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angning (wildworld), 信区: book
标  题: 九三年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Nov 21 16:04:27 1998) , 站内信件


有机会读了读《九三年》,雨果是大师,情节鲜明生动,人物性格突出。
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觉是文以载道,雨果是想借人物的嘴说出他的真理,道
是核心,情节不过是个载体,经典小说往往有这个特点,但书中那惨酷壮烈
的战争场面,英雄昂扬的姿态,铿锵有力的话语,总给人以强有力的震憾,
这就是雨果文字的魅力,借助了这样的文字,雨果的思想也就格外有感染力。
但我情不自禁的有一种美而不可信的感觉。九三年里的战争是惨酷的,但在
这战争中总能看到英雄的光辉,所以虽然残酷的战争却令人神往,试把其与
《西线无战事》中的战争比较一下如何,没有英雄,没有意义,只有署杀,
恐惧与绝望。是二十世经的战争变得更残酷了吗?抑或是战争本就是如此?
我有些疑心也许雨果并没有真正作为一名士兵。我很难想象每一个士兵都会
认为自已的死是有意义的而从容去死。或许这就是英雄?
《西线无战事》只有士兵出生的人才能写得出,我感觉是如此。所以当高尔基
说话时,那是真正的俄罗斯下层人民的声音 ,托尔斯泰写不出来。每一个阶
层,最终仍将通过她的儿女发出他们自已的声音,所以中国真正有属于工人或者
农民自已的声音吗?

--
※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120.100.34]

--
※ 修改:.fzx 于 Nov 25 15:27:12 修改本文.[FROM: gaea.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