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ggio (傻瓜牌生活), 信区: cnLiterate
标 题: 冰点--科特姆教授在中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n 5 11:22:28 1999), 转信
发信人: wping (小小鸟), 信区: Literature
标 题: 冰点--科特姆教授在中国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Wed Dec 2 13:32:12 1998), 转信
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冰点】 1998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科特姆教授在中国
本报记者 张可佳
“我认定我迟早要从事治沙这样的事”
一个农民走了5000多公里的路,从新疆的石河子出发,先到了陕北,
又转道北京,就为了找寻一种叫“TC”的东西。
才到延安就花光了身上带的全部积蓄3000块钱,饥饿劳累,音讯渺茫
都没有打消他找寻“TC”的念头。7天后,在北京,他如愿以偿,还意外地
见着了TC的发明人、比利时教授科特姆。
几天前,我见到这个年轻农民,他叫余友和。高高的个子,穿着整洁
, 眼睛精亮精亮的,脸上透出西北高原人特有的黝红色。
“我们那儿地相当大,人可特少。我们家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
第二大沙漠)有十来公里,是内陆性气候,夏天气温老是40多度,干燥得
很!我从小上学,每天穿过两个村子,天天看见路边的沙丘在推移。15年
过去,它就移了20多米,公路只能让道拐了弯,农田也被沙子埋了。”余
友和的这番话定是装在肚里很久很久了,现成的一套套全端出来。
“我心里一直想着,关注着政府对农业的优惠政策,我认定我迟早是
要从事治沙这样的事的。”他告诉我,他曾经承包了50亩地,雇了内地人
种,没啥效益。后来改当厨师,一干6年过去了。
直到有一天,他去朋友黄存福家串门,无意间翻见本没了皮的破杂志
, 翻着翻着一篇长长的报道牢牢地吸住了他,那文章的题目是《TC进中国
》。 杂志上注明这篇报道转自1998年2月24日《中国青年报》。
杂志被圆珠笔划得乱七八糟,但这篇文章竟是完整的。余友和读了一
遍又一遍,放不下手。
报道讲述的是英国华人彭重民博士和他的朋友为把TC引入中国,给西
北干旱荒漠的贫困山区带来奇迹,遭遇的种种磨难与艰辛。TC是比利时科
学家科特姆发明的一种土壤保湿改良剂:把它撒到地里,甘肃青海那样干
旱的地方也能长出江南一样茂盛的植物。它使甘肃干旱又高寒的武胜驿乡
第一次收获了蔬菜,那儿的农民卖菜脱了贫;它让年年种树树不活的陕北
苗家河村种活了连山成片的“仁用杏”树,那儿的农民从此也有了经济收
入……
“这一切都是真的?真有TC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这儿正等着它呐,我
说什么也要去找到这个TC!”
余友和几乎背诵下来一个月前曾经读过多遍的报道:“这对植物来说
再好不过了。几十亿年来,除了阳光空气和大自然的爱,还没有对它那么
温柔的东西。长时间的施爱后,TC慢慢干缩,可一旦遇水,又膨胀起来,
这样一干一湿的周期经过无数次后,它还性能如初。确切地说,过15年它
还管用……”
“你就这么相信它?”我问。
“是我们太需要它了!我们那儿也是年年种树啊,虽说是政府安排的
, 义务种树不挣钱,可乡亲们都很积极,人人都怕沙丘往南移,可成活率
太 低了,好好伺弄也活不到一半。每年6月天山上的冰水下来能浇地了,但
是 正是夏天,蒸发量极大,还不够棉花麦子和葡萄苹果用的,根本甭想浇
上 防护林。”
“没搞过滴灌、喷灌或者别的什么用水的办法?”
“都使过。那些设备花钱多多呀,人工投入高,耗工厉害,也是政府
白给的,经济作物才用,光农户养不起这东西。”他说到这儿又想起为水
惹出的麻烦:“我们那儿年年为用水打架,见怪不怪了,太多了。今年7月
, 就在我眼前发生的,结果给打伤的人赔医药费,住进医院。”
去黄存福家的第二天,揣上这本破旧的杂志,余友和拿上几年干厨师
攒下的钱,直奔西安。他想,陕北比北京近,找到苗家河村,准定能问着
TC的事,他要亲眼看看陕北老乡用TC种下的杏树。
10月1日下午在西安下了火车,余友和没舍得吃饭就上了去延安的长途
汽车。
深夜12点车到延安,一打听,傻了。延安地区有3个苗家河,人家问他
找哪个。这也没难住年轻人,一大早上街花16块钱买回本陕西地图,延安
地区12个县一页一页翻着找。
最后余友和认准了该去安塞县的苗家河。“可千万是它啊!”他心里
念叨着一路翻山越岭,不知走了几条沟问到镇上,又问到村里。
“我按报道上写的打听‘文平’家怎么走。一问没人知道,我又毛了
。 最后问个年轻人才告诉,那‘文平’是村支书的小名,你要问大名。找
到 文平,他刚吃饭,正要上乡里卖菜,说甭去远处了,就看看院子里用TC
种 的西红柿和树吧。他说,你是来对了。这TC可奇了!你看我们村头一回
种 西红柿就结了好多好多。要是舍得打秧还能收更多。”余友和搭上文平
的 车往回返,一路听文平讲TC,心里踏实了,就按文平的建议又上北京买
TC来了。
“你相信中国,你希望中国更好,
中国相信你吗?”
