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aggio (我的感觉病了),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广州人在蓬莱(1)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r  8 09:52:11 1998), 转信


发信人: licorice (小叶), 信区: Literary 
标 题: 小说:《广州人在蓬莱》1 
发信站: 广州网易 BBS (Fri Mar 6 06:01:11 1998), 转信 

广州人在蓬莱 

作者:小叶,gzabcd@netvigator.com 
文库: http://home.netvigator.com/~gzabcd/ 

在南太平洋上有一个国家,叫蓬莱(PONY),孤孤的就是一个小 
岛。小岛方圆只有30多平方公里,完全没有与邻国接壤的边界,远隔过 
千公里的大洋外,才有另外一个叫纽菲(NUEFI)的岛国。因为在南半球, 
它的气候表现刚好跟处在北半球的中国反了个个儿,中国夏天,它就是 
冬天;而中国冬天,它则是夏天了。不仅如此,因为它比中国的海南岛 
更靠近赤道,其实一年也没有了四季,不分寒暑,只分出了雨季和旱季。 
每年的十二月到来年的四月是雨季,气温也较高,在28摄氏度到32摄氏 
度之间;而五月到十一月则是旱季,气温相应低几度。 
蓬莱历史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独立后奉行西方的民主政制, 
仍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保持“外交关系”,并没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交。原本蓬莱还有着一些重要的矿物资源,但英国人撤走时,资源已经 
枯竭。象是被人遗弃下来的这个蓬莱便只好大力发展旅游业,争取一点 
生计。所幸尚有一点儿姿色,渐渐真成了一个远近驰名的旅游胜地。其 
实,大凡南太平洋一带的国家,热带海洋风光自然最受青睐,碧海白浪, 
椰林珊瑚,人家有的蓬莱当然也有。而蓬莱更了得的是辟有一个赌场, 
让来这儿的游客有一个大发横财的机会。只是除了旅游业以外,蓬莱也 
就再没有什么象样的财政收入了。本国的公民还可以吃政府的老本,靠 
着以前英国人留下的大笔基金过着看不到将来的日子。对于两万蓬莱土 
著人来讲,生活似乎一点儿也不难对付。而外国侨民则只有勤奋工作, 
赚点“血汗钱”了。 
蓬莱人口两万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土著的蓬莱人,其余 
的外族人中华人却占了不少比例。蓬莱人皮肤棕褐,眼睛大而乌亮,说 
话嗓门粗壮。他们世代生活在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上,渐渐养成了一种 
与世无争,做什么都优游自在,也待人诚实热情的品格。除了已本地化 
了的,也在本地贵族化了的英国人外,华人是蓬莱最大的外来民族,他 
们中的少数很早就旅居此地,而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十年前开始逐渐流入 
的。原因是当时蓬莱推行所谓的投资移民政策,借助外国投资者带动本 
国经济发展。条件是投资者只要投入一笔资金,便可获得一本蓬莱的投 
资护照,让护照持有人可以象蓬莱人那样方便地在国际上旅行。开始时 
台湾人也很看重这项条件,忽地便来了一批。后来,大陆来的人倒成了 
绝大多数,并且常常是先来一人,身后却还有一批。这些人在这里摇身 
一变,成了蓬莱人,回国后便在大陆、香港和国际上穿梭了。 
近几年,这样的做法已经不那么吃香了,来的人便少了许多。 
于是,早来的这一批有些便真在这里投了资,置了家业,用做这种“投 
资”生意赚来的钱,开个小酒楼、小商行、小店铺之类的,打算在这儿 
“安度晚年”了。另外的一些,尤其是刚来不久,还没赚够本的,就只 
好继续努力,打扫一下“残羹剩饭”,通常的也就是把同乡“引进”过 
来,自己便脱身回去。慢慢地,在蓬莱的华人中,虽然台湾人仍是多数, 
但大陆来的人也有了一批,其中广州人却是大多数呢。台湾人多是财雄 
势大,做老板的一类,广州人则为一般的厨师、店员居多。 

(一) 

