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rfect (叶枫), 信区: Rockroll
标  题: 摇滚乐上的常青树(转载)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Sep 17 12:44:01 1999), 转信


Posted By: Poopooda (平克佛洛伊德万岁) on 'Rock'
Title:     [转载] Pink Floyd 介绍
Date:      Sat Aug 26 17:39:05 1995

本篇文章转载自 交大电子 阿拉伯一号 死人摇滚芭乐版 精华区
————————————————————————————————————
>>>>>>>>>>> 摇 滚 乐 上 的 长 青 树 ----  Pink Floyd  <<<<<<<<<<<<<<
    摇滚乐自50年代萌芽,经60、70年代的成长与茁壮,直至80年代的今天。它不
仅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且无时无刻地影响我们,而这种音乐形态近年
来更有日益扩散的迹象,几乎可用 "□滥" 来形容,面对这种变态现象,著实令走
过60、70年代的老摇滚迷不禁兴起 "时不予我" 的感慨,不仅为正统摇滚乐的日渐
式微而著急,更为年轻一代与老一辈之间出现音乐断层而产生疏离感。
    回顾摇滚音乐史,大家口中所谈的不外乎 Beatles,Rolling Stone,The Who
.... 等摇滚乐先驱,却乎略了另一批实验派乐团,使得这些执著於音乐理念创作的
先锋长期被人们所忽视,颇令人为其叫屈,诸如 Moody Blues ,Genesis ,Yes,
Pink Floyd .... 等。然经时光岁月的考验,他们所留下来的作品更有价值性及时
代意义,至今尚能在乐坛上屹立不摇,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尤以 Pink Floyd 最令
人津津乐道,因 Pink Floyd 是一个从组团至今25年来团员异动次数最少的团体,
且其音乐风格自始至终均能保持一贯的理念及一定的水准,这样难能可贵的事实,
绝不是其它一些乐团所能比拟的。
    1964,Roger Waters ,Dave Mason 及 Richard Wright 三人是伦敦一所工艺
学校的同学,由於彼此对流行音乐均有同好,且时值 Beatles所造成的音乐风潮,
乃激三人合组乐团的念头,碰巧遇见当时在剑桥大学艺术系就读的 Syd Barrett,
四个人一拍即合而有了 Pink Floyd Sound 的形成,简称 Pink Floyd ,团名系因
Syd 一时灵感取自两名美国著名 Blues Singer"Pink Anderson"及"Floyd Council
    组团之初,他们大都在一些 Public House 演唱一些 Blues 和 Rock 的歌曲,
但大都是别人的作品,1966年是 Pink Floyd 成名关键性的一年,该年 9月,他们
参加了伦敦 Albert Hall一年一度的音乐大赛,结果大出风头逐为大众所知晓,再
经过多次的公开演唱,终成为星探所发现并与之签定唱片合约。自此 Pink Floyd
才算是真正踏上演唱生涯。

    整个团中以 Syd 及 Roger 两人较具才华,尤其是 Syd为该团写了第一首作品
 "Astronomy Domine, Interstellar Overdrive" 便自然而然的成为 Pink Floyd
的首脑人物。67年初,第一张小唱片(EP) "Arnold Layne Condy" 及 "A Currnet
 Ban" 发行;同年 7月,第二张小唱片 "See Emily Play" 接著发行,立刻打入了
New Music Express 排行的 Top 10 ,成为该团的首支畅销曲。由这几首歌的风格
可以了解,这个擅长利用 "Light","Sound" 及 "Poetry" 来表达创作概念的团体
,何以被当时 Rock Review 杂志评为"New Progressor in Under Ground Groups"
的原因了。

    随著单曲的发行,首张专辑 "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 同时推出,
这是一张充满实验味道的作品,给当时一些地下乐团与乐评家带来极大的震撼,透
过 "Astronomy Domine,Interstellar Overdrive"这首歌,让我们体会到太空摇滚
(Space Rock)的萌芽,"Lucifer Sam Maltida Mother","Flaming-Take up The
Stethoscope And Run","Chapter 24" 及 "The Scarecrow" 等曲亦成为迷幻摇滚
(Psychedelic Rock)的经典作品。若以当今之音乐观点来看,这张专辑的作品或许
过份流於意象,编曲的技巧也过於沉闷单调,但对研究前卫摇滚的人而言,这却是

    同年12月,第三张单曲 "Apples & Oranges I Point Box" 发行,Syd 却患了
神经衰弱症,无法再随团演唱而宣布离团 (据说是 "克药" 所致,真正情形不得而
知),Pink Floyd 面临了第一次的危机,这重责大任就理所当然的落在 Roger Wa-
ters 的身上。68年初,Roger 在法国巧遇一位担任时装模特儿的吉他好手 David
Gilmour,两人一见如故,於是 David  取代了 Syd 成为该团的第二吉他手,这个
组合一直维持到 Roger Waters 离开为止,事实上,David Gilmour 的音乐才华并
不较 Syd逊色,也正因他的加入,才使得 Pink Floyd 的音乐理念迈入一个新的境
地,更有韵味且更具体化。该年 7月,第二张专辑 "A Saucerful Of Secrets" 发
表,顺利地登上排行冠军,使 Pink Floyd 由地下乐团提升为 Overground Group,
唱片销售成绩也大为提升。