“TC进入中国就像小猫捉老鼠一样,它要吃掉所有的老鼠,小心翼翼
地走。”胖胖的科特姆教授用两手比划着迈着猫的脚步,但是他的眼眶里
闪烁着泪花。他正在北京一间漂亮的会议室里,面对着报社和电视台的记
者们。会议室墙上的红色横幅上写着“TC在中国”,四周展示着一张张精
美的展板,上面清晰而明确地证明了TC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成功。
“你相信中国,你希望中国更好,中国相信你吗?”科特姆教授一脸
胡须却有着孩童一般的真诚,他说:“我的比利时朋友这样问我。他们看
TC在中国进展不顺利。我说我手里有很多报告,这些报告都送到了中国的
农业部、林业部,他们是相信我的。”教授这样说着却无奈地摇了摇头,
拿起一摞《CHINADAILY》(中国日报):“中国农业要不断提高……”他
在读报上的一篇报道。每次来中国,他都要找到每一天的《中国日报》,
剪下上面每一篇与农业发展、环境生态、治理荒漠、植树种草有关的报道
。 那是他在中国惟一能看懂的英文报纸。
他读着报上的文字:
“我国水资源短缺危机一年年加剧,目前没有缓解的趋向;水资源的
浪费虽有管理和控制仍是普遍严重的。因缺水而导致了全国大范围的干旱
与荒漠化、农作物减产、地区性贫困、生态环境恶化……所有这些已成为
政府和大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除了数十年来常抓不懈的水利工程外,我国不断在推广节水农业技术
, 近年广泛推广的项目有:北方干旱省份的窖存雨水、田间地膜蓄水以及
从 国外引进的滴灌、喷灌、微灌技术等等。全国每年用在这方面的资金达
数 十亿元之多。
1995年,国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35亿元,其中30亿用于大中型水利工
程……专家们建议今后国家应在政策导向上、实际投入上重视节水,增强
水资源意识。
教授的目光停在一个年轻官员身上,他在参与推广TC工作的某政府部
门供职。
“我从你的眼睛中看见了热情,我们可以和你们共同完成一个美丽宏
伟的计划。但是我想,你们不要再等待。”此前一年,科特姆拜访过他所
在部门的领导,曾经热烈地探讨过TC的推广计划。然而半年后教授再次来
到中国时得知,计划没有进展。
“我走过中国很多地方,有太多太多的荒漠需要治理,有太多太多的
干旱、盐碱、贫瘠的土地需要改善,我的中国朋友们对我说,你再给我们
送些TC来吧,帮助我们改变这里的面貌,锁住沙丘,摆脱贫穷。我说:好
! 可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小太小,比利时太小太小,中国太大太大了。
”
所有的记者默不作声。他们比教授更清楚在中国做成一件好事有多难
。
教授感到困惑:
“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推广TC?”
让教授难以理解的是他有数十万字、由中国
科研人员和官员写出的报告,足以证明TC在中国的成功。
这些报告包括农业部委托中国农科院、北农大专家教授作的实验推广
报告;
甘肃省兰州市农牧局:在干旱贫瘠山区种植西瓜、蕃瓜、黄瓜、小麦
、 芹菜、土豆和果树,有TC和没有TC的对照表明,TC增加产量增加甜度,
省 水省时;
陕西省铜川地区:用了TC的玉米、苹果等增产22~25%,在少有的大
旱之年(1993)实现增产;
山西省大同市农牧局:当地遇到连阴天,土壤水分增高,马铃薯烂薯
现象严重,但用TC的田里不仅没有烂薯,还增产31~55%;
北京延庆的石头山上,TC使所有的树苗一次栽种成活;
在河北、河南的棉花田,TC对于缓解旱情、保持棉花正常发育和提高
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肃武威市在盐碱地里用TC种西瓜,土壤养分有所改进,西瓜产量和
含糖量有明显增长。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用TC种大白菜,增产15.5%。
中国农科院土肥所:TC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特别是对保蓄雨水效果较
好,适宜在我国干旱地区推广。
“农业部也有所有这些报告,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推广TC?”教授
感到困惑:他所到之处,不断听到的都是同样的话:“你给我们送来TC,
给我钱,我要在……上作试验。”
“假如头一次有人请你喝可口可乐,你说,我的身体健康很重要,要
检验一下,还是毫不犹豫一口喝下去?每一个第一次见到它的人都痛痛快
快喝了,因为他们相信它。
“我和一个12位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在非洲研究了8年,在世界各地推广
了16年的TC,已经有了充分的试验和很好的证明,为什么还要说:你免费
给我吧,我要试它5年。”
这是中国的国情?