一九九五年初的一天,正值中国的春天,蓬莱的秋季。傍晚时 
分,薄薄的夕阳从西边浓浓的云堆里钻出,若有若无地打在蓬莱国际机 
场上。这当然是小蓬莱唯一的一个机场,跑道伸出海岸,在海里堆填而 
成。 
跑道这边的机场“大楼”旁,早有警察和职员走出来,把“大 
楼”边的一条公路临时封闭了,以便即将抵达的一班飞机的起降。所谓 
机场大楼也不过是一幢两层的房子,别看它尺码不大,里头什么移民局、 
海关和机场的所有配置、设施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楼旁的铁网上,早趴满了一众的蓬莱人。他们当中大多是上了 
年纪和没到年纪的,偶尔也有一两位正当年纪的。他们吱吱喳喳,兴高 
彩烈地说着,憨憨地笑着,目光都紧盯着跑道的尽头。原来,他们中的 
绝大多数不是来接人而是来看热闹的。他们早知道了这时候要来一个国 
际航班,便蜂涌了过来,等着观赏这个一星期只有几次的热闹场面。 
过了一会儿,天边出现了一个小黑点,围观的蓬莱人欢叫了起 
来,有的还奔走相告呢。这个小黑点从嗡嗡地响变成了轰轰的叫,现出 
了原形,落到跑道尽头,倏忽便到了跟前。直到飞机滑停在机场大楼旁, 
把引擎关掉,围观人群的吵嚷声才重又听得见。飞机刚停稳的时候,还 
夹着噼啪稀落的掌声和乌拉似的欢叫声。 
机上的旅客一个跟一个下了飞机,进了一个挂着移民局和海关 
招牌的房间。当中有一位华人青年,身材瘦小,皮肤偏白,约莫三十岁 
的样子,戴着一副金丝框的近视眼镜,穿着白短衫蓝黑色牛仔裤,肩上 
挎着个蓝色的、用合成材料做的旅行包,跟着人流,排队等待着办理入 
境手续。他叫张锦全,广州人士。 
一路上过来,每隔两、三个小时就上下飞机一趟,经过总共二 
十多小时的飞行颠簸,阿全疲惫不堪。但刚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的 
那种好奇心,驱使他东张西望。他排着队,看着各式人等,又看着正跟 
旅客办手续的官员,精神也是有点儿紧张的,毕竟这是他头一次出国远 
行啊。 
同机来的好象还有其他两三位华人,不过阿全没有跟他们搭过 
话。因为来这儿之前,阿明告诉他,不要随便跟不熟识的华人搭话,否 
则可能会招来麻烦的。这样,阿全就默默地排着队,倒也有空儿回想了 
一路过来碰到的事儿。 
途经东南亚的菲尼(PHILLY)时,在机场等候中转,当地移民局 
的官员过来把他的护照机票暂收了起来,说要帮他办理手续,然后让他 
坐到角落上的一个休息处。在这个休息处等候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 
而且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中国公民。阿全同这儿的人聊起来,才 
知道不但菲尼会对中国人有这样的“优待”,大多数国家的移民局都会 
这么做,他们担心中国人会借故在机场潜入他们国家非法居留不走了。 
后来,当移民局的人逐批将护照机票发还给他们,“引领”他们去登机 
时,阿全还发现原来持中国公务护照的人也不能豁免。这真的有点那个。 
坐在菲尼机场的休息处上,阿全也是好奇地到处张望。他看到 
移民局办理入境的柜台上挤了不少的旅客等候入境,其中有不少的华人, 
有一些还象是整批整批的旅行团呢。阿全后来才知道,这些华人其实也 
是来“移民”的,就是有点儿象他现在来蓬莱这里一样。这些团通常会 
有一个香港人带队,过关的时候,官员常会向这个香港人敲一点儿“宵 
夜费”或是“早餐费”,随后整团人便会顺利过了关。据说,按人头算, 
每个人能被敲上五十或是一百美金呢!阿全听后想,只以为国内办点什 
么事都要花点什么钱去打点一下的,没想到国外也是如此呀。好在阿明 
也告诉过他,到了蓬莱就好多了,蓬莱人基本上都正直、诚实。 
想到此,阿全抬头透过那些大玻璃窗环顾机场外的景色。平直 
