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nda (player),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三)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30 15:50:38 1999), 转信
第05章日本正在加入遏制中国的大合唱
日本正在加入遏制中国的大合唱
尽管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亚洲,尽管日本近年来看到亚洲经
济的发展前途而号称“脱欧入亚”,但是从政治的概念来说,日本仍
然属于西方国家的同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正在有意识地加入到美国遏制中国
的大合唱当中去。1994年和1995年,中国分别进行了两次核试验以后,
日本国内纷纷鼓噪中国已经成为对亚洲和平的
威胁,政府方面也冻结了对华的援助,一些政客则竭力鼓吹要冻结对
华日元贷款。如果说美国人是用赤裸裸地显示军事力量来威胁中国的
话,那么我们有理由怀疑日本正在悄悄地以经济手段来遏制中国的发
展。
中国到底有没有权利进行核试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法、中、
英、美、俄五国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没有签署,而中国政府已经
很明白地对各国承诺。一旦签暑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国就会立即
停止进行核试验。因此中国进行核试验并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如果与
另一个核大国美国相比,中国的核试验次数只有44次,而美国的试验
次数则在1800次以上,中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也只有美国的1.2%左
右。从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那一天起,中国就单方面
明确提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相形之下,美国人从来没有作出类似的
承诺,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就多次威胁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中国之所
以发展核武器,目的就是要打破核垄断,使自己免受外来侵略,这完
全是正当的行为。
中国政府总理李鹏1995年在接见日本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时就直
言不讳地对日本人表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曾经给中国造成了巨
大的损失,这与日本向中国提供贷款一事是无法相比的。对中国的核
试验作出过度反应,采取经济办法对中国施加压力,更是不可取的。”
事实的确如此,日本在近代史上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使中国损失了
至少1000亿美元。日本人总是以为停止对中国的援助乃至贷款能够压制
住中国,其实这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中国至今仍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摸
索前进,自然也很希望能得到外来的援助,但无论是当年苏联撤走技
术人员,还是美国人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人从来也没有在外来
的压力之下低过头。
日本人用停止对华援助的办法来威胁中国,表明日本已经开始对
中国经济的发展感到担忧,因而开始在根本不成其为理由的核武器试
验问题上加入到遏制中国的大合唱当中去。
在围绕着中国核试验问题反复纠缠的同时,日本国内新闻媒介也
在为中国东海的钧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向政府施加压力,甚至十分可笑
地以附属国自居。呼求山姆大叔出面干预。
位于台湾北端的钓鱼岛。历来被看作台湾岛的附属小岛屿,根本
就是属于中国的领上。甲午战争以后,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个
附属小岛自然被日本割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将台湾归还中国,而
钓鱼岛因太小且没有人烟,对其归属问题中日双方都没把它当回事,
直到70年代,由于在小岛附近勘探出石油,才在主权问题上发生争执。
根据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的调查,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
估计达44亿桶,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该岛无疑是十分诱人的。于
是从中日建交时起,日本多次要求中国明确该岛归属日本。为了不妨
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政府一直大度地回避该问题并将之搁置起
来,继而又提出共同开发的新建议,体现了一个大国的风范。但是有
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可能割让我们的领土,即使我们不在乎这个小
岛,岛是不大,可国家主权事大。
一位留学美国后回国的朋友在北京街头发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没
有注意到的现象:满大街的日本“皇冠”、“蓝鸟”、“公爵”之类的汽
车在质量上均比不上他在美国时开过的同类型日本汽车。尽管这些日
