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 信 人: fifi (菲菲), 信 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68/82]
发 信 站: 紫 丁 香
日 期: Sun Apr 13 16:33:49 1997
出 处: 202.118.229.42
发信人: lion (雄狮), 信区: lo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 [68/82]
发信站: 北国开心天地 (Sat Feb 22 12:07:00 1997)
===============================================================================
# Area :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讯] (Hua Chu bbs: BOOKS.LOCAL[辽宁华储图书资]
# From : Che Ming, 6:650/0 (Mon, 03 Feb 97 23:19)
# To : All
# Subj : <<中国可以说不>> [68/82]
===============================================================================
@BBS: Hua Chu bbs
@MSGID: 6:650/0.0 32f6e5a3
>>> 信件 68/82
今天,我们应该有现代化的樗,有现代化的氛围,而不
仅仅只有长城。或许,三峡大坝将是一个樗,但现在还无法
了解到三峡是否仍会修建得很古典。因为在建筑上复古之风已
遍布全国。甚至修建唐城、宋城及其它城,这时以牺牲我们现
代形象为代价的招揽。其实,在历史上,我们的前辈们,在每
一个时期都有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而并非一成不变,都以当
代的眼光设计建筑。当然,在北京,业已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
物高耸云天。但在我们的骨子里,似乎更愿意突出古老。
去年我回南方,没来过北京的朋友问我,你见过真正的北
京人吗?言下之意,不是那些满清皇族的后代。不说西方人会
误解中国人生活在古老的国度中,即是国人,也还会想到那些
封建皇族的后代。真正的北京人与“假北京人”又有什么区别
呢?我找不到。实际上,连当年的爱新觉罗·傅仪也早就穿起
了西装。
我曾与一位美国人交谈中美文化。说实话,这位美国人的
普通话讲得比我还标准。他照例是照我们的口径来作开场白的。
他说,你们是一个古老的国家,你们很尊重传统。听到这句话,
我却不是通常的那般受用,我那一刻的心态有如一个玉颜消褪
的女人被人家夸赞说,你过去是很漂亮的。或者被一位刚学说
话的孩子误叫了爷爷。我们都是年轻人,为什么要一见面就让
被人称之为古老呢?过去的中国,是历史的,现在的中国,是
现在的,是有着现代法制和民主机制的人民共和国。不是留着
长辫子,吸鸦片穿长衫的满清臣民。
所以,我们在确立形象时,以年轻的中国宣传为好,像故
宫那些地方,作为旅游宣传足可,作为今天的形像宣传,则大
可不必。如果美国的老百姓真正了解中国人的现状,他们决不
会很容易被白宫蒙蔽,包括欧洲人。我们本身是处于现代和有
着现代意识和行为观念的人,虽然我们的工业化在时间上稍稍
晚点。如果我们时时不离古老和传统,那确实是授人以柄。
事实上,我们是很年轻的,以中会人民共和国算,只有四
十几年,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国家,也将充满现代的科学
和文化意识。
该怎样就怎样
中国作家从来没有得过诺贝尔奖,这使中国作家很不服气,
又很不舒服。因为中国既是文明古国,又是文化大国,生产文
化而且出口文化,如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均受儒家文化
的影响。一度有人撰文说,老舍是差一点得上诺贝尔奖的,但
就在讨论给他奖时,他却走向太平湖辞别人间了。很为可惜。
又一说是鲁迅差一点得了诺贝尔奖的,但鲁迅拒绝了。以上这
两种说法,后来均被诺贝尔奖的评委所否认,是没有的事。这
便可以看出,中国文人心头的诺贝尔情结,居然纠缠了半个多
世纪。
不过,我们现在的作家比往时的还聪明,索性不再杜撰谁
谁差点儿得了奖,因为现在媒体很发达,不定又传到评很那里
去,一旦被人家否定很伤感情和面子。现在的办法是,指出诺
贝尔奖并不怎么样,甚至很多庸才也得此奖,而很多有非凡成
就的人也并没有获得,如托尔斯泰等。连托老都没有得诺贝尔
奖,我们为什么要得呢?或者说,不是我们不行啊,是评委没
有眼光。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诺贝尔评委是西方人,对中
国有偏见,印度和日本得了么,那因为他们一是西方的殖民地,
一是西方联盟,而我们都不是。还有一说,是西方人不懂汉语,
但诺贝尔评委说,世界上不光只有汉语难懂,还有好多国家的
语言也不好懂。想想,的确是这样。
这里很说明我们的心态有问题,明明想得到的东西,却
鄙视它,并且旁证博引出连托尔斯泰也没有得。然而,事实上
是,我在许多作家的书架上都看到了诺贝尔获奖作家文集。似
乎都齐了,包括大江键三郎的。我们的诺贝尔情结,其实很无
必要,引伸一下,我们总不能因为奥运会是西方人发起的,就
说奥运会金牌没有什么了不起吧?
