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nowflake (雪花), 信区: Reading
标 题: 创作论之七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06日10:38:3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七)创作前的精神准备
----------------------------------------------------------------------------
----
东坡《送参寥》①有云:“颇怪浮屠人,谁与发豪猛②。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
③。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
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静了群动”,暗合载之之意④,“空纳万境”,明同梦
得之言⑤;“咸酸中有至味”,又本司空表圣《与李生论诗书》之旨⑥。东坡《书黄子
思诗后》极推表圣论诗⑦,而表圣固沧浪之先河;东坡此篇殊可玩味。(260页)
--------
①苏轼《送参寥》。参寥:僧道潜,字参寥。
②《送参寥》:“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颓然寄淡泊,谁与发豪猛。”浮屠人
,指和尚。《维摩诘所说经》:“是身如丘井。”颇怪和尚是淡泊的,谁与他发豪猛呢
。
③真巧非幻影:和尚真是巧妙的,他的作为,并非幻影。
④“静了群动”,暗合载之之意:唐权载之《送灵彻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读
其词者,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
⑤“空纳万境”,明同梦得之言:刘梦得《秋日过鸿举法院便送归江陵引》:“能
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词。”
⑥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若醯(醋),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盐)
,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
⑦苏轼《书黄子里诗集后》:“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
。”
这里讲创作以前的精神准备和创作时的要求。《荀子·解蔽》:“心何以知?曰:
虚一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
也,然而有所谓静。”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在酝
酿文思时,着重在虚心和宁静。只有虚心,才能采纳不同意见;只有专一,才能专心体
察,看到问题;只有静心,才能看得细致。所以在酝酿文思时,重在虚心和宁静。苏轼
在这里提出:“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即着重虚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心静不浮躁,才能仔细观察。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活
动,吸收了各种各样的境界,才能反映各种新的生活,写出新的境界,才能使诗语妙。
创作时还要求“至味永”。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说:司空图“论诗曰:“梅止于
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又称:“独韦应物、柳宗
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那末他引司空图所讲的味外味,即
在简古中含有纤秾,在淡泊中含有至味。因为所反映的是新的生活,所写的是新的境界
,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所以虽写得简古淡泊,还是含有至味。这是可以玩味的。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riee3.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5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