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roll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ke (离可), 信区: Rockroll
标 题: 剪刀的革命——计算机音频编辑论述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3月03日15:53:36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剪刀的革命——计算机音频编辑论述
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精神疲惫的人坐在一张小折叠椅上,面对一台巨大的机器。他的
手上缠着绷带,成百上千把用废的剪刀胡乱地扔在地上。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小说中的
情节,从前的每一个录音师都这么干过,要编辑这些模拟式的录音带,就得不停地用剪刀
剪、剪、再剪。非常幸运的是,现在的音频编辑软件已经让这一切古老的工作方式成为历
史了,而音乐人也可以不再面对我所经历的这种折磨了。使用软件进行音频编辑并不仅仅
是让剪切和粘贴操作变得更加容易,它同时还给音频编辑带来了新的活力,它为我们进行
那些富有创造力的编辑操作打开了大门。但是,与编辑模拟式的录音带相同,使用软件进
行操作还是需要一些基本技巧的。为此,我们专门为你准备了一些有关在桌面上进行音频
编辑的信息,并且编写了一部简单的教程帮助你入门。我们所介绍的这些要点和小技巧虽
然适合于初学者和稍微有一些经验的用户,而对于那些数字音频编辑方面的老手,也是可
以从中受到启发的。
乐段编辑与波形编辑
首先,我们要来说明乐段编辑软件(block editors)和波形编辑软件(waveform editor
s)的区别。尽管这两者看起来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编辑声音的方式是完全不同
的。
波形编辑软件将对音频采样数据进行处理,也就是直接对硬盘上的文件进行改动。换句话
说,当你将一个音轨尾部的声音片断剪切下来,然后粘贴到音轨的中间时,就是将数据从
文件的尾部移动到了文件的中央。当然,这些编辑操作通常都是临时的,直到你进行了存
盘操作后,改变才真正实现。因此,波形编辑软件一般都是“具有破坏性”的,尽管在一
些波形编辑软件中都提供了撤消(undo)功能。
而乐段编辑软件通常是用来安排音频数据文件的播放开始点和播放结束点的位置,它并不
改动硬盘上的音频数据文件本身。例如,在乐段编辑软件中将一段音乐重复复制三遍,这
时这段音乐的音频数据并没有增多三倍,只是在音乐进行过程中这段音频数据被先后播放
了三遍而已。因此,乐段编辑一般都是“无破坏性”的。
当然,乐段编辑软件和波形编辑软件之间的区别远不止在保存数据方面的这一点差距。乐
段编辑的手法通常是在多轨数字音频工作站(简称DAW)中被使用。我们之所以叫它乐段编
辑,是因为在这类软件的工作窗中都是以一个一个的方块来代表声音片断的。有的情况下
方块中还有图形化的声波形状,但是你不要因此将乐段编辑软件与真正的波形编辑软件搞
混了。
在操作中你可以将乐段分割成几块,并创建新的乐段,还可以在一个音轨中间或是几个音
轨之间随意移动乐段,进行淡入、淡出等处理,所有的这些操作都不会对硬盘上的数据文
件本身产生影响。采用乐段编辑是在多轨环境中创建音频工作表的最有效途径。
对于乐段编辑来说,其弱点在于软件的编辑、控制功能要比波形处理软件差不少。一个乐
段编辑软件通常包括标准的剪切、复制、粘贴、删除和插入/ 删除静音段等编辑功能,另
外还提供淡入淡出的处理。在不同的软件中,你可能还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DSP 效果,例
如充分化、增益变化、头尾倒置、采样率转换、时间压缩和扩展,以及音高改变等功能。
对于另外一些更加高深的波形处理任务,就要由波形编辑软件来完成了,这些软件通常都
是两个音轨的单机版软件。当然也有相应的多轨软件,例如SEK’D 公司的sam 2496 等,
它们都允许你对多个音轨中的波形进行编辑。目前,数字音频工作站这些应该有乐段编辑
功能的设备一般也都要附带一个两轨的波形编辑附件,当你需要对音轨中的细节进行编辑
时,就需要将数字音频文件输出到波形编辑环境中(实例是Vegas 和Sound Forge)。
对于波形编辑软件来说,它们要提供比乐段编辑软件更强大的波形编辑环境,允许用户对
