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dfox (臭虫),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第五章 关于琼瑶小说的理性反思(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Sep 24 15:34:54 2000) , 转信


------------------------------------------------------------------------------
--



二、罂粟之花为什么能够常开不败?
  琼瑶的小说是毒品,是罂粟之花,这是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袁良骏研究员,于2000年2月份在《文学报》"大众论坛"版写了一篇题为《必须遏止文
学低俗化的潮流》的檄文,对金庸的武侠小说和琼瑶的言情小说以及文化领域内戏说历
史和吹捧低俗文学的种种不正常现象,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判。其中关于琼瑶的小说,
批的尤为精彩。他说:
    以琼瑶为代表的"新言情小说",与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八十年代初同时
登上大陆,其势头之猛也不遑多让。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金庸热",也兴起了一浪高
过一浪的"琼瑶热"。和"金庸热"一样,"琼瑶热"也绝非偶然。爱情,是文学艺术的永恒
主题之一,言情何辜?何况琼瑶的言情小说开始还比较真挚、比较朴实呢?琼瑶笔下的
那些"美丽多情的白马王子",对那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而言,怎能不成为青春偶像?
然而,正像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是一种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的低俗文学一
样,以琼瑶为代表的"新言情小说"也同样是一种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的产物。这类
作家"言情"之初,还颇有新意,还自成格局。但写来写去,便自我摹仿起来。旧言情小
说(即"鸳鸯蝴蝶派")的痼疾--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也就变成了这些"新言情小说"的
新病!这些小说并非社会写实或感情写真,而是一种"爱情神话"、"爱情公式";这些言
情小说家则变成了"写作机器"。"机器"一摇,配方一变,便又是一部。像"新武侠小说"
家一样,这些"新言情小说"家也均为多产作家,往往都有百儿八十部。因此,这些"新
言情小说"便无法再有什么优美的情操、感人的力量,而成了这些作家的"摇钱树",成
了"专掏中学生腰包"的"老虎机"。这种市侩主义的劣质作品,又怎能不严重戕害那些入
迷的少年男女呢?以琼瑶为代表的"新言情小说",实际上正是被"五四"新文学荡涤的"
鸳鸯蝴蝶派"的改头换面,借尸还魂。
    这段话,力透纸背,落地铿锵有力,确实道出了琼瑶"新言情小说"的实质与要害。
不过,笔者与袁良骏先生的看法还略有区别,这便是:袁良骏认为琼瑶的"新言情小说"
是低俗的作品,笔者则认为不止于此,仅仅琼瑶的"新言情小说"是低俗的作品还不够,
其实应当说琼瑶的"新言情小说"是一种精神毒品才更合适。而且,其毒性之剧烈,堪称
同类作品中的"大姐大"级别。
  既然琼瑶的作品是一种剧毒的精神毒品,那么,琼瑶女士究竟有什么秘诀使她一手栽
种的婴粟之花常开不败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琼瑶女士采用了一些颇能够迷惑人的艺
术手法来对其有毒的内容进行外包装的结果。其主要的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琼瑶用"移位"的方法来李代桃僵
    众所周知,琼瑶笔下的人物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其荒唐性不要说文化人,就是文
盲也一下子就能识破。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有无数的人心甘情愿地去上当受骗,去吸
