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zx (……), 信区: Reading
标 题: 现象学小说宣言(2)
发信站: 紫 丁 香 (Mon Dec 21 12:37:54 1998), 转信
作者 [SAMSA]
是这样的:在这个看起来非常平淡的下午,samsa的笔开始试
着描写一个不可思议的题材——他描写了一碗米粉(一碗“辣
鸡粉”,也就是他当天中午在中关村320终点站附近的一家小餐
馆“米粉妹”里作为午餐吃掉的那碗——后来的文学史家关于
这碗米粉做了非常详尽的考察,并据此就文学与饮食文化的关
系写出了数以百计的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的论文)。
当他描写这个题材,并刚刚写到一半的时候,他就感觉到了这
寥寥数百个汉字里包含着的革命性力量。这种力量让他振奋不
已——毕竟,汉语的文学世界沉默得太久太久了,太需要一种
振聋发聩的革新。
不过还是让我们不要沉迷于空洞的呼喊,让我们凭借一种安静
的理智从容道来吧——
说起文学师承来,虽然samsa常常自诩为博览全书,但真正促
成他的“现象学小说”的诞生的还是要从他早年(高中2年级
时)——可以说是过早地——阅读的那篇《恶心》谈起。这部
通常被归入存在主义的经典作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却与
本世界上半叶成为西方哲学主流的现象学有着直接的关系。比
如那段著名的关于树根的描写,就是在现象学的方法指导下的
产物:全神贯注的意向性,判断的悬置,以及词语的还原。可
以毫不讳言地说:“现象学小说”的一切要素已经具备了。
其实这种以全新的、不带任何成见的、富于洞察的冷静眼光重
新观照世界的努力在所有伟大的艺术家(卡夫卡,里尔克,卡
尔维诺,etc)那里都曾经有意无意地出现过,唯一具有创新意
义的是:这一次,这种努力终于自己认识到了自己。
还是让我们来具体讲述一下所谓“现象学小说”的来龙去脉吧!
正象前面提到过的,不妨按照“全神贯注的意向性”,“判断的
悬置”,以及“词语的还原”三者的顺序一一叙述(虽然实际上
这三者相互渗透、密切相关,甚至在逻辑上根本就是同一的)。
先说说“全神贯注的意向性”,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家态度,然
而又恰恰是被大多数玩弄文学这个“意义的艺术”的“艺术家”
们所最容易忽略的。大多数文学家是不屑于观看这个世界的,
他们只从词语的层次去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对事物几乎是“视
而不见”——而且越是一种成熟风格的玩弄者越是这样,最极
端的例子也许可以举那位几乎一辈子没有下过楼的大诗人Emily
Dickinson吧!——同样的,一个色盲的作家照样可以写出姹紫
嫣红,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作家也不妨把诸如“对位”、“赋
格”这样的词语驱使笔端,令其奔命不暇。这或许可以看作文
字书写者的自然优势和天赋特权,但从另一方面看来,却也不
可避免地使作家疏远了他所生活的世界,以至于最后的极端的
结果就是:“能指”终于失去了“所指”而成为纯粹符号运算的
算筹。
--
bbs.hit.edu.cn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gaea.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