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ke (唱片堆里一只狗), 信区: Rockroll
标 题: 第三章 第一节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5日16:27:5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第三章 音乐的内容
第一节 关于绝对音乐
作为现代术语的所谓绝对音乐(abso1ute musik),是指从诗
意的以至绘画性的表象中解放出来的没有浪漫主义性质的标题或
合理主义性质的音画的音乐而言。据说这类音乐一律没有明确的
观念性的甚至情绪性的内容。反浪漫主义的现代,又一次表现昂
对绝对音乐的强烈倾向。音乐美学也从这种意义上的绝对音乐的
立场出发,使力学性的、能量说的立场变得有力起来。它们都是
重明音乐中纯音乐性的、形式性的东西的。
但是,实际上从音乐中将诗意的以至绘画性的表象完全排除
出去,似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过分追求这种意义上的纯粹性,音
乐最终将会变成数学性的形式游戏和没有灵魂的东西。即使在巴
赫或贝多芬的作品里,究竞有多少所谓真正的绝对音乐呢?我们
果真是把那些作品当作绝对音乐来听的吗?
实际上,正像汉斯立克等也曾慨叹过的那样,同时也倪许多
通俗性的解说所散布的无聊的胡说那样,不论什么样的绝对音乐
都被听成和解释成富有诗意的、绘画式的东西, 这是一般的现
象。我们固然承认克列茨什玛尔等的解释学(Hermeneutik)的立
场是继承了十八世纪的储绪说的衣钵,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浪
漫主义的倾向。然而,也不可否认,像他那样卓越的音乐学家所
解释的东西里面有着某种程度上的客观性。在这一点上,与克列
茨什玛尔等正相反的、主张现象学式的、不联系自我的、持有客
观主义力学性立场的梅尔斯曼,却为克列茨什玛尔的著名,的《音
乐厅指南》(Fohror durch den Kouzersaa1)写了续篇。这件事
使我深感兴越;’我并不想把这仅仅看作是什么表面上的妥协。
当然,“在音乐鉴赏问题一节里也必须论述的一点就是:一般
说来,对美进行不纯的鉴赏的情况,也许比音乐方面要少。正如
盖格(Moritz Ceiger:《美学入门》(Zugange zer Asthetik),
1928)所说,在音乐方面自我陶醉的现象是非常普通的,他称之
为“外在的集中”那种注意作品本身的情况很少,而即使在他称之
为“内在的集中”方面,也可以发现一种极端非美的、与作品关联
很少的、仅仅对自己内心情绪进行自我满足的状态(参看大西克
礼博土著《现象学派的美学》)。我们应尽可能地把注意力集中于
作品本身,这对绝对音乐来说,就尤其必要了。但是,即使是对
于绝对音乐,听众也不会不产生某种表象、想像和感情的。完全排
除这类主观上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同时,对于该作品的作者,作
品的产生经过,以及它在音乐史乃至文化史上的地位等的知识,
不仅不会妨碍鉴赏,反而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因此,音乐分类上的所谓绝对这一概念,是应该当作对一种
意图或一种理想的表示来理解的。就音乐的形式和性质来说,把
对一切非音乐的或音乐以外的东西所作的任何有意识的随意联
系排除在外(至少在鉴赏对应该这样作)的,就是绝对音乐。然而,
这样的音乐究竞是不是声音艺术的真正理想,还是个问题。例如,
贝多芬在他的有代表性的许多作品中,有过写绝对音乐的意图吗?
咱于格列戈里圣咏是祈祷性的音乐,而作为音乐来说,它就不能
算作理想的吗7勃拉姆斯的绝对音乐作品能说总是比瓦格纳的乐
剧更伟大吗?
把绝对音乐这个概念与作为音乐最高形式的评价标难联系在
一起,这是成问题的。达岂不正如把数学当作是一种纯一的、因
而也是比较高深的学问,认为无需像物理学与天文学那样在抽象
思维上还要加上直现形象的看法而犯有同样的错误吗?同时,在
音乐中重视纯形式,岂不是正如在各种精神科学中只重视纯逻辑
学一样吗?但是,如果逻辑学离开存在学和形而上学,变成纯形式
性的东西,那它就不仅变得软弱无力,而且会变成错误的东西。
这是已经为从古以来的逻辑学的历史所证明了的。
如果从类型方面看,那种喜欢抽象思维、孤芳自赏以至超脱
尘世的,那种在和最高深的理想相隔绝的静溢中,只从自己的自
.我内心出发进行臆想的音乐家,也许会倾向于绝对音乐。可是,
如果他感到自已是人们当中的一员,从同其他人所组成的生活共
同体中发现了真实的东西,并把自己的理想经常放在和周围环境
的交往之中的音乐家的话,他或许就会把“综合性的艺术”作为追
求的目标。
总之,所谓绝对音乐这种东西,可以说其本身是具有伟大的
独立性、完整性、逻辑和构筑性的。所谓独立性,就是并不依存
于类似富有诗意的理性概念那种音乐之外的要素。所谓完整性,
在形式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它是体现具有协调、匀称的结构的。
所谓逻辑,是指乐思、发展和主题的创作等,在音乐上都是贯
彻始终的。所谓构筑性,是指后面的东西是在前面的东西的基础
上建筑起来的,.—整体是在坚实的骨架上构成的。在这种意义上,
绝对音乐的理想形式可以说就是纯粹的赋格吧!
