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aris (西西里), 信区: Rockroll
标  题: simon&art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Nov 15 16:47:10 1999), 转信

发信人: vrzzh (好好工作天天向上), 信区: Rock
标  题: 沉默之声和波涛之桥──谈“Simon and Garfunkel”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y 26 19:21:24 1997)

vrzzh注∶以下从《枫华园》转载∶

【音乐之友】
              沉默之声和波涛之桥
         ──谈“Simon and Garfunkel”的歌

                ·远东·

  Simon和Garfunkel的二重唱,被划为“民歌摇滚”一类,在西方摇滚乐史书中
属于“非主流”,不会象猫王(Elvis Presley)或披头士(The Beatles)一样
给于专章论述的荣誉。然而,当唱起“The Sound of Silence”,“Scarborou
gh Fair/Canticle”,“Mrs.Robinson”,“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El Condor Pasa (If I could)”,“America”,“The Boxer”等等
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 或许你会感到它们象我们人类的忧愁,寂寥,悲凉
,思恋,洒脱,纯洁和优雅一样久远。下面的事实或许有些说明力:世界BMI版权组
织统计的五十年来演播次数最多的五十首歌曲,唯有Simon所作并由他俩唱的占了四
首(即上面所列举的前四首),前十名中有两首。再也没人能作到这一点。的确,
在以感性为目的境界里,理性的角色永远是可疑的。个人的感觉总是比理论家们的
“历史评价”来得重要。

  Paul Simon和Art Garfunkel,分别于1942年的十月和十一月生于美国纽约州
,自幼一起长大,中学时便一起唱歌灌制唱片(1957年化名Jerry和Tom出的唱片《
Hey,Schoolgirl》便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成名于1965年的“沉默之声”(T
he Sound of Silence)。这首歌本是他们1964年的民歌风格的专集《Wednesda
y Morning,3 A.M.》中的一首,一开始并无多少人注意。他们俩随即一个去了英
国、一个去念Columbia大学研究生。但当制作人Tom Wilson受到初兴的民歌摇滚的
影响,将此歌加上电子低音和鼓的伴奏作为独唱曲推出后,于1965年十二月成为榜
上第一而风靡全美。俩人无意中一夜成名,并由此开始了五年共同的辉煌事业。

  他俩的歌绝大多数是Simon创作词和曲,Garfunkel则是二重唱的主角。他们共
同有五个专集,成名后1967至1970年,年年获金唱片奖。在欧美处处受到热烈欢迎
。1968年电影“毕业生”(The Graduate)亦因Simon作的歌和曲(Mrs.Rubinson
专为此而作)获极大成功。然而1970年他们分开各自开辟演艺生涯。各自都演过电
影出过唱片(如Garfunkel演过“Catch 22”,其独唱集如《I have only eye
s for you》也不错)。1981年他们在纽约中心公园一起开露天音乐会,从政要到
百姓据称五十万人涌入,为一盛大节日。1991年在同地Simon开独唱音乐会,七十五
万人同场而歌。至今Simon的歌已有数十首分别成为当时的热门曲(进入当时前40
名排行榜)。它们夸越三个音乐时代,融合多种音乐风格(reggae,gospel,jazz
-pop,salsa,blues等),穿过英美社会中半打以上的亚文化边界。作为支配过去
三十多年流行音乐的演化的巨星,Simon今日还在开辟新的疆域和风格。1985年他出
版了专集《Graceland》,是同南部非洲音乐家们的合作的产物。1990年的《The 
Rhythm of the Saints》则是结合南美和西非风格的音乐。两者都是成功的开创
。(比如《Graceland》不仅成白金唱片,并二次获Grammy奖。)

  目前他们二重唱与各自独唱的专集新老依然畅销。比如他们的《Greatest Hi
ts》,《The Definitive Simon &Garfunkel Collection》,《Collected w
ork》(1992)均包括了他们最好的歌曲(当然都是旧的录音的制版,但却是其代表
作)。他们的《Concert In Central Park》(1982)和Simon个人的《Paul S
imon's Concert In The Park》(上下集)(1991)为更为现代的录音条件的
产物。尤其后者,音色准确丰富。演唱技巧更成熟。如Simon独唱的“The Sound 
of Silence”,吉他演奏和演唱更有那沉思冥想的神韵。乐器的配置和音响的平衡
似更理想。不过听惯老版本的人或许会怀念以前的那种年轻时的力度和彷徨感。

  顾名思义,他们风格的主调,是民歌和摇滚两种形式的结合。典型之一是“沉
默之声”(The Sound of Silence),又如改编填词的秘鲁民歌“飞逝的雄鹰”
(El Condor Pasa)。他们的成功,除开时代的原因,在于旋律,歌词和演唱三
方面各自的极其杰出和相互配合的完美。演唱方面首先是声音和技巧均一流的Garf
unkel,他对音乐的理解与解释是难以超越的。旋律的优美是歌曲艺术上和商业上成
功的首要因素。我相信听过他俩的歌的人对此都不会怀疑。然而Simon杰出之处还在
于他写的歌词。和民歌摇滚的前辈Bob Dylan一样,他的歌词是优美的诗,并和旋
律融合成相互辉映。比如他填词的“El Condor Pasa”,简单的词句叙述小鸟似
对飞翔之自由的那种极其天真幼稚的向往和骄傲感,你不但会从这单纯中感受一个
可爱的形象和自由的独特的美,而且会觉得这词句完全是从音乐中流出来的,是音
乐的原初意义的唯一解释。自然,简单而恰到好处,是才华的真正试金石。因此矫
柔造作的无病呻吟才会泛滥。

