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SKA 斯加音乐
在过去的40年间,被评论界誉为“雷吉音乐的祖父”的斯加音乐并没有因为一
时的过时而被人们遗忘,而是像月亮的圆缺一样有规律的兴衰着,每每在人们不留意的
时候,它便如期而至。在90年代,随着加利福尼亚的“毫无疑问”(No Doubt)乐队的专
辑《悲剧王国》(Tragic Kingdom)成为排行榜上最热门的唱片,斯加再次成为人们谈论
的热门话题。美国著名的另类音乐杂志《导向》在1996年做的读者调查中,读者的结论
是:“说唱乐即将过时,斯加将是下一个音乐潮流。”
“斯加”指的是一种起源于牙买加的城市音乐及舞蹈风格。牙买加,同许许多多拉
美国家一样,是一个孕育着丰富的音乐文化的国家,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的原因,
使牙买加的民族文化受到了非洲、美洲、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影响。20
世纪40年代,美国的黑人爵士乐和布鲁斯音乐进入牙买加。二战结束后,在牙买加就出
现了很多受美国音乐影响的舞蹈乐队,像“埃里克·迪恩斯乐团”(Eric Deans Orches
tra)的两位成员特罗姆伯恩斯特·唐·德拉蒙德(Tromboneist Don Drummond)和吉他大
师埃里克·朗林(Eric Ranglin)就从美国的康特·巴锡(Count Basie)、厄斯金·霍金斯
(Erskine Hawkins)、埃林顿公爵(Duke Ellington)、格伦·米勒(Glenn Miller)和伍迪
·赫尔曼(Woody Herman)的音乐中吸收了不少爵士和布鲁斯音乐的演奏技法。到了50年
代,美国的暴扑/节奏与布鲁斯乐队取代了大乐队,牙买加也随即接受了这种音乐。
1954年,第一次大型爵士音乐会在金斯敦的Ward剧院举行,传统的“蒙托”-民歌-
“加力骚”(Mento—Folk—Calypso)乐队此后十分活跃。50年代末,在爵士、节奏与布
鲁斯和蒙托音乐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了一种叫“曳步舞”(Shuffle)的音乐形式。“曳步舞
”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并出现了像内维尔·埃森(Neville Esson)、欧文·格雷(Owen G
rey)、“突袭者“(Th
e Overtakers)和“斗牛士全明星”(The Matador Allstar)等一批著名的乐队,一
些录音棚和唱片公司开始寻找天才的音乐家,同时,牙买加的广播公司开始通过一系列
正规的演出引导和刺激年轻音乐家的出现。
斯加形成于60年代,它在劳工阶层十分流行,它是把美国黑人的节奏与布鲁斯与当
地传统的“蒙托”音乐结合在一起,但与节奏与布鲁斯不同的是,它的低音鼓点落在第
2拍和第4拍的重拍上,鼓的演奏有美国的布鲁斯和摇摆乐的特点,吉他的弹奏主要加强
在第2、3、4拍的上拍上,它的演奏则是典型的“蒙托”音乐风格。60年代,牙买加的音
乐家把传统的“蒙托”、“呀呀”(Ya—Ya)、“加力骚”和岛上其他的音乐元素与布鲁
斯、爵士不断的融合,形成了牙买加岛上独特的音乐系统。
50年代末期,牙买加逐渐脱离了英国的统治获得了独立,但进入60年代,正是牙买
加模仿美国音乐的时期,就在这个时期,塞西尔·巴斯塔蒙特·坎贝尔(Cecil Bustame
nte Campell),即后来著名的普林斯·巴斯特(Prince Buster),意识到牙买加的传统音
乐与美国音乐结合中有些方面需要更新,于是他在音乐中加强了上拍而代替了以往的弱
拍部分的加强。在今天看来,这一革新是牙买加音乐切分音的精髓部分。这种方法逐步
运用到一些音乐家的录音中去,而在这个环节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一个叫克莱门特·“
考克松”·多德(C1ement 'Coxsone' Dodd)的唱片制作人,这位民族主义者在录制唱片
时,要求音乐家创造一种独一无二的声音,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斯加音乐的出现创造了条
件。在音乐圈里,朋友之间相互称呼为“LoveSkavoovie”,这种称呼在金斯敦很快流行
开来,人们也很自然地把这些音乐家的音乐称为斯加,斯加音乐也由此诞生。1961~19
62年,多德为许多乐队录制了真正的斯加音乐唱片,尽管当时的录音设备相当简陋,但
这些热衷于此类音乐的人相信会把这种音乐变成牙买加最流行的音乐。事实上,这种被
评论界称为“独特、随意而流畅地把吹奏乐的旋律与鼓点自由结合在一起的牙买加爵士
音乐文化”的斯加音乐后来成为牙买加民族舞蹈音乐的代名词。