    1969年二月,他们接受 Barbet Schroeer之委托替电影 More 作配乐,这部科
幻电影的原声带成为该团的第三张作品,这同时也是 Pink Floyd 插足电影界的开
始。同年,他们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下张作品 "Ummagumma Music Album"上,
不仅采用了当时最新的 360-Degs Track System,且动用了庞大的录音设备,直到
年底才完成推出。除了在英国得到该年 "Ummagumma Music Album"第一名外,同时
在法国也得到唱片大奖冠军,也使 Pink Floyd 跃升为国际知名乐团。

合作默契更为无间,尤其第五张专辑 "Atom Heart Mother"中即可发觉,这张作品
同时也是 Pink Floyd 历经一年的录制时间且在多次巡回演唱中表演,进行修改,
使其完全符合他们的意念而完成的,这张专辑的录音师为 Alan Parsons ,经由这
Moon" 的录音工作,终促使 Alan Parsons 扬名立万,且於日後自组 The Alan P-
arsons Project而在乐坛占有一席之地。的确,当我们数十年後的今天再听这张专
辑,也不禁要为他那录音之精细而叹服。"Atom Heart Mother" 的推出,果然在英
美地区造成轰动,连当时一些 Hard Rock团体也自叹弗如,曾有人戏言 : "Atom
Heart Mother" 若改个较正式的标题,应可替换成为英国国歌, Pink Floyd 受欢
迎的程度由此可知。


    70年尚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Syd 病愈出院了,且出了个人首张专辑 "Madcap
Laughs" ,唱片制作人正是 David Gilmour和 Roger Waters ,且写了其中一些歌
曲,充份表现出他们的情谊。



    70年间, Pink Floyd 整理了一些早期的作品,应景式的发行了一张名为 "R-
elics"的精选集。71年,他们又忙著进录音室进行第七张专辑 "Meddle" 的发行,
再度证明 Pink Floyd 的实力,将电子乐器技巧发挥到极限。


    1972年,该团的第八张专辑 "Obscured By Clouds" 於五月间发表,很有趣的
是这张专辑并没有前几张专辑的般地有大篇幅的巨作,而都是一些简短的曲子,因
此也使人倍感清新与新奇,这张专辑亦被 Barbet Schroeder 拿来当作电影 "La
Valley" 的配乐,且亦为他们得到法国唱片大奖的冠军。

    1973年,一张旷世钜作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发行了,这张花费八个
月,动员众多顶尖录音工程及唱片制作人员的作品为他们带来事业的最高潮,然而
这些硬体上的因素并非是成就这张专辑成功的主因,重要的是 Pink Floyd 在这张
概念性专辑上所表达的创作意念,我们可以看出, Pink Floyd 已经不再创作以前
是难人可贵之处。这张专辑推出後在极短时间内即高居排行榜的冠军,并且停留在
榜内长达十六年之久,创下空前绝後的纪录,著名的 Rolling Stones 并给予五颗
星的最高评价,且将之列为25年来最具代表性的百张唱片之一。


    同年,该团的唱片公司将他们早期的第一张及第二张专辑合成一套再度发行,
并重新命名为 "A Nice Pair" 。 就在这一年,他们离开了合作多年的 Capitol唱
片公司,并自组 Pink Floyd Music 公司,将其作品改委由 CBS  唱片公司发行,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理由是大家公认 Pink Floyd 己从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向前跨大一步而进入成熟期,正逢此时作这种改变,是否意味著他们将有所
变化?次年, "Wish You Were Here" 发行,对於这张专辑,各方评论可说是毁誉
伪悒b,莫衷一是,探就其原因,或许是上一张专辑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太过於成功,以致於大家对其下一张专辑的期许过於殷切,也因立场的不同,造成
正反两方的极端心理作祟所致吧!不过,凭心而论, "Wish You Were Here" 虽在
商业上具有某种程度的表现,例如获得 Billboard、Cash Box、Circus及 Record
World 等排行的LP冠军,及得到葛莱美奖的『最佳唱片封套设计』及『最佳音响效
果』两项大奖等,但在音乐创作的本质上,它仍然够资格称得上是一张质量均佳的
好作品,而且,它也证明了 Pink Floyd 不只是外表上的创新,且在音乐的包容性
方面更为扩大,举凡 Soul、Blues、Rock、Jazz  无所不包,简而言之,称 Pink
Floyd 为当代的超级乐团实在一点儿也不过份。