教授为了中国朋友的要求,回到比利时回到欧洲美洲,向他的另一些
朋友伸出手。他动员了许多热爱中国向往中国的年轻的志愿者,在他们的
国家举办一个又一个募捐会,上街散发海报和宣传品;一些退了休的老人
每个月按时送来1~10个比利时法郎帮助中国;一些中学生省出零用钱;一
些大学生每周多打一次工;一些年轻的企业家一连十几个晚上赶到一个巨
大的废弃了的厂房,布置募捐演出会场,脱下西装领带当上木匠、瓦工、
油漆工……
这就是连续5年每年送到兰州永登县1吨TC和15万元推广费的资金来源
, 这就是送到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树林昭乡种草植树的经费和购买TC的
资 金来源……
还有就是英国华人彭起民、彭重民兄弟以及一些国际组织捐赠的。彭
氏兄弟以他们极大的爱国热情,倾其所有把自己全部工薪积蓄都给予了祖
国干旱贫困地区,并且拿出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运作此事。
让教授惊奇的两件事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树林昭乡,TC的奇迹让发明它的教授也惊呆了。今
年春天,他指导农民赵金马用TC栽下的桃树苗在短短5个月里,竟然结出六
七公斤大甜桃。
“Inposible(不可能)!”教授惊诧得直打转,“这在欧洲也是不可
能的啊!”
教授又惊又喜,不敢相信。赵金马找出照片,那是喜滋滋的他和硕果
累累的桃树的合影。沉甸甸的果实扯得不到一人高的小树弯了腰。细心的
赵金马惦记着教授,想着老外说了秋天要再来看他,8月份摘桃子前特意请
人拍了照片。
“挺大的桃子,可惜都吃完了。您这么喜欢(照片),您就拿去吧!
” 憨厚的赵金马再说不上什么。
站在一棵用了TC一棵没用TC的桃树中间,满脸放光的教授和赵金马亲
亲热热照了一张像。
喜犹未尽,赵金马又递给教授一个磨搓烂了的小本子,“瞧,这是按
您说的,我记下的。”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些字:叶子多大,新枝长了
多长,有个日子下边还有幅画着桃树画着斜线(下雨)的图。这就是不识
多少字的赵金马的《用TC种桃树试验报告》。
“明年我要带些比利时果树枝来,就交给你,拜托你让它们在中国结
出果子来!”
看着老外这么高兴,赵金马和他妻子杜花眼也是乐得合不上嘴。
杜花眼是王果香植树治沙众姐妹中的一个。王是副乡长,她领着一帮
姑娘媳妇把大片大片的沙漠变成绿洲。
就在这些被改造成功的果林旁边,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丘和白花花
的盐碱荒滩。她们先造出一小片林子打出井,然后承包给别人,包地的钱
再来造林,又打了井,再包出去。302国道道班的工人也来这儿包了林子,
种了青菜和土豆。包林子的人还有养了鸵鸟、猪、羊、牛的。就这样,树
林昭人用双手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创造出人类可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从来没想过,在外国开会见到一个老外说句话就当真了。”
1996年,王果香在日内瓦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会上的发言,引起科特姆
的兴趣。他通过中国使馆人员找到这个中国农妇,说很愿意帮助她。“我
们这儿,联合国的人没少来,也没给过什么。哪想到教授就真给我送来这
么好的东西!”
