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bot (顽 石 ),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落泪是金(18)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Nov 15 19:59:43 1998), 转信
那几天虽然我天天忙着不分日夜地采访,但这位学联主席小姐的事
一直十分“典型”地
在我脑海浮现,并期望进入我未来作品中。可就在我结束采访离开省
城时,这位小姐很不
好意思地走到车窗前轻轻对我说:“你可不要把我写进作品中……要
写也不能说我的真名呀
!”
我点点头,答应了她。
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连一个具有相当素质的学生干部也对别人
将
她的贫困坦露出来而感到难为情呢? 这恐怕说明,所有贫困的大学生
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
是他们更多地比
常人看重人性中最起码的自尊。其实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里,贫困——
这两个字已经司空见
惯了。成千上万的下岗人员从社会的最底层向这个世界浩浩荡荡地走
来,他们擦着泪水,毫
不隐瞒地真诚向社会亮出自己是贫困的一族,同时去接受生活的挑战,
去端回自己的饭碗;
8000
万中国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农民们,不仅自己早已把干枯
而颤抖的手,伸向政府
,甚
至伸向联合国,而且许多地方在吃了几十年“救济”后再不愿摘掉
“贫困县”的帽子,因为
“贫困县”这只帽子实际上已成了某些人手中赖以向政府索取更多资
助与挥舞某种权力的金
字招牌;那些呀呀学语、连裤子都穿不起的山里娃娃背起书包,走进
“希望小学”时的喜悦
,更没有半点因自己贫困而感到不光彩。然而,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
大学生们则截然不同
,一旦“贫困”两字压在他们头上,那种精神枷锁就变得异乎寻常的
沉重。许多貌似在贫
困面前不屑一顾的学生,其内心深处隐积着的那种恨不得重新分割这
个世界的强烈意识与潜
能比别的人高出几倍,只是他们为了求得最终能改变自我
命运而暂且放弃或者自我克制罢了。
在校园内有句十分流行的话,叫作“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
现实的情况有过之
而无不及。
一个晴朗的周末,北京西郊。某实验学校门前,一条长达几百米的
马路上,挤满了各
色各样的高级轿车,公共汽车被无奈地挤在了一边,下班的行人只能
在一辆接一辆的车海间
穿梭。一位老人站在马路牙子边望着黑压压的一片车子,嘴里在“啧
啧”不停地称道:到
底是贵族学校哟!
这是一所有几位中央领导题过词的中国第一所民办学校,俗称“中
国第一贵族学校”。
如今已开办数年,校内设学前班、六年制小学和中学部。这里的一位
教师告诉我,这是所全
日
制寄宿制学校,凡进这个学校的学生,都得先交一笔“赞助费”,小
学部以6万元起价,初
中最低为4万元。
“什么叫‘起价’和‘最低价’?”我有些不明白上学还要交“赞
助费”,而且还有这
么多生意经!
“所谓起价和最低价,是指学校规定每位到这里上学的中小学生必
须先交的基本赞助费。
由于在报考时,一些学生离录取分数线有一定距离,或者是外地学生
想上此校,就得靠‘分
不够、钱积攒’办法争取到入学权利。”
“那最多的要一次交上多少钱?”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wzs.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