食琼瑶作品中的精神鸦片。这与琼瑶惯于使用"移位法"有着重要的关系。举个最明显的
例子:琼瑶的《还珠格格》,就是"移位法"的典型。书中或电视剧中的人物,根本不符
合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乾隆皇帝只不过是穿着皇帝服装、有着皇帝
身份的市井侠士,这个人物形象的举手投足以及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都根本不符合一
个封建皇帝最起码的特征。可是,琼瑶女士却将封建皇帝的身份、外貌与市井侠士的思
想性格、行为举止拼接在一个人身上,构成了所谓的"乾隆皇帝"。小燕子的形象也是用
"移位法"拼接起来的,琼瑶在拼接小燕子这个形象时,赋予了此人双重的身份,即小燕
子一方面来自江湖,具有江湖女侠的某些性格特征,同时由于小燕子进宫阴错阳差地成
了"还珠格格",这样她的身上又有了皇族的高贵身份。琼瑶将这两个相互矛盾、格格不
入的双重身份,拼接在小燕子一个人的身上,从而构成了独特的闹剧效果。紫薇的形象
同样也是用"移位"拼接起来的人物。琼瑶在紫薇的身上进行了双重拼接:将才女与美德
拼接在紫薇的身上,此为一重拼接;同时,又将崇高的人格与奴才的丑态拼接在一起,
此为二重拼接。这样一来,琼瑶通过紫薇的所谓才华和美德来掩盖这个人物的低下与卑
污、庸俗与无赖,让其戴上"道德楷模"的假面具,来误导读者和观众。

2琼瑶用"积是成非、积小是成大非"的办法来改变事情的性质
    这种方法是琼瑶作品最为突出的特点。所谓"积是成非、积小是成大非",是指单一
地看,或者从具体的故事细节来看,琼瑶作品中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几乎都具有一定的合
理性和完美性,甚至"感天动地",但综合起来再从整体上看,则又荒谬绝伦。例如琼瑶
的代表作《庭院深深》,就很能体现出"积是成非、积小是成大非"的特色。如果我们将
《庭院深深》中的故事拆散开来,一个一个孤立地来看,的确凄美而动人。年轻的资本
家柏霈文能够冲破世俗的偏见,去爱上一个舞女出身的女工章含烟,并且毅然违抗母命
偷偷地将章含烟娶为妻子,除了这件事本身不可信之外,此举的确"感人至深";后来,
柏霈文因为自己误信谣言抛弃了章含烟而后悔,其后悔的程度简直堪称举世无以伦比,
直至他在火中跌倒,摔伤了脑袋变成瞎子,仍然追求着章含烟的"鬼魂",这也颇有几份
"感天地、泣鬼神"的味道;而章含烟为了女儿柏亭亭免受后母的虐待,放弃了自己与亚
力的婚姻,放弃了美国豪华的生活,来到正心国民小学当一名教师,这些描写的确是"
母爱"的体现,是因为母爱而作出的"牺牲"。可是,如果我们将这一个一个动人的小故
事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完整的故事,再从宏观方面来看这部作品,显然味道就变了,
问题的性质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琼瑶将这一个一个感人的小故事串起来,主要的目的
不是为了赞扬柏霈文反抗世俗婚姻观念的行为,也不是宣扬母爱的伟大和崇高,更不是
对美好爱情的歌颂,而是为了替第三者插足他人家庭寻找合理和合法的借口,为婚外恋
制造特殊的情感依据。因为琼瑶不能不深深地懂得,如果赤裸裸地歌颂第三者、宣扬婚
外恋,肯定要遭到世人的反感和厌恶,于是便将这些一个一个动人的小故事硬往第三者
章含烟和婚外恋者柏霈文的身上拽,从而让人觉得第三者插足他人家庭以及婚外恋者移
情别恋,是事出有因的,至少是情有可原的。这种"积是成非,积小是成大非"的手法,
如果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1+1≠2。或者可表述为:一只阿猫+一只阿猫=一只阿
狗。或者:家猫的一条腿+野猫的一个尾巴+玩具猫的一只耳朵=三条腿的狼。这就是
琼瑶言情小说的基本逻辑,用"基因变异"的手法将一个一个动人的小故事最终演绎成荒
唐而完整的大故事。凭着这种"基因变异"的手段,琼瑶在小说中总是具有"狸猫换太子"
的本事,将丑的东西偷换成美的东西,将高尚的东西偷换成卑污的东西,最终颠倒黑白、
混淆是非。而琼瑶在使用这种"基因变异"手段时,"高明"得让你感觉不出来她从中做了
手脚,因而能够让你于无形中吸食她悉心制作的精神鸦片,对社会、对人生、对爱情、
对婚姻、对友谊形成病态的、荒谬的观念。

3琼瑶利用人们爱憎分明的观念,成功地做着感情的游戏
    在现实社会中,凡是一个正派的人,都必然要憎恨邪恶、褒扬正义,这种正确的是
非观和爱憎观却让琼瑶女士钻了空子。在琼瑶的作品中,她非常喜欢将合法的家庭描写
