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DOO WOP 嘟喔普(街头布鲁斯)
这是50年代美国节奏与布鲁斯演唱组所演唱的一类音乐,其名称来源于当时配
合主唱的和声经常采用“嘟喔普”这一简单的发音。这类演唱组一般包括一个男高音或
男中音领唱,配以第二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合唱,基本上自己谱曲。演唱组尽量用
最少的乐器伴奏,一方面是避免弱化和声的音量,一方面是出于经济的考虑。
演唱风格是人们所熟悉的街头演唱那一类。平时一些演唱组也确实在邻近的街头唱
一种叫“克佩勒”的歌曲(没有乐器伴奏,像在教堂里一样严肃地演唱)。“嘟喔普”音
乐源于30年代末,当时“墨水迹”(Ink Spots)演唱组以比尔·肯尼(Bill Kenny)的高昂
的男音领唱和霍普·琼斯(Hoppy Jones)的低音伴唱而闻名世界。福音音乐演唱组的“狂
欢”(多声部和声合唱)和“四重唱”(独唱配以和声)风格是受战后很成功的几个演唱组
的影响而产生的,这些演唱组有男高音桑尼·蒂尔(Sonny Til)领导的“金营”(Oriole
s)和男低音领唱吉米·里克斯(Jimmy Ricks)的“渡鸦”(The Ravens)。这两个名字是5
0年代一大群“飞禽演唱组”的前驱。它们有“百灵”(Larks)、”乌鸦”(Crows)、“企
鹅”(Penguins)、“火烈鸟”(Flamingos)等演唱组。当歌曲《教堂中的哭泣(Crying i
n the Chapel)成为1953年的全国热门歌曲后,“金莺”演唱组第一个赢得了“大众市场
”的美誉。3首歌曲的成功得益于“金莺”相对复杂的演唱风格,它与那些无法摆脱肤色
影响的土里土气的节奏与布告斯歌曲形成鲜明对比。
1954年是“嘟喔普”音乐(和整个节奏与布鲁斯音乐)的转折点。“乌鸦”的《向右
转》(Gee)、“和弦“(Chords)的《嘘-隆隆》(Sh Boom)和“企鹅”的《地球天使》(Ea
rth Angel)均取得了很好的销量,它们为后来50年代中后期“浅碟”(Platters)、“航
海者”(Coasters)、“流浪者”(DRIFTERS) 和“月光”(Moonglows)的成功和流行铺
平了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上百个严肃的“嘟喔普”演唱组涌现出来,其中许多创作出
了热门歌曲,东部的纽约、费城和西部的洛杉矶成为培育它们的温床。
“嘟喔普”的精华在于简洁,而多年以后,音乐编曲者们越来越野心勃勃,人声的
和声逐渐被管弦乐团的弦乐器和管乐器所淹没。“嘟喔普”音乐的最后一丝遗风大约见
于1962年。它最后导致灵歌演唱组时代的出现,其中“四尖子”(FOUR TOPS)和“艾斯利
兄弟”(ISLEY BROTHERS)等演唱组仍旧保持领唱/合唱的形式而避免繁杂的管弦乐队编
制。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