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ia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Russia
标 题: 前苏联歌曲和它的故事·之五(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r 17 14:30:22 2004), 站内信件
谁要是跟着它一路前进,他一定永远也不会灭亡之五
——前苏联歌曲和它的故事·之五
本贴由吴秀夫于2003年3月05日22:01:15在〖华夏知青论坛〗发表.
十五、《灯光》
1943年4月19日,米·伊萨柯夫发表了一首诗叫做《歌》,刊登在《真理报》上。诗登
出后不久,许多专业的和业余的作曲家,如布朗介尔、米玖申、马卡罗娃、什瓦尔茨、丘
古诺夫和尼基坚柯等人竞相为之谱曲,并且在音乐会上和广播里演唱,有的还录制成了唱片
。然而最终流传下来的却是这支佚名作者所谱写的歌曲。据苏联著名音乐学家伊·涅斯梯
耶夫考证,这首佚名作者的歌曲最早于1944年夏天在乌克兰第一战线和第二战线流传,它
在音调上和一位驻守在喀琅什塔特要塞的海军手风琴手尼基坚柯写的歌曲比较接近。
《灯光》的旋律朴素简单,是一首略带有一点感伤的探戈。后来人们又借用它的曲子填上
不同的歌词。现在在苏联国立文艺挡案馆内保存着不下二十种《灯光》不同的歌词。
十六、《在白茫茫的旷野》
1944年春,玛·弗拉德庚(作曲家)和奥沙宁一起乘飞机去了一趟卡累利亚战线。在
他们的头顶上,护航战斗机与德国空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返回时他们坐的是火车,为了
防备敌人的轰炸,火车不得不在夜间行驶。这一切使他们俩人感慨很深。
晚上,弗拉德庚用手风琴“摸索”着乐句,他们忘了周围的人都在睡觉,唱了起来:
“暴风雪,暴风雪在头上飞旋…”。忽然,他听到人们用激动而嗄哑的嗓音随着他们一起
唱。过了一个多小时,整个列车都在唱这支《在白茫茫的旷野》。
早晨4点,歌曲在梅雷茨柯夫将军的司令部里举行第一次公演。《在白茫茫的旷野》没
有被接受。一位将军不客气地称歌曲“不合步伐”,唱着它列队是不行的。两个人气冲冲
地回到住处,去写另外一支“合步伐”的歌曲(《黑眼睛,你离我遥远》)。交稿之后,
他们回到了莫斯科。
过了一些日子,他们得知,在卡累利亚战线有一支歌非常流行,这就是那首“暴风雪
,暴风雪在头上飞旋…”。
玛尔克·格利戈列维奇·弗拉德庚(1914-1990),苏联人民艺术家(1986),苏联国家文
艺奖(1979)获得者。1934年进入列宁格勒戏剧学校学习音乐理论。1939年参加红军,后
转至基辅军区歌舞团任指挥兼作曲。卫国战争期间的《歌唱德涅泊尔河》使他一举成名。
接着是《在白茫茫的旷野》、《道路通向柏林》等都受到广泛的注意。
十七、《英雄恰巴耶夫》
玛丽亚·波波娃原是一个农村妇女。一次世界大战时,许多妇女应召去医院当卫生员
,玛丽亚也在应召之列。每天晚上,女卫生员们聚在宿舍里唱歌,玛丽亚·波波娃常常是
领唱者。她还经常自编一些快板歌谣。1917年2月,沙皇被推翻,玛丽亚·波波娃参加了革
命。十月革命后,她加入了红军,后来又到恰巴耶夫师团当卫生员,战斗激烈时她还当机
枪手。
恰巴耶夫即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的夏伯阳,内战时期的苏联英雄,红军天才的指挥官,
在粉碎高尔察克白卫军时起了很重大的作用。后在战斗中牺牲。《英雄恰巴耶夫》这支歌
是玛丽亚·波波娃编唱的。曲调采用一首古老的士兵歌曲《小烟斗》。词中采用了恰巴耶
夫经常呼喊的口号:“前进,同志们,决不能向后退!”
1928年,红旗歌舞团建团,团长亚历山德罗夫筹备第一次演出时,向各方求助。他找
到了恰巴耶夫师团的老兵,有人建议他去找“咱们从前的女机枪手玛丽亚·波波娃。”此
时波波娃正在大学读书。她以前共作了三段歌词,但只能记得两段。于是由亚历山大罗夫
的同事达尼洛维奇补写了第三段词:“刺刀闪银光…”
多年后,波波娃记起了第三段词:“乌拉尔河水深,两岸峻峭,我们在辽阔的草原上
打击敌人。”现在,红旗歌舞团演唱这首歌时,加唱了这最后一段歌词。
十八、《在靠近前线的森林里》
这首歌于1946年获斯大林文艺奖金二等奖。
米·伊萨柯夫斯基在回忆这首诗的创作过程时写到∶“诗写于卡玛河上的契斯托波里
亚市,当时正是战争的第二年.俄罗斯森林染上了一片秋色四处静悄悄的.这是刚下战场的战
士不习惯的宁静,是手风琴也打不破的宁静。”伊萨柯夫斯基把诗寄给了布朗介尔。几个月
后,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叶甫瑞姆·弗拉克斯演唱的这支《在靠近前线的森林里》。
卫国战争期间反映战争的歌曲非常多,但是象这样一首采用圆舞曲体裁,抒情、深沉
甚至略带伤感的歌曲并不多。歌曲前半部分的小调性旋律唤醒人们对家乡、对和平生活的
回忆。作曲家在原来的基调上增添了人们非常熟悉的俄罗斯古老的圆舞曲《秋之梦》的音
调,使得这首歌曲同某种十分珍贵的东西——无论战争怎样严酷都无法从人们记忆中抹去
的东西——联系起来了。布朗介尔后来写道:“我们战时创作的一些抒情歌曲是想让战士
们有可能和他的亲人交流,向远在大后方的、相隔千里的女友、未婚妻和妻子吐露自己隐
蔽的思念。”这支感人至深的圆舞曲蕴含着高尚的公民感情和英勇的力量。歌曲后半部的
大调性旋律则是战斗的召唤,激励战士们为了祖国、为了亲人、为了美好的一切去狠狠地
打击敌人。
据说,当这首歌曲第一次在广播电台播送时,莫斯科一家医院有位伤员打电话到电台
,他说:“我是一个手风琴手,常演奏〈秋之梦〉,你们播放〈在靠近前线的森林里〉这
首歌,我没听清作者的名字,他大概也是我们的战友吧?难道不是?那么他从那儿知道我
的?好象整个战役都在我们身边似的…”(未完)
--
╔═══════════════════╗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6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141毫秒