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ke (唱片堆里一只狗), 信区: Rockroll
标  题: 附论 为了新的音乐美学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5日16:52:20 星期五), 站内信件

  附 论


            为了新的音乐美学
  由于现代是一个可怕的转折时期。为了建立适合于现代的、
  富于创造性的,先进的音乐美学,我们至少要清算那些明显地属
于落后的、反动的、毫无价值的立场。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
的,实际上,必须首先对我们自己身上不自觉地保持下来的那些
  时代错误性质的陈旧观点、有局限性的哲学、闭关自守的神学以
及片面性的逻辑之类的东西进行自我批判式的暴露并加以扬弃。
  这篇小小的论文就是进行这种尝试的第一步。

    如果说美学是哲学,那么,它也并不是哲学的 一个部门或一
个特殊部门,而应该就是哲学本身,就是哲学的本体①。自古以
  来,缺少美学的伟大的哲学体系是不存在的。神学方面也是如
  此。缺少美学的令人可怜的神学,正是近代的畸形神学的面
貌②。顺便说一下,虽然神学与哲学是两回事。但是,古以
来,神学与哲学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现在更是如此。其实,哲
学能够全然无视圣经的立场吗?
    音乐美学是音乐哲学的本体。音乐哲学至少没有必要只停留
在音乐美学上。它也应该是音乐论理学与音乐伦理学.但是,关
于这些,还有待今后探讨。
                                  (三)
    既然音乐美学是哲学,就应该从“哲学的现实”出发去研究哲
学①。我们总是喜欢根据格拉图或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或阿奎
那来研究哲学。然而,按照罗姆巴赫的明确的分类法,古代希腊
哲学是传记式的(biograPhisch),中世纪哲学是赞美神的(doPo-
graPhisch),而近代哲学则是地方志式的(toPograPhisch),对我
们来说所谓有哲学性,就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是站在哪种立场
上的问题。只按照海得加或萨尔托尔去研究哲学,并不能就算是按
现代的方式去研究哲学。哲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一项不可缺少的
工作,就是我们要弄清楚是在历史上的“何时”、“何地”研究哲学
的。如果没有考虑到和意认到是在今天的、日本的、“东洋的”传
统中研究哲学的话,就不能成其为在“哲学的现实”中研究哲学.
    音乐美学,可以说就是在“音乐的现实”中来研究哲学的。
“音乐的现实”如何正是音乐美学应该弄清的问题。
                                  (四)
    在“音乐的现实”中,我们不能对音乐做出定义。过去曾经存
一在过各种各样的音乐的各种各样的定义,而且今天依然存在。例

