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 信 人: fifi (菲菲), 信 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40/82]
发 信 站: 紫 丁 香
日  期: Sun Apr 13 15:40:34 1997
出  处: 202.118.229.42

发信人: lion (雄狮), 信区: lo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40/82]
发信站: 北国开心天地 (Fri Feb 21 21:14:58 1997)

===============================================================================
# Area :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讯] (Hua Chu bbs: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
# From : Che Ming, 6:650/0 (Mon, 03 Feb 97 23:18)
# To   : All
# Subj : <<中国可以说不>> [40/82]
===============================================================================
@BBS: Hua Chu bbs

@MSGID: 6:650/0.0 32f6e587
 >>> 信件 40/82

绝对是符合我国的安全利益的。”这句话再清楚不过地说出了美
国政客们心中的真实想法。
    随着美国遏制中国的意图日益明显,少数向来托庇于美国
的亚洲国家也纷纷应和说他们受到了中国的威胁,而美国则从
人权、复关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问题上着手,采取具体的行
动来遏制中国。美国《华盛顿邮报》就在它的社论中建议政府
不要让中国获得主办2000年奥运会的权利。在讨论中国复关问
题的时候要“给中国人一点颜色看看”。此后的事情发展证明,
美国确实是在这样做,而且的确做到了不让中国主办2000年奥
运会,中国引人注目的加入世界经贸组织谈判也一再无法取得
“一致”意见。
    1995年7月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它的封面就以
“遏制中国”为标题,用了相当长的篇幅阐述中国经济力量的高
速增长已经成为令人担扰的事情。这篇文章还语重心长地告诫
美国应当放弃与日本之间的争执,巩固好联盟阵线,而欧洲则
应当抛弃过去喜欢冷眼旁观美国与中国争端,以便坐收渔人之
利的做法,只有和美国联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遏制中国。
    就在英国人提出遏制主张以后的第二天,美国销量极大的
《时代》杂志也刊出一篇由著名专栏作家克劳萨默撰写的文章,
认为西方应该像当年召开维也纳会议遏制法国一样,设计出一
整套方案来对中国进行遏制。
    这两家杂志率先提出遏制中国的主张以后,美国的一些主
要报纸,如《纽约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等都跟着这股潮流,
步调一致地要求美国政府刻不容缓地对中国进行遏制。《纽约日
报》的文章甚至走得更远,对“一个中国”的政策提出质疑,理
由是台湾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只有40年时间在中国政权的直
接治理之下,认为“一个中国”的政策在国际法上存在着疑问。
值得注意的是,英文《远东经济评论》杂志的封面文章《轻柔
地走》首先肯定遏制中国政策的必要性,继而又含蓄地暗示,成
立不久的东南亚安全会议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配合美国,
巧妙地遏制中国。
    日本的《时事解说》周刊则说得比较明白,这份杂志刊登
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政府尽管一直公开说明它的政策是与中
国“保持接触”而绝非“遏制中国”,但是私下里已经展开一系
列行动,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了一个“对华包围圈”。
    看来,想遏制中国的的确大有人在。但仔细分析一下,这
些叫嚣者的各自丑陋心态,又不免使人嗤之以鼻。心有不甘大
肆叫嚣者有之;唆使别人而自己旁观者有之;有劲使不上者有
之;随着附合者有之。如此一帮还没有“乌合”便打着自己肚
里算盘的遏制论者如何找到其共同利益来进行乌合,实在不是
值得中国人深深思索的问题。
    对于这些腔调或行动,中国政府该抵制的就抵制,该制衡
的就制衡,该反驳的就反驳,该不理的就不理。只是不要在这
个问题上纠缠的时间太久,以免耽误了自己的进程。
    而中国的民众们,实在是应该行动起来,比如不去买这些
国家的商品,就会有效地遏制这些聒躁和行动。

CBS事件让美国华人愤怒了——我们不是间谍
    1938年的万圣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曾经有
意无意间向它的广大听众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火星人入侵
美国东北部的故事。这本来是一个科幻小说改编成的节目。也
许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播音员们太出色的缘故,美国社会在
眨眼间变得令人啼笑皆非,各地平时冷冷清清的教堂挤满了哭
哭啼啼的全家老少,一边忏悔一边祈祷上帝能在火星人的部队
到来之前赦免他们的罪过。在东西部各州的公路上,到处是开
着车不知该如可逃生的美国人,全国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事后
据普林斯顿大学的调查,大约有170万美国人相信节目的真实
性并且四处逃难。
    两年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又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再次在
美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994年5月19日傍晚的黄金时间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播出一个由著名美籍华裔女主持人宗毓华主持的电视节目。
    节目一开始,操着满口标准英语的宗毓华就开门见山地说
明了这个节目的主题:“各位观众,晚上好!现在请各位收看有
关美国最大的间谍网的报道。在这个节目里,我将告诉你到底
是谁在操纵这个间谍网,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伴随着宗毓华
解说出现的,是形形色色的美国华人工作时的画面。
    宗毓华对着全美电视观众侃侃而谈:“所谓间谍,并不是你
想象中身穿风雨衣的形象,他很可能就住在你的隔壁。经过周
密的调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已经发现了中国是如何向美国渗
透谍报人员的。现在每天都有乘坐着飞机的中国公民合法地进
入美国,他们看起来在外表上是非常普通的人,然而他们当中
的一些人却有可能是间谍。”
    在直播室里,宗毓华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国谍报工作》一
书的作者尼古拉斯·迪米亚德斯,开始了一场耸人听闻的对话:
    宗毓华:迪米亚德斯先生曾经在美国国防部的情报机构工
作过,他不久前撰写的《中国谍报工作》一书出版以后,给美
国政府和企业提出了它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迪米亚德斯:我的意见是,目前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政府都
未能对来自中国的间谍渗透作好思想准备。我要强调的是,中
国的谋报系统与我们以前所了解的情况有些不同。
    宗毓华:一切都是从北京开始的,当一名中国学生或科学
家申请去美国,中国安全部门的官员就会找他们谈话。根据迪
米亚德斯先生的证词,这些中国学生或科学家会被告知,他们
留在国内的家人将成为有效的人质,他们被要求在美国先呆下
来,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和他们联系,这些人的潜伏期并不确定,
有的可能要在美国潜伏若干年以后才会真有人来找他们。
    迪米亚德斯:对!沉底鱼,这是中国情报部门的行话,意
思是说这些人像沉在海底休眠的鱼一样,西方情报界称之为
“休眠情报员”。
    宗毓华:那么你是说他们会沉在海底什么也不做吗?
    迪米亚德斯:当然不是,他们只是在等待着时机。
    说到这里,宗毓华指着背后的画面说:“看!这个男人很有
可能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所谓休眠情报员。然而从外表来看,他
们与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一旦他们混入美国社会,就
会慢慢变成社会的一部分。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很难发觉他们,因

 >>> 未完, 待续 ...
--- 蓝波车明汉化版 v2.30
 * Origin: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Hua Chu BBS (6:650/0)

===============================================================================

--
※ 来源:.北国开心天地 ndc4.ndc.neu.edu.cn.[FROM: 200.1.2.10]

--
※ Origin:·紫 丁 香 pclinux·[FROM: 202.118.229.4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6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