波形进行任何操作,提供用途更为广泛的各种编辑工具。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提供用户可
以自行设定参数的淡入淡出、电平包络控制和波形循环等功能。
当你进行波形编辑时,必然要用到以下两种处理方法当中的一种。当你将一段音频数据从
音轨上剪切下来后,既可以只删除这段数据,留下一段空白在原地,也可以让后面的数据
向前提,填补这段空白。同样,在进行粘贴操作时,新的数据既可以将粘贴处原有的数据
覆盖掉,也可以让新数据将旧数据挤到后面去。
这两种情况你通常都会遇到。如果你是在进行多轨编辑,则一定要注意保持音乐整体的拍
节。毕竟,你不会希望每次编辑完吉他音轨后,它都与其他音轨合不上拍。从另外一方面
考虑,如果你使用的是两轨的波形编辑软件,并且编辑的是相互独立的音轨,那么你一定
希望软件自动为你将剪切操作时产生的空白填充上。因此,对于同步比较敏感的编辑操作
,通常是在多轨的乐段编辑软件中进行,而对于“剪切并且自动填充”类型的编辑操作,
则最好在两轨波形编辑软件中完成。对于有些功能非常强大的软件来说,它可能同时集成
了这两种类型的编辑供你选用。
时间就是金钱
要想精通计算机音频编辑操作,我建议你一定要学习好使用键盘的快捷键。在软件中,许
多编辑功能都可以通过快捷键来实现,有些软件甚至还允许用户自己定义快捷键。我在自
己的个人音乐工作室中主要使用两种音频软件,一个是SEK’D 公司的SAM 2496 系统,另
一个是Sonic Foundry 公司的SOUND FORGE(声音锻造厂)。在本文中,我在讨论音频编辑
技巧时就要以这两个软件作为参考。其它软件的用户先不要走开,所有的这些要点在你所
使用的音频编辑软件上也是通用的,使用这些软件进行音频编辑的方式也是我要向大家介
绍的一个内容。
工作时我的右手用来控制鼠标,而同时我的左手用来掌管键盘上的快捷键编辑功能。要记
住所有的快捷键的确得花些时间,但是一旦你掌握了这项诀窍,你就将感到非常吃惊:以
前没有快捷键的时候怎么能够工作呢?
通常,对于剪切、复制、粘贴和删除等操作的快捷键在计算机的许多软件,如文字处理软
件、画图软件等等中都是相同的。另外,大多数的软件都将空格键定义为播放/ 停止按键
,有些是从音轨的起始端开始回放,有些是从最后选中的时间位置开始回放,还有的是从
被选中区域的起始端开始回放,再有一些软件甚至允许用户自行定义使用哪一种回放起始
模式。
设计良好的软件应该允许用户使用键盘来调整选中波形段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并且移动波
形段中的选择区域位置,这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功能。
点对点的操作
编辑操作都是针对时间点来进行的,尤其是音频片断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好的音频编辑软
件可以让你非常方便地将这些点定位在其应该在的位置。定位时间点的精确程度对于编辑
工作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编辑时的时间定位出现了问题,那么编辑后产生的错误将会
是非常明显的。
出于本文写作目的的考虑,我将音频编辑操作分成两大类:剪切和粘贴编辑,指对较长的
音频段(长度在一秒钟以上)进行编辑;还有一种为细微编辑,指对某一小块音频段进行
去噪音、去除不想要的人工痕迹、或是以极高的精度设置编辑点等。剪切和粘贴编辑一般
既可以在乐段编辑软件中进行,也可以在波形编辑软件中进行,但是细微编辑只能在波形
编辑软件中完成。
剪刀和浆糊
有许多时候都需要进行剪切和粘贴操作。例如在删除有问题的段落时、将许多音轨中的精
彩段落拼接成一个完美的音轨时,建立一段节奏重复的打击乐乐段时。另外,如果要在音
轨的尾部插入一段静音,也可以考虑使用剪切和粘贴操作。
在理想状态下,你应该将剪切和粘贴的编辑点放在音乐的间歇处。这样,象咔哒声这类在
接缝处产生的问题就不会让人觉得很明显。
但是,根据你所处理的音频数据的不同,有些时候在你要处理的音乐中找不到间歇处。某
些音乐如打击乐器的声音(例如脚踩鼓和小军鼓,另外还有钢琴等)具有较短的延时时间
,并且位置清晰同时还仅有很少或是根本就没有持续音。这种类型音乐的音轨中具有大量
的静音段,在其中安排编辑定位点就十分容易(参见图1)。
相反,对于持续性的声音,例如电吉他和合成类音色的声音,由于它们具有较长的延音并
且连音较多,这时定位编辑点就比较麻烦。想要在这种类型的音轨中找出清晰的音乐间歇
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此时的剪切和粘贴操作通常都要在波形编辑软件中进行。
