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bot (顽 石 ),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落泪是金(7)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Nov 15 19:03:38 1998), 转信

然而现实对这位勤奋而贫苦的“状元”太不公平了。他接到复旦
 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下,即被上面的4000元学费和未知数
 的生活费给惊呆了。哪来那么大的一笔呀?父母栉风沐雨、起早摸黑一个
 月也就是三四百块钱,仅维持全家4口的生活就已经极其艰难。李骏学的是
 理科,他对自己家眼前的景况和一旦上大学后的这两笔帐太清楚了,所以
 从接到入学通知书那阵起,他的“状元”之喜,早已烟消云散。

    当那些比他成绩差一大截、录取学校也非重点的“准大学生”,
 一个个喜气洋洋地串门走客、设宴阔请时,李骏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
 照常跟着他的妈妈在大街上卖报吆喝。倒是一些好心人却在为他悄悄做着
 事……不几日,《盐阜大众报》记者将他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进复旦大学
 的事刊登在报纸上。一时间,引起盐城人民强烈反响。与此同时,一位在
 盐城工作的复旦校友给母校领导反映了李骏的情况。

    李骏的命运一下发生了巨变。

    “你是李骏吗?我是复旦大学学工部应岳林老师啊,你的情况我
 们学校已经知道了。校领导非常重视,让我转告你三点:只要你努力学习,
 我们复旦不会让经济困难的学生辍学的;二是我们有减免学费的政策,你
 的情况我们核实后一定会妥善解决好的;最后我们学工部已经为你准备了
 一些生活用品,其它事你来了再说。记住:一定要来报到……”9月13日,
 李骏突然接到这一令他喜出望外的电话。虽然当时他心里仍没底,但第二
 天他还是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后,直奔上海。

    15日早晨刚到7点,复旦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应岳林家的电话便已经
 响起:“什么?你是李骏同学呀!好好,你在校门口等着,我马上就去!”

    之后的几个小时里,李骏就像是在做梦:他先被领到学工部新生
 报到处报到,然后又在应老师的协助下把宿舍安顿就绪,中午前他刚到校
 门口品味一下自己是否真的进了“复旦”,即被几位记者团团围住,请他
 讲讲作为一个新大学生对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的感想。

    “我……我要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为新世纪祖国建设而读书!”
 李骏终于激动地掉泪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真的进了大学,而且在代表复旦
 万余名大学生向祖国倾诉衷怀。

    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华东版)刊出了李骏在复旦校园的大幅
 照片,这回“状元”真的露脸了。

   李骏的“状元”没白当。但像他这么幸运的人毕竟不多。赵永均就
 比李骏的命运差多了。

    赵永均在内蒙古赤峰老家的那块地方,成绩也是响当当的。方圆
 几十里,哪听说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了,而且是名牌大学?

   可赵永均那天到南京的东南大学报到时他好心酸。

   场面好热闹,他赵永均长这么大还真是头回见:如潮的汽车,如潮
 的人流……赵永均开始不明白出了什么事,后来反应过来都是家长们成群
 成队来送新生报到来的!乖乖,车真好!瞧,那学生的后面简直是个“运
 输大队”呀!啧啧,不知哪个地方来的娇小姐,跟爸妈分手时还来个吻别!

   好奇。新鲜。目不暇接……但等赵永均清醒过来,他猛然发现自己
 与这里所有的人格格不入。看看,人家也是新生,却在父母和亲人们的簇
 拥下个个像进宫殿的小皇帝那样趾高气扬,而我赵永均孤单单地穿着一身
 绉巴巴的衣服,手拎两只塑料旧包,整个就像“流浪汉”,充其量也是被
 人看作“打工仔”。他顿时脸上火辣辣的,慌乱地低下那颗从不轻易低下
 的头,像做什么错事似地靠着路边走。兴许因为只顾盯着自己的脚尖而没
 有注意前面,他突然猛撞了一个与他同年龄的新生。那新生嘀嘀娇地尖叫
 了一声,于是旁边的一位满身珠光宝气的中年妇女看样子定是作母亲的,
 狠狠地朝赵永均白了一眼:“走路怎么不看人哪?”说完,那女人拉起自
 己的宝贝大学生远远地躲开赵永均,嘴里嘀咕道:“怎么大学里还让叫花
 子进来么?”这话赵永均听得清清楚楚,他顿时全身像被触电似地僵在那
 儿……

   许久,他那颤动的手不自觉地伸到口袋里——没错,是与别人一样
 的入学通知书!赵永均仿佛一下有了救命的力气,他看看从自己身边匆匆
 走过的人流,张开嘴巴就喊:“我不是叫花子,我也是大学生!”

