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 信 人: fifi (菲菲), 信 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65/82]
发 信 站: 紫 丁 香
日  期: Sun Apr 13 16:28:51 1997
出  处: 202.118.229.42

发信人: lion (雄狮), 信区: lo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65/82]
发信站: 北国开心天地 (Sat Feb 22 12:04:34 1997)

===============================================================================
# Area :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讯] (Hua Chu bbs: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
# From : Che Ming, 6:650/0 (Mon, 03 Feb 97 23:19)
# To   : All
# Subj : <<中国可以说不>> [65/82]
===============================================================================
@BBS: Hua Chu bbs

@MSGID: 6:650/0.0 32f6e5a0
 >>> 信件 65/82

都继续留在美国,进入硅谷或诸如AT&T贝尔实验室等尖端科
学研究机构工作。这些富有才智的外国人对美国科技公司的发
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商业周刊》曾撰文说:“如果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人才带着
他们的技术以及关系网回国发展,这将会缩小这些国家与美国
的科技水平的差距。以韩国为例,近10年来留学美国学者功不
可没,在下一代记忆芯片制造商业盟主竞赛中,正是因为有了
他们的支持,三星电子公司已与其日本对手旗鼓相当。”
    《商业周刊》指出,目前已有上百名AT&T贝尔实验室的
“校友”回到台湾,加强了这座岛屿“半导体和多媒体设备的出
口竞争国。”《商业周刊》形容香港是“电子通讯和音响器材的
摇篮,这两项工业拥有数以百计的制造商。”并举王阿伦为例,
王阿伦在美国受教育,是NCR集团的前任电机工程师,他创建
了营业额超过5亿美元的V技术控制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智力
型玩具及无线通讯设备,如今已经发展成全球性公司。《商业周
刊》的结论是:科技人才的归国工作,“将导致下个世纪全球科
技力量分布的重心东移到新兴的亚洲市场中去。”
    最起码的,这些人才可以加快亚洲国家赶超西方先进国家
的步伐。过去的三、五年间,科技赛场上各个竞争者之间的差
距已经缩小。在许多领域里,亚洲和欧美已并驾齐驱。亚洲有
远见的国家已为新时代的到来而全力以赴。
    美国人约翰·奈斯比特说:随着亚洲英才的回归,有能力
聘请西方人才的全球性大公司将更具优势。如果亚洲能在经济
发展与生活质量上兼顾,那将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才选择这里发
展,尤其是西方的年轻人。
    西方国家多年来的技术领先地位,在有些领域中也许还能
继续。至于在全球经济中最具影响力的应用科技,还将有赖于
许多素质高、懂得如何用科技改善人民生活的人才作出努力。从
这个角度看,印度和中国将在二十一世纪后来居上,因为两国
都拥有众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能向全世界推出新产品、新
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服务的重心将由西方转移至东方,为
亚洲带来繁荣与兴旺。约翰·奈斯比特毕竟是美国人,他是用
西方人的视角来看待东方,在表述上,完全使用准殖民者话语,
他的《亚洲大趋势》严格地说,不是写给东方人看的,他在为
西方处心积虑,是西方世界的忧患者和警示者。他要用实例来
说服西方,要加紧与东方的竞争,唤起西方的紧迫感,否则,西
方将失去以往的优势。但他的考察和预言中,却有不少值得我
们思考的东西。甚至他对亚洲邻国及台湾的介绍,都可以为我
们提供一些实证的经验。
    未来的时代,争夺人才资源比争夺石油、矿产、黄金更重
要。亚洲国家要在将来遏制殖民化以及美国的权霸,实施人才
争夺战略比其它更有效。能够更多地把西方及美国的人才吸引
过来,为亚洲发展服务,那才是真正东方崛起的时代。总之,在
东西方经济与文化的激烈竞争中,亚洲应该打开更多的思路,认
识西方的实力并增强信心,增加手段的多样化,摆脱被动,积
极进取。
    但我们不能走过去隔绝美国的老路,如果这样正合美国国
会中某些极右分子的心意。隔绝美国不是抗衡美国的办法,反
而成就美国遏制我们的目的。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在亚洲和西方
施加影响,让美国看清一个事实,即中国是正在国际间发挥影
响的大国,中国热爱和平,不许别国来干涉内政。美国与中国,
有着共同的利益。美国必须正视中国的利益和存在,美国必须
消减它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西太平洋海岸的和平符合美国
的利益。抗衡美国的手法应该多样化,任何简单草率的做法都
带来不良后果。
    抵抗美国不是我们的目的,现在和将来都是如此。相比较
而言,我们是双美国更热爱和平与自由的东方人,我们的抵抗
是为了打破现实的不平等,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建立我们繁荣与
富强的国家和美好的新生活。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上,美国
与西方在对待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中,确实存在着不平等。殖民
者的梦想仍然存在,必将成为我们趟向现代化道路上的阻碍。也
许,对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一个没有美国的世界会更好。
没有炮舰和核导弹下的恐怖,也没有在文化上的渗透及经济上
的掠夺,世界各国人民可以和平共处,共享人类文明。但是,这
只能是设想,因为美国不仅存在,而且永无休止地把它的手伸
向世界各地,不断在全球各个区域制造各种麻烦和冲突,所以,
抵抗美国就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当是我们鼓足信心的时候,也许
一切并非如美国人约翰·奈斯比特说的那样乐观,但是前景已
经展露,而中国在16上中创造的奇迹般的发展速度,也已经有
足够的说服力。

我决不搭乘波音777
    波音飞机在未来天空中的飞翔,可能带给我们的,不再是
天使般的自由和安宁。波音公司是世界最负盛名的飞机制造公
司。在我国的天空上,波音系列也将成为主力客航班机。波音
飞机的先进性和安全性似乎是已经得到公认了的。
    但是,美国波音公司新近推出的最新机型——波音777却
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忧虑。
    自1995年6月起,波音公司最新的大型喷气式飞机“波音
777”每天在华盛顿和伦敦之间飞行。这项飞机制造计划耗资40
亿美元,它的设计完全是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制出来的。对于美
国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来说,这是一个技术和商业上的胜利。
1996年1月,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提出的包括15架最新飞机的
订单证实了航空业界众所周知的事实:随着抢手的波音777起
飞,波音公司将抢在对手的前面。
    然而,就在波音777面临美好前景的时候,美国著名的
《商业周刊》经过4个月的调查,发现联邦航空局的官员两年多
来卷入了一场关于波音777潜在的设计问题的非常激烈的争
论,这种设计问题将引起严重的安全问题。《商业周刊》查阅了
数十件联邦航空局的内部文件并同该局为数众多的中层工程人
员和安全检查人员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其中包括直接在波音
777合格证项目中工作的几名人员。
    这些人士中大多数在向《商业周刊》发表谈话时由于担心
报复而没有报出自己的姓名。他们说,联邦航空局的许多官员
对于这种飞机是否进行了足够的试验依然存有疑问。联邦航空

 >>> 未完, 待续 ...
--- 蓝波车明汉化版 v2.30
 * Origin: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Hua Chu BBS (6:650/0)

===============================================================================

--
※ 来源:.北国开心天地 ndc4.ndc.neu.edu.cn.[FROM: 200.1.2.9]

--
※ Origin:·紫 丁 香 pclinux·[FROM: 202.118.229.4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