    由上面的历程来看,我们不禁兴起一个疑问,对於一个 Super Group而言,除
了例行的巡回演唱以外,还有许多临时性的表演活动,剩於可供创作及录制的时间
个乐团都难免会有创作的低潮,这是受长期的旅途劳顿,乐迷的期盼心态,及自己
本身所加诸之压力等因素所造成的。 Pink Floyd 之所以能持续这麽没有疲态出现
,当然要归功於团员们都是深具才华 (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属於集体创作) ,及对摇
滚音乐的素质提升而背负的使命感使然。即令如此,他们仍不能避免的出现变化,
那就是延长出片时间,以换取较多的灵感,及调适长久以来紧绷的精神状态。

    1977年的专辑 "Animal" 就是在这种因素之下所发表的作品,距 "Waish You
 Were Here" 足足有两年,它让乐迷们等得有些不耐烦,甚至有些焦急。当人们听
过这张专辑之後,群情哗然。首先大家发现,这张的作品几乎由 Roger Waters 包
办了作曲与作词的工作;再者它只有三首歌曲,分别以猪、羊、狗三种动物来诠释
主题, Roger Waters 以极其敏锐的观点及极端讽刺的笔锋来刻划现代人的诸般一
切,似乎想告诫人们什麽似的。在当时,人们对这张专辑的接受能力尚可,甚至有
人拿此专辑和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相提并论,推究其原因,可能是它距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的发行已有颇长的一段时间,且 "Wish You Were
Here" 的时代价值尚未论定,基於渴求新作问世来作比较的心态,故有如是之说法
,不过这种论调只需假以时日,应可有一比较客观的评价,惟可确认的一点,那就
是这张专辑的曲子过於冗长,常有後继无力的曲调是它令人垢病之处。


    "Animal"距上一张专辑 "Wish You Were Here" 约两年,已然令 Pink Floyd
迷等得心慌,没想到接下来的这一张专辑 "The Wall" 同样地相隔两年,在1979年
才推出,不过,这次大家对 "The Wall" 的等待似乎觉得很有代价,因为他的确是
 Pink Floyd 在近年来最出色的一张作品,且是一张具有完整概念的套装唱片。可
了全部的词曲制作,其它团员几乎没有插手,这是否意味著 Pink Floyd 已然成为
 Roger Waters 个人意念的表达工具呢?再则这张专辑十分艰深难懂,且探讨的方
式与层面非常广泛,使人觉得恍如无法置身事外而倍觉压力加身的不舒适。再从另
一个角度来看,这张专辑的制作人加了 Bob Ezrin (他曾为 Kiss 作过专辑) ,以
致在作品的表现手法与风格和 Pink Floyd 昔日的作品略有变化,例如每一曲目之
间都以种种的音效紧凑地连接而不分割,及大量使用古典、合唱、歌剧之音乐型态
等等。就音乐的层面而言, Pink Floyd 可谓成熟且成功的运用音乐语言,就作品
的内容而言,他们的探讨主题愈来愈尖锐且实质化和切身化,只是,这样的作品是
否能引起普遍性的认同,实在难以下定论,毕竟透过种手法与一般人的接受能力尚
有大段距离啊!


     "The Wall" 不仅将 Pink Floyd 的声名推向第二高峰,且他在商业上的成功
也远超过以前的专辑,尤其是在这张专辑中还出现一首排行冠军的单曲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他们的第一首冠军曲) 。此外,这张专辑也列名摇滚史上极
具代表性及时代意义的作品名单中, Rolling Stones 更是给五颗星的最高评价。
 Pink Floyd 在发行 "The Wall" 之後立即作巡回演唱,只是,有关 "The Wall"
的作品,因使用的灯光,道具及相关设备十分庞大与烦杂,故仅纽约和洛杉矶的两
场才有表演,其它地区的演唱会只有他们的旧歌新唱而已,这样的宣传手法当然使
得众多 Pink Floyd 迷趋之若惊,但也证明只有他们大能有这样的号召力,根据事
後报导,这两场演唱会所吸引来的听众,使用的器材,动用的工程人员,耗费的成
本均较他们以前任何一场演唱会来得多,这种大手笔与大成本,是否会造成日後他
对提升呢?


