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lf (人间精灵),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一 做有德之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26日18:17:4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黄金书屋---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松下幸之助为人之道
一 做有德之人
松下认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首先必须了解,民主主义并
不是依赖他人的主义,我们必须自觉身负使命,并且有义务去履行它。以这种观
念做基础,才是真正的民主主义。只顾伸张自己的权利,而忽视他人的权利,这
是一种错误的态度。
为了让大家体会它的严重性,在此松下举出一些日常生活的实例,因为起初
他对这些事也感到不可思议。在他远赴夏威夷时,朋友A君将他的经历告诉松下。
某人在A君门前的马路上丢了一块香蕉。不久,一位行人踩在香蕉皮上而摔
了一跤,致使头部擦伤。于是这人便前往法院申告,要求A君赔偿医药费。象这
种例子,当然是被告败诉,所以A君必须偿付医药费。
在一般日本人的观念里,这是相当荒谬的事情。可是,根据美国的法律,却
完全是两回事。美国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将自己的房子前面清扫干净。邻居
的孩子在栽有苹果树的庭院玩耍,如果被风吹落的苹果砸伤,屋主也要负担损害
赔偿。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对摇摇欲坠的苹果置之不理,是不当的行为;因为
苹果树的所有人有摘下苹果除去这种危险的责任。
为了避免来访客人发生事故,因此必须将室内室外清扫干净。在享有不被他
人伤害的权利的同时,亦负有不让他人受伤的义务,这是美国人日常生活必须严
格遵守的事情。松下问A君,你在美国住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道不会感到拘
束吗?A君回答说:“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因为人家都是这样过的。即使是
总统的庭院也适用这种法律,因为总统跟大家一样,所以我也必须遵守法律。”
当松下听了这段话后,方才体会到,只有当人们感觉不到这种法律的严格性
时,才是真正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和生活;也只有习惯了这种严格性,真正的民主
主义才可能出现。这点跟日本人所认为的民主主义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法,还有
一段很大的差距。不依赖他人,彻底地伸张权利,就是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是我
们所想象不到的。
凡是跟自己有关的事物,都必须考虑到自己所应负的责任,并且尽可能地承
担后果。松下举日本的物价问题为例,作了深切的反省。
有一年的物价指数上涨了百分之七至八,而且仍然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令
人非常担心。因为物价的平稳,是国家安定的保证,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政府必
须全力以赴。另一方面,国民因为生活困苦,所以大声呼吁自己的权利,要求政
府提出解决之道。可是,只是单方面地提出压制上涨物价的要求,不可能造成社
会的安定。这些不断上涨的物价和动荡不安的社会,是由于每个国民的生活方式
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必须先有些自觉,再背负起责任,然后才能寻求对策。今日
的日本,即是缺乏这种警觉性。不要期盼别人替我们拉下物价,因为这是个不切
实际的念头。
美国最大的工业是汽车工业。不仅投入了巨额的资金,生产量也最庞大。美
国的繁荣,可说是促使汽车工业达到颠峰的主因。
可是,最近却出现了一种超越汽车工业的事业,那就是开发宇宙。目前美国
已对这种事业投入大量的金钱。
我们大家都明白,这种事业只会消耗金钱,它跟汽车工业不同,不能马上为
国民带来利益。或许将来很有用途,是开发人类远景的寄托,但是,目前只会消
耗金钱,而且金额远超乎汽车工业之上。一九六五年,这笔予算总额已达到了一
兆八千亿日元。除此之外,诸如支援海外的活动,一场越战即耗费了一笔相当可
观的国防经费。
尽做赔本的生意,通货膨胀时物价难道不会上涨吗?然而美国平均每年物价
只上涨了百分之一左右而已。这是什么原因呢?日本花费在研究宇宙和其它方面
的经费也不在少数,可是与此相比,则微乎其微。况且日本生产力强劲,工业兴
盛,所以物价不应该上涨。尽管如此,不可能发生的事却发生了,这是什么缘故
呢?
