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nslot (瘦马), 信区: Rockroll
标 题: 告别崔健
发信站: 大红花的国度 (Wed Jun 28 05:29:40 2000), 转信
发信人: beb (mimi), 信区: Rock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Oct 12 15:02:53 1997)
告别崔健
文革后成长起来的是中国的第四代. 其实, 再细分一下, 七十年代出生, 八九年
以后高中毕业的这一批社会新鲜人, 与他们的哥哥姐姐们又有了区别. 彻底告别
英雄主义, 理想主义, 浪漫主义, 几乎不加思索地踏入现实功利的洪流中, 这是
"后八九人" 进入社会后给人们的第一印象.
崔健和王朔在八六 -- 九六年间创造的喧嚣有某种承上启下的意义. 一方面, 他
们的自我意识是从第三代的苦难和自我反醒中直接脱胎而出. 他们少年时期感受
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所见所闻的红彤彤的世界给这种自我意识铺垫了激越浪漫的
基调. 所以崔健在 "一块红布" 下可以 "看见幸福", 王朔更对阳光灿烂的日子
不乏留恋; 另一方面, 他们成为感受和重建社会价值体系的主力, 是比他们小十
岁左右的 "后八九人" 效仿的直接样本. 这些年轻而雄心勃勃的新人类继承并迅
速发扬光大了他们高歌的 "自我设计", 并且以 "过之而无不及" 的危机感, 敏
锐力和创造性加入到转型变化的前列.
八九年的那件事成为了一条分界线, 因为它结束了一个格局. 从八九年以后多元
化开始真正替代 "万众一声" 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和发展趋势. 学生运动成为社
会变革的讯号, 这种格局可以上溯到 "五四时期". 虽然运动造成了无数悲剧和
牺牲品. 但中国人, 尤其是中国的青年知识分子, 已经熟悉并习惯了以游行, 请
愿, 示威, 集会为表达集体意愿的方式方法. 运动中千百万人的集合, 城市秩序
的被迫中止, 振臂一呼, 万人响应的快感, 使革命英雄主义色彩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有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人无不被集体真诚的势能打动. "为民请愿" 自然而然升
华为高尚的追求目标. 当整个民族经历了集体性灾难之后, 共同的伤痕, 独特的
记忆足以使这种凝聚力和统一性呈惯性持续. 很难想像, 如果抽掉了文革这场大
灾难, 崔健最轰动的作品, 《一无所有》, 《新长征上的摇滚》, 《红旗下的蛋》,
《一块红布》,到底还有多少振撼人心的力量? 崔健和王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
时代的代言人和 "三代半" 的典型, 因为他们讲得是每个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
国人都黏熟于心的那段故事. 这也可以解释是《南泥湾》的原创背景才始摇滚式
的翻唱意味深长, 而王朔最擅长的也正是革命术语的庸俗化, 平民化. 到他们为
止, "万众一声" 仍然是社会文化自然的表现形式, 无论这种 "万众一声" 是出
于领导者的蓄意启发, 还是普通民众的 "有话要说"; 在此之后, 激情让位于秩
序, 光荣让位于琐碎, 理想让位于现实, 唯美让位于于唯利, 这就是 "后八九人"
走上社会后给自己的定位. 八九左右的大学校园已有 "麻派", "托派", "舞派",
和 "鸳鸯蝴蝶派"之说, 漠视政治不仅仅是出于无可奈何, 也出于大学生们主动
卸下 "为民请愿" 的重任的真实表示. 那么是什么使 "后八九人" 抛弃了那面沉
重的民族责任感大旗呢?
七十年代出生的这一批人基本上摆脱了 "文革" 的直接影响, 如果少年时代是一
个人最重要的成型期, 那么他们在十三 -- 十八岁时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中国呢?
和崔健无法忘怀, 难以磨灭的红色印象相比, 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正在刚开始的
灰色转型期. 港台歌曲, 人性复苏, 迷惘的一代, 存在主义... 整个中国还在灾
难后的喘息中怀疑, 思考. 除了极少数背景可疑的待业人员在以惊人的速度积累
个人财富, 进行着最初一轮的资本原始积累. 大部分中国人还在细数伤痕. 值得
一提的是, "四化" 的囗号和急需弥补的知识断层, 刚刚恢复的高考制度给今天
的 "后八九人" 打下了相信实力的基调. 相对正规的基础知识教育成为日后他们
在竞争中有机会胜过 "第三代" 的武器. 老狼所唱的 "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
太慢" 的那段日子, 少年一面循规蹈距地叁加周六下午的政治学习, 一面被哥哥
姐姐们的地下原创力而震动.
1986年, 崔健以 "一无所有" 的姿态出现. 及时地把反省后的大彻大悟做了个小
结, 地下的岩浆涌出地表, 开始了八十年代意识形态百花齐放的灿烂局面. 但是
少年们能真正理解的恐怕还要数那首《不是我不明白》, 这证实了在看似千篇一
律的分段, 写段意中, 中国正经历着巨大的转型改变.