由于录音时我们是先按录音钮,然后才开始演奏音乐,因此在录好的乐段中,在音乐的开
始前总有一点静音段。对此,无论你所编辑的是什么种类的音频数据,我都建议你将编辑
点精确地设在乐段中声音信号的开始处而不是乐段的开始处。这样做可以为以后工作的顺
利进行做好准备。例如,我将一个人声乐段拖到音轨中的新位置上,人声就可以从目标时
间点上马上开始,而不会产生滞。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编辑点的位置设置妥当,在进行
粘贴时就会非常顺利。
另外,当所要处理的是持续声时,编辑点也应该正好放在每一个声音音头的前面,因为这
里是前一个音符的延续声电平最低的地方。例如,如果一个键盘手演奏了一个弦乐群的声
音,那么在他的手指离开琴键然后弹奏下一组音符之前,其中就会有一个微小的声音间歇
。尽管将编辑点置于这个间歇中并不十分理想,比起鼓点之间的静音段来说要差多了,但
是这总比将编辑点放到音符持续声的中央要好得多。
我比较喜欢整个乐句整个乐句地进行编辑,从一个音符的音头起始处开始,到下一个音符
的起始音头之前结束(参见图2)。
通过这一途径可以使得各种声音相互统一并且整体听起来更加自然,其中后一点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进行对话录音的编辑时,这是要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我们将在后面详细论述
这一内容)。
在编辑中一定要注意在何处建立各个乐句之间的编辑点。例如,你以音乐开始前10毫秒为
编辑点剪下了一个乐段,那么你也应该在目标时间点之前10毫秒来贴粘这个乐段,而不是
在目标时间点之前50 毫秒。各个乐段之间的整体连贯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粘贴乐段时,有
时需要调整各乐段的电平以保持整体音量的平。但如果你的编辑时间点选择得恰到好处,
那么即使你不去做各乐段间的音量平衡工作,整个音乐听起来也会很连贯,而且还会显得
抑扬顿挫,更加生动。
大多数的音频编辑软件都使用了“now point”技术,即在乐段窗和波形窗中使用一条竖线
来表示乐曲的当前位置,并可以用鼠标来方便地移动这条竖线。我通常在SAM 2496 音频工
作站的乐段窗中使用这一功能来为编辑点找位置。例如,当我将时间标尺的显示精度放到
最大时,我总是在每个乐段的开始处向左移动一下鼠标来确立编辑点的位置。就我来说,
我非常清楚这时动一下鼠标造成的时间位置的变化等于35个毫秒,你可以通过观察乐曲时
间位置窗来发现这一规律。
当你找到了一个放置编辑点的适合位置后,就立即设置标记点来做为编辑时的依据。当你
设置标记点时,最好将每一个标记点都用文字做个记录(SAM 2496系统允许你在屏幕上的
标记点旁直接写下方字记录),以便将来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它。
当你完成了编辑操作,使用一个短的交叉的淡入淡出来让声音的转接更为平滑是个非常不
错的主意(参见图3)。这个例子向你展示了这样处理后的声音将更加精彩。交叉的淡入淡
出要非常的短(通常都小于1秒),并且要使用直线来做电平变化(即标准的“X-style”
淡化方式)。
音轨间移动
除了在一个单独的音轨中移动乐段外,我们还可能在多个音轨间移动乐段。这种处理通常
用来实现“将多个音轨拼成一个复合音轨(例如一段完美的吉他华彩乐段)”的意图,或
是用来腾出音轨空间。例如,你希望将大鼓、军鼓和钗的乐段都移动到一个名为“打击乐
”的音轨上,以便腾出一些空间来放置其他的乐器(当然,在SAM 2496 这种音轨多达999
个的系统中,没有必要进行这种操作)。
大多数的多轨音频编辑软件都提供一种称为“move-in-time”的功能,该功能允许使用者
在音轨间随意移动一段声音,但不变动这段声音在乐曲中所处的时间位置。如果你所使用
的编辑软件不支持这种功能,这里还有另外一种方法:缩小工作窗口的显示倍数,使自己
可以看到更大的乐曲范围,然后将鼠标定位在你要移动的波形段的开始处,并建立一个标
记点。接着,选中波形段并且将其剪切下来,转到目标音轨,将剪切下来的声音片断粘贴
到标记点指示的时间位置上。
如何一次编辑多个音轨呢?例如一套鼓组中的6 个音轨。如果你走运的话,你的软件可能
会允许你同时编辑多个音轨。如果不行,那么你就要面临一项艰巨的挑战了。另外,要想
应付这一难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地使用标记点。具体做法是将一个音轨定为你的指导
音轨,然后使用它来寻找编辑点。当你定位了每一个编辑点后,都要顺手在它的时间位置
