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我没有见过枫叶!), 信区: Reading
标  题: 20世纪世界文学大师——帕斯捷尔纳克[转]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Oct 15 10:04:27 2000), 转信

     在本世纪的俄罗斯诗歌中,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处在一种非常奇特的位置
上,他既没有马雅可夫斯基喧嚣的活力,也没有曼德尔斯塔姆内敛的疯狂,他恰好处
在两人之间的平衡点。有论者认为: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可以被看作集古典的传统,象
征派的音乐感,未来主义的口语倾向和超现实主义的意象之大成。
    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同时和上述两人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并非易事)。爱伦堡
曾经在《人·岁月·生活》中写道:“马雅可夫斯基有一副专为女人准备的第二嗓音。
他当着我的面只同一个男人用这种极为柔和温存的第二嗓音谈过话——这个男人就是
帕斯捷尔纳克。”同样,三十年代当曼德尔斯塔姆身陷囹圄的时候,帕斯捷尔纳克则
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加以救助。
    帕斯捷尔纳克的诗集《生活——我的姊妹》、《施密特中尉》给他带来巨大声誉,
并把他推上未来主义先锋派旗手的位置。布哈林在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高度评
价了帕斯捷尔纳克,称他是“我们当代的诗歌巨匠”。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帕斯捷
尔纳克逐渐转入诗歌翻译领域,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和歌德的《浮士德》被公认为
最优秀的俄语译本。1956年他完成了旨在反思历史,呼唤人性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
生》——“一部不朽的史诗”。小说出版后,帕斯捷尔纳克受到不公正待遇,却也为
他赢得了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对此,爱伦堡评论道:“这是冷战的一个插曲。”
考虑到同样优秀的马雅可夫斯基、曼德尔斯塔姆、阿赫玛托娃的不幸命运,这几乎可
说是一个公允的评价。

--
※ 修改:.wolfinmoon 于 Oct 15 10:04:17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202.96.151.222]
--
※ 转寄:.华南网木棉站 bbs.gznet.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olfinmoon.bbs@melo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