如,奥古斯丁受洗之后所写的第一篇著作《音乐论》(De   Musi-
ca)中,有一条著名的定义:“musica est scientia bene mo-
dulandi”。将这句话翻译成近代语言,是很费力气的。译成日语
也非常困难。在这里姑且译作“音乐是良好的配曲知识”。“配曲”
的中心是节奏,节奏的本质对于奥古斯丁来说是数(numerus)。
对这个定义的解释是包含着很多问题的。但非常有特征的是,在
这个定义中,音乐并不是用耳朵直接听的东西。音乐是“scieut-
ia”,即知识或学问。在近代,莱布尼茨的定义是很著名的。它的
原文是他用拉丁文写的书信中的一段话,即:“musica est exer-
.citium anthmetlcae occultum nesclentlsse numerare ani-
mi。大致可以译为:“音乐是并不知道自己也在进行计算的一
种隐藏着的灵魂的数学实践”。自古以来,音乐(musica)与算术、
几何、天文一起,作为数学的四种学科(quadrivium)而被列入七
种自由技艺(septem artes  liberales)之中。比起奥古斯丁来,
莱布尼茨认为音乐是数学性的实践之一。言外之意,音乐是“诉
诸于听觉的东西”。作为禅宗的一桩公案,流传着自隐所说的一
句“一只手上有声音,你听那声音吧!”(白隐是日本禅宗的一位‘
高僧,属临济宗。著有《毒语心经》、《白隐法语》等书。寂于公元
1768年12月,享年84岁c——译者)此外,以美国的焦恩·凯。
基为中心的先锋派艺术中的“音乐”,也有近似这种境界的地
方。
    作为现代的音乐的定义,想对两三位有代表性的音乐学者的
  定义作一些介绍。申克(heinrich schenker,1868~1935)认为:
  “音乐是各种声音在大自然提供的空间中的活的运动,是对大自
  然中提供的音响的形态化(旋律化、水平化)。库尔特(Ernst
  kurith,188广-1946)认为:“音乐是存在于我们身体中的一种自然
  力量。是意志行动的动力学”。谢林格(Arnoid schering, 1877
  -1941)认为。“哪怕音乐甚至是处在文化比较低.的阶段,而且,
  一也无论它是在何处与如何出现,我们除去将它作为对某种事物的
  ‘意义形象’或轰鸣的‘形象’;,或作为某种意义的‘反映”来接受之
  外,别无其它办法。即使当它在欣赏者面前作为单纯的‘游戏’出
  一现的时候,也不可能有全然缺乏象征的情况。否则。游戏也就变
  得毫无意义,;也就是说,变得不成其为任何一种游戏了”。列
  维斯(Gesa Revesz,1878—1955)认为:“只有当我们发现了经
  常并不依赖固定的音高,能够移调,在不同的结合当中不断反复
  出现节奏上富有秩序的音的连续(音程、动机)时;才能谈论有关
  音乐的问题”。汉德新(Jacquess Handschin,1886~1955)认为:
  只有在出现了与说话时的音高连续变化相对立的,能够清楚地
  区别出音高的非连续性的阶段时,音乐才开始存在”。
  这些现代的定义虽然都是很出色的,但很难适用于“音乐的
 现实”。例如,按照列维斯或汉德斯的说法,具象音乐(musique
  concrete)或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等等;有很多就一不是音
  乐,或许可以说就是“音乐的末日”。在现今的音乐学界的  前
  鲁梅(Friedrich Blume)或现代音乐的大指挥家安塞尔美(Er-
  nest AnScrmet)的眼里,十二音音乐与序列音乐也就应予否定,
  进而,就会变为:有很多日本的传统音乐也要从本来的‘音乐’中
  排除出去了。这在“音乐的现实”中,简直成了笑话.
      在以整个人类史上的,全球性的视野中的音乐作为音乐问题
  的“音乐的现实”中正像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
  .stein,1889—1951)在“语言的哲学”中所达到的那样,音乐也
  是被作为一种“语言”的。“对语言是不能做出定义的”。同样,应
  该说“对音乐是不能做出定义的”。对古代希腊音乐、调性音乐、
  日本传统邦乐、爵士音乐、十二音音乐、先锋派音乐,分别做出
  定义是可能的。但是,要做出对它们全都适用的音乐定义,已经
  是不可能的了.
                                (五)
    美学的课题,如果是在于从“哲学的现实”中去把握“音乐的
  现实”,那么,尽管我们不是专业哲学家,但只要我们不按我们
  的情况去把握“哲学的现实”,美学也是建立不起来的。可是,一只
要我们的关心集中在“音乐”方面,我们对“哲学的现实”的把握总
是很容易就变为从这方面出发的探讨。正因为如此,音乐美学就
会变成勉强凑起来的东西。
      最近英国天主教的一位领导人维克(Erian wieker)在他的
近著《文化与神学》中极力主张:为了树立现代神宇,特别应该
学习莫利斯·梅尔罗-彭蒂、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和卡尔·马
克思。就是说,在梅尔罗一彭蒂的《作为通向世界道路的知觉》、
维特根斯坦的《作为共同体生活形式的语言》、以及马克思的“改
造自然”等论著中已经弄清了为近代的经验论式的哲学所代表的
“世俗主义”的终结。为了不使维克的“急进的基督教”被误解为单
纯的“反世俗主义”,从完全不同的立场出发的美国新教的新领导
人考克斯(Harvey Cox)的异说式的研究《世俗的都市》也是值
得注意的。考克斯极力强调,我们应该促进的“世俗化”(是世俗
化(secularization),要与世俗主义(secularism)明确地区别开
来)的真正的源泉是圣经。也就是说,圣经通过“创造地”,“把自
然从魔鬼式的东西中解放出来”,根据“出埃及记”使政治非神圣
化,根据“西奈山的契约”,特别是根据“禁止偶像”,为“各种价
值的非神圣化”打下了基础。
    我们所以在这里也谈起神学,并不是出于想使哲学或美学神
