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nda (player),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可以说不(四)1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an 30 16:42:52 1999), 转信
第17章该怎样就怎样
该怎样就怎样
中国作家从来没有得过诺贝尔奖,这使中国作家很不服气,又很
不舒服。因为中国既是文明古国,又是文化大国,生产文化而且出口
文化,如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均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度有人
撰文说,老舍是差一点得上诺贝尔奖的,但就在讨论给他奖时,他却
走向太平湖辞别人间了。很为可惜。又一说是鲁迅差一点得了诺贝尔
奖的,但鲁迅拒绝了。以上这两种说法,后来均被诺贝尔奖的评委所
否认,是没有的事。这便可以看出,中国文人心头的诺贝尔情绪,居
然纠缠了半个多世纪。
不过,我们现在的作家比往时的还聪明,索性不再杜撰谁谁差点
得儿了奖,因为现在媒体很发达,不定又传到评委那里去,一旦被人
家否定很伤感情和面子,现在的办法是,指出诺贝尔奖并不怎么样,
甚至很多庸才也得此奖,而很多有非凡成就的人也并没有获得。如托
尔斯泰等。连托老都没有得诺贝尔奖,我们为什么要得呢?或者说,
不是我们不行啊,是评委没有眼光。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诺贝尔
评委是西方人,对中国有偏见,印度和日本得了么,那因为他们一是
西方的殖民地,一是西方联盟,而我们都不是。还有一说,是西方人
不懂汉语,但诺贝尔评委说,世界上不光只有汉语难懂,还有好多国
家的语言也不好懂。想想,的确是这样。
这里很说明我们的心态有问题,明明想得到的东西,却去鄙视
它,并且旁证博引出连托尔斯泰也没有得。然而,事实上是,我在许
多作家的书架上都看到了诺贝尔获奖作家文集。似乎都齐了,包括大
江键三郎的。我们的诺贝尔情结,其实很无必要,引伸一下,我们总
不能因为奥运会是西方人发起的,就说奥运会金牌没有什么了不起吧?
中国的文学,到底进入何等水准了呢?是不是好作家多得不得
了,甚至是泛滥成灾了?有一次私下和几个文友议论本届茅盾文学奖
的评比,的确,搬着指头居然没有数出几部绝对应该得奖的作品,国
内的奖项似乎都难以评下去,以什么去争诺贝尔奖呢?
而鉴于我们的心态,中国作家还是不得诺贝尔奖为上。否则,极
可能会争来一顶崇洋媚外的高帽。电影导演张艺谋是一个很好的例
子。张氏的电影在西方获奖多,于是就有人撰文推测,张氏是揣透了
洋人的心理拍片的,所以才把中国拍得那么落后或者丑陋来讨洋评委
的欢心。言下之意,张氏是卖国求荣了。但事实上,洋评委是否真的
很喜欢看反映旧中国落后的电影,这些坐在家里的撰稿人也仅是一种
揣度,是一种心态使然。
我们一边说洋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心里面又特别在意,甚至
在意得过头。出国团体统一制作服装就是一例。想想那种情景,一拨
中国企业家或者官员,穿着统一的服装,迈着相同的步子,带着相同
的表情从巴黎或者纽约的街头走过,是不是怪怪的?你出国去完成你
的任务,去干你的事,统一个服装干什么?让一辈子也到不了中国来
的西方人看了,哦,中国人原来是这样的啊,居然连穿衣戴帽都统一
到一种式样!这的确是自己歪曲了自己。因为,在国内我们并不是这
样的啊,起码,我们穿衣戴帽是非常自由的啊,并没有哪级政府要求
统一的啊,为什么出国就必须如此呢?说白了,这是一种心态上的毛
病。不过,这两年有所改观,大约是出去见识多了,心态也正常了些。
毕竟,你在巴黎的街头走,并没有电影中的那种景象,会有好些巴黎
人跑过来围观,哦,中国人来了。大家都很正常,各走各的路。相反,
这么一统一,倒引来侧目了。
北京市的“面的”是为一景。“面的”这种交通工具,还真符合国
情,便宜、适用,收入好一些的老百姓承受得起。但是,两年前就开始
有人臭“面的”了。每每打“面的”,就有“面的”司机发牢骚,并且
举例说,夏利也就三个缸,不过如此而已。“面的”司机的心态当然不
大对头,他们老想抓夏利臭它一臭。但是,如果没有人这么臭“面
的”,“面的”司机大约是不会这么与夏利过不去的。但有关这些,还
