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f (人间精灵),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一 立企业精神之妙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26日18:29:45 星期六), 站内信件
黄金书屋---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一 立企业精神之妙用
公司经营好比人的一生。小时候起码不要危害到社会,长大了,就要负起
贡献社会的责任。
考虑到公司发展的时候,第一要先检讨这个公司在社会上存在的意义,一个
人在世界上总不能作些偷鸡摸狗的事而生活,为了社会生活他绝对不能危害社会,
所以如果是个人的生存,其存在虽不能有利于社会,但最少不能危害社会,这是
他第一个被允许存在的理由。
如果公司成长了,拥有数百或数千名员工,则不危害社会是存在的惟一理由。
光这些还不够,这样大的公司,不但不危害社会,还应该在某种方面受到社会的
欢迎与喜爱,要有这样的经营方针,公司才有存在的价值。如果公司大到员工有
几万人,则该公司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足以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经营的基
本方针,应该是要为社会才对。大体上把它分为三类,公司小时要不危害到社会,
中型公司则不但不危害社会,多少还要有被欢迎的成分。至于大公司,不但应具
备不危害社会,受社会欢迎的条件,基本上对国家,对社会要有明确的贡献方针
才行。经营上首先考虑到这些问题。能多发展的公司,就是对这一点有充分的认
识与理解的公司,并抱有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是公司发展的首要条件。
人的一生,在孩童时期受父母之恩惠与爱护成长;稍大一点,在学校受教育,
这时最起码不应使父母烦恼;再大的话就是为人父母,养育儿女,指导他人了。
个人与公司,该考虑的,可说都是相同的,因此应该建立明确的想法。
在人心有进步的时候,这种效果还是有的,因为想赚钱,就得想办法做出好
东西,这个结果不就是奉献给社会吗?所以说,本质是相通的,只是要提高他的
效率与效果,就要“有意识地”来做比较好,这种意识最近很强烈,可能这就是
所谓的“近代式经营观”。
以社会大众为考虑前提,才是有灵魂的经营。
关于公司经营,当然因人而异,各有不同。世界愈是进步,对于接洽顾客的
方法及设备的改善等等问题,都需要更详细加以研究。常常开研究会的目的,也
就是要探讨更高明的经营法,以这样的目的为前提,这种研究会才有意义,才能
生存。若不是站在这样的基本立场上,只是一味研究,当然也可产生各种的方案,
不过这些方案恐怕不能说是有灵魂的经营方案。更进一步地说,当课长的人或者
董事长的人,要有上述牺牲的精神,但仅有这种觉悟还是不够充分的。应该同时
考虑到今日社会的情形,要站在人生的观点、社会的观点,认清什么是正确的,
为了执行正确的事,才能为部下、为公司,甚至为国家而牺牲,如果不顾社会观、
人生观,换句话说,不分青红皂白,不顾是邪是正,一味地为部属、为公司、为
国家而牺牲牲,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然而究竟什么是理想的经营法呢?各人站在各人立场考虑,研究出正确的经
营法,当然每个人不会产生相同的结果。有时虽然目标相同,但个人的人生观、
社会观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必然会有不同的经营法产生。但如果没有经营理想而
去经营,那真是令不人敢恭维。
宗教是普度众生的处世事业,而经营事业则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工作。
松下先生在一次参观某宗教团体总部后,联想到自己的事业、正派的经营方
式;进而又想起整个业界的经营现状,不觉对宗教与商业两者的经营与管理问题,
深加思索起来。这个宗教的宗旨是:引导多数烦恼的人脱离苦海,指导他们安身
立命,然后享受人生幸福。我们事业的宗旨则是无中生有,创造社会财富的人世
工作。自古以来,消除贫穷就是人生的神圣事业。因为生产可以帮助人类生活趋
向富裕与繁荣,自然也是神圣无比的使命。
人类生活要求精神上的心安,与物质上的丰富,两者互相配合,才有进步、
有幸福,二者不能缺其一。如果精神安定,但物质缺乏,维持生命就会发生因难。
但是如果物资丰富,却无充实安定的精神生活,那就毫无生存的幸福与价值可言
