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bot (顽 石 ),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落泪是金(27)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Nov 15 22:11:12 1998), 转信

某高校原有校园清扫工10余人,为了帮助贫困生,他们又设立了
 100 多个“协扫”

   岗位,清扫工每天工作8个小时,承担着主要的清扫任务,月工资不到
 200元,而学生每天只在早、中、晚各协助扫半小时,每月就能拿到
 80-100元,仅这100 多个“协扫”岗位,学校一年就要支付10多万元劳务
 费。

   我们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设立清扫助学岗的学校,
 无一例外地将

   厕所排除在外,扫厕所的,都是从外面请来的临时工。

   那天一大早,记者来到某高校学生楼,正碰上早起的几位学生在扫
 地,一问,是搞

   勤工助学的。

   “你们扫厕所吗?”

   “不扫,我们只承包楼道,不管厕所。”

   “厕所谁扫?”

   “临时工。”

   后来我们问该校一位负责人:“厕所为什么不包给学生干?”

   “我们担心将厕所划到卫生区里学生嫌脏不愿干,所以承包时先明
 确规定厕所不在

   承包范围,另外请临时工干。”

   在各大专院校采访,我们处处能感觉到学校对贫困生的这种特殊的
 爱:一高校在学

   生食堂安排10名贫困生做伙食管理员,每人月工资120元, 中午还享
 受一顿免费午餐。一高校实在无岗位可设,便成立了一个国旗班,安排了
 19名贫困生当升旗手,每周升旗一次,每人每月发勤工助学费50元。一高
 校有10个阅报栏,便安排10名贫困生当报栏管理员。

   劳动的象征意义,在这里已远远高于劳动的价值。而特殊的照顾和
 优惠未必能使他

   们顺利地走向社会。

   前不久,在武汉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南方一家公司在武昌开辟了
 一个儿童乐园,公司主动与一所高校联系,招聘10名贫困生到乐园搞安全
 护理。没想到工作了几天后,大部分学生放弃了这份工作,只有一名学生
 暂时留下来。为此,公司、校方、学生各有说辞,争论的焦点是:贫困大
 学生是不是一个特殊的打工族。

   学生认为该公司提供的工作耗时较多,而且风吹日晒,比较辛苦,
 报酬却偏低,把

   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公司方面则认为,公司提供的工作只是耗费了
 学生的体力劳动,而并非脑力劳动。而且因为劳动强度不大,耗时多一些
 也是合理的。至于说到辛苦。他们说,很多贫困生都是从农村来的,这种
 工作难道比种地还辛苦吗?

   学校认为,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勤工是为了助学,用工单位
 应考虑这些因素

   ,给这些大学生以特殊照顾。公司方面则认为,学生既然受聘于公司,
 就是公司的员工,在管理和工资待遇上应同其他员工一视同仁,如果允许
 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公司的许多管理条例在执行时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他们认为,优先为高校贫困生提供工作机会已经是对他们的照顾了,一旦
 上岗,大学生就应该放弃自己身份的优越感,同企业其他员工一样遵守企
 业的规章制度,接受企业的管理。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wz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6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