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ke (唱片堆里一只狗), 信区: Rockroll
标 题: 第一章 第四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5日16:24:47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一章 第四节 东 洋
在东洋,作为一门学问的音乐美学虽然没有得到发展,但是
关于音乐论和音乐观的文献和思想却是极为丰富的。然而,由于
对它们进行历史性的概观的书还很缺乏,这里只能就两、三种有
特点的音乐美学思想作一些考察。
印度音乐,正像它把宗教音乐作为主体那样,其自古以来的
音乐观是神秘主义的,充满着传说性的故事。然而,公元四世纪
在北印度出现了圣婆罗多(Bharata)这位伟大的艺术理论家,在他
的著作《演剧论》(Naatya Shaastra)中,系统地论述了当时的音
乐。其后b又过了九百年,音乐理论的大师萨兰格德瓦(Saarang—
deva:)出现了。他在留给后世的《乐艺渊海》中详细记载了有关
那个时代的音乐理论与精辟的学说。按照这些著作所说,在印度
的所谓二十二律里面,有二律显然是纯律的半音(振动数比例为
16/15)、三律是小全音(10/9)、四律是大全音(9/8)。
(参看田中正平博土《印度乐律的实质》一文,《东洋音乐研究》第
二卷第一号所载)为什么印度音乐竟然达到了使用二十二律的地
步我们不知其详,但印度人的音感非常敏锐,这是可以肯定的。
同时,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西欧古代和中世纪所见到的那种数
学性质的音乐观,在印度也同样占有中坚的势力。
然而,在古代相中世纪的中国,我们发现了比柏拉图更为完
整的道德性的音乐观;那就是被称为“乐经遗服的最完整的论著”
札记·乐记》篇,它是以“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这样一句活开
始的。它的开头几节,被归纳如下: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也,是放知声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杏以知
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云音,不知音者,
不可与云乐,知乐则期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即是一般所说,音是由人的内心产生出来的。乐是与伦理相
通的。所以,只知声而不懂得音的是禽兽,只知音而不懂得乐的
是众庶。·只有君子才能懂得乐。所以,从审声进而知音,从审音
进而知乐,从审乐进而知政,于是,治理天下的途径就具备了。
所以,不可与不知声的人谈论音,不可与不知音的人谈论乐,能
够知乐的时候,也就接近于知礼了。对礼乐二者都懂得了并且深
有体会的人,叫作有德的人。所谓德,就是指对礼乐二者都深有
体会的意思。
还说:礼乐是以天、地为依据的,因此,非圣人就不能制作
礼乐。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放百物皆化,序故群物
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
能兴礼乐也。”
也就是说,乐与天地的和气相同,礼与天地的秩序相同。因
为有和,所以万物都能自然感化;因为有序,所以万物就都有区
别。乐是以天为准则作成的,礼是以地为准则制定的。所以,如
果错误地不以地为准则而制作礼,就不能得到秩序而引起混乱;
如果错误地不以天为准则去创作乐,就得不到它的和而陷入暴
乱。所以说,只有使天地之理得到彰明之后,才能使礼乐兴盛起
来。
而且,连续好几节关于音乐的伟大功用的论述,是很值得玩
味的。我们特别希望世上的执政者们能够把作为这几节的概括的
如下一段话铭记在心。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
先王著其教焉。”
也就是说,乐,是深受圣人所喜欢的,应该靠它来改善民心。
它感人很深,移风易俗的力量比任何其他的东西都大,所以说先
王注重乐教。
正像礼记乐记篇也曾说过的“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那样,音乐和道德其实是不可分割的。在乐记篇里面,作为古代
文化特征的宇宙论见解的确是非常强有力的。但同时,它也没有
忘记作心理学方面的考察。
此外,正像田边尚雄曾多次介绍过的那样(参看雄山阁版,东
洋史讲座中的《东洋音乐史》,等等),中国在乐律理论方面也有
非常出色的成就。日本甚至还出版过一些学者(如中村清二博士,
兼常清佐博士、淹遗一)的研究专著。(关于中国的音乐观,参看
田边先生在纪念《东亚音乐论丛》中所收张源祥写的《中国古文献
中的音乐观》,西邨清助的《西晋时代乐论考》等)
日本自古以来就传入了中国、印度的音乐文化。因此,凡是
有一点系统性的音乐观或音乐论,都可以从其中发现外来的思想,
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即使还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音乐美学,却
也不能忽视日本自己的特点。就这个领域来说,由于我们也还没
有作过历史性的全面考察,所以只能就中世纪至近代之间的日本
音乐观的二.三个特点进行考察。
日本的传统音乐文化的根本特点,在音乐方面是注重感情和
情绪。可以说, 日本音乐观的特点是以感情和情绪,即以审美的
要素为核心的。这一点勿宁说是与印度、中国的宗教性、神秘性
的音乐观或伦理性、理论性的音乐观相对立的。这里说的音乐中
的感情性的东西并不是西洋近代美学中的那种纯艺术性的东西,
而是指围绕着音乐的那种气氛性的感情,这一点是重要的。这其
间的缘由已经为散见于“源氏物语”中的音乐观所指明(参看山田
孝雄著《源氏物语的音乐》)。
传统的日本音乐主要是单音的,但在这种单音音乐中却可以
发现丰富的表现力。在一个个的音,不,应该说是在一个音向另
一个音的进行当中,连结着各种不同的感情。在这种意义上,日
本的音乐观与西欧的音乐观相比,非但不是原始的、单纯的,反
而更加微妙复杂,这样说才确切。当然,要是论其感情的话,那
里面很多是音乐之外的东西,甚至也可能夹杂着非美的东西。
归根到底,在所谓邦乐里,与音乐有关的各种东西都比音乐
本身更为重要; 自然界的音乐或自然界本身之类的东西,比超人
工的音乐来,更被看成是它的音乐美学的核心问题。这固然是在
印度棚中国也能看到的一种特点,但是,在我国它却未必是宗教
性的和伦理性的,而是变成了特别以感情性的,情绪性的东西为
中心的在这一点上显示出来从他们那里无法见到的一种特殊性。
当然,这只适用于德川时代的庶民音乐,而雅乐或能乐方面,数
的、字宙论的,以及东教的、道德性的音乐观占有优势,则是不
言而喻的。我们期待着由专家们撰写的《日本音乐美学思想史》一
类的研究成果的出现。(关于日本的音乐观,请参看吉川英士著
《日本音乐的性格》。)
--
经过马路旁成堆的垃圾,经过积满污水的商用占地,
经过整夜痛苦的失眠与不安,跨入美丽辉煌的二十一世纪??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3.13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