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 信 人: fifi (菲菲), 信 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28/82]
发 信 站: 紫 丁 香
日  期: Sun Apr 13 13:58:43 1997
出  处: 202.118.229.42

发信人: lion (雄狮), 信区: lo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28/82]
发信站: 北国开心天地 (Fri Feb 21 21:03:57 1997)

===============================================================================
# Area :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讯] (Hua Chu bbs: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
# From : Che Ming, 6:650/0 (Mon, 03 Feb 97 23:18)
# To   : All
# Subj : <<中国可以说不>> [28/82]
===============================================================================
@BBS: Hua Chu bbs

@MSGID: 6:650/0.0 32f6e57b
 >>> 信件 28/82

    虽然日本政府迫于亚洲各国的压力而如是再三地使一些
“胡说八道”的高官引咎辞职。但是,让我们往深处想一想吧: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前赴后继者?
    这显然是一幕戏,一幕早已排演好了的戏。也许现在主宰
日本那些政治家心灵的信念就是:过去的历史是人创造的,那
么人也就能改变--更确切地说--改写过去的历史。
    比如,把“侵略”改成“进入”。总之,日本军队到过中国。
进入的方式可以“暖昧”一点。
    比如,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上就到底杀了多少人来回纠缠,反
正死者不会开口说话,也没有资料确切、细致的记载。而且,时
间越推移对日本越有利。
    比如,参拜靖国神社--这是日本人对于亡灵的正常的追
思方式,如果中国就此说三道四就冒犯了日本人民的感情。
    这就是日本对于中国人民的人权的态度。
    联系到在第六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日本追随美国支持对
中国的人权状况“采取行动”,就更显得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一点,作为同是战败国的德国,对待战争的反省就显得
比日本要深刻和真诚得多。一份资料说,战后多年后,德国共
付出几十亿马克来主动赔偿那些被他们国家侵略和带来痛苦的
国家;他们对以色列的赔偿更为巨大。这不失为减轻德国人心
灵债务的方江之一。
    在德国,如果为法西斯招魂,法律将予以严惩。
    当勃兰特总理访问波兰时,他当着全世界的面向二战中牺
牲的波兰人的在天之灵下跪。这一举动并没有使他的信誉遭损,
反而使其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没有一个日本首相到中国的土地上下跪过,没有一个日本
政治家到中国来,用一种令我们感动的方式来为我们死去的同
包祈祷过。
    但他们可以在靖国神社,对着战犯的牌位下跪--因为,那
是些“为国捐躯”的人。
    所以,由此得出结论,就是日本的人权观其实也是“暖
昧”的。他们并不真正尊重人权。他们尊重的只是西方的价值
观,只是西方的对华战略。正象他们当初要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那样,因为美国人已经走在了前面,不然,日本决不敢越雷池
一步。
    其实,即使在实现正常化时,日本人的考虑也是很实际很
有“眼光”的:中国将是个多么巨大的市场啊,如果按六亿人
口算,每人买一双日本产的鞋子,那就是六亿双哪!
    即使从市场的角度考虑,日本对于西方和对于中国的态度
也是两样的。一位赴美留学人员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汽车比
出口到中国的在质量上要好多了。这位叫张广群(《第三只眼
睛看美国》)的留学生在书中说:日本是一流的产品输出欧美,
二流的产品自己使用,三流产品销往中国。丰田公司的
“Camery”及日产公司的“Maxima”这两种型号的车是专在欧美
出售的。而北京满大街跑的“皇冠”、“蓝鸟”、“公爵”之类的
车则是专门为中国生产的。由此可见,从汽车的销售策略上,我
们可以一窥日本这个民族的奇怪的文化心理,亦能映照出日本
人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所遵循的不成文的原则:面向欧美,背朝
亚洲。而且,日本对自身的“处身性”也极其暖昧和苦恼--
无论亚洲还是欧美,都没有真正地对它予以认同。
3.日本应该韬光养晦
    不可否认,战后日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世界上任何一个
国家都无与伦比的奇迹。对于整个亚洲来说,日本所带来的冲
击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亚洲现阶段飞速发展的经济,
日本也起到一种催化剂作用。
    但我们同时也发现,当人们提起日本时,除了对它的国土
有所确认外,我们更多的是把它当成一个经济体而不是一个国
家。如果作为一个国家,日本似乎还有致命的结构性缺陷。
    二战以后,日本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它首先被
作为一种对抗共产主义火种的工具而被美国加以利用了。在日
本的军国主义思潮及二战后的“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一个
巨大的空洞--就是说,这种过渡是突兀的、被外来势力强行
附加的。在美国的精心持和喂养调教之下,日本长成了一个
奇怪的形态:它有着肥硕的身体,但脑袋很小;日本的面容上
是那种力图把桀傲不驯和狂深深隐藏起来的谦恭。可以说,虽
然战后五十年日本创造了惊人的物质财富,拥有了足以傲世的
高新技术和外汇储备。但是,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依然是痛苦的
和不被明确的理念所支撑的。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说法:日
本人几乎个个都是工作狂,有很多人甚至恳求老板能让其留下
来加班,但下班后,日本男却很少有直接回家的,他们总是
想到酒馆去喝一气,对着卡拉OK吼几嗓子,然后才神智迷糊
地往家走。在接受西化时,日本并没有把西方人文精神的精髓
与自身的血液融汇在一起--他们只接受了表面的东西。正因
为如此,这样一个民族如果被一个邪恶的诱因所激发,必然还
会干出使世界骇然的事情来。
    说得率直一点,日本想在亚洲坐正龙头老大的位置而且拓
展生存空间之梦想从来就没有彻底湮灭过。现在,端倪的显露
足以让我们警惕起来。
    比如,现在日本国内有些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已经在为二战
中自己的行为而小声辩护:
    “我们当初只是为了让亚洲从西方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
而实现共存共苛才这么做的,只是出于一种无法推脱的义务上
的考虑。”
    我们只能把这种话语理解为“造势”,它和“进入中国”等
语汇一样,都是日本殚精竭虑仔细选择的。所以,为什么亚洲
国家(特别是中国、朝鲜、韩国)对日本的言论这么敏感,因
为,他们已经嗅到了其中的危险气味。
    联系到台湾问题上日本的态度,还有中国的核试验问题,日
美新安保体系的确立,以及日本国内蠢蠢欲动的改宪论调--
美其名曰“在国际事务中起更重要的作用”,亚洲国家内心的想
法是:谁起作用都行,日本一起作用我们就忐忑不安。
    日本的民间政策机构世界和平研究所最近发表了一份《日
本综合战略大纲》的报告。报告开宗明义地说,宪法并非不灭
的大典,从国家利益考虑为的正确的修订根据。这个研究所的所
长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日本前首相、被称为“超级鹰派”的中曾
根康弘。他竭力赞同在冷战后把中国作为“第一大假想敌人”进

 >>> 未完, 待续 ...
--- 蓝波车明汉化版 v2.30
 * Origin: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Hua Chu BBS (6:650/0)

===============================================================================

--
※ 来源:.北国开心天地 ndc4.ndc.neu.edu.cn.[FROM: 200.1.2.10]

--
※ Origin:·紫 丁 香 pclinux·[FROM: 202.118.229.4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