上打一个标记点并且注释上它代表什么(例如剪切点A、剪切点B、粘贴点A、粘贴点B 等)
。这样你就可以在编辑所有音轨时方便地找到各个编辑位置了。做好了整个乐曲的编辑标
记点,再进行多轨编辑就较为容易了。
编辑要诀— — “ 零电平线” 技术
微观编辑(将波形显示倍数设得十分大,然后进行极细微的编辑)通常用于修补录音中出
现的小毛病。你可以使用它来去除数字音频中的喀哒声,演唱者的嘴部杂音等等,一般在
进行微观编辑时我们都使用波形编辑软件。并且使用剪切和粘贴操作来制造出天衣无缝的
声音连接。
要想制作出理想的微观编辑结果,就要遵循下面这条简单的法则。在微观编辑时,你在显
示屏幕上查看一段声音波形时,你所见到的是用电平和时间作为座标来表示出的声波线。
数字化的声音波形也是周期性的,正极性和负极性分别位于零电平线的两端。当波形线处
于零电平线时,基本上就不会产生出任何声音。因为编辑操作而产生出来的喀哒声一般都
是在零电平线上方或是下方。因此在理想状态下,如果我们在零电平线上进行波形的拼接
,那么一定就不会出现喀哒声或是噗噗声。
关于波形编辑,通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操作方式,即在进行波形连接时,根本不管两边波形
的波形线是在何处对接(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波形编辑软件会使用“剪切并关闭缺口”
工作方式的原因)。这时你的编辑结果是有瑕疵的。这种方法的确“可以完成”指定的操
作,但却很容易产生断点杂声。我将这种做法等同于把一根麦克风连线插到调音台器上,
不连接麦克风,同时也不打开音轨的静音开关,这时这根线产生的噗噗声不明显,但是只
要你将音量一提高,你就会听到一切。
在图4 中,左边窗口中的例子是波形在在零电平线以上的位置进行对接的情况(高亮部分
表示的是被剪切下来的片断)。右边窗口中的例子显示的是在零电平线上进行编辑的情况
。尽管这两种情况看起来都不错,波形线对接得很好,但是在回放时你会发现左边的编辑
结果会有微小的喀哒声,而右边的编辑结果则没有这种情况。这种喀哒声在多个音轨同时
回放时会显得微不足道,根本听不出来,但是如果这种情况是在一个独白音轨中,这种喀
哒声就让人无法接受了。另外,在编辑点处做一次交叉淡入淡出也是非常好的办法。
使用上面讲述的原则,你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一个很常见的情况就是用它来去除噗噗声和
其他的瞬时噪声。图5向我们显示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数字音频的瞬时喀哒声。只要去除掉这
个明显的波峰,喀哒声就会消失。首先在波峰线两侧的零电平线定义你的编辑点,然后去
除有问题的波形部分。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删除人声音轨中的嘴部噪音。嘴部噪音、以及数
字化的喀哒声等,在波形显示上均表示为一个瞬时波峰。
现在我们假设你有一个多轨的乐段编辑软件和一个两轨的波形编辑软件。你如何来去除人
声音轨中的数字化喀哒声呢?其实真正操作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难,这次,我们还是要使
用标记点来救命。
首先在你的多轨编辑屏幕上,将放大倍数缩小到最小,以便能够看到尽量多的波形,然后
将光标定位到有问题的音频乐段的开始处,并打入一个标记点。接下来,你一定要保证自
己对所要修复的乐段在硬盘上相对应的文件名称非常清楚,并使用波形编辑器来打开那个
文件。注意这时不要进行大块的剪切和粘贴操作,否则当这个乐段回到整个音频工作表中
时,你就会陷入音轨之间时间不同步的泥潭中去了,同时你还要将编辑后的文件另外进行
保存。给编辑后的文件起一个新名字进行保存具有很多好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你后悔
的时候有药可救。现在回到你的多轨乐段编辑软件中,调出刚才设置的标记点,将新保存
的文件加入到音频工作表中,并粘贴到旧乐段的开始处。
使声音更加真实可信
成功的音频编辑不仅只是通过技术手段去除波形中的错误,你还需要对各种不同的编辑结
果进行尝试,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例如,你可以通过复制和粘贴来建立整个贝司音轨,而
且使得声音听起来非常一致,没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但是如果粘贴后的音轨与鼓手的演
奏有些打架,那么应该如何处理呢?