了。因此这两项事业就象车辆的“两轮”,缺一不可。
“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经营,应该比宗教事业,更要蓬勃发展,更能扩充延
续才是。为什么企业却常有倒闭、裁员等情形呢?那是由于他们经营不善的缘故。
那是只顾私利的经营,偏离正义的经营,不知道事业是神圣的经营,是仅限在商
业界的经营,仅站在传统基础上的经营。因此,这种守旧的经营方法,就是造成
倒闭的原因。所以,我们一定也要脱出这个因循的外壳。”
辛勤劳动被肯定后,所流露的感激,是无以伦比的喜悦。对自己生产的商品,
在社会上有何种地位,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关切。松下先生在以前曾直接参与生
产的时候,每次将产品向代理商展示时,只要他们看过后就一再说:
“松下先生,这是您苦心专研出来的产品,对吗?”这就肯定了松下先生的
劳动,他感到非常高兴。
这种意识,并非是将产品卖了高价,或是多赚点钱的欲望,而是对一个人几
个月的辛辛苦苦,制造出来的产品给予肯定,所产生的感激心理。
这种感激的滋味,是有恒地将至诚的心血,投注于制造产品的人,才可能享
受到的高尚意识。而且全体员工都能做到。享受这种感激意识时,也就是松下电
器真正发扬生产报效国家的时候,也是获得稳固的社会信用的一天。
不管别人的嘲弄,只要默默地坚持到底,换来的就是别人的羡慕。
江户时代,江户的花街柳巷——吉原,和京都的岛原、大阪浪花的新町一样,
是武士与商人的一大欢乐街,非常热闹;就象歌谣所唱的“白日如天堂,晚上如
龙宫”,受到公子哥儿的喜爱。
吉原有多达数百名的艺妓。其中属于最上等的艺妓叫“大夫”。在大夫之中,
一位具有十万名诸侯地位的“松之位”艺妓,就是当时名扬天下的“高尾大夫”。
“松之位”具有相当的权威,因此,“高尾大夫”所接的客人都只限于诸侯或富
商巨贾,是一般武士或商人高不可攀的一朵花。大夫本身也不愧其权威,由于严
格的自我修练而精通各种技艺,很懂情趣,又会作诗,有很高的教养。
带着穿戴华丽的随从,在街上游行的行列,就是所谓的“道中”。大夫道中
的情景可真是豪华绚烂,总是招来许多人观赏,尤其是这位高尾大夫的道中。
有一天,一位在染房作工匠,名叫老久的年轻人,为要一睹风闻已久的高尾
大夫风采,探出身子静心等待。不久耀眼的道中行列出现,高尾大夫用大夫独特
的内八字慢慢走向这边。不久,她的美貌容姿就近在眼前了,使老久看得目瞪口
呆,一动也不动。他的同伴敲着他的肩膀说“老兄,你在发什么呆?你爱上那大
夫了?”并笑着说:“既然爱上,不妨去找她呀。她虽然是有地位的松之位大夫,
但毕竟是个妓女,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以跟她做上一夜夫妻的!”
听同伴这么一说,老久才苏醒过来,认真地问:“那大约需要多少钱?请告
诉我,如果用金钱就可以解决,我一定要试一试。”同伴回答说:“老久,这可
不是个小数目,我看,总得十五两黄金吧。”“十五两黄金?这要储蓄多久呢?”
一个染房工匠说:“总得三年吧。而且还要系紧腰带,拼命工作才能勉强攒足。
你如果愿在一夜把那十五两黄金用光,大概就没有问题吧。”同伴半嘲弄地说。
可是老久听完就暗自下定决心,开始省吃省用拼命工作。
三年之后,老久果真储蓄了十五两黄金。虽然是在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召大夫
的吉原,但以他染房工匠的身分来说,还是吃不开的。因此,他就请一个在老板
家进出的医生当“棒场的人”才如愿以偿,终于跟高尾大夫相会。临别时大夫说:
“请再光临。”他竟然回答:“我得再等三年才能再来一次。”平常即使不想来,
一般应酬也都说:“我会再来。”然而老久却老实地回答:“再等三年才能再
来……”大夫觉得奇怪,再三追问后,他才说:“老实说……”
高尾大夫听了大吃一惊。为了想跟她共度一宵,竟然苦了三年,被他的诚实、
纯真感动的她说:“我这里的年限一满,就嫁给你。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将储
蓄的三十两黄金,交给你代我保管到那时。”于是将三十两黄金交给他。
当时的大夫都以高尚的地位为骄傲,对象自然以诸侯或巨贾为多;然而这位
高尾大夫却被染房工匠老久的诚实所感动。听说,后来顺利满工的她果真和老久
结婚,夫妻二人同心协力,创立了全江户第一的染房。
以上就是有名的“染房高尾”大概经过,不知各位读后作何感想?也许有人
会认为,好不容易那么辛苦才攒下来的钱在一夜之间就用光,实在“好无聊”。
但松下先生认为,他把别人认为无聊的事,认真贯彻到底,实在有勇气、有胆量,
有衡心。人生有超越得失的一面,对自己所决定的“目标”,即使赌注一命也要
勇往迈进,又有什么不可呢?
