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ybird (隔夜茶), 信区: book
标  题: 望穿秋水
发信站: 饮水思源站 (Sat Sep  5 17:16:13 1998) , 站内信件

    书生到底有些不甘心,每到夜半时分便提着灯笼四处游荡,
指望着那缕香魂的再度光临。有时候,他觉得手里的灯笼似乎
重了一点,就轻轻地问一句:"是你么?",半晌没回声,书生叹
口气,又笑笑,许是手累了吧。

    过了些时候,书生不再提灯笼夜游了。读书读倦了,看见
屋角放着的灯笼,就去掂一掂,没有幻觉,灯笼丝毫没有变重。
    ... ...
    一日,书生路过柴房,不经意地往里一瞥,残破的灯笼积
满了灰尘,拿起来,发一回痴,还是放下了。

    nocturne的故事是讲给书生的,我的说与鬼听。一般人大
抵也和书生一样,可偏偏就有三姐妹和两个流浪汉要天长地久
地等下去。第七期的<<读书>>围绕着北京人艺的话剧<<三姐妹
..等待戈多>>发了一组文章,尤以余华写得精彩。契柯夫的
<<三姐妹>>和贝克特的<<等待戈多>>都是我久闻其名而不曾一
见的,林兆华将二者嫁接成<<三姐妹.等待戈多>>,据说十分成
功,我仍是缘悭一面。不过光是闻闻气味,我也知道一定是喜
的。只是他们若以为自己点出了人类共同的情结,怕就是一厢
情愿了。三姐妹一生的等待就是去莫斯科,一个只存在于她们
意念中的莫斯科;贝克特的流浪汉海枯石烂地等着戈多,可谁
也不知道戈多是什么,包括他们自己。的确,这样的情结契柯
夫有,贝克特有,林兆华和余华可能也有,可老百姓的饭桌上
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里容不得那么多的形而上。贝克特也许
觉察到这一点,把契柯夫那富有教养、懂几国文字的三姐妹换
成了两个粗俗的流浪汉。又过了五十年,沿街的霓虹灯又多了
几盏吧,谁的日程表上还会有"等待"呢?也难怪散场时有的观
众会问“她们买张火车票不就能去莫斯科了吗?”想想知识分
子也真够可怜的,世间的束缚一样不少,还得背个抽象的十字
架,去受那些形而上的气。

    毕竟鬼比莫斯科和戈多都要具体些,她若是偶尔惦起那个
灯笼来,或者也会有一丝半缕飞掠而过的怅然吧?

                                九月二日于闵行
--

残碧殿秋如有恋,老鸡知曙奈无声

;36m※ 修改:·flybird 於 Sep  5 18:26:37 修改本文·[FROM:  202.120.14.199]m
m;32m※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120.14.199]m

--
※ 修改:.fzx 于 Nov 28 21:15:33 修改本文.[FROM: gaea.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8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