要想让编辑后的数字音频结果栩栩如生是一件相当费时费力的工作。当进行对话录音编辑
时,反复实验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为广播、电视或是多媒体光盘编辑人声录
音时,看起来好象非常容易,其实更容易出现愚蠢的错误。语言方面的录音在制作起来又
与音乐节目中的人声音轨有所不同,你要做到让听众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讲话者的讲话
内容上。任何一点不协调的因素,例如没有呼吸声音等,都会将声音所创造出的虚幻图景
破坏掉。
当人们说话的时候,你通常都希望听到他们的呼吸声。因此这种要素一定要被记录到我们
的人声音轨中,即使该音轨要经过多次的编辑、处理,也一定要将这些细微之处的声音保
留下来。另外,我通常在编辑对话录音时使用编辑点略早于语句的方式。我将编辑点置于
语句开始之前一到两秒钟,而不是将它紧挨着语句的开始点。这样就可以得到人们张口说
话前的呼吸声音,使得声音听起来更加自然(参见图6)。
另外一个增加对话音轨可信度的方法就是适当地使用房间噪声。这对解决影视中的话外音
不与背景音乐或是声响效果相融合的问题尤其有效。房间噪音,也就是在录制话外音音轨
时房间中的环境声音,比如朗读者身体移动所产生的噪声。在话语之间的空白阶段,这种
噪声将会被听到。那么,为什么不简单地使用毫无声音的静音段来填充这些区域呢?这是
因为每一间房屋都有自己的环境噪声,如果用静音来填充话语之间的空白区域,将会给人
带来不真实的感觉。
为了获取一小段房间中的环境声音,首先在录音中找到一段一秒钟左右的干净的空白信号
。然后将这一秒钟的声音片断复制下来,以便在需要它的时候使用(相信我,你将会非常
频繁地使用到这段声音)。在语句之间,将已经存在的空白区域选中,然后进行粘贴操作
。于是,房间环境声片断就将原来差劲的声音替换掉了。如果你需要两秒钟的停顿(例如
为了达到戏剧性的效果),那么就将这个一秒钟的片断粘贴两次,需要三秒钟的停顿就粘
贴三次,等等。
你需要不断地返回去聆听你编辑后的音轨,以确保声音是非常自然的。我通常在工作时,
编辑的声音不会超过15秒钟,就要进行一次备份,并且聆听编辑后的效果。如果连你自己
都感觉声音听起来不真实,那么听众听起来就更是如此了。
内容之间要保持一致
制作出令人信服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保证所有的声音片断都具有相同的声音特性。如果两
个声音片断相隔在三分钟以上,则这个问题还显得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如果这些声音片断
被不断地编辑过来、编辑过去,那么就要格外注意这个问题。
你首先要关心的声音特性问题就是音轨的音量。如果在一个编辑点处音量出现了明显的变
化,那么声音的真实性就会受到极大的破坏。不过还好,大多数的音频编辑软件中都提供
了音量调整功能,使得你不必去费力地调整调音台上的推子。音量调整通常提升和衰减的
单位范围为0.1 dB 或是更大。这种处理将会对音频数据文件进行永久性的改变,因此许多
编辑软件都会在正式进行处理之前让你做最后确认,并且缺省的选项是使用“另存为”功
能。
我在调整增益时每次提升3 dB,这时人耳可以辨别的最小的音量变化。图7向我们说明了一
段声音在增益调整前和调整后的变化情况。请注意上方的两个乐段的音量电平是不匹配的
。下方的例子则向我们说明了对左侧的波形提升了6 dB后的结果。
充分化处理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功能。当你对一段声音波形进行充分化处理时,软件将自
动搜索整个音频文件,找到峰值电平,然后在不过载的前提下,根据预置的比率或是用户
定义的比率对整个音频文件的电平进行提升。你可以对你想要突出的音轨进行充分化处理
,例如人声演唱音轨或是电影中的话外音音轨等。
除了电平之外,保持乐段中声音特性的固定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组成一个乐段的元
素可能是由许多不同时期录制的音轨来完成的,甚至即使是使用相同的设备录制出的声音
,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通常,人声叙述音轨都需要录上一到两个星期。无论我们如