  如同许多摇滚歌手,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和批判是音乐的重要的题材。他俩的歌
不乏这种思考并因之而成为传世之作。不过Simon的高明之处是他把这种讽刺,批判
和挑战溶化在诗的雅致和旋律的优美与谐趣之中,被讽刺的也不觉得冒犯。他们嘲
弄美国中产阶级自我得意的价值观,生活目的,枯燥无聊和无奈(如“Mrs.Rubins
on”,“America”)。他们面对时代,陈述冷战,越战,吸毒,谋杀,反战和价值
观急剧变动的美国世纪的气氛和精神状态(“I am A Rock”,“Seven O'Clo
ck News/Silent Night”,“The Sound of Silence”)。他们歌咏出对社
会下层小人物艰难无助和顽强挣扎的深深同情(“The Boxer”)。他们还唱颂人
世间的感伤,怀乡,爱情和真诚 (“For Emily,Whenever I May Find He
r”,“Scarborough Fair”,“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所有这些
,加上他们歌中的强烈的个性和情绪,敏锐的感受和见解,优美的表达方式,构成
了他们的独特性和普遍性,构成了他们丰富的杰出。

  现在让我们举例谈谈他们的几首代表作品。首先是“沉默之声”。Simon最近的
演唱是由沉寞缓长的电吉他独自引出人对内心和未知实在的倾述,这是开头一段:


  Hello,darkness,my old friend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Still remain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

  一首真正的诗,在心的深处流动。神灵般的意像。孤独的形态,飘忽的实在感
在沉思般的旋律中隅隅而行。这是一个产生于内心自我和外在世界的痛苦的先知,
在试图穿越内心和外在的束缚时发出的无声的回响。听者如直面未知,尘世如静夜
,闻孤月驶过荒原旷野……
  听“Scarborough Fair/Canticle”(中译名《斯镇的故事》),离乡飘泊的
人有时很难忍住眼泪。深情而凄凉的民歌曲调讲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为不明不白
的原因而征战的人,托人带去对他昔日的家乡姑娘的思念: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Parsley,sage,rosemary and thyme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凄厉的山风吹散他的头发,在对青春的远方回想和对时下征战的无奈中他反复
咏唱对那乡村的土地和俭朴的家庭生活的梦想。完全是音乐版的中国唐时的边塞诗
。人类的苦难,哀伤,期念,爱和恨原来是这样长久和共通。根据这首歌改编的乐
曲,数Adrian Breff的长笛曲最为动人。长笛和小提琴相伴,如泣如述。不正是“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总在我心中最深处唱的一首歌。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波涛之桥)是他们1970年问世的作品,
即同时在英美两国成为榜上第一,并且歌和它的专集两者都为第一,均为史无前例
。同年获五项Grammy大奖,是他们成就的最辉煌的一页。听过它的人都会知道,称
它是不朽之经典绝非捧场。至今已有不知多少人改编,演唱和演奏过它。然而,并
非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地表达出它的精神。(我就没能忍住性子把Presley唱的版本听
完。)

  它的摇滚味道较“Scarborogh Fair”的重。但正象后者不需这样一样,摇滚
形式是它完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歌的主题是男女间的友谊,真诚,扶助和奉献,以
及对生活的乐观进取精神。Garfunkel的演唱在这首歌完美纯青,他将音乐的内涵完
整准确地阐释出来了。歌的开始是他如风如水而逝,如春夜月色拂面的轻柔在沉缓
的钢琴声中唱出:

  When you're weary
  Feeling small
  When tears are in your eyes
  I will dry them all

  I'm on your side
  When times get rough
  And friends just can't be f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

  如宗教福音般的圣洁,纯真的关怀,对苦难和不幸的抚慰,是人间最珍贵又最
易失去的东西。接着,歌声唱出对弱小者的亲人般的鼓励:姑娘,激风暴雨你也要
勇敢扬帆前行。此时,钢琴,鼓和吉他的摇滚乐的节奏声起,由弱渐强,如同远海
上雷声起,远而近,大波涌动。我觉得很少有别的同主题的曲子比这一个更需要摇
滚乐形式了,这样的音响和节奏此时已不仅是音乐的一部分──它已不仅是节奏和
旋律──而是歌所叙的人生场境,意义,和哲学的一部分。其时Garfunkel和Simon
二人合唱的声音在弦乐伴奏下如上天的呼唤在其中穿行:

  Sail on silver girl
  Sail on by
  Your time has come to shine
  All your dreams are on their way

歌唱进入最高潮,管风琴和弦乐队齐奏,宏大而神圣,鼓和吉他奏出更强更快的节
奏和音符,如同那梦想的太阳放出了绝响──

  See how they shine
  If you need a friend
  I'm sailing right behi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ease your mind
  ……

  面前的世界模糊了。

  啊,我们年轻的时候对友谊曾怀有多么纯洁的向往!
--

       我是一条整天快乐游泳的小鱼儿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ocr.cs.tsinghua]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nowthat.bbs@bbs.net.]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