本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是一样的,但是其它方面的差别则很大。这位
留学生的一辆日本日产汽车在美国风吹雨打了11年,汽车车身上的喷
漆仍能照出入影来,但是国内公路上的日本“蓝鸟”没有一辆能做到
这一点。这位留学生认为,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保养问题,而是与质量
有关。从1984年开始,日本汽车的燃料系统就已经采用了电子喷射装
置,而中国80年代末期进口的“蓝鸟”轿车却仍采用化油器。这位留学
生曾经和日产汽车公司的一位代表谈到过他的这种印象,日方代表起
先坚决否认这种可能,但是当这位留学生举出具体事例以后,日方代
表变得很尴尬,无言以对。这位中国留学生因此感慨他说:“日本人是
一流产品输出欧美,二流产品自己用,而三流产品则卖给中国人。”
北京《中华工商时报》一年前刊发的一则报道似乎证实了这位中
国留学生的看法。当时北京中关村一家公司的人员开着一辆丰田轿
车,不幸发生车祸,汽车撞到了墙上,虽然司机只受了轻伤,但是却暴
露了这辆轿车存在的问题:方向盘内的安全气囊毫无反应,根本不像
宣传广告所说的那样迅速打开。这家公司找到丰田公司驻北京办事
处,日方代表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认为安全气囊没有打开
是由于汽车撞墙时没有达到一定的速度。据一位汽车工业界的专家分
析,这种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因为汽车既然能将砖墙撞开一个大
洞,本身就说明汽车当时的速度很快。而且退一万步来说,日本汽车
公司在美国遇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维修期间免费为车主提
供一辆同类型的汽车,供车主日常使用。
事隔不久,一位中国读者又写信给《中华工商时报》,反映自己购
买的一台日本彩电刚用了没有多久就莫名其妙地无法显像,至今投诉
无门。《中华工商时报》在刊发这封读者来信的同时,善意地提醒读
者,一些进口货未必像中国人想象得那么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样
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因此中国消费者不能盲目地认为购买外
国产品是明智之举。
如今,走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马路上,总能看到花费巨额外汇
进口的日本汽车;走进许多中国人的家庭,似乎总能发现一台日本产
的电视机或者其他家用电器产品。很多地方的领导干部,总是不能满
足于乘坐国产轿车,总是要想方设法换成一辆日本汽车。无怪乎有人
曾经愤怒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五十年前日本人在军事上打败了中国
人,而五十年后又在经济上打败了中国人。”
也许有人会说,贸易自由化现在已是全球的大势所趋,买日本汽
车也是考虑到质量比中国车好,一切都无可非议。不久以前,一位中
国记者访问过韩国,这位中国记者非常吃惊地发现,韩国首都汉城的
大街上奔驰着的,几乎全是国产汽车,很少能够看到进口汽车。在韩
国,每个人在购买轿车时选择国产车并不是政府的强制性规定,而是
出于每个公民的爱国心。正因为如此,美国人虽然一心想打开韩国汽
车市场,但是直到现在每年在这个国家的销量也不过两千多辆。许多
韩国人即使移居到美国,也不买美国车,因为他们总是自豪他说韩国
车是世界上最好的。
再看看日本这个把自己生产的汽车推销到世界各地的国家。美国
人为了打开日本的汽车市场,和日本人展开的汽车贸易谈判可谓旷日
持久,美国人一度威胁要对日本实行贸易制裁。现在,美日之间的汽
车贸易谈判基本达成了协议,日本或多或少地对美国人作出了让步,
然而直到今天美国汽车公司在日本每年的销量也始终未能超过一万
辆。
提倡购买国货从来就不是狭隘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更何况我们所
处的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同世界。尤其是中国现在还处
在艰难起步阶段的轿车工业,更需要民族的每一分子来加以维护。如
果说我们中国的政府代表在日内瓦为了保护民族幼稚工业而费尽口
舌,而国内却偏偏花费大量国民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换取的宝贵外
汇去购买进口汽车和家电产品,那么即使中国海关征收到一些关税,
又能对民族工业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尼克松曾经在他的一本书中这样形容日本商人:“他们也未必愿
意通过发展援助、投资和技术转让,使其他国家发展到成为日本未来
的竞争对手的地步。”在吃过多次亏以后,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已经
发现,同日本企业进行合作是非常难的事情,有时一套设备买来后发
现,为了维持生产,就必须源源不断地从日本人手里购进原料。而这
些原料都同样要用有限的外汇去购买。所谓的合作。也并不包括关键
的技术转让。在这一点上,日本人从来都不是那么真心诚意的。戴高
乐有一次曾经尖刻地形容过来访的一位日本首相是“一位半导体推销
员”,这句话很形象他说明了日本的本性。日本人向来关心的就是在
中国销售了多少辆轿车和多少台电视机,他们是绝不会把技术毫无保
留地和别人分享的。在这一点上,他们表现得极为明显。
合作当然是两厢情愿的事情,无法勉强别人,然而中国绝不应该
成为日本汽车和电器产品到处泛滥的国度。中国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的,一个以乘坐日本轿车、使用日本电器为乐事的民族绝不会成为一
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如果不爱护自己的民族工业,就只能眼睁睁地
看着它被外国的产品所挤垮,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就永远只能是一句
空话。
当国内的民族工业被别人挤垮的时候,中国人,你还能拿什么去
买日本人的轿车和电视机呢?