都不使我感到惊讶,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居然有高级一些的人士称,“
面的”这种交通工具,档次太低,影响北京市容。而北京,又是中国的
首都,是国际大都市,是中国的窗口。因此,提议灭掉“面的”,改而
上档次高一些的车子。
如果说,以安全性或者其它技术指标为由淘汰面的,那就没什么
话好说。但以影响市容为由,确实里面有心态问题。这里,我要提一个
问题,我们是为自己生活还是为西方人生活?以我们现在的经济实
力,坐面的当然坐得很好,老百姓喜欢坐这种便宜实在的交通工具。
我们搭乘交通工具的目的,也是从复兴门到三元桥或者别的什么地
方,而不是摆谱。它影响了什么呢?在德国,出租都是奔驰,难道我们
都上奔驰就为国争光吗?其实,作为公正的西方人来说,穷而奢华才
是让人不能按受的。面的已经实在地体现北京人生活的进步了,并没
有那些神经过敏的人说的那样,果真是影响了北京的市容。最关键的
是,我们是活给别人看,还是活得自己感觉自在和方便。话再说回来,
西方人来了中国,大约也并非专门来考察你坐什么车的,在王府井、
建国门这些地方,西方人也骑着在天桥旧自行车市场买来的破自行
车,这很正常。
对西方太神经过敏,在今后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一点确实应该调
整。关于爱国,用不着天天挂在嘴上。据说国奥队在兵败大马之前,主
教练居然叫队员会前会后起立唱国歌,结果最后还是输了球。如果赢
了,自然会少不了通过媒体爆炒一通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章。
但事实上,足球不是唱国歌就可以打败对方的。得有实力,还得排兵
布阵得当。把事事与爱国连在一起,弄得神经紧张,这显然过了。而最
叫人啼笑皆非的是,是与格雷米奥的一场球,这场足球由一位中国裁
判吹哨,据说是爱国主义使然,以至出现偏袒,结果叫人家涮了一通,
而且以后带队到中国比赛,他们要自己带裁判来。这种恶劣影响,我
以为已经超出足球本身了,因为外国球队有了中国人不讲原则这种印
象,以为中国各界人士均是如此。对些,足协的某些官员居然还说,他
们在日本就不敢这么说。这让人感觉远不是那么回事。如果从商业目
的去考虑,偏袒是想赢球,为了门票收入倒还解释得通的。
有一种奇怪的心态在我们中间漫延。
一次坐公共汽车,有两个年轻人打架,一位十分可爱的北京老人
扯住并教训他们,指出打架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是错误的。他说,你们
怎么可以打架?这很不文明,你们要记住你们是首都人啊。我想这种
语境在北京的其它很多方面我们都能听见到。推出一个公式是:你是
首都人。所以你应该讲文明。你应该为首都文明起来。在很多电视画
面上,也见得到这种情景。然而,引伸一下,如果不是在首都呢?人是
不是可以不讲文明?当然不是。这里面就有一种心态,我们一些人讲
文明,不是为了自己生活在美丽和秩序中,而是为了类似于首都、窗
口之类的环境,这起码不是文明的根本所在。比如说我们在别的地
方,甚至在非洲荒野,难道就不要保持文明?在我们的心态中,的确
有根多活给别人看的东西。
其实,我们的环境、服装、生活方式、文明准则等等,首先一条,
是我们自己的需要,为了我们的卫生和舒适。比如餐馆的卫生,商场
的秩序,都应该是主观为了生活的美好,给人看是客观的。把给人看
为目的的文明,很难称之为真正的文明。如同去年,世界妇女大会要
在北京市召开了,很多地方大打卫生仗,要开国际性的会了,搞好卫
生吧,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会议过去,再去今年的北京许多地
方,卫生情况照旧很差,这都说明了一种我们事实存在一种心理,给
人看而不是文明的自觉及自需。
当然,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也有我们这种情况,也会搞突击性
的环保活动。然而,如同我们这么明显,却并不是很多。给人的印象
是,我们似乎要靠外国人的监督才有文明起来的动力,这倒印证了他
们的话,我们的文明是他们带来的。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ww-post@bbs.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8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