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bot (顽 石 ),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落泪是金(引子)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Nov 14 20:17:27 1998), 转信
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不因父母的死而影响学业,做叔叔的白引旗和
其三哥等,便一直让在家等待分配工作的侄女白敏娟住在他们家里,在县
城上高三的白敏娟弟弟则自埋葬父母后便没有回过家。出殡的第二天,白
引旗便送走了侄子,并对他说:“你现在什么都不要想,要做的一件事就
是今年考大学,这是对你亡父亡母最大的报孝。”据说,白敏娟的弟弟回
到学校后得到了政府和同学的一笔捐助。但在今年高考时他却意外地落榜
了,现在他正在人生的交叉口徘徊……
天色已暮。在我执意坚持下,白家人带我来到白引明夫妇生前住
的小院。这里自4月6日出殡后便一直被锁闭着,当亡者的兄弟把紧锁的门
打开那瞬间,我感觉屋里头有股凉气透彻肌肤,随即是心深处的重重寒意:
空荡荡的三间屋子里,除了那座落满尘埃的土坑与灶台外,只有墙上那幅
毛主席的像仍依旧挂在那儿……这一景况实在大出乎我所料。因为在进屋
之前,我以为在屋子里定会有这对可怜亡者的专设祭台,可事实上没有,
于是我也无法以一个远道而来的探访者身分向白引明夫妇的牌位鞠个躬。
面对人去房空的农家小院,我不知如何是好……
离别白家坡时,白敏娟和她的叔婶们远远地为我们送行,就像第
一次感受有人在为他们分担不幸。这使得我心头更加沉重。
在我国几百万在校大学生中,家境贫困的比例并不低。与许多贫
困大学生家庭相比,自杀身亡的白引明夫妇一家,其实在五百多万在校大
学生家庭中并不算特别困难的。他们的所在村有318户人家,去年人均收入
1800元,按照国家划分贫困地区的标准已经属于脱贫的农民了。然而在这
个村算得上具有中等收入水平的白引明一家,却在因供两个子女读书造成
债台高筑的重负下,走上了本不该走的绝路。他们的死,在当地引起轰动,
人们在纷纷议论穷人家还能不能供得起子女上大学。其实,在我所采访的
数百名贫困大学生及他们的家庭情况看,没有一家不是与白引明家庭经济
情况相类似,而更多的家庭远比白引明家困难得多。那么这成千上百万家
庭又是怎么在供自己的子女上大学的呢?而那些家庭境况比白引明还要艰
难得多的贫困大学生们,尤其像今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全线出现大水灾
之后的灾区学子们,又如何争取并努力在校走过4年甚至更长的求学之路,
他们的现实与未来命运又将怎样呢?
这正是我想向大家述说的。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wzs.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