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nda (player),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三)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30 15:45:54 1999), 转信
第03章CBS事件让美国华人愤怒了
CBS事件让美国华人愤怒了
——我们不是间谍
1938年的万圣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曾经有意无
意间向它的广大听众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火星人入侵美国东北部
的故事。这本来是一个科幻小说改编成的节目。也许是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的播音员们太出色的缘故,美国社会在眨眼间变得令
人啼笑皆非,各地平时冷冷清清的教堂挤满了哭哭啼啼的全家老少,
一边忏悔一边祈祷上帝能在火星人的部队到来之前赦免他们的罪过。
在东西部各州的公路上,到处是开着车不知该如何逃生的美国人,全
国上下陷入一片混乱。事后据普林斯顿大学的调查,大约有170万美国
人相信节目的真实性并且四处逃难。
两年前,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又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再次在美国引
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994年5月19日傍晚的黄金时间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一个
由著名美籍华裔女主持人宗毓华主持的电视节目。
节目一开始,操着满口标准英语的宗毓华就开门见山地说明了这
个节目的主题:“各位观众,晚上好!现在请各位收看有关美国最大
的间谍网的报道。在这个节目里,我将告诉你到底是谁在操纵这个间
谍网,以及它是如何运作的。”伴随着宗毓华解说出现的,是形形色色
的美国华人工作时的画面。
宗毓华对着全美电视观众侃侃而淡:“所谓间谍,并不是你想象
中身穿风雨衣的形象,他很可能就住在你的隔壁。经过周密的调查,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已经发现了中国是如何向美国渗透谍报人员的。现
在每天都有乘坐着飞机的中国公民合法地进入美国,他们看起来在外
表上是非常普通的人,然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却有可能是间谍。”
在直播室里,宗毓华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中国谍报工作》一书的
作者尼古拉斯·迪米亚德斯,开始了一场耸人听闻的对话:
宗毓华:迪米亚德斯先生曾经在美国国防部的情报机构工作过,
他不久前撰写的《中国谍报工作》一书出版以后,给美国政府和企业
提出了它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迪米亚德斯:我的意见是,目前任何一个西方国家政府都未能对
来自中国的间谍渗透作好思想准备。我要强调的是,中国的谍报系统
与我们以前所了解的情况有些不同。
宗毓华:一切都是从北京开始的,当一名中国学生或科学家申请
去美国,中国安全部门的官员就会找他们谈话。根据迪米亚德斯先生
的证词。这些中国学生或科学家会被告知,他们留在国内在家人将成
为有效的人质,他们被要求在美国先呆下来;到时候自然会有人和他
们联系,这些人的潜伏期并不确定,有的可能要在美国潜伏若干年以
后才会真有人来找他们。
迪米亚德斯:对!沉底鱼,这是中国情报部门的行话,意思是说
这些人像沉在海底休眠的鱼一样,西方情报界称之为“休眠情报员”。
宗毓华:那么你是说他们会沉在海底什么也不做吗?
迪米亚德斯:当然不是,他们只是在等待着时机。
说到这里,宗毓华指着背后的画面说:“看!这个男人很有可能
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所谓休眠情报员。然而从外表来看,他们与一般
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一旦他们混入美国社会,就会慢慢变成社会
的一部分。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很难发觉他们,因此也无法判断到底会
给我们造成了多大损失。
迪米亚德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这些来自中国的休眠情报员并不
在少数。根据我的估计,在这些通过合法途径进入美国的中国人当
中,每八个人就有一个人是潜伏着的间谍人员。
在直播室里,宗毓华和迪米亚德斯你一句我一句地互相补充,拼
凑着一幅中国情报人员的形象。由于这一节目是在晚间的黄金时间播
出的,所以估计至少有1200万美国观众收看到了这个节目。
毫无疑问,迪米亚德斯的《中国谍报工作》一书的出版以及哥伦
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特约节目的播出,使得美国社会对美国华人有多少
是间谍一事议论纷纷,从而给许多华人移民的生活造成了相当严重的
影响。每8个进入美国的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间谍的说法,使得许多美
国企业对华人雇员充满疑俱。这对一些中国留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利
的影响,而一些在职的华人则无形之中被另眼相看。在疑神疑鬼的心
理作用下,不少美国企业已经暂时减少乃至停止聘用中国雇员,另有
一些看到新闻节目后恐慌万分的美国房东则开始委婉地拒绝把房租给
中国人,以免被华人用来认事“间谍活动”。
美国从历史上来说就是一个移民国家,国内的民族来自世界各个
角落。经过六十年代由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倡导的民权运动。美
国社会从表面上来看已经取消了种族歧视制度。然而制度上的取消并
