可以领十数年的风骚,奇技淫行的技巧
成为艺术进步的最大标志。技术主义的演进和思想深度的锐退
已经是公众艺术鉴赏的通病。
    美国人底蕴的缺乏令美国无法正确认识世界,并且最终影
响到正确认识自己。比如,在他们的心目中,第三世界的领导
人都是卡通画式的暴君;他们执着地希望在美国文化幅射以外
的地区,有更多的美国观念的输入。当新加坡人的皮鞭抽打在
美国佬细嫩的脊背上时,整个美国民族的心都被抽紧了。他们
实在不堪这样的创伤,他们大哭大嚷,大喊大叫;他们没有这
样的心理准备:美国人也可以用鞭子抽。娇滴滴的缺乏痛苦历
程的脆弱心灵在这一刻被刺得叫唤起来,这就是没有出息的美
国。
    美国的没落,可能比我们所预想的还要早。因为它已经显
示出集体民众心理上闭关锁国的强烈征兆。
    这种群众心理的闭关锁国不可避免的造成美国在世界事务
上的大乖误。
    现代历史上的腐朽政权往往出现在美国势力范围以内。在
海地,杜瓦利埃家族的可耻统治在美国的庇护下维持了五十年
之久。全世界最著名的一系列人民革命都是对美国失败政策的
回击。
    在东欧,左派力量一系列的胜利是对美国目光短浅的世界
战略的最大的惩罚。
    全世界反美的声音不再像过去,是对帝国主义意志的勇取
姿态。全世界反美的声音现在有了精神加物质作为武器,我分
明听到这些怒吼中有另一个声音在说话:你凭什么当中心,你
不配。--对美国,人们不再是纯粹道义上的反抗,而是对世
界现实的一种澄清。
    这也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全球最具历史意义的深刻变化。
    在所有对美国说“不”的声音中,日本的最响亮。日本人
对战后日美关系的全面质疑,实质是对战败意识的涤清。宫泽
前首相对美国工人素质的怀疑,证明了日本主体意识的觉醒。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得到启示?
    我曾问过这样的问题:难道民族主义的就一定是劣根性昭
著的吗?
    在80年代,我们处在校园生活--即思维的最活跃期--
我们口诛笔伐国民劣根性,从宗法观念到社会风俗,从文学观
到竞争意识,我们没有现实现任,因而我们在批判中得到轻盈
的解脱。
    也许我们有一种轻巧的世界眼光,不大看得起日本,因为
这个日本的第三次更生是麦克阿瑟用刺刀和军用物资建立起来
的。再加上“大东亚共荣圈”给我们回忆上的嫌恶印记,寻找
“原装”的物欲冲动把我们的探求真理之路铺向了美利坚。
    然而回过头来再看日本民族的文明生态,有一种历史演进
的因果感却是让我们嗟叹不已的。
    当学者们把台湾、香港、新加坡和南洋以华人经济为支柱
的新兴地区纳入大中华经济文化圈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这样的
一闪念: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战后复兴三大历史革
命,证明了它在形态上更像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继承者?
    日本的富国,带着丰沛的儒家血统。
    日本人在建筑、园林、茶道、剑术、礼仪上的优雅情趣,比
中国本土还具备更浓郁的中国古风。
    尽管敏感的日本人坚信其民族文化同中国文化是大不同
的,他们冠以“东洋文明”的名称,试图平行于中华文化。但
其国民风范上一惊一作的形态,表现出与大国地位不很相称的
“村气”。不管日本史学者如何醉心伪造上古天皇世系表格,如
何苦心积德地创作大和民族的神话世系,但正如我们看到的,日
本民族飞黄腾达的内在之核实则是:孔孟之道。
    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今天从这句话,读出了呛鼻的辛辣味道。
    怎么看怎么像,怎么看怎么觉着:我们在自身文明的核之
外浪费的时间太多了。
    我们感激有关大中华经济文化圈的天才创想,它表现出我
们雄心的端倪。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大中华经济文化圈
将从一种尝试性的探讨变成一种成熟的理论,一种政治理念,一
种现实。
    我们过去太多的“好说好商量”,太过的共穷人听谦恭。现在
特别需要改一改作风,是到了这样一个时候了:我们可以全身
心地沉浸于我们大国式的美,从河山构造、从全体人民的雄心
和我们历练痛苦之后的超然风范中,汲取我们走向世界的力量。
打开智慧的窗口

 >>> 未完, 待续 ...
--- 蓝波车明汉化版 v2.30
 * Origin: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Hua Chu BBS (6:650/0)

===============================================================================

--
※ 来源:.北国开心天地 ndc4.ndc.neu.edu.cn.[FROM: 200.1.2.11]
  

--
※ Origin:·紫 丁 香 pclinux·[FROM: 202.118.229.4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