学化的意图,而是由于现在反映最剧烈的历史性的转变的东西正
是基督教及其神学,由于它同时也是哲学转变的一种反映的缘
故。
    历史上有过意料不到的新的价值、新的展望的创造。所谓“哥
    白尼式的转折”就是它的明显表现。弄清现代的哥白尼式的转折
    (这只有和把过去各个时代的转折放在它的历史形成中去重新把
    握的工作联系起来才有可能进行),正是哲学的使命。梅尔罗一彭
  梯也在自己的1950—1951年度的讲义中说:“所谓哲学家进行哲
  学性的思考,例如就过去而言,是从那个过去与我们之间存在的
  某种内在联系出发而去理解过去的。这样一来,所谓理解就变成
  在历史中的共存—…·所谓哲学,就变为:不外乎就是将那些早在
  我们之前就已开始,并被以各种不同的方法继承下来的文化建设
  工作重新拣起来。然后,我们又以现在的立场出发,给那些工作
    ‘重新赋以生气’、‘再一次增添活力’”而已。
      对音乐来说,有决定性重大意义的是,在欧洲,从中世纪向
  近代过渡时期中的、由尼古拉斯·库扎努斯(Nicolaus CUsanUs
  1401—1464)所确立的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us)。按照罗姆巴
  赫的划时代的研究②,这是一种在帕斯卡尔的时候大体上已达到
  顶点,但依然是新鲜的、富于未来性的观点。实际上,在我们东
  洋的传统中,通过佛教的“无神论”,特别是通过禅宗的“无的体
  系”,从“原理上”说,已经变成近乎所谓生来便有的想法和生活方
  式。因而,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崭新的东西。但是,如果
  我们只是主张“东洋性的”、“非实在论的”、“非亚里土多德逻辑
    学式的”观点,那么,就远远地离开了库扎努斯——帕斯卡尔
    式的”功能主义”。因为,这种“功能主义”,是使实体论或非实体
    论,有神论或无神论,都能得以成立的东西。因此,对历来的闭
    关自守的”西洋主义”与“东洋主义”,必须一起克服。
        音乐(Musica),自古以来被看作是“数学”性质的学科。它在
    电子音乐与电子计算机音乐的时代,就愈益是有深远的意义。无论
    音乐或者教学,都是以“关系”取胜的世界。可以说都处于“无
    的体系”之中。我们无论在节奏中,在音程与和弦中,在旋律中,
    在复调音乐中,或是在异体多声部(HeteroPhonie)中,都是去
    听这种“关系”的,都是“用听觉进行把握”的。在音乐作品的存
    在论方面,古希腊以来的实体论性质的存在论,几乎已不再有任
    何重要意义。迄今为止,音乐作品的存在论之所以是毫无价值的)
    正是由于音乐的世界是以典型的功能主义取胜的缘故。
        尼古拉斯·库扎努斯对音乐特别关心,并不是纯属偶然的。
    同时,帕斯卡尔把与几何学性质的精神(esprit de geometrie)相对
    的奇妙的精神(esPrit de finesse)区别开来,一是有重大意义的。音
    乐虽然也是数学性的,一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就要特别听从亲切的
    “内心中的逻辑”,‘所以也是二种奇妙的世界。“音乐的逻辑”是以
    多维性见长的,它能够形成所有各种关系。。、音乐的精神“是禅性
          或超禅性地畅通无阻的。与闭关自守的体系的世界相比,音乐及
        其作品则是多体系的、或超体系的世界,真可说是“结构”的世
        界。
                                      (六)。
              帕斯卡尔说:“基督是形而上学的化身。形而上学是说明真理
          的。但是真正的真理却是说明自己本身的。本来的真理并不是思维
        的“对象”,真理本身就是思维。“金言”响彻天际的时候,就是为了
          要说明什么的。他的真理是完全一致的(作为神的出现[Epipha-
          nia)的明证)。而且,所听与所信的也正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所
          有的发展目标,都是在于神——人之间所存在的活的统一”。
            对于帕斯卡尔来说,神学是通向真正的形而上学与功能主义
          哲学的机缘,与哲学导致神学的取消是完全相反的。在神——人
        之间所存在的活的统一,不仅是各种教会的一致,也不只是佛教
        与基督教的一致,而是所有一切的完全一致。在“音乐的现实”
          中,则不但要力求东西方音乐的一致,而且还正在尝试着人类所
          有音乐的各种体系的一致。“新的音乐美学”,既不能单是哲学化
         的,也不能仅是神学化的。我原来的工作,从现在起才是真正
         的开始。

--
         **                                                                     
         **          我希望我的冤屈能像这满地闪烁的白雪                         
       ******                                                                   
         **                可是这雪并非降在八月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3.13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31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