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hh.bbs@argo.zsu.edu.cn (倚天), 信区: cnliteral
标 题: 家国主义与中国文化史2
发信站: Yat-sen Channel BBS (Sun Jul 26 18:46:13 1998)
转信站: Lilac!ustcnews!news.zsu.edu.cn!argo
出 处: argo.zsu.edu.cn
二、中国旧史学理论的困惑和重建〔4-6〕
现今流行的说法把从西周到清末这三千年称为“封建社会”,但是古史书都
说:秦始皇“废封建,置郡县”,汉晋虽又曾有局部暂时的封建,终竟废止。秦
以后两千多年,尤其是唐宋以后的社会是废了封建的。这一语词含义的抵捂,不
是源于对西学政治经济学词语的误解,而是出于教条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不知所
措。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史学说是对欧洲作的,而欧洲中世纪社会确实是“国际标
准”的封建社会,秦始皇废掉的正是这样的社会政治体制。它的特征是:分封诸
侯,各建邦国,多等级的世袭的贵族统治制度。世袭贵族就是有政权的地主,在
他的领地上劳作的农夫是农奴。周武王灭商,建五等爵分封诸侯,就是建立这样
一个制度。到孔子的时候,下级贵族犯上作乱,封建体制大坏。孔子主张集政权
于公室王室,曾亲自带兵推行“隳三都”的政策,意图取消三桓大夫的权力。所
以孔子实为反封建的先驱。孔子的认识未尽深刻,他提倡尧舜的“公天下”,没
有成功。到战国时代,七雄兼并小国,各国已始立郡县之制。秦始皇是第一次在
全中国明确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度。那么,秦后中国是什么社会?马克思没有说
,只提了个“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代旧史家只知道封
建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取代的,而由秦至清的二千年却不是资本主义,他们便茫然
不知所措了。反正还是有皇帝的,官吏的任命和授权还叫“封”,大臣们还有“
公侯伯子男”的爵号,那就还叫它“封建主义”吧。其实可以取代封建的不必是
唯一的资本主义,这正是社会科学复杂多变之典型。秦后社会也是比封建进步的
高一级的社会,因而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可以平列的社会制度。我把它叫做“家国
主义”社会。家国主义社会在秦始皇开头是依法家思路建设的。秦之败亡成前车
之鉴,西汉初期改行黄老政治,汉武帝始尊儒术。此后儒学即成思想主导,政治
制度以及伦理原则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依据建立和调整而成。儒学的正统地位维持
了整两千年,在这两千年中不断发展。由于这个社会依一种理念建设,故可名之
为一种“主义”;又由于儒学思想的要点是“齐家治国”,故给它命名为“家国
主义”。
实际的情况确是以家和国为这社会主要结构。家国主义社会以平民家庭或家
族为主体,以君主政府为领导。单从政体而言,这与二战前的日本没有很大区别
,但日本还很尊重贵族门第,而中国早自宋代就没有贵族的特殊地位了,多有寒
士出将入相,皇族赵姓则常有衣食不继者。社会性质还是取决于经济形态。家国
主义社会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商业为辅导;私有制为主、国有制为辅。
这好象又与现今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不大了。事实上,古代农业的土地私有
制有严重兼并。但与封建不同,产权与政权是分离的。就此而言,家国主义社会
的地主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地主是一样的。权贵之家虽无世袭之法长久保障,却也
可盛极一时。皇帝最为特殊,号称富有四海,生活极端豪奢,权力和财富无与伦
比。皇家人口规模除去宫女奴婢并不太大。一夫多妻造成的繁衍人口大部份被贬
为庶民。君权和豪强是家国主义的痼疾,这两大势力对平民的人权是看不起的。
从理论原则说,君权和豪强就是领导与群众、公益与私利这两对矛盾在家国主义
社会的体现。正统儒生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耕者有其田
”的口号出自儒家;历代多次施行“抑豪强”的政策;对君主制进行理论抨击者
,南宋有邓牧,清初有黄宗羲;很多所谓“忠臣”之忠,非以对皇帝顺从谋利知
名,反而以抗言直行立世。这些努力终无结果。历史上多次改朝换代,主要是君
权逐代腐化,豪强日益猖獗,平民揭竿奋起,遂致江山易主。如此循环越两千年
,孙中山领导革命始建共和,而经济关系未得根本改革,以至临终叹恨“革命尚
未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和工商业国有化,彻底消除了
豪强势力的经济基础,家国主义的历史方告完结。旧史学理论需改正者,一是把
儒家视为“封建主义”的护法者,二是把儒学看作工商和科技的压抑势力。失误
本源盖在于以家国主义为封建。正本清源而后的史学更有大量工作等待学者们去
完成。没有科学的史学就没有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正确深刻的理解,也就难说有
好的指导现实的理论。
--
※ 来源:.Yat-sen Channel argo.zsu.edu.cn.[FROM: www.ee.zsu.edu.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