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ain (东方快车 ), 信区: Reading
标 题: 昆德拉离诺贝尔奖有多远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Feb 18 09:04:00 2000), 转信
文/李凤亮 (转自《中华读书报》,simi节选、编辑)
同是当今世界文坛的小说巨擎,格拉斯获得了等待多年的诺贝尔文学
奖,同样等待了多年的昆德拉不免要有些失意,就作品影响而言,两人在
伯仲之间。
据说,昆德拉不能获得瑞典皇家学院青睐的主要原因是作品的政治性
太强,这颇令人啼笑皆非,因为虽然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声称评选不
受政治影响,但分析获奖作家似不难看出:该委员会并非一点也不考虑政
治因素(有时候政治倾向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
昆德拉本人一直否认自己的作品跟政治有关。
有人说《玩笑》是“对斯大林主义的一个有力控诉”,令昆德拉十分
气恼。他认为《玩笑》只是一部爱情小说。
颇有意味的是,移居法国一段时间后,昆德拉作品的政治性有所削弱:
《不朽》、《缓慢》、《本性》等90年代新作,大多是在探讨一些抽
象的问题。离开了政治题材,昆德拉的作品似乎不如以前好读了,其创作
才气也有日渐衰微 之势。
此外,语言也是一大难题。离开了捷克的题材内容,昆德拉作品的灵
气也就失去了大半;而完全用法语创作,也实在很难像用母语那样把故事
讲得准确生动。
昆德拉藉以引起评论界震动的,除了作品内容上鲜明的现实政治批判
色彩与哲学质询意味外,更多的是他对小说叙事形式上的革新。他选择
“复调”、“幽默”作为其小说的基本形式原型,其艺术尝试引发了不小
的轰动。
对于昆德拉挑战性的文学实验,既有人认为它具有颠覆传统叙事、重
建新的叙事范式的“革命性意义”,又有人认为这些只是三流作家闲来无
事的“涂鸦”之作。
由昆德拉的小说艺术探讨进入题材分析,更有人认为昆德拉选择政治
和性爱作为基本题材,本身就标示了他不够高雅的艺术格调。
昆德拉激烈批判的“媚俗”,此时又被批评者当作武器,反之自身。
如同昆德拉所言:“书籍自有自己的命运”一样,评奖也并非能完全
遂作家的心愿。
诺贝尔奖一年一次,对昆德拉而言,时间不多了。1999年,他刚刚越
过古稀,能否在有生之年登上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就不仅要看实力、机
缘 ,还要看他能否保持住一个健康的体魄了。
祝福你,昆德拉先生!
--
▼▼▼▼▼▼▼▼▼▼▼▼▼▼▼▼▼▼▼▼▼▼▼▼▼▼▼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4.13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