因为我们的活动失策,国民相互间的活动不合实际需要,所以造成了物价的
上涨。因此无论政府如何如何地压制,物价都会直线上升,所以物价上涨是每一
个人所造成的。
假如政府、团体以及个人能够平衡各项活动,避免无谓的浪费,即使消费增
加了,也不会感到物质缺乏。松下认为快速地创造繁荣,并不会促使物价上涨,
反而能保持安稳。物价上涨之后,会造成政府、企业家、商店以及民间的困扰,
工作难求,生活困苦。可是,民主主义并非开了三天三夜的会议即可得到结论的
东西,也不是针锋相对地主张各人的权利,做出无谓的洽商和交易,即可降低物
价。因为国民相互间所做出的各种无谓的举动,只会促使物价节节上升而已。
所有的物价及经济,都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为因素所造成,是大家的心态
问题。能够保持正确的心态,任何事情都可迎刃而解。
认为物价是种自然现象,一味地怨天尤人,这是种非常奇怪和可耻的态度。
不只是物价的问题,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们都必须抱着这种态度,随时地
考虑自己的责任和行动。这是大家今后必须做到的一点。
松下认为,如果众人深陷不幸之中,个人也不可能会有幸福的生活。
松下看过一本青少年犯罪的白皮书。根据人口比例,日本青少年的犯罪数,
约为英国的十四倍,跟同样是战败国的西德相比,则多了四倍。这并不只是些数
字上的差距而已,松下认为它是个值得深思的严重问题。
松下觉得比这个更严重、更值得大家重视的问题,是当大家面对这些公然的
事实时,所采取的马上将问题抛向脑后的态度。从来没有人认为这是政府、社会,
或者你我的问题而专心地思考防止的对策,这即是日本目前的现况。
这就是人们漠视善恶的态度。我们千万不可持有这种态度,因为生存在同一
个社会之中,说不定各位也会成为受害者。只想保持自身的清白,而抱着观望的
态度,这是身为社会一份子所不齿的行为,也不是各位的幸福之道,更不是民主
主义的真正心态。
社会上关心同胞、照顾年轻人的举动,少之又少,因此若有人如此,就令人
非常钦佩。假若大家都能拥有这种心态,必然可以防止很多不幸的青少年犯罪行
为的发生,这也是认清自己的责任以及应有心态的问题。
另外,就是关于交通事故的问题。近几年来,每年因车祸而死亡的人数超过
了一万人。这个数字比松下出生时,因中日战争而死亡的人数还要多得多。可是,
面对着超出这场战争的车祸死亡者的惨状,大家却表现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
战争已过去了多年,为了发扬日本传统的美德,我们必须静下心来沉思各项
缺点,以崭新的心情,再度向光明的前程出发。复兴工业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可
是,同时也会暴露很多缺点。松下希望各位能深切地体会这件事情。
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既要担负复兴的重任,同时又要承担社会中的各种问
题;日本今后何去何从?除了工作之外,希望各位也能经常思索这些问题。
松下自认不懂所谓的学问,可是他相信人类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三千年前
的知识、人情以及生活习惯,当然跟现在不大相同。可是,他相信热爱和平、追
求繁荣、希望过幸福的美好生活还有感觉遗憾等等各种人类的本质,则是不会改
变的。
我们都是站在这种本质上而生存着。为了过上比上一代更美好的生活,所以
我们必须追求哲学和科学。松下认为每个人都同样具有这种追求基本欲望的能力。
松下虽然提出“人类”这个话题,事实上这也是我们自身生存的问题。一个
好的生存方式,可以影响全体人类。每个人必须正视自己的责任,然后凭藉着这
种警觉性生存,社会就自然而然地欣欣向荣。
松下指出,对你我而言,世间最亲密的人就是自己,所以必须善待自己。当
遭受挫折时,只有自己才能安慰自己,所以不要糟蹋自己,这也是对社会所负的
责任。
不仅要使自己幸福,同时也不可忽视了周围的人。众人陷在不幸之中,惟有
自己感到幸福,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为自己着想,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家庭以及
组织。
对自己愈有爱心的人,愈能为他人着想。换句话说,只有爱家庭、爱邻居、
爱社会以及爱国家的人,才能体会爱自己的滋味。
还有对爱国心的问题,因为如果国家不兴盛,我们个人也不能过着好日子。
松下认为国家与每个人是一体的,热爱自己的国家,不怠惰国事,这跟不能善待
自己即会连累周围的人是同样的道理。为了不使自己的国家成为世界的累赘,也
为了世界和平着想,我们必须拥有正确的爱国心。
爱国心愈强的国家,才能为世界带来繁荣。
有些人一听到“道德”这两个字,便会皱起眉头。将道德观念与战争相提并