就在那年年底,教授真的来到树林昭乡作了一番考察。第二年,教授
又和夫人一起来,送给王果香十多万元的TC,对她说:“你这两行树,一
行用TC一行不用,做个对比。”现在一行枝繁叶茂,一行枯老瘦小。
“我这树长成这么好,名声一下传开去,四邻八乡多老远的都来找我
要TC,我可舍不得使。”王果香端出特大特甜的西瓜几刀切出几大块递给
教授。她先打发两个姑娘回家收拾了一番,这才把教授请到家坐坐。
虽然欧洲人不习惯大块啃着吃西瓜,但是走遍世界各地的教授擅长入
乡随俗,吃得脸上胡子上全沾着西瓜,吃得津津有味。他让王果香说说春
天送来那1吨TC的使用情况,一边听,一边心里暗暗盘算着。
多次来中国,科特姆学会了用中文数数,能用中文从0说到50。因此等
女乡长刚一说完,他已经算出她实际用了多少TC,还剩下不少TC。
“明年我还得要1吨,扩大植树面积,雇工也得花钱……”王说。
教授没应她。
在乡政府召开的会上,旗长、科委主任……乡书记人人都说要TC。
“你给我们多少,这次都说好,我们好安排项目好分配……”
会议室外面,停放着一辆辆崭新的或八成新的摩托车,也有几辆山地
自行车和桑塔纳、三菱吉普。教授请翻译帮着数了数,摩托整整50辆,都
是来乡里办事开会的农民或官员的。
“不可思议。”教授嘀咕着。翻译自然没翻过去。
所以当教授听到那些渴望TC的呼声时,没有欣慰反倒很生气,但是他
什么也没说,气咽进肚子回了北京。
北京的记者们问教授:“你当时为什么不说?”
老人理直气壮:“我是Gentleman(绅士)不是unpolite(不懂礼貌的
人)!”
面对新闻记者,教授终于诉说了他的心里话:“让我们设想一下吧,
联合国援助了大量资金给中国购买TC,这样我们是不是就能把内蒙古的沙
漠改变了?”教授拿起从达拉特旗带回的没有用TC、如鹌鹑蛋大的土豆:
“我亲眼看见那里的沙丘在移动,沙丘使许多地方变得荒凉和贫瘠。”
他说着又从衣兜里掏出一把名叫”沙打旺“的草籽捧给大家看,如同
又回到那片人造草场,他兴奋起来:“这些草籽给我们带来希望!它是王
果香和她的姐妹们创造的奇迹。去年冬天,我见到这里还是无边的沙漠,
什么都不能长,我就让他们把这些草籽和TC混合在一起撒到沙漠里。半年
多过去,这里已经长成茂盛的草场,那些沙打旺有半人高。王果香告诉我
, 那TC和草把土地改良了,收了草种粮食也是很好的地了。”
他双手按在胸前:“我有很大的心,但是要帮助全体中国人又太小太
小了。我希望和中国朋友手拉手一起工作,我已经有很多中国朋友,他们
是兰州的……达拉特旗的……乌鲁木齐的……北京的……
“10月12日的《中国日报》上一位中国的部长讲:我们要引进外国的
新技术,我们必须加速做到这些事情,使我们的技术不断更新……我把这
些话抄下来,因为我想到我的好朋友余友和说,我没有能力引进新技术,
但是我可以跑到北京去找到它,我就可以成为有实力的农民。我要告诉这
位部长,这就是你要的新技术,你应当像农民余友和这样做。不要等国外
送来钱,再从一点点做起。”教授的声音忽然小下来:“如果中国对我说
, 我们不相信也不需要TC,我就不会再来。”
“我非常爱中国,中国是非常神奇和美好的国家,但我不能总说‘中
国,我爱你!’而看不到他做的事情。5年前,我带我的儿子(TC)和资金
来到中国,中国在他的报告上告诉我,你的儿子非常好。但是到现在,我
的儿子在中国还没有长大。在世界上很多爱我的儿子的国家,我的儿子越
长越大,我多么希望他也能在中国长大!”