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个国家不再存在以肤色取人的习惯,白色人种对有
色人种的歧视,虽不像60年前那样露骨,但是社会各个层面仍保留着
若隐若现的歧视现象。而且与以前情况不同的是,白色人种对其他人
种的歧视并不亲自登场,而是充分地利用一些有色人种的代表,这佯
做的好处就是避免了种族歧视过于表面化的缺点,从而使这种隐蔽的
歧视更凑效。宗毓华就是这佯一个例子,客观地来说,凭借着自己的
刻苦而挤身美国三大广播电视网晚间新闻节目著名主持人行列的宗毓
华,自身的奋斗也很不容易,但是人们也可以看到她身上似乎刻意与
华人社会保持距离的另一面。现侨居美国的美籍华人陈燕妮女士就曾
经记述过华人社团一次原本为宗毓华授奖的大会,到头来宗氏不到场
的憾事。每当宗女士提到中国人时,总是用“那些中国人”来显示自己
的黄皮白心。不过话说回来,各人有各人的价值观,无法勉强,只是问
题在于如果用这种方式来伤害自己的同胞就有些过分了。也许美国就
是这样一个社会,能将一个人与她的血统生生割断,能使一个人向自
己的母体渲泄无情,能使一个人在功利面前失去起码的道义。真不知
宗氏婢女怎么想的,当美国因她的节目而掀起排华风潮时,她走到大
街上领受到的就是热情吗?也许她不需要热情,那么好,中国驻美大
使馆可以拒签她的护照,禁止她今生踏人中国的土地。
这几年来,在美国各地的电视节目或者报刊上,也时而会出现指
称华人在美国从事间谍活动的传闻,有的文章甚至言词确凿他说中国
在美国的间谍活动已经在规模上与前苏联不相上下。本来,在美国这
样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新闻从业人员多少部有些故弄玄虚,不时
制造些耸人听闻消息的习气。华人社会也没有那么多功夫去驳斥每篇
报道。不过,这次有关华人间谍网的说法已经有些太离奇,尤其是每8
名中国人中就有1名从事间谍活动的说法更是给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发
展出了一道难题。
对这类报道一向都抱着比较宽容态度的华人这次没有保持沉默,
在一些旅美著名华人的参与下,团结行动起来,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表示抗议。总部设在芝加哥的旅美华人工程师及科学家协会在写给哥
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信中表示,新闻报道不能仅靠一两个人没有根据的
说法为依据,尤其是这种新闻报道已经在美国社会中造成一种印象,
似乎每个中国人都存在着从事间谍活动的嫌疑,而且即使现在没有从
事谍报工作,若干年以后也会活跃起来。该协会在信中要求哥伦比亚
广播公司必须进行公开的道歉,否则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在华人社会作出反应之初,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与宗毓华并没有把
它看得很严重,潜意识里认为华人的这次行动只不过与以前一样,都
会以虎头蛇尾的结果收场。宗毓华本人在接受一家华人刊物采访时也
只是语气平静地对此事说了一声“抱歉”而已。
这种平淡的说法自然不能让华人社会感到满意。在接下来的几个
月里,华人社会持续不断地爆发出对这一事件的强烈抗议,事态的发
展迫使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宗毓华不得不作出公开表态。哥伦比亚广
播公司总裁在写给一家华人团体的信中不得不表示:“我们充分认识
到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居留在美国的中国人绝大部分是守法的学生、
访问学者及公民。如果说我们的节目未能对这一点予以证实,那么我
们愿意表示道歉。”这位总裁同时在信中表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将
在10月22日的晚间新闻节目中作出认真的努力。纠正以前的说法。
10月22日晚上,宗毓华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直播间里,向诸多观
众播出了一则声明:“我们无意使人们得到这样一种印象,认为每年
合法地进入美国的中国学生、访问学者及移民都受到中国情报机构的
雇用。如果说我们给观众造成了这样的错误印象,那么我们愿意表示
遗憾。”
这种声明并没有干干脆脆地表示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歉意,但
是考虑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向自认正确,认不肯对自己的节目表示
歉意的历史来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很明显已经感受到来自华人的压
力,作为一家依靠收视率生存的新闻媒介,在作出决定时自然也不能
不对社会的反应予以考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这一事件表明,中国
人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姑息了事了,各个华人社团在这一事件中也空前
地团结一致。
这次事件同时也使广大华人认识到,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少数民
族,华人群体在受到美国社会诬陷的时候,如果不能团结起来,一致
对外,那么结果就只能是任人评说,任人践踏。
华人在这一事件上的空前团结,也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
国的日益壮大。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说,生活在大陆的国人,有责任将
国家建设得更好,为了自己的同胞不再受气,为了自己的同胞不再变
质,为了未来的一代或二代能理直气壮地走在相同或不同的肤色中
间。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5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