巴赫为古钢琴写的许多赋格曲并没有因为被加上随意的标题
而受到误解,也没有由于通俗性的解说而被歪曲成富有诗意的和
文学性的东西,这也许是一个幸运。但是,他最后的末完成的杰
作《赋格艺术》(Die Kunst der Fuge)那样的曲集之所以几乎无人
演奏,也许是由于它那使人望而生畏的绝对音乐性质的缘故。他
的许多管风琴赋格曲,作为宗教音乐来说,可以说是被当作非绝
对音乐来听的。他的二声部创意曲,被当作没有内容的练习曲一
样看待;三声部的创意曲(被称作Sinfonia)里面虽然含有非常精
彩的乐曲,但并末广泛地为人们所知晓。这些情况都可以作为音
乐通常并没有被当作纯音乐来看待的例证。
但是,即使是赋格也并不全是纯粹的器乐曲,而带歌词的也
很多。同时,在维也纳古典派和浪漫派纯器乐的赋格里面,与巴
赫等人的同类作品相比,则含有较多的音乐以外的什么东西。至
于古典派以后的主要形式,已经不是赋格而且秦呜曲,就无须赘
述了。
近代的奏鸣曲形式由大巴赫的次子卡尔,菲利普·埃玛努埃
尔·巴赫(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1714—88)确立起来,是
非常有意思的。奏鸥曲形式也被称作“第一乐章形式”,是古典奏
鸣曲第一乐章一般所采用的形式。这位卡尔为古钢琴写过几十首
具有快、慢、快三个乐章的这种奏鸣曲。他的时代正是以艳丽风
格(Style galant,galanter Stil)为特色的“洛可可”时代。同时,
担可以看出,他的作品里也表现出卢梭所提倡的狂飚时代的那种
对感情的强调。这种奏鸣曲形式,经过海顿、莫扎特,最后由贝
多芬所完成。但同时在贝多芬其后期业已解体。虽然浪漫派的作
曲家们和很多现代作曲家都在形式上采取了自由的处理方式,但
奏呜曲形式作为器乐曲的一种重要形式,依然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在这里不是要对奏鸣曲形式的历史作详细的考察。只是
衣对近代音乐当中最重要的庞大形式的秦鸣曲的绝对音乐或者说
是纯音乐的意义进行考察的时候,感到有必要赂略回顾一下它的
历史发展及其与文化史的联系而已。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
伯特、舒曼、勃拉姆斯、勃鲁克纳等人的许多卓越的交响曲就正
是按照这种奏呜曲形式写成的。奏呜曲形式的确立与发展,不仅
在音乐史上,而且在近代文化史上也可以说是一件伟大的业绩。
可以把贝多芬的中期奏鸣曲形式比作黑格尔的辩证法(见科尔特
著《论贝多芬》),或者,也可以把奏鸣他的全部历史比作德意志观
念论的业绩。但是,无论黑格尔的辩证法,或是德意志观念论,
在影响之广泛及其功绩之受到千百万人的赞赏方面来说,部是与
赛鸣曲形式无法比拟的。然而,我却宁愿用一种连克尔凯加尔和
现代存在主义的立场都包括在内的、广义的辩证的思维,来和奏
鸣曲形式相比拟。
总而言之,依靠奏鸣曲形式,近代音乐开辟了前人没有达到
过的纯音乐的境界,而音乐这个独特的领域能够像在奏鸣曲形式
中那样变得明确起来,是很少见的。我们认为在莫扎特、贝多芬、
勃鲁克纳和塞扎尔·弗兰克等人的纯器乐中,已经达到了任何其
他艺术所没有达到过的精神上的高度与深度。而且,这种境界首
先是属于音乐性的东西,因此必须按纯音乐性质来聆听它们和理
解它们。
在这个意义上,汉斯立克和现代的哈尔姆、申克、库尔特、
相尔斯曼等人在某种意义上反浪漫主义性质的、绝对音乐性质的、
即可以说是某一种形式主义(这里,不是说旧式的形式主义,而
是说在形式本身中能够听出内容的那种立场)的主张具有充分的
正确性。我们也不能否认,只有通过对形式的深入的艺术分析,
才能够理解天才作品的意义。
然而,近代的绝对音乐,并不是现代的一种片面立场所主张
的那种狭义的绝对音乐。以上述赋格和奏鸣曲形式为基础的近代
音乐的最高成就,决不是以形式为目的的,拾恰它们是通过形式
来表达某种精神上最为深邃的东西——内心世界。据说,贝多芬
曾说过:音乐应该发自人心并打动人心”。特别是浪漫派作曲家
们的全部音乐,都是通过感情去捕捉音乐家的内在意识,再去打
动听者的感情的。即使浪漫主义立场中过火的地方应该拒绝,但
是必须承认来自音乐的感情力量。总的说来,很难否认在音乐中
有着某种超音乐的东西。那末,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
**
** 我希望我的冤屈能像这满地闪烁的白雪
******
** 可是这雪并非降在八月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3.13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