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otoro (多多洛),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人生如梦,所幸有你——读杨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05日09:23:59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作者:清风花影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是一对相爱的男女,一个对另一个说,我希望你
能死在我的前面,这样就不用留下你一个人那么孤单了。如今,杨绛先生就是这
样一个留在了最后的人,她不仅留在了相扶一生的钱钟书之后,也留在了爱女圆
圆之后。
杨绛说:“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
没有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钱钟书在《围城》中将婚姻看得透彻,对他的家庭可能很多人会比较好奇。
在杨绛笔下,这对低调的学者夫妇的生活在很多地方却和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一样:
日常的生活,一日三餐,孩子的抚育,也有夫妻的拌嘴……,并无太多的奇特之
处。所不同的,是这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家庭似乎有着内在的极强的稳定器,既
有相依为命的浓浓亲情,也有相守相助、相知相随的默契,还有只愿死别不再生
离的爱情。
从风华正茂到垂暮之年,书中展示了钱钟书与杨绛从年轻到年老的照片,年
轻的钱钟书文质彬彬,英俊儒雅,杨绛有着弯弯而微微上挑的柳眉,美丽大方;
然后是老年的夫妻二人,慈祥与温和的样子,一如普通的爷爷奶奶。这样一本书
读下来,感触最深的却是韶华易逝,人生的短暂真如白驹过隙。一眨眼,相依的
日子就过去了,人终究还是独自一个。对于一个人来说,生离之苦,尚可忍受,
而死别之痛,却如何排遣?杨绛写到年轻时自己母亲去世,日夜流泪,还有一个
钱钟书加以劝慰。而如今,钟书已去,此痛此悲,要生生地一人承受了。
一个90高龄的老人,所有的,只有回忆。书中写道:现在我们仨失散了。往
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一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
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而我却不可遏制地羡慕起这些回忆,人到暮年的时候,能有这么多美丽的往
事可以慢慢想来,有一个深爱的人可以思念,是幸福的,在这如梦短暂与虚幻的
人生里,有此足矣。所以,我羡慕这个老人 :),羡慕这个在现代几乎失传了
的童话: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58.115.1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6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