成感情的坟墓,尤其喜欢将合法的妻子歪曲成罪恶的化身,将非法的第三者、婚外恋者
以及设法破坏他人合法家庭的人,塑造成崇高的人物。现再以《庭院深深》为例:张爱
琳是柏霈文合法的妻子,而且张爱琳对于瞎子柏霈文从来就不厌弃,相反却想方设法去
赢得瞎子柏霈文对自己的爱情。对于这个如此善良的女性,琼瑶却将其歪曲成一个专门
虐待非亲生女儿柏亭亭的后母。这种描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张爱琳既然倾心去爱
一个瞎子,那么按照正常的逻辑来推理,她是一个很有同情心的女人,怎么会对一个女
童如此虐待?然而,琼瑶为了使张爱琳合法的婚姻得以分离,便将其塑造成一个恶女人、
一个拿儿童发泄不满的虐待狂。而对于第三者章含烟,作者却故意将其写成柏霈文的前
妻,特别强调柏霈文与前妻章含烟的分离是由于谣言所致,因此,柏霈文虽然与章含烟
分离了,但这却是一场对于双方都十分不幸的"误会"。他们之间藕虽然断了,丝却还连
着,两人的感情仍然牢固地存在着。不是吗?两人已经分离了十年了,瞎子柏霈文只要
一有机会就仍然到含烟山庄的废墟里去寻找前妻章含烟的"鬼魂",而章含烟虽然表面上
对柏霈文恨之入骨,但恰恰在骨子里却深深地、始终如一地爱着柏霈文,而且从来没有
真正地爱过别人。这样,琼瑶女士就在两个本来应该受到道德谴责的人物身上,赋予了
非常突出的优点。特别强调柏霈文敢于冲破世俗观念与舞女章含烟结合,强调柏霈文对
自己因误信谣言做错事情的后悔,强调柏霈文在事情明朗之后对章含烟无尽的情感思念。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柏霈文的"美德",为其当着合法妻子章含烟的面公开大搞婚外恋寻
找理由和依据。另外,对卑鄙的第三者章含烟,作者却借所谓的母爱来给其丑恶的行为
作遮掩,使本来非法的行为变得合情合理,让她最终破坏了别人一个完整的、合法的家
庭,取而代之了。这样一来,读者不但不觉得柏霈文、章含烟可恨,反而觉得这两个不
道德的人可爱至极了。再以《烟雨蒙蒙》为例:《烟雨蒙蒙》也是一部颠倒黑白、混淆
是非的小说。同样是受害者,琼瑶在对陆依萍母女表示深深同情的时候,却对另外一个
受害者雪琴(即陆依萍所称的"雪姨")采取了极端仇视的态度,故意将其刻划成一个十
恶不赦、坑蒙拐骗的女性,最后她因私情败露,为了逃脱丈夫陆振华的惩处而席卷钱款
逃之夭夭,直至与野男人一起贩卖毒品并被逮捕法办。如此一来,陆依萍以感情作为复
仇的工具,上演的破坏一个完整家庭的丑剧,则又变成一件合情、合理并且合法的事情
了。所以,在琼瑶的笔下,地位合法的人总有着这样那样的恶行,而地位非法的人却总
是美玉无瑕或者白璧而微瑕。琼瑶采用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手法,来做着感情的游戏,
传播着有害的毒素,从而改变了人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恋爱观和婚姻家庭观。

4琼瑶用感情取代理智,大肆宣扬爱情至上主义
    琼瑶的作品是最经不起理性分析的"新言情小说",其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滥言情感,
无处不有情、无处不多情。而且,在琼瑶的作品中,感情是以理性对立物的姿态出现的,
是可以超越一切的万能魔方。例如,《还珠格格》便是典型的滥言情感、宣扬爱情至上
主义的"杰作"。在这部作品中,主要描写了两种感情:一是血缘关系的父女之情,即假
格格小燕子与乾隆皇帝的"父女之情",真格格紫薇与乾隆皇帝的"父女之情";二是福尔
康与紫薇的超越阶级观念和等级观念的爱情。琼瑶关于"父女之情"的描写,荒诞得不值
一驳。为了这个所谓的"父女之情",精明如乾隆皇帝者,居然弄得晕头转向,连真假格
格也分不清,如果说误认小燕子纯属感情用事,缺乏理智,那么在《还珠格格》的下一
部,乾隆皇帝又中了皇后的圈套,听信紫薇舅公舅婆所作的伪证,再一次被弄得晕头转
向,否认了紫薇的真格格血缘关系。如此荒唐的颠三倒四,皆被确认"父女之情"一事牵
着鼻子走,使乾隆皇帝成了一个十足的只会感情用事、缺乏最起码理性分析的糊涂虫、
一个世间罕见的白痴儿。整部《还珠格格》就是被这种颠来倒去的感情游戏推着走,走
进了一条荒唐的艺术死胡同,到《还珠格格》续集这条死胡同实在走不下去时,琼瑶只
得更加放肆地胡编滥造,靠制造文化噱头来硬着头皮招徕读者和观众。另外,爱情至上
主义也在《还珠格格》中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在福尔康与紫薇的恋爱中,尽管琼瑶女
