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nda (player),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二)1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30 15:31:13 1999), 转信
第17章美国的自恋性极端利已主义
美国的自恋性极端利已主义
“自恋性极端利己主义”是医学上的一个名词。似乎是指那
种对人好时万般柔情,极尽呵护之能事,而一旦翻脸又变得凶残冷
酷、犹如禽兽的异常表现。据说,无罪开释的辛普森就犯的这种病。
辛普森曾在过去的岁月里,无数次毒打老婆及他所爱过又要离他而
去的女人。近日离他而去的芭比莉小姐慑于这样的威胁,终日不
敢离家人半步。
“自恋性”这样的症状发生在现代美国人身上是不足为奇的。美
国文化中追求自我解放、祟尚自我创造的因子,因几个世纪的动作和
积淀,连同这个国家在经济、军事上的强大,一起膨胀起来。冷战结束
后,美国政治战略表象上的成功和由此而来的失落,使美国文化的个
人主义更加导向没有根基的虚幻;导致了美国人的过分崇拜意识。个
人价值异乎寻常的高于社会价值。不受家庭束缚、免遭其它群体羁
绊、不屈从于他人愿望、完全自立自主的个人被认为拥有最大限度的
创造力。事业上的成功被片面地理解为完全是个人的动作。内心的善
良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得到了固执的维护和隐匿而不是开释。他们确
信别人是无法理解自己的,好莱坞电影里的英雄总是单独的。就说明
了美国人这种虚幻的自我崇拜导致的道德上的孤立。在这儿,美德成
为个人的魅力,与孤立、反社会的英雄合为一体,英雄也因为彻底拒
绝加入人群,而反衬了自我道德的高尚。追求个性的独一无二,以致
使人永远无法与社会属同。精神深处的孤独迫使他们更深地走向自我
的内核并把它随意地张扬出来。这时的张扬并非渴求理解而是释放和
渲泄,于是你便看到了残缺的个人制造了一种由暴力、性犯罪、同性
恋、吸毒与政治、摇滚乐、环境问题、金钱至上、功利原则同构的美
国社会。
“自恋性”与美国文化多年的膨胀,排斥、阉割、同化弱势的异质
文化所形成的严重的西方中心论不无关系。表现在国家肌体上就是所
谓的制度优越论。中国人最有体会的论调就是现代化即西化。与西方
文化中心论相同,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强大经
济、政治实力,认为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西方物质文明才是现代化
的标志。致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这一观念,在自身
传统文化受到摧残之后,在政治、经济上处于西方的控制之下。而亚
洲的崛起,古老的东方文明与现代物质文明碰撞产生并逐渐形成的亚
洲现代经济文化模式,无疑对于这种“自恋性”是个很好的打击。
“自恋”的美国当然一时难以接受。正如他们自己人奈斯比特所
说的:“这种接受犹如当初接受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一样意义深远。”
他所说的“意义深远”中有哪些“意义”我不太清楚(也可能他不敢正
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东方文明的复兴以及由此焕发出的凝聚了
几千年的能量,对于一向自认优越的美国人乃至他们文化中浓重的“
自恋情绪”带来的震动和冲击是必然而且强大的。
不接受并不意味着不予理睬,接受也并不表明是真诚的握手合
作,“自恋”的美国为了能够保证自己“自恋”下去,便开始频频插手
亚洲事务,让亚洲国家相互制肘,干涉这儿的国家内政,企图以此来
延缓甚至消亡亚洲的崛起。中国必然首先成为他们的目标。
于是这又暴露出美国文化中与“自恋”相承的“极端利已主义”特
性。“利己主义”本身就不好,更何况是“极端”的。如果说“利己主
义”是指尽一切可能改变一切困素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的话,还能让
人接受;而“极端利已主义”则含有某种要伤害别人利益的偏执和疯
狂了。美国在插手世界事务时,有个叫得很响的借口就是维护“全球
利益”。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句话应该是“全球的美国的利益”。霸
权主义、强权政治所维护的正是这个“全球的美国的利益”。动不动拿
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维护的并不是所谓的人权,还是这个“全球
的美国的利益”。
“自恋性极端利已主义”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可以有心理医生或
者精神病院来治疗。出现在一个国家,一个拥有最多核武器的国家身
上,便意味着威胁和潜在的疯狂,便意味着各种各样的侵略。
这是世人应该警惕的。包括美国人本身。在这种病症还没有发作
之前,加以抵制、诱导和改变,而不是一味的屈服和顺从。顺从只能助
长它的气焰。
所幸的是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还要迈出第二
步、第三步;所幸的是美国的西方盟友,也正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提醒
着美国;所幸的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正越来越紧密地联合起来,分
化、抵抗霸权主义所造成的威胁和伤害。最近联合国人权会议在否决
以美国为首提出的反华决议案之后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就很能说明问
题。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