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nda (player),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三)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30 15:52:52 1999), 转信
第06章拒绝,是因为目的没有达到;被拒绝,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拒绝,是因为目的没有达到;被拒绝,也不见得就是坏事
中国申请重返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时间是这个世界组织历史
上最为漫长的。实际上中国早在1989年初就已经达到了复关的要求,
当时的关贸组织也准备着手为中国复关制定一个最后的复关议定书,
但是由于美国对这一问题的阻挠。中国的复关谈判变得复杂而艰难。
1948年的新年元旦,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在一份重要性尚未
为人所知的文件上签了字,这份文件.就是80年代末期才在中国变得
几乎家喻户晓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根据这个文件建立起来的关
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在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演变过程以后,正在日益
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当我们这个世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全球经济发
展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区域化。欧洲联盟现在已经在着手实现经济
上的一体化,在成员国内部逐步取消关税,取消人员往来的限制。甚
至打算发行共同的货币。在北美洲,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拆除了加
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在贸易往来上的壁垒。修建三国间直接往来
的公路,人员、资金乃至货物在这个地区内时流动是不受阻碍的。在
亚洲,亚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也日渐活跃起来。这个组织成立的时
间不算太长,成员国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问题还存在着分歧,然而
亚洲地区蓬勃发展的经济正在使该地区的重要性日益为人所重视,甚
至连远在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如阿根廷也愿意以亚太国家自居,要求加
入这一组织。这三个组织,代表的都是世界上经济力量最强大的地
区,也代表着在成员国之间互相给予方便,而对共同体以外多少有些
排斥的趋势。
改革开放进行了十多年的中国,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互惠
又排他的世界经济格局。好几年以后,一些学者就担心过中国的改革
开放到底能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他们的理由是:中国现在
面临的格局不同于“亚洲四小龙”当初经济起飞时的情况,因为那时
全球的经济发展对发展出口是极为有利的,。一些主要的进口大国如
美国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潮水般涌入国境的外国产品保持太高的警
惕。针对某个特定国家产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远远不像今天这样
频频发生。因此,中国要想模仿“亚洲四小龙”当年的出口增长经验,
将远不如当年四小龙那样得心应手。
应当说。这些专家学者的忧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发达国家在强
调贸易自由化时,所隐含的意思是对于经济共同体内的国家互相给予
优惠关税,而对“非我族类”的国家进口品则挥舞“反倾销”这面大
旗。一年以前,中国的新闻界曾经广泛报道过国内一家出口企业受到
来自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并勇敢地到美国法庭应诉的故事。这家企业的
应诉成功了。原先带有惩罚性质的关税税率也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由
于这是中国第一家出口企业赴美为自己“讨说法”,国内的新闻媒介
也就格外重视,给予了详细的报道。其实,中国受到外国“反倾销调
查”的出口企业绝不是一家。中国出口商品先后有200多个种类被外国
采取过限制性措施。1994年,欧洲联盟曾对中国的鞋类商品宣布进行“
反倾销调查”,这些鞋价值约4亿美元一涉及到国内1000多家企业。1995
年,美国又宣布对价值2亿美元的中国自行车进行同样的调查,迁涉到
国内100多家企业。1995年,中国政府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将中国的蜂
蜜出口量限制在1.9万吨以内,此后每年对美国市场的出口增长率将限
制在6%以下。当国内工业面临来自外国的激烈竞争时,可以说所有的
国家都会转而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
中国国民经济的国际依存度已经使中国必须保持对外贸易的增
长。中国是世界上头号纺织品大国,可以这样说,是中国人在装扮着
整个世界。1993年,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额是270亿美元,但是为了完成这
一数字,中国也进口了88亿美元的纺织原料及纺织机械。换句话说,中
国270亿美元的纺织品出口收入是以88亿美元的纺织原料和纺织机械进
口为代价的。1994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为4.3万亿元人民币,而同年
的进出口总额为2367亿美元,两者相比较就会计算出,中国的国际依存
度为42%。1979年的时候,中国的国际依存度只有8%左右。这种变化,
一方面说明了中国1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与
世界已经联系在一起。在今天中国人生存的世界里,有欧洲联盟、北
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市场,而我们无缘享受这些地区性的贸易自
由,因此重返关贸总协定,争取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展开自由贸易,已
经成为中国人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必要手段。
1986年7月11日,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组织提出了正式的复关申
请。
在向关贸总协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时候,中国政府提出了自己的
复关三大原则。中国的第一原则是,中国是复关而不是入关。复关与
入关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者在涵义上是有着很大差别的。1950年3月,
当时的关贸总协定曾经制定过一系列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性政策。中
国政府所希望的,也正是能够享受到这些优惠性政策。但是,该原则
却遭到美国的反对。美国代表认为,复关的说法面临两个方面的问
题,一是经济上的,另一个则是法律上。从法律程序上来说,关贸总协
定各项条文中没有关于退出或重返的规定,中国要求复关就意味着开
了一个先例。此外,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希望的是能够享受1950年制
定的优惠条款,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履行过关贸组织的义务。如果同意
中国享受复关待遇,就等于破坏了“履行义务再享受权利”的原则。
中国的复关第二原则是: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复关的主要条件是
中国实行进口关税上的减让,但是以谈判的具体内容来看,美国及其