60年代牙买加的失业和被社会遗弃的年轻人形成的“野孩子族”(Rude Boys)也对斯
加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影响,“野孩子族”跳的一种斯加舞蹈与原来的斯加舞有很大
不同,他们跳舞的时候用一种缓慢并带有威胁性的姿势,这种舞蹈很快便传播开来,斯
加音乐早期的那种随意的低音形式受“野孩子族“舞蹈的影响再次发生了改变。“野孩
子族”贯穿了整个斯加音
乐的第一次浪潮,在极其炎热的1964年夏天,斯加的节拍减慢了,Rocksteady诞生
了,第一次浪潮也逐渐退却了。值得一提的是,斯加音乐走向国际舞台是因为米利·斯
莫尔(Millie Small)在1964年的一曲《我的棒棒糖)(My Boy Lollpop)的流行而引起了整
个世界音乐界的关注,很多音乐家纷纷拥向斯加音乐领域,从而使它成为一种国际性的
音乐。
尽管斯加音乐的第一次浪潮只局限在牙买加本土和邻近的加勒比岛国,局限在黑皮
肤的音乐家和听众的范围之内,并且在音乐上还不很成熟,但它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和音
乐自身的特点已经与更广泛的世界范围的音乐之间找到了契合点,这就是作为一种与布
鲁斯音乐有着血缘关系的并且具有舞蹈性的斯加能被更多的人接受,为斯加音乐后来几
次音乐浪潮的兴起打下了伏笔。在第一次浪潮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音乐家,如“斯
加塔里特”(The Skatalites)、劳里尔·艾特肯(Laurel Aitken)、普林斯·巴斯特、德
里克·摩根(Derrick Morgan)和德斯蒙德·德克尔(Desmond Dekker)等。他们的出现对
后来的斯加和雷吉音乐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正如雷吉音乐是通过英国走向世界的一样,斯加也是借道不列颠而在世界范围流行
的音乐。由于从16世纪起牙买加就被英国统治,直到1962年,牙买加才获得了独立,但
仍属英联邦的一部分,由此能看出牙买加与英国在历史和文化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真
正使牙买加音乐进人英国的是由于60年代英国政府颁布了一个有关取消限制英联邦国家
移民政策的法律,这使很多人移民到英国,一些牙买加的音乐家把斯加带到了英国。从
一开始,斯加就是一个包含了黑人和白人的音乐运动。尽管当时英国爆发了种族骚乱,
但斯加繁荣了。于是黑人和白人走到了一起,他们求同存异,在音乐上的相互认可使他
们联合在了一起。
早在50年代的英国,人们就能听到类似斯加风格的音乐,当时英国人把这种音乐叫
做“牙买加布鲁斯”。60年代以来,牙买加音乐家在英国成立了Blue Beat唱片公司,专
门出版斯加风格的唱片,因此斯加在英国也有另外一个名称:Blue Beat。斯加音乐一度
在英国非常流行,不少白人乐手也尝试着玩斯加。70年代后期,朋克运动在不列颠兴起
,“野孩子族”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遗弃感和挫折感和朋克的绝望感不谋
而合,“野孩子族”在像混合了雷吉和朋克的“碰撞”(CLASH,THE)乐队身上获得了新
的生命。70年代中后期来自考文垂的“考文垂自动机”(The Coventry Automatics)乐队
用斯加代替了雷吉,乐队的键盘手杰里·达莫斯(Jerry Dammers)——一个改变了斯加的
命运的人——他后来把“考文垂自动机”演变成为着名的斯加乐队“特殊”(SPECIALS,
THE),并于1979年成立了著名的斯加音乐唱片公司2—Tone——达莫斯曾这样说:“因为
这样掌握起来比雷吉更容易一些。”
达莫斯的愿望是能像60年代早期的普林斯·巴斯特一样,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最
后,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把这种黑人音乐变成了白人和黑人共有的音乐。在这个公
司里,出来了像“疯狂”(MADNESS)、“节拍”(BEAT)、“选择者”(The Selecter)、“
绑票者”(Bodysnatchers)和“特殊”等红极一时的乐队。在1978~1985年间,2—Tone
公司的唱片非常受欢
迎,在那个时期,只要你看到了身穿黑西服、白衬衫,系黑领带,戴太阳镜和肉饼
帽,穿白袜子的人,那么他就可能是2—Tone公司的人,因为这种穿着方式已经是 2—T
one公司斯加音乐的一部分了。在斯加音乐的第二次浪潮进入高峰的时候,杰里·达莫斯
把2—Tone卖给了Chrysalis公司,但到了1985年,随着2—Tone的解体,斯加音乐的第二
次浪潮宣布结束。
斯加音乐的第二次浪潮比第一次浪潮更有广泛性,由于第二次浪潮的兴起正值英国