     "The Wall" 发行之後,直到1983年之间,长达四年没有新作推出,只有一张
精选集 "A Collection Of Great Dance Song" 应付式的发行,这种长间隔没有发
行新作的现象是不曾发生过的,以致於谣言满天飞传, Pink Floyd 将要解散了!
究竟实际的情况是如何呢?1983年的第十四张专辑 "The Final Cut"推出後才得到
肯定的答案。可是问题又来了,首先,在这张专辑上没有看到团员 Richard Wrig-
ht的名字,再者,专辑名称 "The Final Cut"似乎透露出某种玄机,它是否意味著
这是他们的最後一张合作专辑?面对这些新生疑团,他们不作任何解释,如此更加
重了大家的疑虑。再就是这张专辑的内容来探讨,它仍旧是 Roger Waters 个人意
念的作品,主要系为纪念一个名叫 Eric Fletcher Waters 的人 (据称此人为 Ro-
ger Waters 的父亲),主题以战争为中心,透过低声倾诉,口语方式及各种飞机、
枪炮等音效来表达,这种风格很明显是 "The Wall" 的延伸,它已成为 Roger Wa-
ters 作品的特有型态。


    针对 "The Final Cut"这张专辑所引发 Pink Floyd 即将解散的说法,直到有
次 David GilMour 有次接受杂志媒体的访问中得到澄清,据 David Gilmour 表示
,"The Final Cut" 绝不可能是 Pink Floyd 的最终作品,因 "Final Cut"在电影
中代表 "杀青" ,也就是把影片中的精华加以剪辑而连贯成完整的作品,它另外也
可以当作 "背叛" 来解释,不过绝不是意味Pink Floyd 将要解散。另关於 Richa-
rd Wright 之所以没有参加 "The  Final Cut" 的录音工作,是因为私事羁身,无
法抽空参加所致。David Gilmour 更强调 Pink Floyd 的所有团员都保持密切的连


    David Gilmour 的话犹在耳际, Pink Floyd 的团员却纷纷地在1984年以後发
表个人专辑,首先是 David Gilmour 的第二张个人专辑 "About Face"在84年的三
月推出,而 Roger Waters 的首张个人专辑 "The Pros & Cons Of Hitch Hiking"
在五月份推出,使人觉得不可思议。偏偏在此敏感时刻, Capitol唱片公司发行一
张 Pink Floyd 早期作品精选集 "Works",一时之间,众人对 Pink Floyd 的日後
发展再度兴起诸多猜疑。时隔四年後的1987年, Pink Floyd 发行新作 "A Momen-
tary Lapse Of Reason" 终於使真象大白,一切问题也自此尘埃落定。


    由这张新作的推出得知, Roger Waters 已正式宣布退出,并於该年推出第二
张个人专辑 "Radio K.A.O.S." ,而 Richard Wright 虽仍参与新作的录音,但份
量也已显著降低,显然他只是名义上的重过实质的参与,在唱片封套上只有 David
和 Nick 两人的合照,这都显示 Richard 在游离状态。David Gilmour 在 Roger
Waters 离去後,自然成为 Pink Floyd 的创作中心,整张作品几乎由他作词作曲,
至於助阵乐手方面包括身兼制作人的 Bob Ezrin,第三代 King Crimson 的贝斯手
Tony Levin,著名的爵士乐手 Tom Scott 等。在音乐风格方面,David Gilmour偏
重於电子合成器的使用,与 Roger Waters 主权时期的作品虽没有极大的差异,但
可以感觉较明快流畅,没有 Roger Waters 那种容易给人感到孤寂,自言自语方式
的压迫感。


    1988年, Pink Floyd 很密集的发表一套现场实况录音专辑 "Delicate Sound
 Thunder" 我们很高兴看Richard Wrright 的归队,并且卖力的演出。这张现场实
况录音专辑主要收录87年乐团为宣传 "A Momentary Lapse Of Reason"而演唱的新
上的作品,堪称是 Pink Floyd 组团以来最完整的一套 Live 作品,可惜的是 Ro-
ger Waters没有参与,大大地削减阵容实力。这次的巡回演唱实况并录制了录影带
发行,相信看过的人必定对他们的灯光设计,舞台道具及演唱气氛所感动。


    杂乱无章的介绍了 Pink Floyd 由组团成立1989年这25年来的简史作概述,其
间疏漏之处甚多,限於篇幅及时间而未能充份且详尽的介绍。不过对於有心想了解
 Pink Floyd 的乐迷而言,可以由此对 Pink Floyd 的来龙去脉得到概括性的了解
,并对其年代发行之作有所追寻,则本文的目的即已达成,至於 Pink Floyd 的各
张专辑探讨,及团员个人专辑的介绍,以後若有机会,自当作有系统的整理,分享
予大家,综而言之, Pink Floyd 是摇滚音乐史上一个占有极重份量,影响层面极
广大的代表性团体,他们截至目前仍然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不懈,这种精神及毅
力实在叫人敬佩,这也正是摇滚音乐所具备之不折不挠的精神所在,也是摇滚乐深
具时代意义的本质所在,但愿众家 Rock Fan 重视这种精神,体会他的神髓,更从
其中得到启示与欢乐。


                                        By Robin Wang

  □-[ 收录於 柔情爵士资讯站 - 蓝色音符俱乐部 ]--□

--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刮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it-cim3.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7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