他国家的要价太高。
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复关,是中国提出的第三条原则。在一般人
眼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恰恰是这毫无疑
问的一点构成了中国与美国之间争执得最激烈的环节。
1995年3月,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坎特来北京签署《中美知识产权保
护协议》时,曾经向作者列举过美国人的理由,这些理由来自世界银
行的白皮书。白皮书里列出了四项指标。首先,中国1994年的国民生产
总值为4.3万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在全球排名第二。第二个指标是中
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在世界上排名第五。第三则是中国的出口规模1994年
已达到1215亿美元,处于世界第ll位。第四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方依
据的是不同于传统计算方法的“购买力平价”法则,认为中国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应当为4000多美元,不能算是发展中国家。
为了证明自己说法的正确,美国人举出三个例子来说明中国综合
国力:世界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做到为发达国家发射卫星;没有
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像北京一样现代化;也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申
办奥运会的时候能得到像中国那样高的评分。按照美国人的逻辑,中
国应当以发达国家身份入关,不能享受专门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的优惠
政策。
认1987年到1994年12月,中国一共和4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举行
了19轮谈判,欧洲虽然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未必与美国看法相同,但是
在基本立场上都差不多,那就是要尽力使中国作出更多的让步。这样
的谈判可想而知进行得非常艰难。
1994年8月,中国外经贸部部长助理龙永图在即将赴日内瓦参加
第18轮会谈之前,宣布了中国的最后决定:如果在年底以前无法结束
谈判。中国将不重新提出谈判的要求,而且也不会再宣布新的入关出
价书。中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涉及到1995年1月1日新的世界贸易组织
将取代关贸组织,中国如果不能在这一日期以前完成谈判,就无法成
为这个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12月,在关贸总协定组织中国组负责人吉拉德的邀请下,中国人
重返日内瓦,展开第19轮谈判。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第19轮谈判最后还
是破裂了。破裂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而这些方面都涉及到中国人
的根本利益,这些都是无法轻易作出让步的。第一,关税减让问题。中
国是一个高关税国家,有60000多种商品在进口时需要支付关税,且进
口税平均在65%左右。当时中国提出的是在3年内将关税总体水平降低
到35%以内、但是日本及澳大利亚的要求更高。第二,非关税措施问
题。这主要指进口商品配额许可证制度等。这些虽然不符合自由贸易
的要求,不过中国需要保护自己的民族工业,无法一下子取除这些措
施。中国的方案是对一些重要进口品的限制加以保留,其余的则在四
年内取消。美国对此有异议,他们提出首先应当对中国打算保留的部
分予以取消,因此双方很难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第三,市场开放问
题。美国对中国潜力巨大、利润丰厚的保险、银行、零售和旅游等服务
性行业一直抱有很大的兴趣,而且在谈判中要求让美国企业取得进入
这些行业的优先权。第四,投资政策问题。中国对合资企业产品的国
产化比例有一定要求,像桑塔纳轿车的国产化率现在已经达到了90%
以上,这主要为了发展民族工业。另外中国还要求合资企业应做到外
汇自行平衡以及产品返销国际市场要达到一定比例等等。这些对合资
企业的要求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世贸组织要求发达国家在3年内取
消这些措施,而发展中国家在5年内取消。而美方却要求中国在两年内
取消这些规定,这分明是在阻挠中国复关。第五,中国到底以发达国
家还是以发展中国家复关的问题。艰难的第19次谈判失败了,但这并
不表示中国就此时世界关上它的大门。
1995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在日本大阪召开,中国国家
主席江泽民在参加会议时宣布了一个令人感到有些意外的决定:中国
将从1996年4月1日起大幅降低进口商品关税,总体关税水平将降低到
23%。1996年4月1日,这个决定已经付诸实施,涉及到的商品种类多
达5000种。
中国的复关谈判走过的无疑是一个极为艰难的历程,中国至今仍
未能走完这个历程。在复关谈判的过程中,美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是一
种极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他们希望能使中国作出更多的让步,能够
从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上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经
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感到担忧。因为美国自身的经济力量在全球经济体
系中的份量在不断下降,而中国的复关无疑会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大
的生存空间。美国的一些单方面贸易措施如“特别301条款”及给予中
国最惠国贸易地位等将受到世界贸易组织的约束而不能轻易动用。在
各种情况下,美国能够打的牌实在已经不多了,因此总想从每张牌中
得到更多的利益。然而,美国人也发现,就像在政治领域里中国人不
会轻易对他们作出让步一样,在涉及到民族根本利益的时候,中国人
同样不会让步。
贸易从来就不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
恩赐。美国人可以宣布对中国商品进行报复,征收惩罚性关税,但是
中国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他国家不会跟着美国人一条路走到
底。当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时候,中国
人仅仅相隔两小时也同样能够拿出一份类似的清单。不论贸易如何自
由化,国际间的贸易仍然是一个主权国家能够发挥影响力的领域。就
在1994年12月中国复关谈判破裂以后不久,一家法国原子能公司——法
马通公司就兴高采烈地从中国政府手中得到了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二期
工程的合同,而美国的公司总裁们只能怀着嫉妒而又失望的心情看着
这一切。对于这一点,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大约是最清楚的。中国民航
公司在过去的10多年里已经从波音公司购买了167架飞机。而根据波音
公司的估计,在今后的15年当中,中国国内乘飞机旅行的人数会每年
增长22%,中国有可能要购买800架左右的飞机,这个市场的潜力和利
润是可想而知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现在只有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北
京合资生产吉普车,而德国大众和法国标政、雪铁龙公司等都在与他
们展开极烈的竞争。如果美国人要在中国生产新的汽车,同样也必须
得到中国人的同意。如果美国人继续给中国人制造麻烦,那么中国人
有可能向美国公司关闭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0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