论,更是件不可思议的论调。曾有人想以这种论调来制止战争,松下认为这是种
草率的行为。
引发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道德观念的低下。假如没有爱屋及乌的道德
观念,就无法产生爱别人的国家一如爱自己的国家的道德观念。因此没有爱护自
己国家的观念,就是没有爱国心。如果没有这种适度的道德观念,必定会遭到惨
败。
因此,以后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必须拥有高度的道德观念。复兴高度的道
德,是不再引发战争的首要条件。假若将高度的道德观念列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那么国与国之间必定不会引发战争,反而能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彼此尊重,创
造繁荣的景象。
至于人与人之间,必须从日常生活的实践着手。
松下认为,关心别人,重视别人,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当你
诚挚的心灵,使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温暖、愉悦;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和满足,你就
会体验到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会拥有许多许多的朋友,并获得最终
的成功。
人格,不是人性中的道德品质的某一方面的具体表现,它是人性中最优秀的
部分融合而成的内在品格,是人性中最完美、最高尚,而且在评价人物方面最具
权威性的因素。一个伟大的人格不是一件能穿的东西,打扮得整整齐齐也不能表
现它,那是一种只能发自内心的东西,反映在你的性格里。人格,是人性中的真、
善、美的综合体现。因为人格中内在的真、善、美的作用,所以人格具有独特的
魅力,能够影响人,团结人,调动人。人格的感召力量,应该说是欲成就大事业
者重要的内在因素。美克德公司是一家经营唱片和声响的企业集团,在一战前,
声誉显赫。可是由于二战的种种影响,在战后这家拥有世界一流人才和高技术的
公司却迟迟不能重新展开工作,最后松下公司接管了它,为了使这家公司能从战
败的挫折中复兴起来,在选择社长时,松下进行了慎重的考虑,经过再三的权衡
与考虑,松下把这家公司的重担交给了野村吉三郎。为什么要选择野村吉三郎呢?
对此,众说纷纭,松下说他看中的是野村吉三郎的人格。由于这位德高望重的先
生的支持,这家唱片公司终于复兴,这是靠野村的人格修养、经营知识和威望创
造出来的。所以松下说:
“人格的伟大,道德水平的高尚,对于一位企业或公司的经营管理者非常重
要,因为,当在吸引人才、运用人才以及调节人际关系时,人们都乐于同那些人
格比较高尚的人交往,而经营管理者正是利用这一趋向,以调节或调动本公司的
职员的内聚力,使他们能把公司看成自己的事,而且乐于为此效力。一般人往往
看重经营者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经营者的人格。其实,作为一名优秀的组织家,
他不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某一具体的技能问题,他的职责在于如何把
本公司的全部职员协调好,统一好,使他们能内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工作热情
和创造力。”
因此,在商场上,不仅知识和技术重要,同时更须有正义的立场、公正无私
的生活方式以及高尚的人格。这也是企业经营者的一个用人要诀。
遍览古今中外有大成就的伟人,他们事业的成功无不与其人格魅力有关,他
们正是以此赢得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才成就伟业的。
松下认为,领导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襟怀,并以正义为前提。如此不仅能尽
到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可以使部属心悦诚服。其实不只是领导,每个社会大众
也该当如此。
悲天悯人是佛家的一种道德要求,也就是对人、地、物等都要怀着同情。其
实,这是社会生活中涵盖最广的道德胸怀,因为政治的目的在于增加民众的幸福,
减轻人民的痛苦,所以把政治看作是发扬悲天悯人胸怀的道理,一点也不过分。
军事亦如此,因为武力的目的并不在于砍杀,而是为了维护天下的和平与幸福。
有一次,松下和立花大龟法师讨论这个问题。法师说:“政治就好比是一患
念珠,患联念珠的丝带,就是佛教的精神,也正是悲天悯人的襟怀。试想,如果