加入遏制中国行列的,不只是经济上的日本,还有一个军事上的
日本。今天的日本,穿着制服有军衔的自卫官有23万人,穿着便服而没
有军衔的事务官和技术官有2.5万人。其中陆上自卫队有13个师共15万
人和1200辆坦克,在人数上已超过英国,主战坦克数量超过了英法两
国;海上自卫队有160艘舰艇,规模超过了英国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5
位;航空自卫队有510架作战飞机,接近英国和意大利的水平。从军费
来看,按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准来计算,已经是世界第2位,仅低
于美国。日本《朝日新闻》杂志就曾经很露骨他说过:“自卫队业已成
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力量之一。”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当时占领日本的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
瑟写信给吉田茂首相,下令建立一支7.5万人的警察预备队,目的在
于维护混乱的社会秩序。同年8月,警察预备队正式建立起来,而日本
也从此迈出了重振军备的步伐。
1952年,日本着手建立海上警备队。两年以后,成立了防卫厅,并
将陆上和海上武装力量被定名为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同时创立
航空自卫队。日本独立的海陆空三军框架由此确立下来,而且一直在
不断得到发展。
自卫队的成立,与美国在战后对日本一些战犯不再追究战争罪行
的目的一样,都是出于当时在亚洲扩张的战略需要。在朝鲜战争期
间,日本实际上变成了美国军队的后勤基地。过后不久,美国又与日
本签订《美日安全条约》,以法律的形式把日本纳入了美国的全球战
略体系。
1987年,日本当时的首相中曾根康弘决定突破1976年确定的军费开
支计划后,日本的军费开支就一直在增加。1991年时,日本的军费为343
亿美元,到1995年就猛增到472亿美元。
伴随着军费剧增的,是武器装备迅速现代化,装备的水平和更新
换代周期已经超过了美国。从装备上来看,日本陆上自卫队已经用最
新的89式自动步枪装备校级以下的军官。截止1995年底部署了24套美
国“爱国者”地对空导弹。陆军配备的新式防化车目前连美国人也不
会制造。海上自卫队现在已经部署16艘最新式的“春潮级”常规动力潜
艇。在最靠近中国的长崎县佐世保停泊着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宙斯
盾”驱逐舰,而且日本的计划是再部署3艘。日本的驱逐舰不仅规模是
亚洲最大的,扫雷能力也是世界最强的,反潜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和
俄罗斯。航空自卫队现在拥有160架Fl6战斗机,这个数字仅次于美国,
而且正在同美国联合研制下一代FSX战斗机,预定到1998年时部署130
架。日本目前还拥有100架反潜巡逻机,在全国28个防空监视所装备了
自动警戒系统。
根据当年《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日本的防卫范围应当限制在日
本四岛。但是在进入80年代以后已经不声不响地把它的防卫范围扩大
到太平洋中的关岛和巴士海峡周围。这表明,日本当年制订的专守防
卫原则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1992年9月开始,日本人在“为国际
社会作贡献”和“协助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借口下,先后11次派遣自卫
队到海外执行任务,日本宪法中不得派兵海外的规定实际上已经被废
除。
从经济和军事上来说,日本现在都可以被认为是大国。而且日本
近年来一直鼓吹要“运用防卫力量为国际社会尽责任”,乃致于竭力
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为了给扩军制造理由,日本开始为自己编造各种说法,认为亚太
地区仍然存着像朝鲜、南沙群岛和北方领土等没有解决的问题,日本
增加防卫力量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不可或缺。
美国人的“中国威胁论”如今也被日本人利用来作为扩充军备的
根据。日本首相府在1989年进行了一次舆论调查,认为“中国是一个军
事大国”。从1991年起,日本的防卫白皮书每年都专门谈到中国。1995
年,日本的防卫白皮书就很明确地提出:“对于中国扩大在海洋上的
活动范围”,有必要加以注意。日本防卫厅防卫局长秋山昌广声言,日
本“应当提高质量,争取成为强有力的自卫队。”
在具体行动上,日本目前正在同美国共同研究战区导弹防御计
划。在4个供选择的方案中,就有3个方案的目标是对付中国的。日本防
卫厅为此新设立了导弹防卫研究室,这个研究室明确地提出:“首先
要分析中国的导弹所构成的威胁。”日本前防卫厅长官竹冈胜美承
认,在冷战时代,自卫队的训练是以苏联为唯一敌人的。日本人的说
法现在已经发生了改变。日本现任防卫审议官大森敬洁在有意无意间
露出了口风:“要对冷战后日本周围的环境进一步作出分析,对自卫
队力量作出新的部署是很有必要的。但这不是说立即就优先部署到西
部。”从日本将世界上最先进的“宙斯盾”驱逐舰部署到最靠近中国的
佐世保以及导弹防御计划来看,中国很显然已经成为了日本的“假想
敌”。
对于日本的这一行径,中国除了在对日政策上来取决不退让半步
的态度,告诫、提醒日本以外,更应该加强与中西亚、俄罗斯及亚洲其
它国家的合作,对现实的遏制进行有效的抵抗,对日本军事力量在未
来对亚洲构成的威胁进行预防。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0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