十五两黄金对诸侯巨贾或许只是小意思。但对老久来说,他以三年的坚忍,
用血汗油垢才储蓄到宝贵的十五两;而为了他所热中的,竟把这十五两一夜就花
光。这种精神与气魄,对经营者多少具有启发性。
另外的启示是:“能打动人心的,毕竟还是诚实”。口才、金钱固然重要,
但最能感动人、抓住人心的,还是诚实。抓住高尾大夫心的,也是老久的诚实。
在诚实往往被轻视的世态中,我们对老久所表现的可贵诚实,应该好好再思
考一下。
经营者,不应该凭权势与金钱做恶性竞争,应以建设公平、合理的社会为已
任。
在自由经济的社会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无法避免的。有竞争,才会互相切
磋琢磨,才会有进步发展。但是,竞争不应该只是较量彼此的权势,应该还有比
这更重要的东西。
比权势更重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到底什么才是正当的?”这种哲
学或理想。松下先生认为,大家应该秉着这种信念,去对抗与竞争。否则,会出
现“弱肉强食”的社会。如果“弱肉强食”能使社会繁荣,倒也无所谓。但事实
不然。历史的教训,如果容忍“弱肉强食”的社会存在,权势往往会沦为暴力。
因此,我们应该秉着“到底什么才算是正当的”的信念做事。
再具体一点说,我们应该从事一种竞争,那就是“使资金比别人少,能胜任
经营企业的人仍然有成功的机会。诚然,一个人是否适应经营企业,很不容易判
定,这不象其他东西可以用长度或磅秤来度量。不过,姑且可以用“他在买卖上,
是否具有某种程度的良心,是否努力且有某种程度的创意”这一类大家看得到的
标准,来判断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能胜任这种工作的人,在自己的行业中,考
虑如何竞争才能继续生存,是很重要的事。
一旦陷于仅凭权势的竞争,则雄厚的资本,甚至“资本的暴力”的重要性,
势必凌驾经营者能力。资本单薄的自然无法与之对抗,甚至很有经营长才的人也
会被埋没。对社会或人类而言,这诚然是可悲的现象。
因此,不能完全倚仗资金,应该不断地力求创新并节省资源,借此降低成本。
成本降低后,即使减低售价,仍然有利可图,自然就乐于降价促销,这就是进步。
同业间应该透过这种方式认真地竞争。
惟有如此,中小企业才能够对外竞争,甚至,若能找到胜任的经营者,中小
企业反而容易生存。
任何工作或事业,只有胜任的人能继续存在;其他人只要另找适合自己做的
事,一样可以成功。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原则,并盼望这种社会的来临。
智慧、时间、诚意都是企业的另一种投资。不懂这个道理的人,也不是真正
的公司从业员。
你要怎么收获,必先怎么耕种。因此,松下电器公司投资在建厂、广告、宣
传等方面。在这里我们谈一谈松下公司另一方面的投资。
太阖秀吉(丰臣秀吉)是一个伟大人物,他能取得天下绝非偶然。据说当他
担任主人织田信长的马僮时,常用自己微薄的薪水,买胡萝卜喂马,因为他觉得
光靠主人供应的饲料营养不够。以一般人的想法,一定认为秀吉不要求加薪,还
拿出自己的钱来替马买饲料,实在是傻瓜。但是结果是因马匹强壮,而赢得一般
人对织田信长坐骑的一致赞美。
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大,但他的这种做法是一种有诚意的投资。
这个故事说明,企业必须有第一投资(资本),还必须有第二投资,也就是
用头脑、智慧、时间来投资,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公司从业员。
顺应社会的潮流和事物间的关系,才是企业得到发展的方针。
我们彼此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工作太过热心,以致强调自我,就容易走向任
性的独断行为。
为了让工作能顺利推展,我们必须好好遵守公司的方针、计划和传统,从中
发展自已。个人的智慧纵使卓越,也象在黑夜里提灯,照亮的范围有限。以为自
己的想法和判断是至高无上的,会使公司蒙受不利。尤其职位高者,更要经常请
示上司,考虑周全,认真做事才好。不顾传统,忽略公司的方针和计划,靠自己
狭隘的主观来判断行事的人,他的努力程度和才干越高,公司受害的程度也越大。
松下先生就是经常想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方针及传统,一面谋求顺应,一