念珠缺少了这条丝带,珠子就会散落零乱。政治的运作过程中如果缺少悲天悯人
的精神,就不能带给人民真正的幸福。”
由此及彼,松下认为经营企业的道理也如此。企业的责任既是生产物品,那
么就必须生产出最优秀的产品,来消除人民的贫困,使每个人生活更丰盈,更快
乐,这才能算是达到了企业的目的与使命。
企业和宗教虽然有物质与精神之分,但为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目标却是相通
的,两者都是为了发扬悲天悯人的心胸,来造福大众。所以企业的经营者和领导
者更应该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和志向。
松下认为,悲天悯人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领导者为了完成企业
的使命,往往需要很多员工为他工作,这些人也有权利要求从职务和工作中感受
到幸福和快乐。因此,经营者除了促使社会繁荣外,还必须存有使部属满足、快
乐的心愿,如果缺乏这种爱心,光靠职位和权术来支使员工,必然得不到别人诚
心的帮助。他说:
“我一再提到悲天悯人的心胸,可能会被误解,由此联想到温和柔弱的形象。
其实不然,温和柔弱固然也是悲天悯人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另一种方式却是肃穆
庄严。比如佛教最强调慈悲,但是诸神中的天王却手持宝剑,一副凛然不可侵犯
的法相。可见悲天悯人的胸怀不只应以温和的方式来表现,对于做错事的人,更
要求采取严厉的责备方式,如此才能把是非善恶明白地表现出来。”
所以,具有悲天悯人胸怀的领导者和经营者,一旦发现某人有不法的举动时,
必须断然地给予纠正。如果为了私情或为了悲天悯人而悲天悯人,故意地隐匿过
错,不但是误解了悲天悯人的真谛,到头来反而害了部属。这就是滥爱心的结果。
因此,只有凡事以大局和正义为前提,该处罚的处罚,该奖励的奖励,才能算是
真正了解悲天悯人的意义。
身为领导者,懂得悲天悯人,自然能竭尽心力去爱护部属,部属了解上司慈
善的心愿,尽管因错误而受到惩罚,也能心甘情愿,并在惩罚中学习做人处世的
正确方式。所以,要想成为受部属尊重的好上司,悲天悯人的心胸是不可缺少的
重要条件。同样,要想集合众人迈向你的事业目标,悲天悯人也是不可或缺的。
松下指出,心灵的镜子能够反映人生的正邪。只要有一颗谦虚而上进的心,
周围的人和物都是我们的镜子。
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每天我们每个人几乎都要站在镜子
面前,以端正衣饰。因为镜子是最公正无私的,不论是什么样的形状,它都会毫
不献媚邀宠地据实反映出来。
由此,松下有所感怀地说,人应该有能力承认错误并乐于改正才是。人应该
时时为自己的言行找一面镜子,看看其中的是非曲直。他说:“仪表固然可以在
镜子面前整饬,但心术不正,却无法显现出来。人往往不容易发觉自己的想法或
做法的错误,那是因为没有一面心镜的关系。那么,如何寻找树立心镜呢?其实
简单,只要时时保持一颗谦虚而上进的心,心镜就几乎无处不有了。”所以,我
们周围的人和物,都是我们的镜子;所有的东西,都能反映出我们的心理;所有
的人,都和我们的心连在一起。关键在于自己有无这样一颗谦虚检验自己的心。
事实上,自己以为是凭自己的头脑去想、凭自己的能力去做的事,往往都是
受教于别人的结果,没有向别人借鉴和学习,很难不犯错误地完成自己的事业。
幼儿时向父母学习,学生时向教师学习,落后时向先进学习等等,正是建立在借
鉴别人积累的正确经验的基础之上,才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智慧是不断地以他
人和客观事物为镜子积累发展起来的。因此,凡是能够使我们从中看见自己的不
足和错误的,都可引以为我们的镜子。默默无语的木石,雪白的流云,天真无邪
的婴孩,广大无边的宇宙,悠久的历史等等,事无巨细新旧,都蕴藏着宇宙的真
理,都可折射出人类珍贵无比的智慧与体验,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借鉴。谦虚
地向万物求教并检验我们的思想正确与否,才能产生新的智慧。这种勇于探索借
鉴的心理,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所以松下说,古代的圣贤教我们先除去我们本身的眼障,这样才能把周围的
事物看得更清楚。有了谦虚而坦诚的心胸,所有的人和物都会成为我们借鉴的镜
子,他们会把你的想法和行为的正误,原原本本地反映出来。
同样听一个人讲话,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讲得真不错,有道理;
另一种是“废话联篇,不知所云”。当然,由于谈话的内容和技巧不同,反应也
会不尽相同。但是既然费了时间来听,还是谦虚吸收点什么比较好。你把那些讲
