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ervish (苦行僧), 信区: Reading
标 题: 茅盾文学奖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Sep 5 18:20:40 2000), 转信
发信人: Lieb (我心匪席), 信区: Reader
标 题: 茅盾文学奖:热辣辣的大奖静悄悄地评 (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Jan 18 14:11:02 200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TS 讨论区 】
【 原文由 Priesthood 所发表 】
茅盾文学奖:热辣辣的大奖静悄悄地评
本报记者 桂杰
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逝世。此前约两个星期,他口述了一封给中
国作协书记处的信: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
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
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
事业繁荣昌盛。致最崇高的敬礼!
茅盾文学奖初评:“最高机密”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初评工作静悄悄地结束了。从1995年第四届
评奖到现在已有5年,这一届的“桂冠”将有可能戴在谁的头上?
1999年,我国一年间出版的长篇小说突破了800部!而1977年到
1981年四年间出版的长篇小说才共400多部。长篇小说的创作从数量上
看已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各大出版社、各省作协、大型文学刊物选送参评的长篇小说有
138部之多,初评任务十分繁重。由20多位评论家、编辑组成的审读小
组,几个月来和案头厚厚的作品朝夕相伴,全力阅读。
当记者提出几个和初评有关的问题时,几乎什么信息都没有拿到。
初评小组的人说:“初评结果不能向外透露。”
之所以不能向外公布,据说是因为“怕引起争议”。
据了解,评奖组委会最后可以给记者的,只有一份获奖名单。即
便在颁奖之后,初评结果也仍然属于“最高机密”。当记者提出想要
前几届的初评结果时,中国作协相关人员很慎重地表示:这也要向领
导请示。
两套班子 意见分歧
据介绍,茅盾文学奖要经过初评和最后评选两个阶段,而这两个
阶段是由“审读小组”和“评委会”两套班子承担的。审读小组负责
初评,并向评委会提交“推荐书目”,由评委会最后评出获奖作品。
在《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奖方案(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评
委会成员在三名以上评委附议下,可以在审读小组提供的推荐书目以
外,增添推荐书目。”
这条规定,被认为是给审读小组“审”的功能和“审”的权威性
打了折扣。
审读小组被评委会称为“读书班”,尽管这个读书班里的成员是
由我国优秀的中青年评论家组成,但最后实际上只有少数的初评小组
成员可以进入评委会,参加最终的评选。
一位审读小组的成员告诉记者:“我们也曾向评委会提出过初评
应具有权威性的要求,但无果而终。我们想争取和维护的就是这一点
权力。在以往的评选中就有某作家的作品没有进入初选,最后却得大
奖的情况。我们为此感到不满。”
即使是评委会,也有不严肃的。据审读小组一位同志透露,在一
次评选中,有位评委会成员连作品都没有读过,投票的时候说:“时
间紧,来不及看!”
《白鹿原》被修理后获奖
另据了解,第四届的获奖作品《白鹿原》的评选曾引起很多人不
满。
《方案》中规定:“参加评选的作品应该是参评年限内公开发表
或者出版的作品。”但知情人士透露,《白鹿原》是以其“修订本”
获奖的,评选的时候,该修订本还没有出版。
当年的《文艺报》在报道评奖结果时提及这部作品的“修改问题”,
说:“作品中儒家文化的体现者朱先生这个人物关于政治斗争‘翻鏊
子’的评说,以及与此有关的若干描写可能引起误解应以适当的方式
予以廓清。另外,一些与表现思想主题无关的较直露的性描写应加以
删改。”由此,评委会和作者陈忠实联系,了解到,“作者本人也已
经意识到这些需要修改的地方,准备最近借作品重版之机作出处理。
作者表示同意评委会的意见。这样评委会认为,根据实际情况,以
《白》的修订本作为参评作品是适当的,也更符合作者本意。”
《白》的“先修改后评奖”的故事成为评选的一个花絮。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思和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拿到
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是用一本还没有出版的修订本参评的,这
很显然违反评奖的规定。因为茅盾文学奖是评选已经出版的东西。我
个人对作家陈忠实是很尊重的,他的小说也是很好的,但如果用修订
本参评,按道理要出版以后拿到下一届来评。”
还有退而求其次的说法。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作家说:“第四届评选结果出来让我和几
个作家朋友都很惊讶,有的作品明显不能担当这项荣誉。不过,幸亏
还有修改过的《白鹿原》得奖,如果没有它,这个奖还有什么意义?”