面聆听从业员的意见,来作为决定一件事的参考,并把它变成松下电器公司独特
的方针。
越是受到上司深厚的信赖,为了回报,越是应当拿自己的判断去请示上司。
不可自视过高,谦虚和谨慎的修养很重要。我们彼此既然都在参与经营,便应该
有直率地批判和接受批判的精神。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顺应潮流化的喜悦。
企业的任何一项发明,不只是本身赚钱的手段,也是促进技术进步、经济繁
荣和国民福利的工作。
随着公司的成长,松下先生把技术部门交给专家去研究,专心负责公司的经
营。最近,实用新案及专利权的申请,每年大约有一万三千件了。于是成立了一
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发明案件的检讨,专利与实用新案的申请及管理,各种争执、
诉讼的处理,专利的使用等事项。
这种工作与利益没有直接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应该是国家或政府机关
做的,却由民营企业抢先做了,而且彻底检讨了它的经济性,讲究效率,减少浪
费,做得有声有色。如果是国家机构,能做到这种地步吗?这样的工作,各民营
企业都在默默地进行。
大家经常会认为企业的惟一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所以也会认为前面所提的工
作是一种赚钱的手段。由低处看也许可以这么说;由高处看,它却与国家技术的
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的福利有很大的关系。
这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今天国家的经济面临极大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个困难,
松下先生认为不要误认企业是惟利是图的民间团体;相反的,还要对它正在完成
的任务给予适当的评价。
在技术合作之前,应先考虑对方的人格,详细研究契约内容。
最近有很多公司与外国技术合作,这种事已不稀罕,在这种情形下最要紧的
是先考虑对方公司的性质,或是经营者的人格。
有一家公司跟美国的某公司技术合作,结果导致公司倒闭,关门大吉。这不
能怪对方的美国公司,对方严格地遵守了合约的权利义务,但在日本方面,往往
会有人,认为“这点小事大概对方不计较吧。”“这样做对方会考虑我们的立场
吧。”常常把人情放在第一位来考虑问题。
可是美国方面是以法、理、情为序来考虑,你一旦说愿付出多少,他们一定
会要的,如果你说因为某种原因付不出时,他们会说“某种原因而拿不出来,那
责任是归你,我们的公司才不管你这些事,你还得照付给我们。”所以在技术合
作时应该要充分考虑对方,并详细研究契约内容,不然会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
松下曾与荷兰飞利浦公司技术合作,这是个大公司,技术方面也很进步,所
以才跟他们合作,为了这合作,对方还很详细地调查松下公司。所以从申请合作
开始,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才得到他们的承诺,在这一年中,他们三次派人来调查
松下公司,看看有否有合作的准备与能力。如果想技术转移,而这边没有接受的
条件、环境与能力,那就不好合作,所以作很严密的调查是必要的。
幸好松下这种准备工作都符合他们的要求,所以合作才能成功。相反的,有
些公司不管你有没有接受条件的能力,只要你付出权利,他就愿意合作,这样的
合作,往往全碰到很多难题而告失败。
就是对方要技术转让,没有接受的条件,那还是不能成功的,可是对于失败
的责任他们会置之不理。“教你们技术,你们的公司却不能好好接受,那是你们
方面的责任。”这样就给推得一干二净,与这样的公司合作,当然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对方是个用意很周到,处事很慎重的公司,就是你催他快一点,他们还
是要作详细调查的。不然,就会出现问题,致使公司倒闭关门。
所以必需考虑各种问题,研究对方的人格与想法,对方是否考虑到我们能否
真正获益?这样的公司才可合作,就算全部委托他们了,他们也会好好地照顾我
们。
只花百分之几的代价,就如同拥有了整个技术合作的厂家,何必舍不得掏钱
呢?
