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 信 人: fifi (菲菲), 信 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32/82]
发 信 站: 紫 丁 香
日  期: Sun Apr 13 14:03:25 1997
出  处: 202.118.229.42

发信人: lion (雄狮), 信区: lo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32/82]
发信站: 北国开心天地 (Fri Feb 21 21:08:23 1997)

===============================================================================
# Area :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讯] (Hua Chu bbs: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
# From : Che Ming, 6:650/0 (Mon, 03 Feb 97 23:18)
# To   : All
# Subj : <<中国可以说不>> [32/82]
===============================================================================
@BBS: Hua Chu bbs

@MSGID: 6:650/0.0 32f6e57f
 >>> 信件 32/82

    我料想这个女孩如果真有机会目睹一场真的凶杀场景时,
会很冷静且极有兴趣地旁观的。
    我有些害怕美国人了。
    伴随着人人英雄主义出现的,就是美国文化里腐朽的享乐
原则。由于严重的债务危机、家庭破裂、种族歧视、暴力犯罪、
性解放、吸毒等社会问题对美国大陆的浸透,美国人充满了极
度的悲观、迷惘和自甘堕落的情绪。而这些又被好莱坞作为取
得利益的手段大肆地渲染到银幕上。这些所谓的艺术化的社会
问题影片或许是好莱坞的编导们启示社会的手段,但高片酬、大
投入很难具有这样的说服力,追逐票房的影片公司所关注的也
最终不是影片的社会效果。在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里,钱,开
始是,而且最终也是人们追逐的目标。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在
这个社会及他们的电影里肆意横行。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的美国影片总是交待给我们这样一个假
象:美国是一个充满了各种机会的社会,在这里你不需要太勤
奋的工作,也不需要刻意的选择和奋斗。说不定哪一天,幸运
之神光临你的头顶,你就实现了你想要的一切。虽然以前你不
知道你想要什么。
    实际上美国人也差不多就是这样做的。追求自我的结果使
他们不停地变换工作,而不是努力地在某个行业、某项领域内
刻苦敬业的拼搏下去。
    好逸恶劳是这个国度里最弥满的气息。而对于经济刚刚起
步的中国而言,尤其需要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团结、刻苦、敬
业、艰苦、努力地奋斗下去,而这些其实是我们的文化所固有
的、最优秀的部分。我们不想也不应该使它在以好莱坞为代表
的“文化侵略”中消逝殆尽。
4.对于好莱坞我还是要做一个“伪道者”
    也许有人说我过认真了。有点刚刚改革开放时“谈性色
变”的味道。
    是的,我是认真的。因为我不认真的话我就承受不了我自
己。
    因为有一年多的时间我几乎是整日地沉迷于好莱坞营造出
的世界里。我大约看过了二百余部好莱坞电影。因为对电影的
无知我翻阅了大量评介电影的文章和杂志,每天在书籍和电影
里来回地求证,求证的结果使我确认,所看的影片几乎均为所
谓的经典名片(还有一个意外的发现就是:经由台湾和香港到
达中国大需的盗版渠道十分畅通。对此香港人的解释是:不是
美国人自己盗出来的我们哪有饭吃。我们最头痛不是如何盗出
来而是如何运进大陆。)看着看着,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影片
越靠近现在,里面的暴力镜头越多。这些经典影片中少有暴力
和色情的只占10%左右。
    我倒是可以有智性地在看电影的时候命定它是“艺术”的,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这样来命定。实际上很多的影片
让人实在无法把它与艺术二字联系起来,那的确是活生生的、血
淋淋的暴力或色情的场面。最可怕的还就是那种所谓艺术化了
的、夸大的场面。一部有关越战的片子一开始就是这样的镜头:
一把刀架在一个美国士兵的脖子上,因为他勇敢地不透露一点
消息,刀开始向上运动,还是慢镜头,然后有力而缓慢地向下
砍--去,人头缓缓地与脖颈分开,鲜血冲天而起,殷红了整
个银幕,这时编导及时地打出片名。
    而二十岁以下的中国青年、青少年呢?他们会理智地、努
力地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光怪陆离的美国电影吗?
    实际上,美国文化及生活方式侵害的决不是三十岁以上的
中国人,也不会一夜之间就让中国人改变。而恰恰最可怕的,就
是侵害了在示来将要承担中国建设的一代或二代。
    话说回来,到今天我都无法肯定美国人是有意这样做的,但
有一点确证无疑的是,美国人至少是不负责的。
    以对自己国家的未来不负责的方式来对全球的未来不负责
任。这更让人觉得可怕。
    去年圣诞,美国推出了一部以地铁为主的暴力影片,据说
观者如潮。而就在第二天,纽约的地铁里发生了与电影里所描
绘的一模一样的暴力案件。
    美国国内舆论大哗,有些负责任的议员(很难得)就此在
议会上展开了较为激烈的呼吁,建议好莱坞在拍这类影片时手
下留情。
    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不敢说时下的美国青年,正是从畅
销书、电视、电影里学会如何更隐蔽地进行犯罪的,但至少可
以说这些东西起到了某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缘起于美国社会的功利主义。追逐短
暂的、眼前的利益是好莱坞电影工业最明显的特征。
    就在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过程中,美国人曾提出独资在中
国生产、发行音像制品的要求,这一点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当然
拒绝。
    别人不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在这一点上,我是一个不折不扣、毫不犹豫的“伪道者”,
任何一个还没觉醒、对此不屑一顾的人,也可以用最标准的国
语说我“信道学”。我会很欣然的接受:
    “是的,我伪道。不过你敢把你家孩子放我这儿一个月吗?
我有二百多部美国影片让他一次看个够。”
5.十部大片的引进与中国影人的责任
    去年的十部大片,着实在大陆掀起了热潮,热潮涌动之际,
冷落的一角仍然是国产影片。中国影人可以列出诸如投入少、电
影发行体制等一系列客观而正确的因素来评介这种现象,但翻
遍报刊也难有文字表露他们对自身的深刻剖析。
    也许在他们的内心正进行着更为深刻的思索。
    在所谓诸多客观因素里有两种说法让笔者不屑并有些愤愤
然。
    一说是电影发行体制问题,说还没有真正与市场接轨。在
这一点正是让国人讨厌的美国人打来一记响亮的耳光:分帐。一
下子就进入了市场并赚了许多的钱。只要你拍的片子确实好,就
不怕找不到进入市场的方式。
    二说是投入的问题。好莱坞影片投入大、制作精良等等。
“给我那么多钱,我也能拍出那样的电影。”这句看似充满豪气
的话其实充满了自卑和推诿。就像一个穷人说:“给我那样的机
会,我也能赚那么多的钱。”好莱坞电影投入大是不争的事实,
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同样投入不大的影片拥有了极佳的票

 >>> 未完, 待续 ...
--- 蓝波车明汉化版 v2.30
 * Origin: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Hua Chu BBS (6:650/0)

===============================================================================

--
※ 来源:.北国开心天地 ndc4.ndc.neu.edu.cn.[FROM: 200.1.2.10]
 

--
※ Origin:·紫 丁 香 pclinux·[FROM: 202.118.229.4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2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