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uckysea (melancholy),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弹词和鼓词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6月22日18:43:52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弹词和鼓词是流行于不同地区的说唱相兼的曲艺形式。前者流行于南方,用三弦、琵琶
伴奏,主要说唱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后者主要流行于北方,用鼓和三弦等乐器伴奏,
主要说唱铁马金戈的战争故事。
  说唱文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的变文、宋代的陶真、涯词、鼓子词、诸宫调
和元代的词话,是说唱文学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名称。它们都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丰富了
我国说唱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继承前代的艺术传统,明清两代的说唱文学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以弹词和鼓词为主的各种说唱艺术出现了,同种说唱艺术的不同流派出
现了,它们在同一城市中同时演出,艺人们互相竞赛,互相揣摩,为了压倒别人,不仅
在演唱方面有不少可贵的创造,而且在作品内容方面也进行了加工和润色,使之更加丰
富和生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弹词是由宋代的陶真和元代的词话发展起来的。弹词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田汝成在嘉
靖二十六年(1547)左右写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原书卷二十记杭州八月观潮说:“
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明代弹词见于著录确实可信者
有两部:嘉靖间梁辰鱼的《江东廿一史弹词》和明末清初陈忱的《续廿一史弹词》,现
均已散佚。今传杨慎《廿一史弹词》较梁著为早,故梁著别标“江东”二字以示区别。
但杨著的十字句与后来弹词中有衬字的十字句不同 ,它不是弹词,而是元代词话的继续
,本名为《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其书传到江南才被易为今名。文人拟作皆在一种文
艺流行民间以后,由此可以推知:弹词的风行至迟当在明嘉靖年间。
  弹词是由说(说白)、噱(穿插)、弹(伴奏)、唱(唱词)几部组成的。说白部分为散文
,唱词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韵文,有时也略有变化,加上三言的衬句,成为三、三、七或
三、三、四的句式。弹词作品大多数是长篇的,一部作品往往要说上几个月,象《安邦
志》、《定国志》、《凤凰山》是三部连续的作品共六百七十四回,七十余册;一般通
行的也都在十册以上。弹词中的开篇没有说白,短的只有两韵四句,长的也不过十几韵
。主要是起定场作用,把听众的兴趣引向正书上来,正如宋人说话中的入话一样。后来
它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嘉庆、道光时,有马如飞者善著开篇,今传有五
十余篇,其唱腔称为马调,影响很大。弹词开篇直到今天还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形式
之一。在语言上,弹词有“国音”、“土音”之分。国音弹词是用普通话写的,如《安
邦志》、《天雨花》、《再生缘》等。土音弹词是用方言写的,或者夹杂有方言的,它
以吴音弹词为最多,如《珍珠塔》、《玉蜻蜓》、《义妖传》等。浙江的“南词”、福
建的“评话”、广东的“木鱼书”等,都是用各自方言写成的流行于不同地区的土音弹
词的异名。
  现传弹词作品据胡士莹《弹词宝卷书目》辑录有二百七十多种,其中除少数是鸦片
战争以后创作的,大多数是清中叶以前流传下来的。现存弹词作品的数量虽然不少,但
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却是极狭窄的,绝大多数都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只有
一小部分作品有比较真实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弹词多在城市演唱,比
较更受到妇女的欢迎,因此,她们要求突破封建束缚,改变长期受压迫地位的愿望也就
在作品中有所体现。有不少作品出于妇女作家之手,象《天雨花》(陶贞怀作)、《再生
缘》(陈端生作前十七卷,后三卷由梁德绳续成)、《笔生花》(丘心如作)等皆是。
  《天雨花》写作时代较早,据其自序,其书当成于顺治八年以前。作者写出了明末
朝政的混乱和阉党的弄权。书中主人公左维明对郑国泰、魏忠贤的斗争,对阉党屠杀东
林党人的谴责,都表现了作者对明末现实的批判。但作者又是一个陈腐的封建秩序、封
建道德的维护者,她对封建的等级观念、忠孝观念、妇女贞操观念无不大加歌颂,有时
竟通过作品主人公的嘴连篇累牍地进行封建说教,对农民起义和起义的领袖,她抱着极
端仇视的态度。作者还是一个拙劣的自然主义者,她写左维明与郑魏等人的斗争,苍白
无力,常常是稍一接触,即匆匆收场,得不到充分开展。而对左维明的家庭种种生活情
况却不厌其烦地津津乐道,使严肃的政治主题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描写中,削弱了主
题的鲜明性和形象的战斗意义。
  《再生缘》写成于乾隆年间。它是写元代女子孟丽君与皇甫少华经双方父母订婚,
后经奸人破坏,几经波折,终于团圆的故事。作品较成功地塑造了孟丽君这样一个压倒
须眉的女子形象。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她竟位列三台,和男人一样出入朝廷,议