话当废话处理,自然无所收益。可是认为有道理,就会将对方所说的,引用在自
己的人生或工作之中,有时甚至会触发灵感而获得新的思想和观念,无论如何,
总是会对自己有所裨益的。
对此,松下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说:“经营公司也是这样,看了人家的公
司,能觉得经营不错的人,就会吸取对方的经营之道,用来发展自己的公司。这
就等于是借用别人的智慧,而且是无偿的。最好的办法,是能够诚恳虚心地去请
教:贵公司的经营很成功,有什么秘诀吗?可以告诉我吗?对这种谦虚诚恳求教
的人,除非是特别机密的事,一般对方都会坦白率直地回答你的提问。我时常想,
无论什么事,虚心是非常重要的。虚心就是谦虚的心,对任何人的意见都能接受
的心。前题当然是不能迷失自己,让人牵着鼻子走。要一方面坚持主体性、自主
性,一方面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走向成功之路。”他说,自己开始
做生意时,几乎什么都不懂,开发了一件新产品,往往不知道该定多少价。于是
就跑到零售商店里去请教。因为如何定恰当的价格,去问常与消费者打交道的零
售商店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不是什么事都像松下举例子那么简单,但这是最基本的原则。能虚心
接受人家的意见,能虚心去请教他人,才能集思广益。这比一个人独自在黑暗里
摸索要少出许多错。但愿我们都能培养这种虚心。能够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和
建议,向他人学习,这本身离成功就不远了。
失败永远不如成功好,这是当然的道理。但是,如果策划三件事,三次都成
功了,且无任何危难可言,那就应该警惕了。因为这会滋生出可怕的自以为是,
导致极不谦虚的态度。最终,把别人的正确劝谏当作耳边风,实在是再也没有比
这更危险和更糟糕的了。
松下说:“景气好,生活富庶,如果能够长久这样,真是求之不得。然而,
天气总有刮风下雨的时候。就景气而言,有时好,有时萧条,不可能永远是和平
繁荣。这就是人生,就是社会。社会安稳,好景长在,做事顺遂,倘若可以长久
如此,自然是好事。但每天都处在一帆风顺的安逸之中,难免会把社会的本质遗
忘了而生出自以为是的情绪。风和日丽之后,总有一天台风将袭来;一帆风顺之
后,不景气的热潮也将纷涌而至。当你置身此情此景中,仍然可以保持那种自以
为是的心境吗?”
当然,自信是需要的。缺乏信心,根本就不能做事。但自信是相对的,而非
绝对的。世间不可能有绝对的自信心,也不应该持绝对的自信心。自以为是是暂
时的,虚伪的。明白这点,则不至于丧失谦虚的态度,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
见。只是一个人往往难以做到这个地步,稍有成就或成功,就容易沾沾自喜,自
以为是。
松下说,工作有时会做得很好,有时则不尽然。若做得好,就应该感谢上苍
和别人的帮助;若做得不好,就要重新考虑做法。若能每天坚持如此,一定会有
不断的进步而不致有重大的过失发生。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应付急变的心境,这就
是治不忘乱、谦虚谨慎的心情。连续失败固然不可忍受,连续成功却更值得警惕。
任何伟大的人,做三件事情有一次失败,对自己反而是有利的,因为凭此可以产
生谦虚的态度,杜绝自以为是。那样才有可能发展。
所以,松下教导人们说,最可怕的是自以为是的观念。一个人一旦自以为是,
不但对事情无法重新考虑,观念上也很难修正了。那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自信,
竟在不知不觉间,一变而成为可怕的自负,并因此而骄傲起来了。这样一来,忘
记了感谢上苍和别人的帮助,疏忽了自我的反省,最后终于滋生了“只有自己而
无他人”的心情。于是,一切重大的过失,就由此而埋下了深刻的根源。事实是,
前面未知的路仍漫漫悠长,而自以为是就会切断自己的路。
松下指出,在这个世界上,人类实际了解的比不了解的要多得多。好在人类
的生命是无限地连绵下去的,因而人类的智慧,也是跟着不断地扩大发展的。宇
宙中的真理,其奥妙的深广与宏大,是无法预测的,如果我们只抓到了那些深奥
的一鳞半爪,就武断地自以为是,宣称自己已窥悟了宇宙的全部奥秘,那后果是
可想而知的。若果真如此,人类的智慧不但无法继续发展,而且更有山穷水尽之
势。可见,人类的这种盲目的自以为是的观念,无疑是探索真理和人类进步的绊
脚石。
松下说:“科学的进步是无止境的,思想也一样。甚至政治、经济以及企业
管理的发展,所有人类的活动,都留有一大片未曾开拓的土地,都需要去发展。
鉴于近年来有些人自命不凡,拼命地排斥他人,这种自以为是的现象,无疑是管
中窥豹。这种情形,只会将事情的真象带到牛角尖去。”为了人类社会的繁荣与
发展,每一个人都应该放弃自以为是的狭隘人生观,以宽大的胸怀和谦虚的态度,
