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e (无情的雨), 信区: Rockroll
标 题: 音乐拯救世界--纪念伍德斯托克运动30周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Sep 12 10:39:20 2000), 转信
“只有一次,音乐拯救了世界”—
—莫里斯·迪克斯坦
几个世纪以来(甚至是今天),音乐都被看成是纯消遣性的和毫无实际意义的娱乐
工具,由于它长期被用来歌功颂德和弘扬主流,在一些国家里音乐已经死亡,或者变得
一文不值,终于(迟早),摇滚诞生了。
郝舫在他的专著《伤花怒放》中很详细地评介了摇滚创世纪的过程,其中最有趣的
观点是他认为摇滚不是因为它人见人爱而存在,相反当东西方不同阵营、不同社会的政
府都视猫王为洪水猛兽时,一切才变得不寻常起来,在60年代中叶,摇滚几乎比黑人解
放运动、女权主义、垮掉派艺术及反战风潮还“可怕”还具杀伤力。但就在此时,摇滚
乐(也许是整个音乐)最辉煌的一刻临近了。
1967年起初是平淡无奇的一年。1月27日在一次模拟登月发射火箭时,宇航员格林索
姆、索菲和怀特不幸因座舱起火丧生,为这一年多多少少染上了一点悲剧色彩,但真正
的悲剧还在后面:
2月中旬,约翰逊总统宣布越战扩大化,随后军方制定了新的征兵计划,联邦教育委
员会居然通过了一项以大学成绩来评判是否给予学生缓服兵役待遇的决定,大批学生作
弊或篡改成绩,一名叫比尔·克林顿的人那时留下了逃服兵役的案底。
纽约和旧金山发生了由春季动员委员会组织的反战大进军,仅在纽约便有35万人参
加,当示威者在第12街游行时,一个倒霉的警察子弹走火,两名学生遇难,进行爆发全
国性的大动乱。此间有近10万青年迁居加拿大以逃避越战。
这年年底反战之火终于烧到了华盛顿,5万余人在白宫前喊出了“打倒约翰逊”的口
号。不过在音乐领域,1967年发生了几件更重要也更具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经过近半年的印度音乐研究,乔治·哈里森宣布他已完全掌握印度文明的精华,此
时保罗·麦卡特尼也将皇家爱乐乐团成员们逐渐熏陶成摇滚的狂热分子,并允诺为其做
伴奏;列侬此时已成为瑜珈功的顶尖高手。这一切的结果便是有了我们今天称之为历史
上最伟大唱片的作品:甲壳虫乐队的《佩珀军士孤独的心俱乐部乐队》。
波普艺术三杰之一的安迪·沃霍尔在与纽约一帮地下音乐艺术家的朝夕相处中发现
了许多摇滚与现代绘画相得益彰之处,在他招集的一干人中有位和他一样都对索绪尔的
符号学情有独钟的吉他手——劳·里德,还有一个是一辈子也未调过弦的提琴手约翰·
凯尔。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为自己乐队起的名字粗俗(甚至是下流)之极:地下丝绒。19
67年8月,乐队的同名专辑由爵士乐公司Verve出版,其封面后来荣获柏林现代艺术展冠
军,令人沮丧的是他们的唱片无人问津,“地下丝绒”始终在地下。
从英国来美国发展的年轻人吉米·亨特里克斯24岁时已被喻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吉他
手了。他与同胞,一支崇拜小马丁·路德·金牧师的黑人团体Love都有杰作出版,分别
是《吉米·亨特里克斯与经验》和《永远的变化》。后者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灵魂迷幻
作品显然是受到了超现实主义大师阿拉贡巨著《永恒的变化》的影响。
现在我们终于进入这年的正题:迷幻了。全世界校园反战运动大本营旧金山,总有
一些留长发、蓄胡须、身披夹克、挂着念珠、手捧鲜花、面带笑容的青年招摇过市,开
始大家称之为“花童”,不久,人们找到了一个更恰如其分的形容词“嬉皮斯特”——
一个源自Beat Generation派作家梅勒小说《白色的黑人》的词汇,这是个存在主义的反
英雄的名字,他“在反叛的自我意识推动下,开始了通往迷途的征程”,后来大家简化
了这个词,变为嬉皮士。在旧金山·树岭诸多嬉皮大本营中,大家除了常见到反战宣传
者和垮掉派文人外,便总能看见一支到处游说的乐队:Warlocks。主唱是西班牙后裔加
西亚,他不仅率先接受了加州医学院的“迷幻实验”(Acid Test),还与化学家斯坦利
交上了朋友,并热衷于研究服食大量LSD致幻剂后的安乐死体验,Warlocks在大本营中定
期举行LSD宴会,同时他们也大量派送自己的迷幻反战理论:军方不要残疾人和瘾君子。
于是大批花季青年(真是花童)为躲服兵役走上了一条自戕的嬉皮之路,他们的父母看
到瘦骨嶙峋的孩子就更加痛恨美国政府的战争政策。后来加西亚为Warlocks换了个更迷
幻的名字“感恩而死”。
纽约的夜总会老板比尔·格拉海姆在旧金山开了间“西菲尔摩”夜总会,这里的头
牌乐队就是“杰弗逊飞机”,他们这年出版了乐队第二张也是最杰出的一张唱片《超现
实主义枕头》。而与乐队主唱格雷丝亲如姐妹的另一位摇滚女杰贾尼斯·乔普林这年底
也有大作问世,《Cheap Thrill》后来被大家公认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嬉皮唱片。