士使尽了浑身的解数,将一幕幕看似"感天动地",实则荒谬绝伦的爱情故事硬往这两个
人物身上拉,然而,这种爱情故事的非理性、非现实性仍然异常明显,连中学生也骗不
过去。在两人的恋情中,福尔康的所作所为完全是超越现实的,根本不像是一个封建王
朝的"御前行走",不符合这个人物既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身份。为了与紫薇进行所谓"
刻骨铭心"的恋爱,尔康不但敢于聚众劫狱,而且希望与紫薇一起去追求只有现代资产
阶级才能够享有的生活"自由"。在琼瑶的笔下,福尔康除了穿上一个封建王朝"御前行
走"的服装,以及除了头顶上留下了一个象征清朝统治的大辫子外,在这个人的身上丝
毫看不到一丝封建贵族子弟的特征和气习。因此,福尔康的形象是极其虚假而不可信的,
其对待爱情的行为完全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时代、超越了阶级、超越了封建道德观念,
使读者和观众从福尔康的身上得出了一种错觉:似乎贵族子弟的品行是高尚的,他们的
身上充满了美德和优秀的东西,是人们学习和仿效的楷模。这样,琼瑶女士便通过爱情
至上主义的宣传,达到了歪曲历史、美化封建统治阶级的目的。

5琼瑶用梦幻代替了现实、用幻想代替了理想
    琼瑶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塑造的并非如有的评论者所说的那样--"完美人生",相反,
塑造的恰恰是一种扭曲的和残缺的人生。在琼瑶的许多作品中,梦幻取代了现实、幻想
取代了理想,给广大读者和观众,尤其是给广大的青少年读者和观众,提供了一种肥皂
泡式的精神乐园,使人感觉到可以不通过努力,善瞒会骗或者善于投机钻营、见风使舵
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小燕子就是这种古怪的"小精灵"。另外,琼瑶作品中的主人
公,多数是精神和心理变态的非正常人,他们或她们利用自己的情感作游戏或作赌注,
在人间"潇洒赌一回"。而且,不管这些人物用感情作赌注的方式有何不同,其结局都意
外地获得了"成功"。《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就是这样一种典型形象,诚如一些评论者
所言,小燕子精神上、心理上和人格上都是一个变态的人,金正明先生干脆将小燕子称
作"精神病人",指出其行为怪诞、性格变态,这种评论的确符合该作品的实际。而琼瑶
就是让这样一个理智不健全、行为乖张、感情上颠三倒四的小燕子,在皇宫红墙大院的
里里外外飞来飞去,不断实现着她的人生梦想,轻而易举地达到常人所无法达到的目的。
《烟雨蒙蒙》中的陆依萍也属于心理上和精神上不正常的人物,此人恨屋及乌,不仅将
自己的不幸遭遇归之于军阀父亲陆振华,而且滥用感情不分对象地报复雪姨和雪姨善良
的女儿陆如萍,最终不仅毁坏了一个完整的家庭,而且还夺去了无辜者陆如萍的生命。
琼瑶就是利用这种梦幻的方式,来上演着感情世界的悲喜剧,对扭曲的人生进行歌颂,
对美好的人生进行亵渎。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琼瑶女士在其言情作品中,主要采用了上述五种手法,在其毒品
中掺尽了一些蜜汁,让你闻起来香、吃起来甜,最终上当受骗、"吸毒"成瘾,从而形成
了对琼瑶作品的精神依赖,将大把的钞票用去进行"精神毒品"的消费。特别是广大的青
少年朋友,一旦"吸食"琼瑶的作品上了瘾,要想脱瘾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许多中
小学生,在《还珠格格》播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每天晚上都要不顾一切地在黄金时间收
看《还珠格格》,而且不听家长的劝阻。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受
到《还珠格格》不正确观念的污染。更为严重的是,琼瑶女士在作品中传播的错误观念,
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心灵的污染是长期的、深远的,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的危害。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9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