何小心地去保证各个录音之间的声音特性一致,差异还是要出现的。
那么如何进行补偿呢?如果在两个录音对接时出现了明显的音质变化,那么我通常是返回
去对一段音频数据进行均衡或是进行动态处理,使得它与另外一个乐段相匹配。记住:音
量平衡或是音质修正都属于前期工作,一定要在你进行编辑操作之前,就将它们做好。
清洁你的音轨
使用多轨音频编辑软件可以完成的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混音之前对音轨进行整理
。这样,你的混音工作将会变得非常轻松。
我首先从删除没有音频数据的乐段开始下手。我并没有说要删除小军鼓声音之间那些小块
小块的空白片段,实际上,我所要做的只不过是要清除那些不发声的大块音频数据。我通
常以剪掉乐段中音头处一秒钟之前的数据作为整理工作的结束,最后留下一秒钟的空白是
为了在将来可以进行一个小小的淡入淡出。
你对音轨进行多大程度的清理要视音频工程的具体情况而定。剪接成分较多的音乐和进行
过后期制作的作品应该进行比较彻底的清理。其他类型的音乐作品,例如原始录音的音轨
或是还没有完全制作完成的音轨则不需要。如果你想要听到演唱者非常轻的呼吸声和嘴部
噪音,那么就不要将人声音轨中的这些成分去除掉,除非你是要去除那些令人讨厌的环境
噪声。
如果你在外部为计算机中的某个音轨连接了许多的音频处理设备,那么在该音轨不被使用
时就应该将这个音轨哑音。有些设备的自身噪声大是出了名的,那么这时光将音轨哑音就
是不够的了,还应在调音台上将这个音轨所对应的音量推子拉下来。我在编辑音轨时就经
常对那些外接了一串器材的声道进行哑音。
在做淡入淡出时,我喜欢在屏幕直接设计音量的变化线,而不喜欢使用自动混音这种手段
来进行同样的工作。比起用手推拉音量推子并将其运动记录下来这种方法,直接设计乐段
的音量变化线要精细得多。并且,音量变化线带来的淡入淡出效果通常也比使用自动混音
的推子要平滑。
你要清楚的是,淡入和淡出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的听觉效果。对于每个工作表中
的乐段,我通常都要在编辑窗口中对其起始点和结束点进行淡化操作。切记一点:即使在
音频乐段之间音乐只短短地间歇了一秒钟或是两秒钟,那里可能也会有背景噪声存在。而
这些地方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噪声,就可能导致噗噗声或是喀哒声,这是因为背景噪声会使
两段波形的衔接点不处在零电平线上。在使用了淡化处理之后就不会存在这种问题了,工
作表中的所有乐段在混音时都会非常平滑地连接在一起。
淡入淡出同时也是使穿插录音变得紧凑的绝好方法。由于计算机的音频软件一般采用的都
是非破坏性的工作方式,因此在大多数的乐段编辑软件上你都可以对原始乐段和穿插录音
后的新乐段同时进行处理。例如,在SAM 2496 系统中,当你进行了一次穿插录音后,新的
乐段可以放在原始乐段的下面。然后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剪掉原始乐段和新乐段中多余的
部分,再将它们对接起来并进行淡入淡出,以得出一段天衣无缝的音乐(参见图8)。
我了解这方面的事情是从模拟录音带开始的,并且我也曾经在纽约一些顶尖级的音乐工作
室中工作过,因此我相信自己是进行实时穿插录音的老手。但是,当我使用了一段音频工
作站之后,我发现我在计算机中最终设置的插入穿出点与我原先设想的时间点相去甚远。
这使我很吃惊,如果我还按照过去的老经验来工作,那做出的音乐还能拿给真正的艺术家
听么?更让人吃惊的是,在数字音频编辑技术出现之前,这种不做任何处理的即兴的穿插
录音结果人们居然也可以接受。无论你是否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个故事的教训是无论如何
都应该对穿插录音的结果进行紧凑处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节讨论的问题,图9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乐段的工作表在没有进行任何
清理处理时的情况。
而图10则是相同的工作表在清理之后的状况:乐段中的无声部分被剪掉了,穿插录音点处
