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jessieguan (针儿), 信区: Reader
标 题: 读书随感:由“论争”想到的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Nov 27 01:13:01 1998)
由“论争”想到的
鲁迅与梁实秋就文学的“人性”与“阶级性”问题展开过一场
激烈的论争,对这场论争的评价,从五四到建国后,到新时期,一
直在变化之中。孰对孰错,并不是我想讨论的。
在看《鲁迅全集》时,翻到这方面的杂文看了一下,心里有个
模糊的印象;然后看了文学史上关于这场论争的评价(《中国近百
年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左翼文学思潮探源》);最后,在一个
异乡闲逛的下午,在一家书吧里无意中翻阅了梁实秋的论争文章
(《被渎亵的鲁迅》)。
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程序,正常的应该是——看双方的文章,
理出自己的观点,再看文学评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被剥夺了这
个权利,我们只看到一种意见,一个声音。这种意见与声音往往令
我们只朝着同一个固定的方向去思考。
这本《被渎亵的鲁迅》纪实地刊登了许多与赞颂鲁迅相背的文
章,从标题就很明显地看出了编者的倾向。有趣的是,骂鲁迅的人
既有梁实秋等提倡人性的闲适作家,也有革命文学的主将(如钱杏
村《死去了的阿Q时代》骂鲁迅跟不上革命潮流),而且他们的文笔
相当不错。一直以为梁实秋的杂文会象小品文一样扯到天之涯海之
角,谁料明白简练,观点清晰,且十分幽默搞笑。钱杏村的观点现
在看来相当幼稚(他前期的主要观点是作家要跟上时代,只有适应
时代的作家才是不朽的,象鲁迅这种流连于挖掘辛亥革命之前农民
与知识分子生存状况与劣根性的作家绝对是速朽的——事实证明他
的错误,他没有看到鲁迅刻划的人物的超时代的共性),不过隔了
纸与铅字,隔了几十年,仍能强烈地感受到他年轻的心跳,他用了
极多的感叹号,经常将同一句话再重复一遍,颇符合他提倡的“标
语口号”文学的宗旨,这种文学通常都走向大而不当,不过这篇文
章倒不流于空泛。
掩卷而思,我若是其时的青年,我会赞同哪一方的意见呢?对
这些意见会提出一些什么新鲜的看法呢?
过去了,一个尘封的年代,多少静夜飞舞的小青虫就此燃烧了
他们的一生——我很羡慕他们哗哗哗流得很响的血,热的与冷的。
或者现代人总有些矛盾的因子在起作用,也可说是胆怯与无奈,让
一些明知无用的因子在起作用,所以总不能激烈地烧起来。
很高兴能看全了这场论争的方方面面,虽然知道在别的方面不
可以——这未免有些遗憾,只是也习惯了吧……
九八年十一月十九晨九时半
PS:有个朋友曾说张中行的《负暄琐话》比较“胆怯”,说话要绕
大圈子,回头看看我这篇——呵呵!
--
m6m※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bbs.huizhou.gd.]m
--
※ 修改:.fzx 于 Dec 5 11:22:34 修改本文.[FROM: gaea.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