这种改变带来的怀疑和不安全感在少年的花季中投下了灰色阴影, 赋于这一批人
特殊的敏感. 他们似乎从懂事起就没有相信过祖国母亲还能照顾他们一生. 过去
很少见的家庭破裂由他们最先亲身经历, 社会分化带来家庭动荡. 与传统和父母
的冲突给青春期的他们上了重要一课. 长辈们在转化面前的失落和无所适从动摇
了他们的权威. 如果说王朔们与上一代的冲突还是源于对绝对权威的失望和上当
受骗感, 那么比他们小十岁的这一批人首先发现的是未来的毫无保障. 这一批人
比以往几代更清醒地意识到生存危机, 他们亲眼看到曾经铁板一块的社会体制在
渐渐软化, 在扩大了的生存空间投下些许亮光. 私营, 外企, 出国... 这些可能
都显得既神秘又有诱惑力. 但是, 选择不同于 "从摇篮到坟墓" 的单位体制意味
着无人担保的风险和竞争. 只能依靠自己的未来让他们兴奋, 更使他们紧张. 他
们对待每一次重大选择 -- 高考, 就业, 出国, 跳槽, 婚姻 -- 的态度, 都反映
出植根于心的危机感和现实主义. 这使他们用任何流行的热门知识或技能来武装
自己. 与哥哥姐姐们相比, 他们的大学生涯不再有激进的思想探讨, 文艺沙龙,
而被琳锒满目的考试, 证书所充斥. "后现代主义" 听起来固然前卫, 但不如计
算机网络知识更为实用; 假期中他们不再热衷考察中国的社会症结和集团矛盾,
而是尽量为毕业后何去何从打下伏笔. 更重要的是, 曾将千百万红卫兵汇成革命
小将, 知识青年的那种统一的理想主义在迅速瓦解, 他们为自己树立的是非常实
实在在的游戏规则 -- 金钱和自我.
对于 "后八九人" 来说, 毛爷爷的 "指点江山, 激昂文字" 显得激情有余, 却不
够实际, 还是邓爷爷的 "黑猫白猫" 简单明了; 他们没有太多不可放弃的原则,
只要能带来预期的结果. 因为事实证明: 变化是绝对的, 不变是相对的; 他们没
有太多的顾虑, 既然 "我所有的只是我的年龄"; 他们没有集会演说的兴趣, 他们
宁愿通过自我实现来完成所谓 "历史使命"; 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宏图大略, 但
团体活动缺乏吸引力; 他们目标明确, 眼光敏锐, 只以成败论英雄; 他们头脑灵
活, 富有创造力, 把 "钻空子" 视为 "合理规避"; 他们潜心学习, 长远规化,以
便在机会到来时纵身一跃...
他们没有大声宣告, 却以行动向前人告别, 包括曾使他们激动不已的老崔. 这种
行动便是对多元文化的认同. 这种认同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 他们力图更轻松
地与年纪, 身份, 国籍不同的人交往, 在文化跨度很大的环境中生存并攫取机会,
充分发挥经济, 咨讯全球一体化的优势.
告别崔健很大意义上是一脉相承于他们的上一代来摆脱一种思维方式. 告别激情
战胜理智的狂热, 告别叛逆胜于利益的推崇. "后八九人"不是没有激情和叛逆,
而是不相信有普遍高于自我的集体主义. 他们也有类似的集团性情感或经验, 如
初入社会的挫折感, 人生无常的变幻, 但这不足以吸引他们脱离初端倪的成功跑
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 经历的丰富, 个体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 靠共同经历凝聚
同龄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他们也许注定要分化成不同的社会角色, 在这场不能
回头的大赌博中最终确定自己的坐标.
现在给这批人下任何定论都为时过早, 因为他们才刚刚走上舞台, 没有经历过太
大挫折, 他们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成功也多少借助了兄长的经验和帮助. 但命运通
常不会特别地偏爱某一类人. 他们面临的可预见的挑战有:
-- 经济滑坡
高增长速度不会永远持续. 产权问题, 宏观失控都可能引发经济滑坡,
甚至经济危机. 他们首当其冲, 无处可逃.
-- 道德危机
恶性竞争已经在局部范围内发生. 因为他们都在以自我之身向整个社会
索要机会和发展. 自私, 功利, 极端利己主义很容易将他们笼罩. 更何
况正源源不断加入他们队伍的都是独生子女.
-- 贫富差距
竞争同时造就成功者和失败者. 他们在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中, 区域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中沉浮. 意味着从波峰到波谷的历险. 而他们对此
的承受力还没有得到证明.
-- 权力更替
随着社会权力中心由第一, 二代向第三代移交, 他们将如何面对? 他们
的锋芒毕露会与基础知识薄弱但经历丰富的第三代发生冲突吗?
-- 团体精神
"后八九人" 习惯于独立作战, 他们在建立或融入团体时能否具备团体
精神而共同对外?
"后八九人" 还在写他们刚刚开始的自我奋斗历程. 他们不会忘记那些真诚的狂热,
深刻的审视, 但他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在已经旋转起来的经济巨轮中迈向下一个
世纪.
1997. 10.11 三稿于多伦多
(作者自愿放弃所有版权)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lanslot.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