“作品还需要接受批评的检验”
记者在采访茅盾文学奖的时候,很多作家、评论家、文学爱好者
对入围的某些落选篇目扼腕叹息。
在第四届的初评名单上,有很多作品最后没有拿到大奖,如张炜
的《古船》、《九月预言》,杨绛的《洗澡》和王蒙的《活动变人形》
等。
记者就几部人们关注的落选作品访问了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的有
关人员。
文学评论家、审读小组成员林为进认为:“在第四届当中王蒙和
张炜都同时有两部作品入围,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很了不起的,但
最后还是很可惜,没有获奖。”
林个人认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是王写得最好的一部有滋有
味的作品。和很多长篇小说不同,它没有以大冲突大运动和激烈的历
史事件作背景,而是把平凡的人生当作主要的写作对象,虽然写的是
一个普通家庭,但是层面很深,可以深到人的生存状态、在家庭的变
迁中他描写的是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而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
这种写法,是新时期以来的开山之作。
中国作协创研部的副研究员、审读小组成员牛玉秋也同意林的看
法。他对落选的《九月寓言》和《洗澡》表示遗憾。他说:“越是艺
术特点突出的作品往往越是得不了奖,因为他很难得到评委会大多数
人的认同,虽然,一部分专家会很喜欢,很推崇。这也许很正常。”
至于谈到杨绛的《洗澡》第三和第四届都入围而最终落选,牛认
为:“是因为对于文中所描写的50年代的思想改造运动,旁观者以欣
赏艺术作品的眼光来看觉得震撼,可是,对于有的从50年代走过来的
评委来讲,却接受不了。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亲身经历过的历史事件
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为在历史观或者说在政治上的不同观点导致这
部作品失利。”
青年作家摩罗认为:“提起第四届,我觉得张炜的《古船》没有
评上是缺憾。这是部好作品。它的历史感很强。《古船》中塑造的人
物有一种能力,可以超脱历史的恩恩怨怨,真正可以用人文的眼光思
考人类的活动和历史,它的主人公是中国20年文学史人物中站得最高、
思考最深刻的人物。”
摩罗认为:“在心理感觉上,茅盾文学奖刚设立的时候是整个社
会的‘最重大的文学大奖’,但现在看来它评选的是代表某一类作品
的最重大的奖。”
陈思和教授主编、近期出版的《当代文学史教程》,对历届茅盾
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提及甚少。
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说:“总体来讲,这
四届评奖中有些好的作品没有评进去。我认为的好作品是应该能够反
映当代生活精神的,能够体现作家创作爆发力的东西,而有的被评上
的作品显然达不到这个高度,这很遗憾。”
毛志诚说:“有的获奖书评选前没有任何轰动,评选之后也没有
火一把,甚至一两年内连再版的可能性都没有。整个文学落到这种地
步,是文学的悲剧。我觉得我们的获奖作品还需要接受批评的检验。”
评委会主任巴金先生对第四届评奖曾经提出过“宁缺勿滥”、
“不照顾”、“不凑合”的意见。但事后,“有的作品明显要弱一些”
却成了文艺界的公论。
“这件事好像和我没有关系”
茅盾文学奖的第五届评选工作正在紧张展开。记者打电话询问一
些知名作家,他们显然对评奖不关心。
著名作家张贤亮是中国作协主席团的成员。他“非常抱歉”地告
诉记者:“真的不太关注,可能一些评论家和一些领导关注吧?”
第二届获奖的作家刘心武说:“我觉得这件事好像和我没有关系,
也不大关心。要不是你说,我都不知道还在评。至于上次获奖,那是
某一天突然有人打电话来通知的,至于怎么评的,我不知道。我一个
电话没有打过,一个人也没有问过。”
评论家王彬彬认为:“我对此事没有兴趣,也从不认为获奖的就
是好作品。评选的机制和评选的标准都有问题。评选不完全是取决于
文学本身的价值,而是考虑方方面面都能接受,显得很混乱,甚至有
一些幕后的东西。这样一明一暗,大奖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有什么权威
性可言?”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青年文学爱好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陈珠珠说:“关注这件事。毕竟是大奖嘛!
如果给我两本长篇小说让我从中挑选一本读,我肯定选获过茅盾文学
奖的。当代文学专业的学生,开参考书目的时候,茅盾文学奖的东西
几乎要占到一半。不过,我们现在的课程很紧,并没有全读,我细致
地读过《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
天津北辰霍庄子乡赵庄村农民季晓涓是位文学爱好者。她说:
“挺不好意思的,茅盾文学奖的东西我还真是读得不多。虽然我从小
就很热爱文学,即便是没有考上大学也一直没有停止写作,还发表了
一些作品,我读的长篇小说外国的多一些,比如《简爱》、《罪与罚》
之类。”
茅盾文学奖小资料
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1981年)
古华《芙蓉镇》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魏巍《东方》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莫应丰《将军吟》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第二届(1985年)
刘心武《钟鼓楼》
李《黄河东流去》
张洁《沉重的翅膀》
第三届(1991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
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荣誉奖:肖克《浴血罗霄》
徐兴业《金瓯缺》
第四届(1995年)
陈忠实《白鹿原》
刘斯奋《白门柳》
王火《战争和人》
刘玉民《骚动之秋》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初选入选篇目
(打“●”者为获奖作品)
陈忠实《白鹿原》●
二月河《雍正皇帝》
唐浩明《曾国藩》
张炜《古船》、《九月寓言》
王蒙《活动变人形》
《恋爱的季节》
杨绛《洗澡》
王火《战争和人》●
刘斯奋《白门柳》●
朱苏进《醉太平》
鲁彦周《阴阳关的阴阳梦》
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
李锐《旧址》
张平《天网》
王安忆《纪实与虚构》
陆天明《泥日》
刘醒龙《威风凛凛》
庞瑞垠《逐鹿金陵》
马瑞芳《蓝眼睛,黑眼睛》
刘玉民《骚动之秋》●
彭名燕《世纪贵族》
程贤章《神仙老虎狗》
钱石昌、欧伟雄《商界》
竹林《女巫》
余华《在细雨中呐喊》
柯岩《他乡明月》
张承志《心灵史》
周而复《长城万里图》
俞天白《大上海沉没》
--
Being is being
nothing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2.105.19.127]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xcm.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