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essieguan (针儿), 信区: Reader
标 题: 读书随感:孔子三次碰见隐士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Nov 27 01:15:16 1998)
孔子三次碰见隐士
——读《论语·微子》
《微子》里就数孔子碰见了一大堆隐士的故事有意思。其实孔
子本来也有一些出世理想的,《论语·先进》里孔子“喟然”(叹
息)着向往曾皙的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
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不过他始终认为出世于国于
民无用,入世至少尽了一分努力,心安理得——虽然隐士的意见和
他相左,并时时想劝他别在乱世里奔波:
孔子先碰见楚狂接舆。接舆唱了一首歌就跑了(大家都很熟悉
他的歌唱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李白也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
丘”诗句(《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庄子·人间世》也提到
过这件事,辞句略有出入)。他特意用“从政危险”来劝孔子避世,
不过这对于信念坚定的孔子来说好象没有多大用处。
接着孔子碰见长沮、桀溺这两个人,让子路去问渡口(“问津”
出典处),谁知这两个人,一个敷衍了事:“是知津矣!”,说孔
子应该知道渡口在哪;一个答非所问,劝子路不要跟从孔子这种躲
开坏人的人,不如跟从他们这种避世的人(简直是要抢孔子的徒弟
么!)。孔子“怃然”,就是怅然,闷闷不乐地说:“鸟兽不可与
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虽然有
些失落,但到底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
这句“鸟兽不可与同群”,目前我看到三种解释。一种是古儒
生认为这是孔子骂隐士是“鸟兽”,既有“亚圣”孟子一个不对劲
就骂人家“无君无父,禽兽也。”(王小波为此曾痛骂孟子)那
“圣人”孔子骂人“鸟兽”也就不奇怪,不过孔子这人还是蛮礼貌
的,又“怃然”,大约不会这样凶。我们通用的译本则认为孔子是
说:“我们不可与鸟兽住在一起,那不和人住在一起又与谁住在一
起呢?”意思是孔子还要为“人”做点事而不愿隐居山林。另外台
湾南怀瑾《论语别裁》里认为这是说飞鸟与走兽不能在一起走,就
是说人各有志,各走各的路。
这种比较是很有意思的,可能还会有第四种译法,不过目前我
个人认为第二第三种都说得通。反正谁知道孔子当时怎么想的呀,
何况这些话还是他的徒弟录下来的,有没有失原意也不知道,宋明
理学家都爱“我注六经”,搞得很形式,我想孔子若泉下有知,肯
定会为他的学说变成一种封建工具而痛心疾首,而不会去计较别人
翻译他的话的对错的。
好,现在孔子遇见第三个隐士了:一个挑竹器的老头——也不
能说孔子遇见,而是子路遇见了。老头原来不理子路,后来见子路
态度恭敬,就把他带回家住了一晚,杀鸡做饭给子路吃,让子路见
他的两个儿子。见两个儿子做什么?可能是为了让子路感受一下田
园生活的恬静,感受一下天伦之乐的温馨。老头自己没说什么话,
但这种沉默与前面接舆,长沮、桀溺的劝谏其实同出一辙。
不过妙就妙在子路(有的版本说是孔子)对这事的议论,就是
从这种天伦之乐上打开缺口的:“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既然重视“小家”,又怎能荒废了“大家”呢?
——我自己本身是不赞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因为这种伦理
观很容易变成扼杀新鲜生命力、创造力的屠刀。但广而言之,孔子
积极的入世观,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很让人钦佩。
最令人感动的是最后一句话:“道之不行,已知之矣。”真正
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强烈的酸涩、苦楚、心甘情愿、撞
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执着真让人除了赞叹之外没有第二句话可说。
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夜
PS:引到“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时,记起《射雕英雄传》里,
黄蓉答“孔子七十二弟子分别有哪些人”时,说有三十冠者(五六
三十),四十二童子(六七四十二),不禁绝倒。
金庸小说里最有儒家道德的人肯定是郭靖。仅以《微子》里体
现的儒家思想为例,伦理观——谨守与华筝的婚约、反对杨过小龙
女师生恋、孝顺师傅等,人生观——守襄阳、锄强扶弱、叫女儿勇
于赴死等,无不表现了这个并没有饱读诗书的汉子的儒家操行。
绝配!
--
m6m※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bbs.huizhou.gd.]m
--
※ 修改:.fzx 于 Dec 5 11:14:47 修改本文.[FROM: gaea.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