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ike (ad),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科学与真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5月29日10:39:5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六、假说与规律
    下面我就讲讲从假说到规律人们论证的技巧。人们总是在试
图挽救一些?东西,因为他们认为总不可能否定人类理性吧,科学
家们,和一些有良知的?哲学家们都想,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别的都
已经否定了,现在只剩科学一个了?,我们总得挽救一点什么东西。
刚才说提出规律的过程是非理性的,但是有?的人认为验证过程还
是可以看成是具有理性的。我再把从假说到规律的过程?即验证过
程分析一下。
    第一种方法就是证实论,这是维也纳经验主义派别提出的一
个观点,他?们认为一个全称陈述虽然不能从归纳得出来,但是提
出来以后,可以通过把?它演绎成一个个特称陈述,比如说把“所
有的人都有死”,变成一个个特称?句子“苏格拉底有死”、“牛
顿有死”等等来验证,他说这样验证就可以成崐立规律。刚才说
了这种形式不可能真的成立它。
    另外一个哲学家波普尔提出“证伪”原则,他也是维也纳经
验小组里面?出来的人,跟他们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
象这就是不同的地方?。他觉得证实规律好象也是不可能的,也是
象一个玩笑似的,他就想是不是?可以用证伪原则来成立。一个个
特称陈述要验证太难了,而且无数多个陈述?验证不完,让所有的
人一天到晚都验证这个全称陈述也验证不完,那还是成?立不起来。
怎么办呢?他说这样一个全称陈述我只要找到一个反例,我就能?
把它推翻,这是波普尔的策略,他说用这种证伪的策略就可以看
看这个假说?是不是规律。比如说“所有的人都有死”,这是一个
全称陈述,那么我就开?始找一个反例,比如说这位(指着旁边的
一个人)是不是不死呢?一看,他?真的不死,修了道家的某种什
么东西,真的不死,好,你这个“所有的人都?有死”的假说就被
推翻了。如果一个假说被推翻,就提出一个新假说,再进?行类似
的证伪,当某个假说经过了相当多的考验没有被推翻,就可以当
规律?使用。但这仍落入了同证实原则一样的困境,这个假说仍不
能称为规律,因?为它或许不能经受下一次检验。
    这种策略由于跟刚才那个困境也是一样的,所以不管是证实、
还是证伪?的原则都不成。现在人们就犯难了,科学规律的提出和
建立,只能以非理性?的方式来做,而让一个假说成为规律,这也
太难了,不管用什么方式,证实?跟证伪是两个理性的极端,这都
是理性主义原则,这两个都不成。到底这个?规律是怎么成立呢?
这就麻烦了,这里就有很多观点,一个人一个观点,除?了这两个
是有名有姓提出来的以外,一个是维也纳经验主义小组公认的理
论?,基本上是早期公认的,另一个是波普尔提出来的,在这两个
极端之间,每?个人一个观点。
    这实际上说明接受一个规律,它也是有很多很多的非理性的
因素。非理?性的因素就是说我们用严格的演绎推理得不出来。我
因素。非理?性的因素就是说我们用严格的演绎推理得不出来。我
们说的理性,常常是跟?逻辑有关系的。最重要的一个逻辑就是演
绎逻辑,因为演绎逻辑被认为具有?保真性,这是我用的一个词儿,
就是说演绎的东西,只要前提对,我演绎的?结论也对。很多人都
坚信演绎逻辑具有保真性。这也是为什么说人有理性的?一个重要
的道理。就是说如果没有这种逻辑的保真性,我们就不能推理了。
    归纳法一般人认为不具备保真性,同样一堆事实,一百个人
可以归纳出?一百个结论,如果大家过去不在同一个文化圈子里受
熏习的话,那么归纳出?来的结论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如果大家都
在同一个文化圈子受熏习,也可能?大家早就共同有一个什么什么
观念,也许大家归纳出来的相象,而实际上如?果基础不同的话,
可能归纳出来完全不一样,所以归纳法的这种保真性已经?是不具
备了。归纳是很奇怪的,证伪原则提出者波普尔的一个学生,他
专门?写了一本书,来捍卫归纳法,说还是具有某种保真性,后来
一直有、实际上?现在还有人在搞这工作,怎么在逻辑上成立,就
是从归纳里面也能找出一点?能够合理地推导出一个真东西来的东
西。这种工作是很难做的,因为它根本?就经不起理性分析,它容
易被破掉,很麻烦,但是他们锲而不舍,因为这是?大家过去长久
以来的一种信念,就是对归纳法的一种信赖,所以他们总要设?法
保卫。但总的来说,对归纳法的保真性人们已经失望了。
    现在人们认为演绎逻辑是具有保真性的,比如说“所有的人
都有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有死”,只要前
提对了,结论也对,所?以它具有保真性,这个传递不变质。但我
认为实际上这个保真性是不存在的?。我的分析是这样,首先是每
一个大前提作为全称陈述是不可验证的,不可?能证明其为真,这
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另外,比如说“所有的人都有死”,?这是大
前提,然后“苏格拉底是人”,但是我说“苏格拉底死于199
8年?3月12号”,这个结果跟它那个前提一点儿不矛盾,但实
际上不保真,实?际上苏格拉底在公元前多少年就死了。所以演绎
也不具备保真性的。这个大?家可以回去思考,因为过去我们想的
那种演绎的模式,那是大家的一种错觉?,实际上演绎,它跟前提
不矛盾就行,实际上它不具备保真性。
    这是两种极端之间的各种观点,实际上现在我们要想找到一
个成立规律?的逻辑通道是找不着的。人们都是用种种方式来捍卫
这种东西,但是实际上?他们提出来的东西都站不住脚。所以现在
一个科学规律被接受,它完完全全?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从真正
哲学分析来看是很难解释的。我们表面上有很崐多规律被接受了,
各种规律都被相续提出来,而且花样翻新,牛顿的东西出?来,爱
因斯坦的又出来,现在又有许多人对爱因斯坦的理论又有修改,
等等?,这些东西好象都在变,变来变去到底怎么被接受的?就是
从一个所谓的“?事实”到假说、最后到规律这个过程它是不清楚
的。至少从逻辑上分析它不?具备那种理性化的特征。所以规律这
东西很可疑,规律这东西可以说它不是?规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ichengyu.hit.ed.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