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 信 人: fifi (菲菲), 信 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31/82]
发 信 站: 紫 丁 香
日  期: Sun Apr 13 14:02:20 1997
出  处: 202.118.229.42

发信人: lion (雄狮), 信区: lo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31/82]
发信站: 北国开心天地 (Fri Feb 21 21:07:35 1997)

===============================================================================
# Area :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讯] (Hua Chu bbs: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
# From : Che Ming, 6:650/0 (Mon, 03 Feb 97 23:18)
# To   : All
# Subj : <<中国可以说不>> [31/82]
===============================================================================
@BBS: Hua Chu bbs

@MSGID: 6:650/0.0 32f6e57e
 >>> 信件 31/82

拿起一块砖头砸向街边的橱窗,极快且又满足地消失在夜色中。
    一位朋友曾讥笑我的这种担忧,他的现由是:好莱坞不光
是这类影片,事实上好莱坞是以《乱世佳人》、《阿甘正传》等
类影片确立并维护自己世界电影艺术中心的地位的。对这一点
我承认。但我同样反问我的朋友:占大多数的是哪类影片,好
莱坞每年制作的上千部影片中,典雅、挚爱、温馨,直面人性
善良的电影又有几部?
    就拿去年引进的十部大片来说,有七部是好莱坞的,除了
一部动画片《狮子王》和一部《阿甘正传》以外,其余的全是
充满暴力、凶杀、抢劫的动作片。这些宣扬所谓个人英雄主义
的影片,为了取得理想的票房收入,无不动用大量的人力、物
力,制造出大量残酷的凶杀和爆炸场面来冲击人们的视觉。我
相信我是个看电影不会去犯罪的人。而一个受到教育还不多、涉
世未深的少年呢,也许他不会去犯罪,但电影里人与人之间的
冷漠、丑恶人性的张扬对他有多坏的影响就很难说了。
    写到此,笔卢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
    “救救孩子!”
2.“焚烧好莱坞”--法国人的愤怒
    好莱坞无疑已掌握了电影如何吸引人的机密,于是以更大
的财力投入了制作,并把它迅速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以斯收回更
多的利润。好莱坞窨以此获得了多大利益不得而知,但电影里
凶杀、性犯罪等镜头的增多和越来越大肆的渲染似乎多少透
出这个机密的所在,而这个机密使好莱坞获得的收益也可以从
好莱坞巨星的收入中窥见一斑:“魔鬼”阿诺德.史瓦辛格的年
收入约为2300万美元;布鲁斯.威利《纽约大劫案》一片的片
酬为1500万美元,史泰龙在《二十二世纪的执法者》一片中的
收入是1300万美元,黛咪.摩儿因《脱衣舞娘》得到了1900万
美元;因《与狼共舞》一举成名的凯文《科斯特纳去年离婚时
分给前妻的财产就高达一个多亿……难怪世界各地的大小影星
(包括中国)对好莱坞趋之若鸷了。
    让人惊羡!
    让人惊羡之余回过头来。
    让人惊羡之余回过头来发现,中国电影在自家的电影院里
人头稀落的情景。
    而就在我们引进十部大片,国人津津乐道,纷纷涌向影院,
掏出钱包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侧,法国人行动了起来。
    首行是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的谈判桌上,法国
人向美国发难了。唯一的理由就是好莱坞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不负责任地进行“文化侵略”,使法国电影工业遭受到前所未有
的破坏。
    与此同步的法国本土,法国电影界团结欧洲的同仁,在艺
术之者巴黎的一个清晨,由著名影星德帕蒂约亲自点燃,烧毁
了近百部好莱坞电影拷贝,其中大部分都是充斥着暴力、色情、
凶杀、吸毒等镜头的商业影片。其中一位资深影人说:“这不仅
仅是法国和欧洲的愤怒!”整个活动在一种缓慢、无声、有序而
又悲壮的氛围中结束。
    给我讲述这段故事的是在法国大使馆工作的一位朋友,他
说法国人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自尊心让他极为震动,因为平日
里以自由、散漫著称的法国人给他的印象是那么不关心国家,但
就是同样的法国,几年前决定取消城市街道上的英语标牌,以
维护法语的尊严。
    的确,作为有着优良传统文化的法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
贡献有目共睹。特别是法国电影,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以其浪
漫、质朴、博爱、自由、平等的艺术魅力为弘扬人性、构筑文
明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为电影成为艺术注入了更多的内涵,并
因此在世界电影中确立了重要的地位。
    而今,充斥着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好莱坞电影以暴力、色
情为手段来占据电影市场,使以追求影片艺术内涵和质量而著
称的法国人深恶痛绝。他们痛恨国民的脆弱,痛恨好莱坞的不
择手段、唯利是图。他们燃烧起来的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所
要宣示和捍卫的是电影艺术的尊严、法国的尊严、欧洲的尊严、
文化的尊严、人性的尊严!
3.从好莱坞看美国
    闲来去朋友家做客,朋友七岁的儿子聪明可爱至极。他将
我送他的变形金刚很迅速地改成一辆卡车,加入到地上摆满了
各种枪械玩具组成的战斗部队当中。玩得兴起,便又偷偷拿她
母亲的眉笔在脸上左右上下划了几遍,手端冲锋枪冲到阵地中
间,嘴里边“突突”地响,边大叫:“我是魔鬼!”
    他模仿的大概就是好莱坞的动作明星施瓦辛格。
    暴力作为个人英雄主义的衬托出现在好莱坞电影里,而个
人英雄主义又反过来以更强的暴力来制暴。这主是好莱坞暴力
电影一个最普通的表现方式。如果说60年代左右出现的美国西
部影片单骑独行的游侠成为千百万青年崇拜和模仿的英雄,
表了伸张正义、抗击强暴、追求自由与解放的精神实质的话,
80年代以后出现的“城市英雄”形象就怎么也与“自由、平
等”的美国精神联系不上了。这些单打独斗,关键时刻不惜违
反法律以暴制暴的英雄,在好莱坞极尽包装之能事的特技效果
里,以每走一步就杀一个人的方式取悦着观众,除了给人的感
官带来冲击外,唯一说明美国社会的,就是这个强调个人的国
家,现实中极其缺少挺身而出的英雄。
    其实美国就是这样一个社会:一个警察一年内不见得能向
罪犯开几枪,弄不好哪颗子弹打错了,就一辈子脱不了干系。
    个人英雄主义的出现固然与好莱坞追求商业利益有关,但
实质上与美国文化追求个性解放、自我崇拜有着根深蒂固的联
系。由于自我的过分释放,人与人之间极度冷漠、相互间不负
责任、缺少安慰与照顾,对公众事务、社会生活麻木不仁。人
们对“英雄”的渴望只是等待“英雄”来拯救社会,而不是自
己去做英雄。
    有一个事例可以窥见美国人对“银幕英雄”崇拜的实质:
    《环球文萃》前不久登载的有关消息说,美国动作巨星、银
幕英雄施瓦辛格的传记出版时,一个美国女孩极其兴奋地对记
者说:“我就是喜欢看他杀人。”
    是的,我就是喜爱看他杀人!
    是的,喜欢  看  杀人!
    是的,喜欢  杀人!

 >>> 未完, 待续 ...
--- 蓝波车明汉化版 v2.30
 * Origin: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Hua Chu BBS (6:650/0)

===============================================================================

--
※ 来源:.北国开心天地 ndc4.ndc.neu.edu.cn.[FROM: 200.1.2.10]

--
※ Origin:·紫 丁 香 pclinux·[FROM: 202.118.229.4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5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