我们一般人,对事情的看法和想法,往往容易停止于主观,因此,不太能接
受其他的看法。面对某一问题时,如果不知如何应付而开始感到迷惑,那么很可
能就会钻牛角尖而无法自拔。这种情况之下,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还是从
别的角度来重新观察,以改变原来的看法,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会发现原先忽
略的地方。当然,这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如果能够因此改变看法的话,那么
眼前就是一条崭新的大道了。松下先生对与荷兰的飞利浦技术合作一事,本来也
有很多迟疑不决的地方。虽然技术援助费从百分之七降为百分之四·五,但是另
外还得付权利金,一次付清美金五十五万元,约合当时日币二亿元上下。当时松
下电器的资本额才不过五亿元。金额相当庞大,负担可谓十分沉重,这等于是把
公司资本的五分之二一次付出。
不过情形已经是骑虎难下,非一次付出巨款不可,就是这一点使松下感到很
困惑。当然,在考虑到今后日本电子工业及松下电器本身的发展以后,这一点钱
实在不能不付。
但是除此之外也还有别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契约问题,因为那是个一面倒
的契约。里面的内容只规定如果松下电器发生错误的话,应如何处置,诸如撤回
机器等等。换句话说,绝不准松下出错;然而对于飞利浦如果出错的话,应该如
何处置却是只字不提。对方的姿态相当高,颇有鲸吞的意味。假如就这样签字的
话,那岂不是完全地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这一点是松下先生对契约颇感困惑的一
个重大因素。
虽然是摸索着前进,但是松下先生认为有一件事非常重要,那就是不能抱有
“私心”。对于飞利浦技术合作一事,的确很感困扰,但所幸他一点私心也没有。
就在松下先生十分迷惑的时候,心里突然浮现出一件事情。飞利浦当时有大
约三千名研究员从事于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设备极为完善。光是这个研究所就必
须花上几十亿元,而松下电器只要花两亿元,就可以好好利用这些研究设备和人
员。假如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些东西岂不就跟自己拥有的一样?想到这一层,
松下先生心里一下子觉得轻松愉快多了,至少一次付清两亿元一事,已经不大在
意了。于是,他不再犹豫而同意签约。
后来,依据合约,飞利浦派了三位工程师到松下电子公司任职。松下先生看
到他们,感到似乎雇用了整个飞利浦一样。人们对于事情总会抱着某种看法或想
法,而这种看法或想法关系十分重大。虽说花了大钱,万一搞不好,松下电器可
能因契约而倒闭;但是假如换成另一种眼光来看,则只要花这么一点小钱就可以
把飞利浦请来做事。这样,心里就觉得十分舒畅了。
因此,能适时地改变看法,对于下定决断,难道不是一件很重要的因素吗?
经营的价值感是眼睛看不到的,但优良的经营成果,却能赚进大把看得见的
钞票。
对于我们一般人而言,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比看不到的要容易了解其价值,
而松下先生以为能正确的了解无形东西的价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如果把它摆在事业上的话,同样是一个道理,也就是说,象事业的经营等于
无形的东西,是有很大的价值。当然,如果经营力薄弱,不能增进令人满意的成
果,其价值就微不足道;但假如经营得法,则其产生的成果就十分可观了。良好
的经营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的发展,提升从业人员的福利,更可以促进国家社会的
进步。因此,我们大家对于经营的价值,难道不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吗?