去为人处世。有自以为是观念的国家,就会促发战争;有自以为是观念的公司就
会搅乱同业;有自以为是观念的人往往目中无人,无法无天。而且,引发无意义
的争执,往往就是这可怕的自以为是的观念。
因而,摆在我们人生旅途上的重要课题,就是坦诚地自我认识与自我批评。
任何的盲目自大足以置国家、公司、个人于无法自拔的绝境。所以松下说:“人
类还是谦虚再谦虚些吧。晨间祈祷,白天工作,晚上反省,这样或许可以减少我
们每天的过失。”
松下告诉我们,良好的习性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让人终身受用无穷。只是这
习性在可塑性较强的年轻时代最易养成,错过了时机,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务
必要把握好这种人生的节拍。
人生难再,许多事情,时过境迁以后,是难以改变的。因此,要认真仔细地
了解和把握好人生,否则,就会留下人生的缺憾。
松下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年轻时期培养良好习性是最重要的。习性是人类
的第二天性,它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对人类生存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它在可塑
性强的青少年时期易于养成,而上了年纪再想养成已不可能,要改变那些不良的
习性也不容易。就是说,养成了好习性,终身受用;养成了坏习性,遗害无穷。
因此,养成优良的习性必须从小开始,在青少年时代用力。
分析诸多人情世态以后,松下认为,首先要养成的是勤勉努力的心性。他把
这种习性称为“无形的财产和力量”,并倍加赞赏:“培养成勤勉习性的人,虽
然上了年纪,但由于习性的关系,不减勤勉、更趋努力;虽然他不自觉是勤勉努
力,可是其所做所为,会表现出勤勉努力的特点。这可以说是他无形的财产和力
量。”
对于勤勉努力的习性,松下是深有体会的,他自己正是小时养成这种习性的
典范。小的时候,松下作了七年学徒。其间,他在老板的教导之下,不得不勤勉
努力地学徒学艺,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性。因此,在别人看来倍感辛苦的
工作,他做起来却是乐在其中。从小养成的好习惯,使松下的一生都勤恳工作、
充满活力。即使在退居董事长乃至最高顾问职位以后,他也没有闲过一天,只不
过工作的性质起了一些变化而已。
当然,从小要养成的习性还有许多,诸如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严谨忠实的
工作作风,以及坦荡无私的品性,等等。如果品德没有走到斜路上去,那立身安
命的基本条件就是勤勉努力了。因为勤能补拙、勤能致富、勤能获助、勤能精
进——这也是松下为何特别强调勤勉努力习性的原因了。试想,一个懒散颓唐的
人,肯定不会有什么成就,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甚至于安身立命都是问题……
在松下看来,近来社会大众似乎有轻视道德的倾向,而青少年的犯罪比率年
年升高,长此下去,国内的情形会变成什么样子?实在不堪想象。所以他觉得,
现在需要重新恢复一些正确的道德观,加以推广,努力改善社会风气。回顾历史
上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十分强调伦理道德。观诸今天的日本实情,更有维持
道德伦纲的必要。
重整道德后,社会各界服从既定的礼仪法度,自然在生活中就会产生实际的
功效。乍听之下,“道德与实利结合”多少会使人觉得奇怪,可是你仔细想一想,
如果社会全体的道德提高后,首先我们会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至少不会妨害他人
发展。再进一步,人们会相亲相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和生活都有莫大
的便利;对自己的工作能热心尽责,增进工作效率、增加生产,不仅精神充实,
更有物质上的丰厚享受。如此,身心两面的利益都兼收了,这不就是道德与实利
相结合的例证吗?
想到这里,我们应该知道,所谓道德,不仅对个人精神方面会有所增益,就
是对社会道德观念,加强推展的决心,促使人类生活都以道德为基础,推己及人,
如此全面地推展,必然能创造出一个安定祥和的社会。
--
偶是水瓶~~~偶爱双鱼~~~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2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8.7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