与此同时,在伯克利音乐学院学作曲的雷·曼扎里克疯狂地崇拜着他的好友吉姆·
莫里森,后者不同凡响的诗人气质与亚文化代言人品质使他们的乐队“大门”很快成为
嬉皮运动中的佼佼者,其同名专辑亦极受重视。
1967年12月,车祸后复出的鲍勃·迪伦出版了一张很退步的唱片《约翰·威斯利·
哈丁》,但它却令PoCo The Band和CSN成为他的忠实追随者,他在纽约的住处总是宾客
络绎不绝。
1968年迅速崛起的“谁人”出版了大作《谁是下一个》,但总的来说这一年没什么
震惊世界的事发生,各路人马聚齐等候1969年“决战”的到来。
1969年的开始就令人振奋,与迪伦齐名的民谣女诗人琼·贝兹复出了。6月16日至1
8日一场“蒙特利”音乐节在加州举行,很像是一场预演。8月15日,在阿穆斯特朗走出
人类登月一大步之后22天,琼·贝兹率领当时全美的摇滚精英在纽约贝斯尔的卡奇基村
举行了名为“伍德斯托克音乐与艺术展览会”的盛大演出,组织者不收取门票,结果有
40万人挤入会场,一个历史上最壮观最令人激奋的反战节日到来了,8月15日至8月17日
这三天中,全世界的历史为之改变。音乐会上先是“谁人”吉他手汤森将自己的吉他点
燃,而后出场的吉米·亨特里克斯也点燃了吉他,火中的吉他发出最后的嘶鸣,所有的
人都为之震撼。在几年之后,一位当时的电视观众还对此情景念念不忘:“我忘不了那
吉他的悲鸣,它令我想起了战争中牺牲的人,我们应该停止这种牺牲”,4年后这个人与
北越领袖黎德寿一起因结束越战而获诺贝尔和平奖。亨利·基辛格博士不是仅有的受伍
德斯托克运动感染的人。从1969年起,所有的人似乎都清醒了,他们终于认识到自由、
和平和欢乐的伟大,此后的30年中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冷战结束了,对话代替
了对抗,正义代替了反动。此时此刻我们应该牢记的是:真正改变历史的是那些为人类
共同的理想去奋斗去牺牲的人,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将暴力和罪恶裸露于欢乐与自由的
娱乐场上,地狱与天堂之门任人选择,难怪后人称60年代为激动人心的年代。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重温那些伟大的名字吧:
Joan Baez(琼·贝兹)
The Band(乐队)
Nick Benes(尼克·本斯)
Blood,Sweat & Tears(血、汗、泪)
Canned Heat(热罐)
Joe Cocker(乔·库克)
Country Joe & the Fish(渔夫和鱼)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
Crosby,Stills & Nash(真、善、美)
Arlo Guthrie(阿罗·克斯利)
Tim Hardin(蒂姆·哈丁)
Jack Harrison(杰克·哈里森)
Richie Havens(里奇·海因斯)
Jimi Hendrix(吉米·亨特里克斯)
The Incredible String Band(奇妙的绳子)
Iron Butterfly(铁蝴蝶)
Jefferson Airplane(杰弗逊飞机)
Janis Joplin(贾尼斯·乔普林)
Grateful Dead(感恩而死)
Melanie(梅林)
Mountain(山脉)
Santana(桑塔纳)
John Sebastian(约翰·塞巴斯蒂安)
Sha Na Na(沙那那)
Ravi Shankar(拉维·山卡)
Sweetwater(蜜汁)
David Clayton Thomas(大卫·克莱顿·托马斯)
Ten Years After(10年之后)
The Who(谁人)
Johnny Winter(乔尼·温特)
1999年7月23至25日,一场名为“伍德斯托克30周年”的大型户外演出在纽约举行,
其中充斥着光怪陆离的闹剧如同性恋、吸毒、性罪错与群殴,当初的进步意义荡然无存
,可见太平盛世显然不需要革命更不需要“伍德斯托克”式的牺牲。
--
※ 修改:.mfw 於 Sep 12 10:37:10 修改本文.[FROM: bbs.hit.edu.cn]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 bbs.nju.edu.cn.[FROM: 202.102.81.244]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 bbs.nju.edu.cn.[FROM: bbs.hit.edu.cn]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mfw.bbs@bbs.nju.edu.]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6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