朋克运动时期,这次浪潮多少受到了朋克运动的影响,因此,斯加音乐在吸收了早期斯
加的原始成分的同时,也吸收了朋克的原始技法,使它更具有普遍性,同时也为第三次
浪潮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同早期斯加相比,2—Tone时代的斯加在节奏上更快、更紧凑
、更流畅,并且比以前更加多地使用吹奏乐。在第二次浪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唱片是:
“特殊”的同名专辑、“选择者”的《太多的压力》(Too Much Pressure)、“疯狂”的
《一步之遥》(One Step Beyond)、“节拍”的《我无法阻止》(I Just Can't Stop It
)以及“坏脾气”(Bad Manners)的《丑陋的回归》(Return of the Ugly)等等。
在第二次斯加浪潮结束大约5年之后,第三次浪潮便卷土重来。同前两次浪潮相比,
这次斯加音乐的复兴趋于多元化,复兴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而在美国,无论是
东海岸还是西海岸,都活跃着众多的斯加音乐团体,不管是什么样的乐队,你总能从他
们的音乐中找出一些斯加的蛛丝马迹来,而这次复兴对斯加最重要的是,它扎根在美国
,美国人员爱做的事情就是能把各种音乐一锅烩,对斯加同样不例外,它混合了金属、
朋克、民歌、摇滚甚至乡村音乐。因此这次斯加复兴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纯粹了。
第三次浪潮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复兴,在很大程度上,这次浪潮被界定在洛杉矶的
“鱼骨“(FISHBONE)、纽约的“烤面包器”(The Toasters)和好莱坞的“不可触摸”(T
he Untouchables)身上。
“鱼骨”1982年成军于洛杉矶的唐人街,被称为新浪潮斯加的先锋,是一支集斯加
、朋克、疯克、重金属于一身的乐队,让人耳目一新,并配以紧凑的吹奏乐伴奏,乐队
在舞台上的表演十分疯狂,并煽动起台下的观众的狂乱,不过这些在斯加音乐会上都是
司空见惯的事情。而来自纽约的“烤面包器”是2—Tone的信徒,他们经常在纽约城东部
的下等A7俱乐部举行摇滚、世界节拍(Worldbeat)和斯加风格的演出,他们所属的Moon唱
片公司在80年代和90年代以出版斯加唱片为主。“不可触摸”也是沿着2—Tone的路线走
过来的,他们敲开了大唱片公司的大门,给那些后来的像“毫无疑问”、“骨骼”(The
Sketetones)迎来巨大的听众群铺平了道路。
第三次斯加浪潮形成了三股势均力敌的流派:“杂烩派”(Hodge—Podge Ska)、“
传统派”(Traditionalists)和“2—Tone信徒派”(2—Tone Faithful)。以“鱼骨”为
代表的“杂烩派”是关于第三次斯加浪潮风格中人们谈论最多的一种,顾名思义,“杂
烩派”的斯加融合了更多的当今的音乐元素,它是斯加音乐发展到今天所不可避免的一
个变种。在美国西海岸,
这种风格的音乐被硬朗的朋克风格的“常青藤行动”(Operation Ivy)所定型,还有
泡泡糖风格的“舞厅闻入者”(Dance Hall Crashers),以及流行格波斯加风格的“毫无
疑问”和“骨骼”。类似这种风格的乐队在西海岸数不胜数,“毫无疑问”是众多乐队
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他们最近的专辑《悲剧王国》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公告
牌》排行榜冠军位置上停留
了3个多月,专辑在共卖掉了400多万张,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支斯加乐队
。
与“杂烩派”相反的是回归更像60年代传统斯加风格的音乐,在这个领域中,洛杉
矶的“爵士迷”(Hepcat)、Ocean 11、Ye Olde English等都是相当著名的。今天,人们
相信“传统派”的斯加是真诚和纯洁的音乐,它还保持着那种神圣的、虔诚的、热烈的
和真实的爱。
相比前两种流派,“2—Tone信徒派”可能是远离斯加这片大陆的最后一片孤岛,甚
至这是一个由顽固分子组成的一个孤岛,他们仍然延续2—Tone时代的传统,从服饰到音
乐,他们仍然强调2—Tone光荣的过去,在他们看来,2—Tone就是斯加,忠诚于2—Ton
e的乐队包括旧金山的“秘密S.K.A.”(Undercover S.K.A.)、圣克鲁兹的“正根
”(Square Roots)和洛杉矶的Catch 22、Downey’s Mobtown等等。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