中国的文学,到底进入何等水准了呢?是不是好作家多得
不得了,甚至是泛监成灾了?有一次私下和几个文友议论本届
茅盾文学奖的评比,的确,搬着指头居然没有数出几部绝对应
该得奖的作品,国内的奖项似乎都难以评下去,以什么去争诺
贝尔奖呢?
而鉴于我们的习态,中国作家还是不得诺贝奖为上。否
则,极可能会争来一顶崇洋媚外的高帽。电影导演张艺谋是一
个很好的例子。张氏的电影在西方获奖多,于是就有人撰文推
测,张氏是揣透了洋人的心理拍片的,所以才把中国拍得那么
落后或者丑陋来讨洋评委的欢心。言下之意,张氏是卖国求荣
了。但事实上,洋评委是否真的很喜欢看反映旧中国落后的电
影,这些坐在家里的撰稿人也仅是一种揣度,是一种心态使然。
我们一边说洋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心里面又特别在意,
甚至在意得过头。出国团体统一制作服装就是一例。想想那种
情影,一拨中国企业家或者官员,穿着统一的服装,迈着相同
的步子,带着相同的表情从巴黎或者纽约的街头走过,是不是
怪怪的?你出国去完成你的任务,去干你的事,统一个服装干
什么?让一辈子也到不了中国来的西方人看了,哦,中国人原
来是这样的啊,居然连穿衣戴帽都统一到一种式样!这的确是
自己否曲了自己。因为,在国内我们并不是这样的啊,起码,我
们穿衣戴帽是非常自由的啊,并没有哪级政府要求统一的啊,为
什么出国就必须如此呢?说白了,这是一种心态上的毛病。不
过,这两年有所改观,大约是出去见识多了,心态也正常了些。
毕竟,你在巴黎的街头走,并没有电影中的那种影象,会有好
些巴黎人跑过来围观,哦,中国人来了。大家都很正常,各走
各的路。想反,这么一统一,倒引来侧目了。
北京市的“面的”是为一景。“面的”这种交通工具,还真
符合国情,便宜、适用,收入好一些的老百姓承受得起。但是,
两年前就开始有人臭“面的”了。每每打“面的”,就有“面
的”司机发牢骚,并且举例说,夏利也就三个缸,不过如此而
已。“面的”司机的心态当然不大对头,他们老想抓夏利臭它一
臭。但是,如果没有人这么臭“面的”,“面的”司机大约是不
会这么与夏利过不去的。但有关这些,还都不使我感到惊讶,令
我感到惊讶的是,居然有高级一些的人士称,“面的”这种交通
工具,档次太低,影响北京市容。而北京,又是中国的首都,是
国际大都市,是中国的窗口。因此,提议灭掉“面的”,改而上
>>> 未完, 待续 ...
--- 蓝波车明汉化版 v2.30
* Origin: 没有陌生人的世界... Hua Chu BBS (6:650/0)
===============================================================================
--
※ 来源:.北国开心天地 ndc4.ndc.neu.edu.cn.[FROM: 200.1.2.9]
--
※ Origin:·紫 丁 香 pclinux·[FROM: 202.118.229.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8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