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uick (大傻大), 信区: Reading
标 题: 中国海关反走私纪实(2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Sep 3 21:10:32 1999), 转信
中国海关反走私纪实(21)
亚子 从蓉
神秘的画中画
1996年年前的一天,上海海关和静安公安分局相继收到同样的一
封香港来信。港客姓吴,叫吴庆德。信中说:
1972年,上海市文物清理小组将当年红卫兵抄家物资中的一幅古
画《柳溪垂钓图》发还给了他的祖父。过了些日子,适逢吴庆德及母
亲移居香港,曾向海关询问此画能否携带出境。当时海关答复,此乃
文物,不能携带出境。吴庆德考虑到祖父年迈,难免日后有什么不测,
于是将画连同画匣托一位姓修的亲友代为保管,以后再说。不料过了
两年,此画居然出现在香港,更令人吃惊的是,携画人竟会来吴家兜
售!当晚,母子俩如此这般一商量,决定向上海执法机关揭发售画人,
此人是谁?乃是原在上海静安区留下户籍、后来也抵港谋职的孙和良。
不久,孙和良回沪探亲。公安干警立即派员登门造访。
一听说公安局来人调查此画,西装革履的孙和良居然风度翩翩,
笑脸相迎。“我是孙和良。……你们说那幅《柳溪垂钓图》,是不是?
有啊有,我去拿来给诸位过目。”
打开一只装潢很精致的画匣,只见其中躺着一轴画卷。孙和良不
无矜持地笑道:“喏,就是它。”
经孙和良签字同意,公安干警暂时扣下画及画匣。
孰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个吴庆德又从香港寄来第二封检举信。信中以十分肯定的语气
说,就是这个孙和良已经将《柳溪垂钓图》卖给了一位字画收藏人,
售价达美金几万元。
围绕着《柳溪垂钓图》的迷雾四起,话就要从本文的开头部分接
着往下讲了。
海关缉私员们把这案情来龙去脉细细“梳理”了一遍,决定请文
物专家鉴定扣在手中的这幅画。
纸绢是黄的,墨韵却还是新鲜的。丹青学问深奥,不经探究难得
真谛。行家仔细辨认了一阵,说:“假货,假货!王恽是明清画坛的
名家,早年他摹仿吴仲圭一派,中年遍摹各家,吸取各家所长又融会
贯通,自成一派。其笔法清秀潇洒,功力精深。人称‘虞山派’。你
们看这幅画,笔角呆滞,匠气十足,哪能与‘虞山派’名人王石谷相
比。中国画重笔墨,讲神韵,最忌匠气。这肯定是画匠的伪作,而且,
这里新有的墨迹火气这么厉害,距今最多只有几年工夫……”
“什么叫墨迹火气?”办案人员追问道。
“墨呢,有五色之分:焦、浓、淡、枯、竭。墨迹留在宣纸上,
自有光泽,随着年代久远,光泽自会消退,也就是行话所说的‘火气’
退尽了……”
原来是这样!
如此看来,孙和良留下的《柳溪垂钓图》是地道的赝品。显然,
这里有一场“狸猫换太子”的把戏,究竟是谁干的?!猎手们不约而
同把疑点集中到孙和良身上。
难道就是那个斯文的先生干的?
不久,手持香港捷通国际贸易公司职员身份的派司,孙和良又风
度翩翩“飞”到了上海,这一次,他一下飞机就被机场海关当场扣留。
《柳溪垂钓图》“死”案复“活”的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这
孙和良前几年打听到修家有一幅清代名画家王恽的真迹《柳溪垂钓图》,
于是会仗着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以请人作鉴定为由,把凯觎多时的
《柳》图诈骗到手,继而揭下画卷真品,折叠成薄绢状,藏匿于行李
袋夹层内闯关走私出境去了香港。为了日后应付修家,他在留下真画
匣的同时,偷偷拍下五张照片,组合成一幅画面,随后花了2500元港
币,请香港裱画商店的一名画匠“照葫芦画瓢”,等到一切就绪,他
就靠文物发财了。
孙和良原以为这一手“天衣无缝”、“万无一失”,万万没想到,
上门“推销”偏偏找的不是地方,更倒霉的是,锲而不舍的海关缉私
员在公安和文物专家的配合下,通过蛛丝马迹发现了疑窦,使这位善
耍花招的孙“行者”,最终落到了佛法的净瓶之中。
--
※ 修改:.options 于 Sep 3 21:08:10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北国开心天地 bbs.ndc.neu.edu.cn.[FROM: ndc136.ndc.neu.e]
--
※ 转寄:.北国开心天地 bbs.ndc.neu.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options.bbs@bbs.ndc.]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