都进行了淡入淡出并且进行了紧凑处理,其它乐段也分别进行了淡入、淡出处理。这样在
最后缩混时,我们就能得出一个十分干净的音乐作品。
最后组装
等到你面对一个最终的两轨立体声混音结果时,就没有什么进行清理的余地了(如果你还
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那么我建议你首先去解决这些问题,然后重新进行缩混)。多数对
最终混音进行编辑的软件都是做成剪切和粘贴的风格,并且可以重新安排一首乐曲的结构
,创建该乐曲的一个简短版本,或是对歌曲进行淡出处理。
对最终的混音进行编辑要比对单一的音轨进行编辑更加充满挑战性。因为有许多乐器在同
时出声,乐曲中也没有太多的空间让你可以轻松地进行编辑。无论你是否相信我所说的这
些,反正你可以用你的耳朵去听,来做出最终的判断。使用一个净化工具,将鼠标定位到
你所想要放置编辑点的位置,然后放大波形,并且使用“零电平线”技术来选择编辑点。
尽管乐曲或是音频工作表以在多轨状态下进行重新编配,并且这样进行编辑通常要比缩混
后再做要简单许多。但是有时你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寻常的状态,就象我最近碰到的情况一
样。当时我正在制作一首歌曲,并且这首歌曲还是处于多轨阶段,没有完成最后的缩混。
歌曲的结尾处非常生硬地就停止了,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因此制作助理和我就决定对结尾
处进行修改,使用吉他独奏和一个铺底音色的淡出来结束。
这就遇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们要对歌曲的结构进行扩展,将一段原先根本就没有的吉
他独奏乐段添加到这个音频工作表中,因此我不得不对24个音轨进行一番极其复杂的编辑
。另外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先将歌曲进行缩混,然后再制作另外一个辅底音色和一个独奏
吉它,将它们合并在一起,最后添加到歌曲混音的后面。这种方法比起第一种解决方案不
知道要简单多少。但是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编辑所有的24 个音轨的方法,其原因是把那
个吉他独奏乐段拼接到乐曲的最后实在不能使整个音乐听起来浑然一体。
如果你准备自己出版CD唱片,那么你肯定需要对各个歌曲的回放顺序等进行安排。根据你
对各首歌曲开始和结束情况的要求,你可以使用生硬的方式或是淡入、淡出的方式。当使
用淡出方式时,最简单的线性模式通常是不可取的,你最好试着选用一些钟型曲线。当然
,这还要根据歌曲的实际情况来做最后的决定。
即使是那些起始和结束比较生硬的歌曲,你还是需要对它们进行一些比较短的淡化处理,
其道理与前面所说的清理音轨的相同。这里我建议你的淡入处理最多进行1秒钟,淡出处理
最多进行4秒钟。在音乐CD 上,歌曲与歌曲之间的间隔时间标准为3 秒钟。一些CD 刻录软
件(如SAM 2496 系统)允许你随意设置这个时间参数(当然有的软件就不行),因此我就
经常在歌曲的结尾处添加静音段。类似,许多软件都可以让用户调整CD 中各个乐曲的电平
增益,如果你的CD 刻录软件没有这项功能也无妨,你可以在音频编辑软件中使用增益变化
功能来实现同样的目的。
如何真正掌握数字音频编辑技术
在过去的十年中,音频编辑走过了一段极其漫长的道路。当然,要想学到真本领,必然要
下一番工夫。无论本文如何详细地向你讲述这些技巧,如果你不亲自动手,而只是纸上谈
兵的话,肯定无法体会到数字音频编辑的精髓。只有实践才能让你慢慢走向成功。你非常
幸运,没有赶上用剪刀剪接录音带的时代,要知道我手上现在还留有伤疤呢。
( 全文完)
--
经过马路旁成堆的垃圾,经过积满污水的商用占地,
经过整夜痛苦的失眠与不安,跨入美丽辉煌的二十一世纪??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7.32.24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6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