每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科特姆都异常激动,他忘记了前次的失望,又
憧憬着未来。在中国的部委、大学、乡村,科特姆不厌其烦地不记得讲过
多少次课,即使面对一两个只念过小学的农民,他也是从头说起,举起杯
子给他们作实验演示,看一幅幅图片,他常常自己当场吃一些吸足了水的
TC,证实它对植物和土壤无毒无害……
我跟着他走过不少地方,听他讲过很多课,每一次都被老人的真诚感
动,我相信,如果没有语言的障碍,他的话会让更多的中国人落泪。
“我太累了!我也是一个穷人,
我还不是百事可乐”
我们坐在小饭馆里,边吃边谈。只要了3个菜,但几乎没怎么动。明天
教授就要走,这饭算是饯行。他喜爱中国菜,每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西餐
便一顿不吃,即便在西北山乡、戈壁沙漠,也要吃当地的便饭喝中国的啤
酒。
“我太累了!实在没有能力了。我也是一个穷人,我还不是百事可乐
。”
教授的疲倦已经写在脸上。这次来中国,一落地就谈工作,加上倒时
差连续30小时没睡觉,接着就是到深圳开会,上甘肃看第4批TC高原日光温
室,去内蒙古西部沙漠地区,回北京为20个农民办TC讲座……每天马不停
蹄,都是半夜回旅馆。
“我一直想劝说更多的富裕的人们来帮助贫困的人们。我小的时候,
父母很穷。父母对孩子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我们都会记得父母把我们养大
是很辛苦的。虽然我已经是一个大学教授,是政府的科学顾问,但我们之
间没有谁比谁更重要。”
他回忆起在中国艰难推广TC的几年中结识的朋友们,慨叹“人生得一
知己足矣”!这句话是4年前在兰州,兰州市委书记刘炳午赠给他的,是刘
自己写的一幅书法。当时听完翻译的解释,教授周身热血沸腾,紧紧拥抱
真诚理解热情帮助他的老刘,两人热泪盈眶。
在西北这片土地上,科特姆教授奉献了最多的情感。他年年来中国,
头一件事就是上兰州。他迷恋艺术和古董,但至今没有排出看敦煌的时间
; 次次翻山越岭上山下乡,乡亲们看着那胖大的身体钻进低矮的温室小土
门, 满头满脸黄土,直个劲道歉;他给农民讲课回答每个人的问题,连比
划带 表演,笑话不断;他动员了6个比利时青年志愿者,万里迢迢来中国,
住进 高寒山区,和农民一起翻地垒墙建温室,指导农民使用TC;泥石流冲
毁了 刚建成的温室,他又凑钱又送TC重建;他带来53种欧洲优良作物品种
送给 兰州农牧局;他捐赠成吨TC,为了让从兰州市区到机场一路秃山变绿
……
他真的太累了,走不动了,做不动了,说不动了。
“我的力量太有限。不要再等待科特姆能为你做什么了!”教授像是
自言自语。
然而他在中国的每一天,依旧要看这天的《中国日报》,找报上关于
农业、林业、环境、生态、防治荒漠化、科技、教育的报道,剪下带回国
, 还托咐中国朋友把中文报纸上的相关报道翻译给他。他是在以此说服自
己 坚持做下去。
他有些伤感地说:“中国,Bye—Bye……”
他再也不来了?
11月27日,记者得知科特姆教授打来电话,说他在明年4月还将来甘肃
, 要到5年前就建起TC高原阳光温室的武胜驿乡,参加全体村民举行的TC大
会, 和他的中国农民朋友共享脱贫致富的欢乐。他说,下次来,他也许能
把新 的礼物带给老朋友———他正在和芬兰学者研究甘肃一些树种与TC的
结合, 使西北干旱地区的植树更经济有效和适于大面积推广。
小资料
TC与一般保水剂的区别
TC的载体物质是二氧化硅、硅砂石,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沙子。它被处
理后,用来作为生长促进剂的粘固物和载体,只有63微米。它确保TC不以
空气粉尘的形式从混合物中消失。
50年代,第一代吸水聚合物问世,由于它们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
的水,也被称为超级吸水聚合物,主要用于生产婴儿尿布和其它卫生用品
或化学废水处理。60年代初,该成果开始在园林和园艺方面的试验。试验
证明,留在土壤中的这类聚合物中的高胺单体残渣有毒副作用。尽管以后
生产有所改进,但它仍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成效甚微。
这种水凝胶易于吸水和存水,但不易释放给植物的根部。不幸的是,
这些东西被包装后大量用来作为农作物的吸水剂。研究表明并非“保水性
能越高,植物可利用的水越多”。
高保水性不意味着水的高可用性。多数水凝胶虽能吸收自身重量数百
倍的水,但它们单向吸水,与植物根争水。并且其中的丙烯酰胺和丙烯酸
单体浓度高于百万分之一就是有毒的。有些类似保水剂的产品,标明其性
能如“婴儿尿布和妇女卫生巾”,却不懂得这种特性恰好对植物有不利影
响。
许多吸水聚合物都与钠盐结合,有的在灌溉高盐碱土地时就失去了保
水能力,并且没有过滤钠和氯的能力,也不能使有用的元素进入,并达到
高含量。TC能够过滤盐碱,在盐碱的情况下保持高保水能力,特别适用于
改造盐碱地。
--
wping
-----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 来源:.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128.83.131.129]--
※ 转寄:.The unknown SPACE bbs.mit.edu.[FROM: 202.9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in@fengyun.hit.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5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