的跑道笔直伸到海里,看不清尽头。天色虽不亮丽,但大气清晰极了, 
灰蒙的云堆里隐约透出的几束金光,让人平添了一点儿振奋。周围的一 
切除了来看热闹的那帮蓬莱人以外,都非常清静安逸,一切象是在一个 
高技术的精密车间里的运转,有序而平静。就这种感觉而言,阿全本就 
很向往的,再加上这地方有一个仙境般的名字,一种好感就油然而生了。 
蓬莱机场的移民局柜台小,好一会儿才轮到阿全。那个官员看 
到阿全递过来的中国护照,好象便变了脸色,没好气地问阿全:“来这 
里干什么?” 
“探朋友。” 
“朋友。你打算在这儿待多久?” 
“两三个月吧。” 
“你会在这儿工作吗?” 
“不会。” 
官员看了看阿全另附一张的签证纸,在护照上啪一声响响地盖 
了个章,把签证纸夹回到护照里,扔回给了阿全,咽喉处好象还闷哼了 
“嗯”的一声。阿全心想,咦,也不见得蓬莱人就象阿明说的那么热情 
友善呵。 
走出机场大楼,阿全心情立即就轻快起来,正想在人堆里搜寻 
他熟识的阿明时,半空中传来一声喝:“阿全!” 
阿全寻声看去,正是阿明!看这阿明:身材高高瘦瘦,脸色虽 
好,却干瘦得厉害,眼睛深陷,颧骨高高,穿一件白色圆领短袖T恤,把 
细长的脖子显露得清清楚楚,又一件红色松身的短裤,如果摆定了姿势, 
站着不动,一不留神,准以为是件木架子模特儿。当时,两人高兴地抱 
在了一块儿,问寒问暖,长嘘短叹地诉说别后的情况,十分亲热。 
阿明叫李东明,先是跟阿全从初中到大专做了近十年同学,后 
来又做了几年同事。两年前,阿明和阿全面对着公司生意的不景气,又 
叹气自己在公司的地位低微,难以施展有所作为,便寻思要“两兄弟” 
出外闯闯,打开局面了。正好有朋友向他们推荐蓬莱,两人便商量好阿 
明先过来看看,如果可以的话再叫阿全过来。 
两人边说着话,阿明边接过阿全的行李,拉起阿全往人群后的 
那车堆里走去,又说:“你很累了,走!回家好好歇歇再说。”招手叫 
了辆出租车往他的住处奔去了。 
阿明的住处就在他工作的餐厅楼上,自然也是老板提供的房子。 
蓬莱的建筑很少有超过两层楼的,房子在外表看上去都很破旧,商业味 
不浓。阿明告诉阿全,蓬莱的餐厅、小店大多数都是华人开的,因为有 
个赌场的关系,生意有时还颇不错呢。只是最近来这儿发展的华人多了, 
也大多从事餐厅、小店的生意,竞争一大,钱就不象以前那么好赚了。 
但安定下来后,也还是有发展机会的。 
当初阿全跟阿明在广州的时候,就是“铁哥儿们”的关系,阿 
明刚跟女朋友闹翻了,而阿全则到了准备结婚的地步。这样的情况下, 
阿明不来打先锋,谁来呢?于是,他们道义上统一起来,各人忙各人的, 
一个先来了蓬莱,一个要在婚后过来。阿全当初也跟未婚妻商量过了, 
婚后先不忙着要小孩,听说蓬莱国家好,有相当好的发展机会,也欢迎 
华人去投资做生意,而在那边做生意的华人又喜欢雇请新去的华人。这 
样,阿全就可以先过去试试,并且站稳脚根后把老婆也接过去,在那边 
安居乐业,生儿育女。住够日子了,就“归化”做个蓬莱人,拿着本蓬 
莱护照周游世界,岂不美哉? 
阿明来了这边以后,先传回去的消息是不太习惯,地方也不怎 
么的。后来却说习惯了后相当不错,大有发展前景。并且,还常常问阿 
全什么时候过来,好开始兄弟合伙干一番事业。于是,九五年春节刚过, 
阿全便借了几万块钱,办了护照签证机票之类的,兴致勃勃地飞将过来 
了。 
当天晚上,阿明和阿全在楼下餐厅吃过饭上楼回到房间,两人 
说了会儿话,阿全后来累不可支,躺倒便睡去了。 
--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
人们就象虫子一样,在这里面你争我抢.
吃的都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6.7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