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在刚刚出版的《北京新声》的扉页上,我们会遇到一个奇特的
词——打口。这个词在民间流传已久,却从没有人将其正式命
名为“新一代音乐人”的标志。这本公然题献给“打口的一代”
的实验出版物,打破传统书籍的编印原则,立即在圈内成了一
个时髦的话题,就像当年朋友偷偷递给你一盒“打口带”一样,
令“打口青年”们兴奋不已。

“打口”一词容易让人联想到“打滚”——这个如今不再时髦
的词,这个词曾是八十年代另类青年的代称,曾是火热的“青
春句法”的总纲和关键词。其灵魂,从核心到外延边界,无不
弥漫着爱情政治学、实验诗歌革命术以及热血无限欣快症的具
体气味。

反观这段文化历程,我们就会发现,正是这种以“打滚精神”为
特征的异端气质,赋予并构成了当代文学艺术的特殊立场,这一
立场已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价值安慰和意义来源。一
代人用痛苦、血腥、热泪、汗水和不断受挫的梦想混合而成的江
湖味,持续不断地刺激着习惯于庙堂趣味的 顾妆 孔,成功地催
生了当代文化的另类风光。时至今日,遍及文学、绘画、电影等
领域的这一“打滚”潮流,在流行音乐的版图上,也成功地完成
了从划地打桩、锐意开垦、肆意拓展的历程,为那些“想听想听
的”九十年代耳朵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声音,并顽强地向前延伸着。
 来自本能的野性力量就像品种一般凝聚起生命的结晶体,在与社
 会和时代形成存在的张力与对比的同时,也为奇妙的自我之书的
 情节与段落,找到了丰富的词汇、独特的句法和书写的原则。
 “青春之歌”代代不衰的秘密也正在于此。从“打滚”到“打口”,
 历史记忆的书写与录入,也因此而将那暗含在每一位历史亲历者
 心目中带箭头的坐标,按照这种原则向前推进。

从这种意义上讲,《北京新声》正是用它的“打口”特征,捕捉
住了新一代最前沿的身影,它收藏了中国心脏的声音,一代人成
长的声音,这声音来自:麦田守望者、地下婴儿、鲍家街43号、
子曰、张浅潜、清醒、超级市尝新裤子、花儿、秋天的虫子,10支
青春乐队的嗓门。这些由“打口带”喂养的声音,云聚在中国的
心脏,形成合唱和独唱的章节,以他们“打口”的青春哲学,宣
称要和世界一同歌唱。 如果说“打口”一词在过去,或多或少,
会让人想起有罪的该隐额头上的记号的话,那么,在今天,“打
口”一词的含义已从根本上超越并包容了中国海关在资本主义“垃
圾文化”制品上留下的权力印记的范畴,而成了九十年代亚文化
的一种新标志。从而,也使这本献给“打口一代”的《北京新声》
成了描述、呈现、囊括“打口青年”现状与生活的、典型而重要
的物证。它之所以配称“典型而重要的物证”,正在于作为诗人
的编者,依据他们对亚文化的独特理解,综合多门艺术极其前卫
要素,透过制作技术的整容魔力,将一本关于音乐文化的书编成
了一本极富创意的“打口”书,并且,大胆而成功地将与之对应
的“青春句法”改写成了如下形式:“打口一代——这些崭新的
偏执、挑衅、迷幻——的地下离心分子的全部幻想、热泪、情欲、
压抑、痛苦、绝望、悲哀——正以狂欢、咆哮、疯癫、逃亡、妄
想——和最为大胆,最为刺激,最为有力——以及最最极端的形
式,像呼啸出林的幼狮般——迫不及待要狂奔而出。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3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