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采样“Sample”Version1.0
吁吁
首先声明:笔者在这里谈的不是一种或一类音乐,也不是个别音乐类型所采用
的手法;而是现今流行音乐中被广泛应用一种制作手法。所以请各位摇滚音乐的死硬派
乐迷不要一看到"采样"就操家伙。采样可不光是电子/跳舞音乐的事,可能你最爱的摇滚
乐队也在使用它。(受不了就撞墙死,别骂我!!这是事实。)
采样,作为一种现代流行音乐的常用手法,早在二十年前已被流行音乐所采用,只
是由于当时录音技术/器材的限制,采样技术还处于一个衬托音乐主体的地位,没有被很
多人提起。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器材的发展,今天的录音技术已进入了数码时代,声音
由原来的不可视,不能被精确定位,变为可视和可精确定位,所以顺理成章的,采样技
术被推到了流行音乐的前台。
那什么是采样呢?打个简单的比喻吧。在我们平常听到的唱片中常常有主唱自己给
自己和音的情况。一个人总不能同时唱两个声部吧,和声的声部必然就是主唱事先录好
的音。这个录音我们就可以把它称为"采样"。当然这样的采样是最早期的概念。现代的
采样所包含的内容是天南地北,从天然的、人为的声音,到平常听不到、想不到的声音
,都可以是采样的音源。正因为采样有如此广泛的声音来源,所以它的使用就不会局限
在某几种音乐之中,而是被现代流行音乐广泛并大量的使用。象在"老三件"为音色主干
的音乐中,乐手会使用采样来丰富音乐的层次,增强音乐的气势和氛围。这在歌德摇摆
中尤为常见。在工业跳舞/工业摇摆中,其极为凌厉疾速的鼓击往往是混合着鼓手的真鼓
和鼓机的程式操作,这个程式通常也是鼓手自己或他人的鼓击采样;而他们的键盘通常
也是预先录进了采样声。至于那些电子和跳舞音乐,就更不用说了。采样声对于他们来
说几乎就是他们音乐的全部。他们的创作就是对这些声音进行解构和重组。
采样,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概念;而"采样技术"则是一个相对狭隘的概念。要动用
到这种技术的大多是些电子/跳舞/实验音乐分子。由于经过四十年的实践开发,吉他音
乐实验可以说已经走到了尽头(还是那句:受不了就撞墙死!);但采样技术则由于科
技的发展而方兴未艾,大有开发前景,所以现今大批有先见之明的乐手都投身到这种音
乐的开发实验中来。令这种音乐以几何级的速度繁衍发展。"混音技术/采样理论"(Mix
ology/Sampladleia)简单来说指的是:对采样所得的音源的处理手法。具体它又分为两
部分:声音本身的特性和处理手法。可以说这可是一门科学,比之吉他的弹奏手法和音
色处理,采样技术/理论有着更为深奥的理论和系统。拿声音本身的特性来说吧,由于乐
手采样拚贴时往往只需要整个声音的一部分(不大于二分之一秒),因而乐手必须懂得
物理声学中关于声音的知识,才能在拚贴时得心应手,使作品的意境按自己的意愿在听
者的脑中重现。同时操作各种采样器、编辑器和合成器也要求乐手具备相当的知识。摇
摆音乐乐手是一名乐手,而采样音乐乐手却是一名乐手、声音工程师、录音师、甚至是
音乐仪器制作人员;不少还兼职多媒体艺术家。
采样音乐乐手对他们的声音采样的处理手法有很多种。据笔者向这些乐手了解的情
况,他们首先要做的是采样。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他们大多都会有一个专属私人
的音源库(Sound Library),储存各种声音采样。当灵感来的时候,就从音源库里调出
要采用的声音,进行混音(Mix/Remix/Cut'N'Paste)。至于要采用什么样的音源就要看
灵感所至了。而这些声音最后要组成什么样的作品,同样取决于乐手的即兴发挥及所用
到的手法。例如要制作一段节奏(Beat),早期(专业混音设备出现之前)会先用重复
播放(Loop)得到节奏的一部分,再用重叠(Impose)把节奏各部分拼起来。现在就不
用那么麻烦,先做好一下(段)节奏,再Copy就行了。而制作各种效果也大同小异,只
是使用的手法不一样。你可不要以为这是简单的操作。且不说把音源化为个人的思想感
情反映需要多么巨大的聆听经验和敏锐的音乐/声音触觉,单是把一个个少于八分之一秒
的声音拼成五秒的节奏的工作量已够你受的。(笔者曾用电脑亲自尝试,花了一个晚上
)
谈了很多关于采样音乐方面的技术性问题,本来很应该再进一步挑明它的意义、目
的所在,然而笔者并无意这样做。这基于两个原因。其一,正如上所述采样音乐方兴未
艾,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还将有着长足的发展,现在并不易盖棺定论。其二(
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采样音乐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多元并生的网络式文化体系;在这个
群体中,有纯粹为听觉乐趣的享乐主义,有希望凭借着这种技术解构/重塑/再定义人类
后现代文明的理想主义,有希望透过采样声音探索人意识/无意识领域的新心理学,甚至
是仅为解构/研究声音的电声学。因而我个人的看法是:正如这个音乐类型/群体的形成
特征--一个多元并生的网络式文化体系,又为什么一定要用非此则彼的意义和目的去界
定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网络化的现实中,在外部客观已放弃个别焦点,呈现出多重元
素平行对等分布的时候,我们主观上就更应采用同样的方式,以主观上的多重坐标适应
客观的平衡网络,更好地生活于这个后现代/后工业/过剩信息的多元时代。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