   可他发觉怎么也喊不出声,只有那苦涩的泪像决堤的潮水涌出眼眶……
 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我的这副行当寒酸么!不就是因为我没有父母护
 送着跟来报到么!我父母……赵永均一想起在大草原上的父母,再也没了
 想喊的力气。

   赵永均忘不了那天在接到入学通知书后的情景。

   “妈、爸,我被东南大学录取了!”赵永均最先把入学通知书给了
 妈看,然后又给继父。他想这回得让辛辛苦苦好几年供自己上学的父母大
 人好好高兴高兴,但却半天不见老两口说一句好听的,继父干脆长叹一声
 后背着手出门去了。

   母亲更怪,躲到一边竟抹起眼泪来。

   赵永均一愣,问:“妈你咋啦?”

   母亲抬起泪眼说:“孩子,家里哪付得起那么多钱呀?”

   儿子听这话,才明白了一切。父母是被入学通知书上的4000多块学
 杂费给闹的。赵永均低下方才还是那样骄傲的头颅,泪水一下溢满了眼眶,
 但他倔强地没让它流出来。他轻声地说道:“我知道这……”

   赵永均确实知道父母在哀叹中没有说出的苦处与难处。6岁那年,赵
 永均的生父去世,当时母亲一个人带着连他在内4个小孩,最大的还不能帮
 她干活,最小的才刚刚会走路,日子过得非常苦。许多年后,继父才走进
 了赵永均家。在这片贫困的草原与山丘组成的边远乡村,人们祖辈过着以
 放牧养畜为生、自给自足的部落式生活,交通的闭塞、信息的落后等等客
 观条件制约,即便你守着一座金山又能怎样呢?何况赵永均知道自己家连
 像样的几头马都没有,家人的生活每年都有三四个月的短缺。如果不是他
 自己咬着牙坚持上完小学上初中,上完初中又上高中,他早该到了跟人去
 远山相媳妇去了。赵永均心里明白,在他家乡,在他家里,像他这样一门
 心思想上学的人,除自己想法子外,不会有其它办法。至于家里,能不拖
 你后腿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第二天开始,赵永均就开始自己想辙。

   他赶了几十里路,先到了乡政府,人家告诉他乡里没地方拿出这笔
 钱,再说也不能补你一个人。看着人家根本没把他这个“状元”放在眼里,
 他发誓再不进这衙门。

   他还是采用了像上高中时的老办法——上亲朋好友那儿借。

   “你怎么老借没见还呀?”朋友早已生气了。

   “我、我不是刚高中毕业嘛。”赵永均每逢此时,总觉自己的底气
 特不足。

   “那就赶快上山里圈个草场啥的,要不出山上南方打工挣大钱去嘛!”

   “我都去不了……”

   “咋?”

   “我考上大学了。”

   “嘿你小子,有出息啦!”

   “所以想借些钱……”

   “多少?”

   “学费共4000多块,你看着给借吧。”

   “唉!这一借是没个期限啦!”朋友长叹一声,拿出500块钱:“日
 后发达了可别忘咱山里兄弟呀!”

   “不会。谢谢了。”

   赵永均又跑到亲戚家。

   “伯伯、伯母好。我考上大学了,想借……”赵永均刚说这儿,伯
 伯、伯母就把门一关,里面传出一句难听的话:“咱家又没菩萨,以后别
 老来!”

   赵永均“扑嗵”双膝跪下:“伯伯、伯母就是菩萨,侄儿我给你们
 磕头了……”于是,他的额上留下一片红肿与泥块。

   门,“吱嗄”一声终于沉重地打开。“苦命的孩子,我们也是没法
 呀!”

   “侄儿知道。等上我完大学了,一定加倍偿还。”

   “你就别嘴上说好听的了,上高中时你不也说过类似的话?”

   赵永均顿时无言。

   就这样,赵永均用了整整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到亲戚朋友
 那儿借得了他认为可以上路的钱,于开学报名前来到南京……在97级同班
 同学中,他路程最远,却没有一个家人送他上学,为此他悄悄流过泪。

   (赵永均现在是东南大学大二学生。他说学校大概看他独立能力强,
 一进校就让他当班长。他因上学欠一万多元债款,没让家人知道,学校也
 不清楚。现在他主要靠假期打工解决学费和生活问题,日子过得仍极艰难。)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wz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5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