论朝政是非,办理国家大事,并运用自己的才智为国家铲除了叛国通敌的奸党,恢复了
忠良的名誉,这些都突出地体现了作者有意为妇女吐气的愿望,也是这部书动人之所在
。在艺术上,《再生缘》的情节比较离奇、曲折,作者围绕孟丽君与皇甫少华的婚姻这
一主线展开了一系列的矛盾斗争,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但由于作者的思想和艺术
修养都不高,限制了作品的成就。作品中正面人物形象大都是封建伦理观念的体现者,
缺乏理想的光辉。孟丽君虽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但她最高的理想仍旧是回到家庭去做
一个贤妻良母。并对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大加宣扬,因而大大损害了这一形象的完
美。
  《珍珠塔》在以才子佳人爱情为题材的弹词中,是最为江南广大人民所熟悉的一部
。书中叙述书生方卿因家贫求助姑母,遭到有钱的姑母的羞辱,表姐陈翠娥同情他,并
私下赠给一个珍珠塔。最后方卿中了状元,他装乞人模样,到陈家唱道情,讽刺了姑母
。这部弹词在揭露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方面有一定进步意义。由于说唱艺人在演出中不
断加工,它在艺术上以描写细致、语言流利生动见长,不少片断今天仍活在舞台上,深
为群众所喜爱。
  弹词中还有一类是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成的,说唱白蛇与许仙恋爱故事的《义妖传
》就是这类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一部。《义妖传》的故事情节和《雷峰塔传奇》基本相同
,“义妖”即指白蛇幻化的白素贞。她为了捍卫自己与许仙的爱情幸福,跟代表封建势
力的法海和尚展开了出生入死的斗争,体现了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要求挣脱封建压
迫的强烈愿望。其他人物如法海的虚伪残忍,许仙的诚实懦弱,小青的热情爽快,也都
有较好的描写。
  以上四部虽然是比较好的弹词作品,但由于统治阶级的利用,小市民意识的渗透,
特别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和艺术的局限,作品存在着大量的封建伦理的说教,不同程度的
猥亵描写。在故事情节上也往往陈陈相因,总脱不掉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经
过波折而大团圆的俗套。
  鼓词主要流行于北方,它也是由陶真和词话发展而来的,与词话的关系更为直接。
今传最早的鼓词,是明天启刊本《大唐秦王词话》(一名《秦王演义》),写的是唐太宗
李世民征伐群雄统一中国的故事。韵文为十字句,与鼓词相同,只是这时还不用鼓词的
名称。正式使用鼓词这一名称的,是明末清初的贾凫西,他的《木皮散人鼓词》不是演
述故事,是借用这一形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正是这个事实说明至晚在明末清初
的时候,鼓词已经流行,并且已经转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
  鼓词也是韵文、散文相间的。唱词为七言或十言句,句式似较弹词更为灵活。鼓词
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又说又唱的成本大书,另一种是只唱不说的小段。习惯上,前者
称为鼓词,后者称为大鼓。大鼓出现较晚,它是从鼓词“摘唱”来的。所谓“摘唱”,
即从鼓词中摘取精彩的一段来演唱。清中叶前后渐渐兴盛,并有了专门为此创作的作品
;于是它便与鼓词正式分开,成为另一种曲艺形式。
  鼓词大部分是写前代忠臣良将南征北战的故事,其中虽有一些历史的影子,但绝大
部分是虚构的,也还有不少神仙道化的描写。作品主要是写朝廷上忠奸的斗争和抵制外
族入侵的战争,虽然多是帝王将相的活动,却多少反映了人民的爱憎和愿望。较有代表
性的如《呼家将》(一名《肉丘坟》)等。鼓词中也有写才子佳人恋爱故事的,较之弹词
同类的作品,一般来说篇幅要短小得多,风格也不同。但仍未脱公子受难,小姐受苦,
终于团圆的俗套,其中较好而影响较大的是《蝴蝶杯》,特别是“游龟山”一段描写,
反映了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他们的反抗情绪,有一定意义。
  还有一部分鼓词是由文学名著改编的,根据小说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
《聊斋志异》等,根据杂剧传奇的有《窦娥冤》、《西厢记》、《白兔记》等。这些鼓
词一般与原作出入不大,对这些文学名著的普及有很大作用。
  子弟书是鼓词的一个支流,大约创始于乾隆年间。震钧在《天咫偶闻》中说:“旧
日鼓词有所谓子弟书者,始创于八旗子弟。其词雅驯,其声和缓,有东城调、西城调之
分。”由此可见它的来源和音乐上的特点。
  子弟书的题材,除一部分直接从社会生活中吸收外,大部分也是根据明清流行的小
说、戏曲改编的。前者如《烟花叹》、《厨子叹》、《逛护国寺》等,可以借此了解当
时一些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某些生活状况;后者对传播文学名著起了一定作用。子弟
书的作者还对原著某些人物形象和思想倾向做了一些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有助于读者
对原著的理解,如子弟书代表作家罗松窗、韩小窗据文学名著改编的《鹊桥密誓》、《
黛玉悲秋》以及佚名的《草桥惊梦》、《闹江州》等,都有这样的特点。
  子弟书的乐曲今已失传,但保留到现在的不少作品仍以各种曲艺形式进行演唱,受
到群众的欢迎
--


  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uckysea.pact.hit.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2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