松下电器在一九五二年,与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技术合作,创设了松下电子工
业。在此之前,松下先生曾对外国技术的合作对象作种种调查,因此去过美国,
也到过欧洲。美国有最新的技术,规模以及其他方面都与日本大不相同。到了荷
兰,他觉得这里的国情和日本颇有相似之处,而且国土也不大。飞利浦公司当年,
也是以个人为中心开始创业的,历经六十余年而逐渐扩张茁壮,这一点和松下电
器的成长非常相似。因此,他就决定把飞利浦当作合作对象而进行磋商。
这当中却出了一个大问题,直截了当地说,那就是技术援助费相当高。如果
是美国公司的话,大约不过是营业额的百分之三而已,但飞利浦却要求百分之七。
何以飞利浦会要求那么高呢?飞利浦方面的说法是:如果与美国公司合作的
话,成功率很小,但如与飞利浦合作则一定成功,而且层次也高,他们负有相当
的责任。而且从过去的实绩来看,全部都成功,目前在四十八个国家里面都有他
们的工厂,经营都非常良好。
他们实在够自负的了。听了之后,渐渐觉得并不是空口说白话,但也因为百
分之七实在太高而使人有点踌躇不决。以这么有实力的公司来说,百分之七或许
不是很高,但是百分比过高的感觉,一时还能以消除。
如果嫌百分比过高而作罢,事情当然很简单,另外也可以找百分之三的美国
公司技术合作。但是除那个问题以久,松下先生还是觉得飞利浦比较适合做为合
作的对象。内心固然很希望能和飞利浦技术合作,但总认为百分之七难以接受。
深一层考虑的话,虽然美国与飞利浦的技术大致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可是价格却
有那样的差异,这应该不属于技术本身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活用技术,来获得
成果方面有所不同。
松下先生也曾想过不如拖一拖再说,料想对于技术的转让,也不致于就造成
如何不良的后果。在这里可以举个也许不尽恰当的例子:譬如说学校的老师吧,
教师一定有是非观念,但学生却不一定如此。不论老师教得怎么好,必然会有一
些学生懂,一些不十分懂;有些学生很调皮,有些学生很操心。飞利浦是个好老
师,所以一概要百分之七,但是却一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素质如何。
所以他告诉飞利浦公司:“如果和我签的话,你一定获得比任何已经跟你订
约的公司更大的成功。假定其他的公司能够得到一百分,那我一定能够得到三百
分。松下电器的经营指导也有它相当价值。我看这样吧,松下电器的经营指导费
只拿百分之三,飞利浦的技术援助费拿百分之四·五,你看如何?”对于松下这
样的交涉,对方好像吓了一跳。“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付过什么经营指导费,
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呢。”飞利浦提出了各种反对意见。经过松下先生一再说服解
说,最后飞利浦总算也了解状况,依照他的方式:飞利浦的技术援助费百分之四·
五,松下的经营指导费百分之三而达成协议。
这并不是单纯的对技术援助费杀价的问题,技术能不能获得有效的利用,也
得看经营如何而定,因而为了达成优良的经营效益,付一点经营指导费,难道不
应该吗?而飞利浦本身因负有与美国公司不同的技术指导责任,不也获取了很高
的技术援助费吗?
把技术引进之后,为求促进企业活动的经营成果,松下先生认为应该有很好
的理由,收取经营指导费。他终于也让飞利浦认同了无形的经营指导价值。
当然,这个有价值的经营指导费,同时也对松下电器发生约束作用。这百分
之三不是好拿的,责任异常重大,松下先生也充分认识这一点。而飞利浦方面,
也必然经过很慎重的考虑,一方面毫不留情地凝视,另一方面则抱一分期待。
总之,在与飞利浦交涉过程中,经营的价值就这样重新被人认定。后来,松
下电子工业在不断努力下渐渐向上发展,终于在飞利浦所有技术合作的公司中出
类拔萃,成为第一等公司。
在一个公司中,每个员工的实力要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公司才能获得更好
的成长。如果认为单独培养一个职员的实力,公司就能发展,那就错了。这个观
点很重要:公司成长的并键不在一两点突出,而在整体程度的提高。
有一些财大气粗的公司,认为钱可以滚钱,所以一开始就忽略公司的经营管
理,只坐享其成。一旦公司在意识上松懈,迟早总会走上衰败的道路。所以公司
一方面要培养员工个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设法将培养出的个别实力予以妥善
综合,整个运用。这种情形就象打垒球时,一垒手和捕手随时保持警戒,准备互
相补位;担任其他守备位置的人也相互支撑,毫不松懈。如此,集合众人的力量,
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而整体的力量,更足以对公司和社会都发挥更大的贡献。
身为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是要对他的公司怀着信心;而好职员更要经常
抱着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想法。这样的公司很少会失败的。不论经营者或从业员,
都应该觉悟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自己的公司,甚至于有影响社会的可能。
除此之外,任何一个员工在心理上,也要重视主管交办的工作。譬如说,主管交
待你打电话取消一个约会,那么在打完电话之后,就算主管没再问起,也就该把
结果告知。虽然这只是件微小的事,却可以由此逐渐赢得信赖。主管也往往人这
些小事来判断他的员工值不值得信赖,能不能托付大事。
连寻常小事都办不好的人,偶尔完成一件大事,绝对不可因此骄傲。因为平
凡的事比困难的事重要。公司的成长,往往是从一连串平凡的琐事中,累积起来
的。根据松下先生多年来的经验,也只有在处理自己的业务时,智慧才能充分活
用,并且没有风险。
------------------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感谢飞帆提供
转载请保留,谢谢!
--
偶是水瓶~~~偶爱双鱼~~~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2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9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